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父母的愛的散文
父母的愛是天地間最偉大的愛。一個孩子,自從呱呱墮地,父母就開始愛他,鞠之育之,不辭辛勞。稍長,令之就學,督之課之,唯恐不逮。及其成人,男有室,女有歸,雖云大事已畢,父母之愛固未嘗稍殺。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精心整理的表達父母的愛的散文,歡迎大家閱讀。
表達父母的愛的散文1:愛與責任
當月亮爬上樹梢,太陽早與地平線相擁。我在黑暗中尋找一顆最亮的星,那是一顆將愛和責任融于一體的星,因此,獨具光亮。
什么是愛?愛是一種默默無聞的付出,愛是與責任交織在一起無聲的諾言,愛是一直對你呵護備至卻不求回報。對于愛的理解,我只能說,只有在經歷無數風雨,還能默默陪伴在你的身邊的那個人,才是值得你用盡一切去愛的人。因為只有足夠的愛,才能擔起那份巨石般的責任。
什么是責任?責任是巍峨的大山,一直矗立在遠方。責任是樹干,用盡所有的力量將歲月的重擔挑起。責任是將愛緊緊鎖在心中,一直任勞任怨的呵護著它。
愛是一種奉獻,也是一種索取。父母對我們的愛,就如同春風拂過大地,是輕柔的。而我們對于父母的愛,那便是一味的索取,那是一塊巨石,無情的壓在父母的肩頭。試問,這樣的愛怎能劃上等號呢?若是愛與責任背道而馳,那么,這樣的愛就只能是如同曇花一現,無論這份愛有多熾熱,也只是留在回憶的一份溫存。因為,愛與責任并肩而行,走在一條陽光灑滿的陽光大道上。
看著父母逐漸消瘦的身影,我們是否應該捫心自問,我們真的愛父母了嗎?還是我們在用所謂的愛來掩飾自己的虛偽和逃避。你注意過父母頭發(fā)已經開始有歲月的痕跡了嗎?你是否關心過他們過得快樂嗎?你真的愛父母,對父母擔起責任了嗎?
沒有責任感的愛就像池塘里的浮萍,沒有根,隨時可能漂移。那么,我們對父母的愛,是不是就像那早已經漂移的浮萍呢?或許你還記得,兒時那雙牽著你走路的大手,還在記憶的大海中一直未曾淹沒。但是你還記得有多久沒去好好的拉著那雙大手了,你知道那雙昔日的大手已經開始變得如枯草般的無力了嗎?
父母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歲月里將我們撫養(yǎng)長大,我們吮吸著母親用血液凝結的乳汁,我們在父親的背上找到踏實的家。我們在父母的肩膀下漸漸長大。父母給予我們無窮無盡的愛,但是,我們呢?我們拿著父母的愛,然后遠走他鄉(xiāng),開始不再和他們歡笑同語。這就是對父母的報答嗎?這就是愛的責任嗎?
兒時的記憶雖然已經漸漸隨著年輕的增長變得模糊,但是,父母的愛卻一直在,從未因為時間的存在而褪去絲毫的色彩。因為五彩繽紛的愛,所以我們的成長一直充滿陽光。我們對父母微不足道的關心,也只是我們?yōu)樽约旱牧夹乃幙椀恼谛卟肌?/p>
懂得責任,便是懂得愛。因為愛一直存在,所以責任一直未遠走。父母對我們那份無私的愛,對我們默默無聞的付出,我們怎能償還?這份愛是如此沉重,巨石般的責任,讓我們知道,我們的愛和父母對我的關懷相比,如同空中的一粒塵埃,如此微不足道。
父母是我們一輩子都無法報答的恩人。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將父母的愛當做理所當然的義務,時刻心中記掛著他們,不要讓他們?yōu)槲覀儞摹8改傅念~頭上,已經被無情的歲月刻上道道痕跡,那是時間在告訴我們,我們的父母已經老了。是時候我們將自己的愛和責任匯聚成一股熱流,替父母溫暖身軀。讓父母知道,您們的孩子已經長大了!
