跟食物有關的散文
優秀的散文,是非常講究結構的藝術。關于食物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跟食物有關的散文篇,希望你們喜歡!
跟食物有關的散文篇1:飲食人生
不知怎得,在夏日涼風習習的午后,突然想起《舌尖上的中國》,那時的大火的關于中國飲食文化的紀錄片。找來看了幾集,馬上就勾起了饞蟲,因炎熱淡去的胃口立刻就回來了。對第一季的偏愛是極濃的,鏡頭大多展示真真切切的食材與做法,第二季著重背后的故事,關于事物的部分少了許多。對于吃貨來說,第一季無疑是很對胃口的。
民以食為天,飲食啊,永遠是說不盡的話題。哪有人可以不吃飯呢,有人的地方就有食物,有食物的地方就有文化。看片中各地不盡相同的美食,恨不得馬上飛去品嘗,但若是真的離開家鄉,又會隱隱心疼,家鄉啊,最懷念的還是家鄉的味道啊。我不知道一個人的胃與舌頭竟會如此念舊,不過離開一年,便相思成疾。江浙地區的清新的味道不同于皖區的濃郁刺激,要想完全融入一個新的環境,適應那里的飲食是非常必要的。初來時,因著辛辣,因著濃烈,無數次想要回到家鄉,奈何既已選擇了遠方,便不顧風雨兼程。舌尖上感受到不僅僅是簡單的味道,不然怎么會對故土念念不忘呢?
談飲食,自然是少不得其中夾雜著的濃厚的味道的,我并不懂烹飪,但能品出那每一份用心烹制的佳肴中的綿綿情誼。嘗得最多的自然是母親的菜肴,精心烹制,一絲不茍,生怕膩了,厭了,營養跟不上或是流連于外面的小吃攤。那時往往是叛逆的,讀不懂熱騰飯菜中的擔憂或是愛意。而那樣精致的飲食生活很快就隨著父母的遠行消失了。不再有人守著飯點催你吃飯了,也不再有人為你葷素搭配,為你營養均衡了,任意吃著小攤也好,飯館也罷,很是自由了,但那昔日溫情脈脈地催促又都遠去了。如今想吃母親做到飯菜竟是一種奢望了,我們同樣離家千里,你在北國打拼,我在皖南讀書,有時相見竟也成了一種奢望。只盼一碗清粥你我共食,重拾過去的味道。
既談起兒時的味道,除卻真真切切感受到味道,余下的便是對嘗不到的味道的奢望吧。讀劉凈植先生的《不能遺忘的餐芳往事》,方才明白有一種食物生生帶有高潔的氣息。鮮花本該供人欣賞,陶冶性情,但劉先生從小便食芳餐,那些由鮮花做成的食物,不知是否早已融入他的骨血。玉蘭糊上面粉放油里炸過的清香,菊花灑在肉湯里的芳美,一下一下將玫瑰搗碎化成綿綿甘糖時的甜蜜。很難想象,飲食可以這樣精致,這樣有情調,與芳餐相比,我們平時吃的食物竟有些粗鄙了。自那以后,每每見到嬌艷的花朵,我總忍不住想到,若是食用它們是一種怎樣的滋味啊。大了以后,又慶幸,不是人人愛芳餐,否則恐難有那些花兒的立身之地了。
劉凈植先生離了童年便再也吃不到兒時的芳餐了,而我呢,也是很少能吃到母親親手做的飯菜了。與其說是懷念那些事物的味道,倒不如說是對那些脈脈溫情難以忘懷吧。
飲食男女,飲食人生,一粥一飯之間,意蘊悠長。
跟食物有關的散文篇2:食物
想不到這水這么大,堵住了所有的出路。儲備的食物快要斷炊了,想要得到外面的救助,已經不可能,好多地方都在鬧水災呢!
這座廟本來就是鎮一方風水的,想不到還是鎮不住龍王。香客們也不來了,這個時候都躲在家里睡覺呢!人們已經不輕易出來活動了,哪怕是神仙也不愛拜見,敬供神佛是要有犧牲的,沒有好處,哪個神仙為你辦事啊?
住持還坐在蒲團上敲著木魚,就算把木魚敲爛怕也是沒有用的吧!