表達父母的愛的散文2:父愛如山
——回眸來時陡峭坎坷路,方知背后還會有不少艱辛
人生不能沒有愛,愛是生命中的甘泉,即使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常用綠;愛是生命中的色彩,因為有愛,我們的生命才會絢麗多彩。如果說母愛是一條溫柔的河,那么另一種愛,深如海洋,凝重如山,這就是父愛。
父親離開這個世界已經十五年了,盡管我與父親對待一些事情的處理上也有過分歧,盡管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對于他的舉手投足淡忘了許多,但是他的音容笑貌卻時常會走進我的夢里,尤其令我不能忘記的是他對我所給予的深沉而凝重的關愛。
——父愛是這撼不動的山,總是那么挺拔偉岸
父親是個十足的鄉(xiāng)下人,沒有多少文化,只上過三年多小學。但是他思維聰慧敏捷,加上他注重看書,不恥下問,很多事情,他看過就懂,很多東西,他看過就能做。用現在的時髦的語言來說,他是不折不扣的自學成材。在我那地處偏僻的小山村,誰懂得的事理多,誰能干,誰在當地村民的心中就有影響力,誰說話就有份量,因此上下四鄰八村的人都對父親刮目相看。當時,農村的人們都迷信風水,而父親喜歡鉆研麻衣相學和醫(yī)學,鉆研麻衣相書,而且他十分健談,所談的一些話題非常適合左鄰右舍人們的口味,因而上下鄰村的人在農閑時都喜歡找他閑聊,漫無邊際地侃大山。
學習醫(yī)學,父親膽大而心細,他很注重實踐,記得有一次為了嘗試一種草藥的劑量,他拿自己做實驗,喝下后,結果暈睡了一天多,好象生了一場大病。我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他說:給人治病是個人命關天的大事,必須認真對待,不能有絲毫的過錯。有一次,為了確定一個病例,他連夜頂風冒雨到幾公里外的一個叫陳村的村子,向一位姓陳的老中醫(yī)請教。從我耳聞目睹的這些事情,我看到了父親身上那種辦事認真,大膽心細,與人為善,關愛他人的良好品格。由于勤學好問,雖然沒有進過正規(guī)的學校,但是對于中醫(yī)、草醫(yī)的門道他卻十分精通。古代神醫(yī)扁鵲望、聞、問、切的醫(yī)論他掌握得如行云流水。
特別是對“火功”治療,堪稱他的拿手絕活,為了掌握火燒點的穴位準確度,他在自己身上做了許多試驗,硬是把用麻火火燒治病這門醫(yī)術掌握得爐火純青。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子,誰要是有個頭疼、感冒、肚子痛等等,只要讓他用苧麻火輕輕在幾個穴位火燒幾下,立馬就見效。別看那簡單的幾下,穴位的準確度卻十分重要,父親總是嚴格要求自己做到精益求精。鄰近的幾個村子的人們經常到家中來請他把脈看病,他也常常應人之求而走村串戶上門看病,因而人們都有喜歡與他往來。在我的印象中,每到寒風凜冽的冬天,地里的莊稼收獲完了,山村里的人們都愛呆在家里圍著火堂烤火。每到這個時節(jié),家里來的人總是特別多。在那用山上樹蔸燃起熊熊大火的火堂邊,我聽到了許多關于神魔鬼怪的故事,在大人們的閑情逸致的聊天中,我也增長了社會閱歷。長大已后,我才深切地感覺到大人們所經歷的那些人妖鬼怪的故事里蘊藏著許多生活的哲理。
——父愛如山,撐起我信念的風帆
父親是個非常聰明的人,是個樣樣活都能干的多面手。在我小時候感覺到他沒有什么不會做的東西,他看一樣會一樣,在村子里人們的眼中,父親是個十分聰明能干的角色。木匠活他能干,竹器加工他也會,家里用的捕魚撈蝦的工具全都有是他制著的,鐵器加工也是自己弄,家中所用的柴刀,鐵鉆,之類用具全部是他自己打造的。石匠活也能干,家中的石磨也是他到山上采回石頭親自打造的。受他的影響,小時候,我也喜歡擺弄一下他的木匠工具,用木頭做些小玩藝,做些有方向盤的木輪子車,給小伙伴們到位村上的曬谷坪上推著玩。特別是我制作的木頭手槍更是微妙微肖,跟真的一模一樣,深受小朋友們們喜愛。父親非常樂于助人,只要村上人有求于他,他總是樂于助人。他也經常義務幫村民打些竹籃、魚簍、扁簍之類的小用具,深受村民的喜愛和擁戴。
——人生總有許多這樣的峰巒需要勇氣去征服,——
父親對我一向要求十分嚴格。雖然他也是一個經年累月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家人,但是他從來不會象我同齡伙伴們的家長那樣奉行“棍棒”教育。從我記事的時候起,我清楚地記得,他從來就沒有打過我和姐姐,無論是我們做錯了什么,他總是很耐心地教給了我許多的做人的哲理。打撈記憶的湖泊,許多沉淀的往事一件件都依然歷歷在目。有一次,我和村上的小伙伴逃學去偷摘別人家的酸柚子,村民發(fā)現后告到家中,父親知道后,并沒有嚴厲地打罵我,而是把我叫到面前耐心地對我講了一個“子拿父作馬,父望子成龍”的故事。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做過類似的事情,在同村同年的二十一個小孩中,我在大人們的口碑中是比較好的,在村中長輩們的眼里我是個誠實、善良、善解人意,勤敏好學的好孩子。現在想來,這些品質的養(yǎng)成與父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父愛如這春江之水,亙久綿長
父愛是中午溫暖的陽光,總是無私地照徹子女,即使心靈經歷嚴冬也能不懼怕寒冷;父愛是一把溫馨的傘,總是在最需要時為我遮擋風雨。我忘懷不了父親自小對我的呵護和關愛,我小時候體弱多病,在我四歲多的那年,我患了急性黃膽型肝炎,父親忙于在距離村子兩公里外的地方幫生產隊看守碓房。當時農村醫(yī)療條件極差,大人們忙于掙工分攢錢,我病時還以為是感冒發(fā)燒,不太注意。我病了幾天后,竟全身黃透在母親背上全身癱軟,眼看奄奄一息了,父親和母親背著我,點著松節(jié)油火把連夜走了五公里山路,去找一個陳義勛的醫(yī)生給我診治了一個多月,才把我從死亡線上搶了回來。到我長大懂事以后,長輩們每當和講起這件事時,總是要說上一句:大難不死,必有后福。看到父親那寫滿歲月艱辛的額皺和日漸蒼老的身影,我更深切地感受到,父愛是一座巍然屹立的大山,總是在我最需要的時刻,將我的生命高高托舉。
——父愛如老秋的葉,火紅透亮