食物終于吃完了,已經夠省的了,但是真的會用完的,有收入才能保證平衡,還是沒有一個香客過來。
住持也有好幾頓沒有進食,廟里的五個和尚,除了主持和火頭僧,還有兩個小沙彌,剩下一個體格健壯的大師傅。
住持早就在這里落腳,好像這座廟就是他化來的。兩個小沙彌都是未婚女子生的孩子,不忍拋棄,只能送到廟里。大師傅之前是個殺豬的,后來感到罪孽深重才于此處修行。火頭僧本是一個浪蕩的廚子,為了躲避仇家才到這里。
小沙彌吃光了佛像前的供果,但是饑餓還是冷酷的襲來。大師傅空嘆一生力氣卻被餓的前胸貼后背,火頭僧更是為了這一腦袋的好菜到最后連齋飯也做不了。住持有許久不曾起身,連木魚也不再嗚鳴。大師傅以為他已經坐化了,伸過頭去,呼吸猶在。
小沙彌蹲在佛像前像被打的孩子一樣,一臉的絕望。整個廟里只有住持心態不變。
火頭僧和大師傅無聊的聊著天。
“殺豬是什么樣的啊?”
“一刀從脖子捅到心里,上下一絞就死了。”
“乖乖,這么快啊!不知道其他的牲口是不是也一樣?
“畜生長的都是一個樣啊!都是一刀捅上心,手腕微動,切成四瓣。”
聽說廟里的觀音土吃一頓可以管半個月呢!,吃了觀音土會變成惡鬼。四肢奇瘦,肚子鼓鼓,跟地獄里的惡鬼一樣。
莫管了,死了成餓死鬼,總比現在成餓死好。
廟里竟然有吃的了,兩個小沙彌歡天喜地的感謝佛祖。大師傅和火頭僧養的油光發亮,全身透著死亡的白,慘白的像僵死的人,但是他們的精神好的出奇。眼睛也變的紅紅的,像一群狼。
誰說和尚不吃肉,兔子還咬人呢!
紅燒的比白水煮的好吃多了。
主持身上的皮越來越多了,漸漸的露出血管,露出骨頭,然后是每一個細微的經脈。許久不曾響起的木魚又響起來,聲音越發高亢,仿佛是蠟燭燒到最后的連體火。
木魚終于不再響了,大水到底把廟給淹了。
跟食物有關的散文篇3:食物與你
想寫這樣的一篇,關于食物,關于你。
人們對于食物的感情大約是與生俱來的,對于食物的眷戀如此,對你的感情也是如此。
記得還沒有在一起時我們相約去頤和園,現在的我仍然能記起園子門口烤紅薯香到四溢的味道。烤到酥軟的皮懶洋洋地蜷在手里,散發著淡白色的蒸汽,吃到一半吃不下的我愣是把它纂在手里走了好久不好意思扔掉。還是靦腆而不多話的你,還是小心翼翼佯裝淑女形象的我,不和諧又生疏的畫面現在想來還是會覺得好笑。冬天的園子里游人很少,略顯寥落,我們走了一路聊了一路,北京的風就生生地把你那本來就不是很好看的臉吹成了關公的模樣。
之后你的表白,居然是在飯桌上,面對著一桌吃的差不多的食物,在桌子下面耍流氓般握住我的手。在這之前,在一堆嘈雜的起哄聲里,我已經對碗里幾根可憐兮兮的剩菜調戲了好久。還記得那天你點了愛吃的沙律牛排,那時的我還是喜歡吃辣椒的女孩子一枚,對于這樣偏甜的食物是懶于動筷的。那家小飯館,之后就再也沒有去過,雖然它與人大就只有幾步路的距離。每次看著它外面閃爍著的十分高調又山寨的紅色霓虹燈,總是有些恍惚和錯落。
剛在一切的時候,就臨近那一年的女生節。大家在品六樓下歡呼著弄活動的時候,你騎著那輛已經被偷的自行車,像騎著白馬的唐僧一般,給我帶來所謂女生節的禮物,三個長得不那么好看的火龍果。說句實話,那幾個火龍果確實不如玫瑰花來的可愛耀眼,但是回到宿舍用勺子挖起來大快朵頤的時候,還是覺得,送火龍果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大一下學期,我們總是會去品園商店買中間夾著豆沙的糖葫蘆。鮮紅的山楂裹著暖暖的糖衣,吃到嘴唇滿是黏黏的味道。那時的我最愛吃北區三樓的鐵板飯和蓋澆飯,東區的蛋炒面和清湯牛肉拉面,中區的小籠包和品六樓下小哥賣的不那么干凈的里面卻有很好吃很入味雞排的盒飯。那時的我,還沒有跟你混北區,還沒有養成吃北區二樓這亙古不變、矢志不渝的習慣。