父親對我給予的愛是那深沉、厚重,總是默默無聲。父親從我小時候起就注意對我進行勵志教育,從進學校讀書時候起,我就愛看書,愛學習,愛勞動,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質。為了培養(yǎng)我的膽量,在我十一歲那年夏天,他交給我兩張釣魚網給我,要我在天黑后到距村子3公里以外的山塘水庫去網魚。當時,我雖然不理解他的意思,但我仍然按他的吩咐去了。我走在那崎嶇山路上,聽著昆蟲吱吱喳喳的歌唱,開始時感到十分的愜意。但是當我聽到偶爾一兩聲凄厲的夜鷹啼叫時,也會感到毛骨悚然,曾滋生過一絲的膽怯,最終還是網回了三條魚,回到家里時已是更深夜靜了。父親一直在等著我,看我網回了魚,父親十分高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他的真實用意是在培養(yǎng)我的膽量和意志品質。每當我學習倦怠的時候,他一般不會用嚴厲的語言來責罵,總是用深沉的目光望著我,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阿德,我給你取名傳德,就是希望你將來的為人能和你的名字一樣,傳播道德……”他常愛說的話就是“好鼓不用動重棰”、“想你成龍?zhí)焐献撸兩叩叵裸@。”之類的富有寓意的語言,雖然在我小時候并未完全領會他話里的含義,但是,我體會到他的良苦用心。
因此,從小時候起,我總是聽父母的話,我當時樸素的想法就是不愿讓他們?yōu)樽约簱模蚁胫灰约耗芎煤米x書,將來就一定能做個對社會有用的好人。現在回想起來,今天我身上具有的誠實待人,與人為善的品質與從小受父母的影響是分不開的。這些年來,我承載父母的希望,從十七歲起走出大山懷抱,讀書、當老師、當干部,、做干警、做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做局長。一路走來幾多曲折,幾多泥濘,但始終牢記著父母的教誨,矢志不渝自己做好人的愿望,始終堅持立德重于立行信念,時刻勉勵自己用良好的德行去服務社會,造福桑梓。我想,如果九泉之下的父親在天之靈有知,那一定會十分欣慰的。
父愛是遠山的呼喚,是春江之水,深沉而亙久,具有強大的支撐力量。父親離開我已多年了,但是他對我如大山一般凝重的關愛總是令我難以忘懷,他那如同江水一般綿長的期待,總是在我的心中生長。我一定承載父親的厚重的關愛和期待,嚴格要求自己永遠做一個好心人。我也將教育好我的女兒們,讓她們成長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讓上一輩的寬仁和慈愛在后輩們身上延續(xù),延續(xù)……
-——————父愛是遠山深情的呼喚
表達父母的愛的散文3:嘮叨',也是一種愛
童年時,天真爛漫,調皮搗蛋,面對父母的嘮叨置之不理。少年時,許是青春的懵懂,叛逆,面對父母喋喋不休的嘮叨煩不勝煩......歲月流逝,直到很多年以后,才慢慢懂得。原來,父母的嘮叨也是一種愛,無論是深深的嘮叨,還是淺淺的嘮叨,都是人生路上最美麗的嘮叨,最最值得珍惜的嘮叨。
---題記
歲月流逝,時光匆匆,自從父親生病以來,我再也沒有聽見他的嘮叨,再也沒有聽見他的責罵。不知為何?此時,我多想多想聽聽生病的父親在我耳邊喋喋不休的嘮叨,多想聽聽父親那些許嚴厲,些許慈愛的責罵的聲音。我多么懷念那些父親在我耳邊嘮叨的舊時光。然而,這一切都被一場病剝奪了......
童年時,無論我怎樣的調皮搗蛋,父親從來沒有打過我。即使我犯錯了,他也是耐心十足的給我講道理。然后開始了喋喋不休的嘮叨。那個時候,年紀太小,一直不明白父母親嘮叨的意義?更不懂為什么天下的父母親都愛對自己的孩子嘮叨?
上學時,母親總是早早的起床煮好飯,然后不厭其煩的對我嘮叨,“多吃點,小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放學了早點回家,看書做作業(yè),別在路上貪玩'。
下雨天,父親常常騎著自行車來學校接我,他雖不像母親一樣愛嘮叨,但也總是用嚴厲的語氣對我說,”叫你帶把傘偏不聽話,這么冷的天也不多穿件衣服。感冒了還不是你受罪,沒人代替你。“然后父親生氣的大生責罵我,”傻丫頭,還不快上車,還愣著干嘛?“那時的我,不懂這責罵,嘮叨的意義,對父親的嘮叨置之不理。嘟嚕著嘴巴,滿臉不高興的上了車。
多年后才明白,倘若真的生病感冒了可以代替,我想,我的父母親一定寧愿自己生病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生病。其實,可憐天下父母親,相信全天下為人父母的都愿意代替自己的孩子受罪。
少年時,父母親依然愛在耳邊嘮叨 。那時,許是青春期的懵懂,叛逆,常常對父母親的嘮叨煩不勝煩。“什么好好讀書啊,上課要聽老師的話,不許和一些不三不四的同學鬼混,免得學壞了,爭取考上,高中大學。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等等。“有時候耳朵都被這些千篇一律的嘮叨聽起了老繭。于是,偶爾還頂撞幾句,大聲的說,”我知道了。“
光陰輾轉,季節(jié)輪回, 花謝了又開了,樹葉兒黃了又綠了。而今我已是而立之年,而我的父母親依然愛在我耳邊嘮叨,在父母親的眼中,我永遠是個孩子,永遠是他們呵護備至的寶貝,永遠是他們嘮叨的話題。哪怕我也已經是一位母親。此時此刻,我才深深體會嘮叨的含義。那不是一般的嘮叨,那是一種愛。
如今,我也繼承了父母親的嘮叨,常常對女兒嘮叨不停。然而,此時的女兒就像當年的我,懵懂,叛逆,煩不勝煩。也許,等到很多年以后,女兒也會明白嘮叨,責罵的真正含義,才會懂得,嘮叨,其實也是一種愛。
現在只有母親偶爾還對我嘮叨,我再也不頂撞她,只是靜靜聆聽,靜靜的感悟那嘮叨中的愛。我的父親因為一場病的緣故,他再也沒有對我嘮叨,更沒有對我責罵。我反而不習慣沒有嘮叨的日子,反而越來越懷念父親的嘮叨。
我們窮其一生都在紅塵中奔奔走走追求我們所謂的幸福。有的人在人生路上撞得頭破血流也沒有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有的人卻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幸福。幸福到底是什么?什么樣的幸福才算是幸福呢?
其實,幸福不是穿名牌,坐寶馬,住別墅,也不是吃香的,喝辣的才叫幸福。真正的幸福是在生活中有父母,愛人,朋友的嘮叨和陪伴。嘮叨,是一種深深的關切,是一種深深的愛,是人世間最溫暖的語言。
懂得了嘮叨意義,才明白父母親的 嘮叨,遠比戀人之間的甜言蜜語更值得珍惜,嘮叨,就像一曲單曲循環(huán)常常在耳邊想起,百聽不厭。嘮叨,就像是一篇雜文,雖沒有散文的優(yōu)美,沒有詩歌的浪漫,它更沒有小說的跌回起伏,扣人心弦。但它卻那么樸實,耐讀,越讀越感覺它的道理,找到正確的方向,在人生路上微笑的走向陽光。
倘若,在這紛紛擾擾的紅塵中,從童年到少年,中年,老年,你的父母親能一直在你耳邊嘮叨,那么,你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快樂,最幸運,也最最幸福的人。嘮叨的美,在于聆聽,在于感悟,在于珍惜,感謝生活,讓我在漫長的歲月里感悟嘮叨的美麗,在嘮叨聲里懂得人間第一情。
此生,不求驚天動地,不求甜言蜜語,唯愿,在光陰里做一個享受父母親嘮叨的人,聆聽嘮叨,聆聽愛,聆聽關切,感悟幸福。讓一顆心伴隨著嘮叨在塵世煙火中升騰。在每一個春夏秋冬與父母親共度人間冷暖,在平淡的生活中聆聽嘮叨的溫暖,踏實。牽著父母親的手在嘮叨中感悟幸福,靜待花開。
親,不知此時,你是否也在聆聽父母親的嘮叨?是否也在嘮叨聲中感悟幸福?或許,你正牽著父母親手在夕陽下嘮叨,正在笑看云彩,細數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