跟你在一起以后,改變了我單調的校園覓食生活。西門外的海麗軒烤肉,花白的肉片放在烤爐上,發出滋啦啦的聲音,只要一想起來就口水直流。將烤完的金針菇和肉片放在韓式的醬湯里再往嘴里一送,立刻感覺飛升上了天堂。那里的烤冷面是最好吃的,不嫌多,一小碗剛好填滿被無數烤肉撐大的胃。冰涼的面條,酸酸的湯,我們有時跟朋友一起,有時只有兩個人。不管何時去,總是覺得開心與劃算。
大一的暑假我留在學校上小學期,一個月的食物記憶是知行老奶奶那里綠的發亮的葡萄,品園商店里拌著麻醬的涼皮和涼面,還有永遠在北區二樓吃羅非魚和西葫蘆吵肉片的中午。暑假里校園很安靜,我也在每天重復而單調的食物中,想念在防化訓練的你。
大二的一年,大部分時間都在生病。都能記得起來,在醫院里喝下的那些冰涼到腳底的礦泉水。生病以后,我永遠地離開了最愛的鴨爪和辣椒。飲食習慣的改變,讓我一度有些不適應。看到飯桌上紅彤彤的辣椒還是會想象自己吃到嘴里時的爽快。但很快,我就找到了各種替代品來填補沒有了辣椒以后空虛寂寞的嘴。
我們去掃蕩王府井的小吃街,老北京的爆肚吃到嘴里就不是那么友好的味道了。王府井的小吃街人雖然多,品種也就那么幾樣,最多的就是烤串,可惜的是,我去的時候已經是不能吃牛羊肉的身體了。烤冰淇淋還是很新鮮的玩意兒,其實也就是面包上裹了一層冰淇淋放在油鍋里炸一炸。
不能吃辣的時間久了,你會習慣偏向我的飲食習慣,我不用跟你解釋我對一點辣味都很敏感,你不會對我不小心咬到一口辣椒就拼命喝水感到奇怪,出去吃飯的時候你會注意我的忌口,這讓我感覺輕松。不用解釋是因為我的病不能吃辣椒,所以,我喜歡跟你一起吃飯。
暑假去湖州玩兒,嘗到了難得的沒有辣椒的鹵味,周生記的雞爪,丁蓮方的粉絲,小紹興的白斬雞,還有不那么靠譜的沿河茶餐廳的蛋炒飯。沒有吃到的蟹黃湯包希望還有機會再去嘗。
大三以后我和你最常光顧的一家飯館兒變成了南京大排檔。雖然最近吃它吃的有點膩,但是每次有同學來北京,它就成為了接待親友必備場所。充滿江南風味的食物,南京的鹽水鴨,桂花羹,烤鴨包,充溢著濃濃的秦淮味道。大三以后就開始跟你混北區,一直單調的那么幾個菜品幾天不吃卻也心心念念。
最近愛上了沙縣小吃的拌米粉,渾厚正宗的花生醬,咸淡剛好地與綿白柔軟的米粉交融在一起,滑入嘴唇再到舌頭,幾乎是一兩秒的時間,就能讓我從品六跋涉到西門外去品嘗它。希望有機會帶你去嘗一嘗。
上個月常常吵架。吵架之后,你請我吃了香草香草。一頓飯就被買通的我,喝到那濃濃的菌湯,就把所有之前的不快全部忘掉。
麥當勞和肯德基依然是你的最愛。呷哺呷哺的小火鍋也是最受我們喜愛的選擇,后來你吃了火鍋會習慣性的拉肚子,吃火鍋的次數就減少了很多。你每次去吉野家都會點板燒牛肉飯,我會買我最愛吃的魔芋絲。匯賢的三鮮味大餃子里的木耳雞蛋總是有熟悉卻想不起來在哪兒嘗過的味道,巴黎貝甜的甜甜圈還是一口下去滿嘴香甜的奶油,黑米味的酸奶總是上課之前最好的打發時間的食物。新開發的DK培根味壽司已經超越了我對匯賢肉松味壽司的喜愛,早飯開始嘗試好吃到不能停下來的肉松餅,逐漸放棄喝純牛奶的冬天卻有好吃的燕麥巧克力相伴隨。
舌尖留下記憶的地方,感情也留下了記憶。
喜愛食物的人,永遠是簡單而純粹的。我愛你們,所以愿意與你們分享我的食物,推薦我吃過的好吃的地方,邀請你們與我一起尋覓更多的食物。
于是,我心中最最溫暖的話變成了,走,我帶你去吃xxx。
我們還年輕,我們會爭吵,分開,又在一起。然而,不變的永遠都是,藏在食物中間,對生活,對愛情,對你,對我,最深切,最美好,最令人割舍不下的愛戀。
就這么陪我,吃吃喝喝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