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唐詩宋詞的作文
在中國文學中,唐詩宋詞能夠流傳下來并被人們所珍藏是因為它是古代文學智慧的結晶。
唐詩宋詞作為我國五千年輝煌文明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用它特有的光輝依然在照亮著文學藝術的道路。千百年來,人們對于文化的傳承始終保持著一種謙恭的態度,傳送至今。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精心整理的有關唐詩宋詞的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唐詩宋詞的作文1:情有獨鐘
也許是因為覺得“燈下看美人,比平日美三分”,我喜歡和著淅淅瀝瀝的雨聲讀宋詞。
開始,我喜歡東坡的豪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何等豪邁。但是,漸漸讀來,我發現自己承受不了那種粗獷。這些詞中極端的描述——或為勝利,前進而大喜,或為失敗,壯志未酬而大悲,這些情緒讓我所不能接受。每次閱讀,我也總會隨之產生極端,強烈的情感。
漸漸地,我把目光投向柳詞。柳詞輕快,鮮明的筆調讓我不由得把心情也變得明快起來。“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幅色調明麗晚景圖如潑墨山水畫一般徐徐展開,驚艷眾生。但是,我終究覺得柳詞太過明麗,可遠觀,不可細細研討。
最終,我發現讓我心有所屬的竟是溫溫婉婉的李清照。
或許是因為同是女性,或是因為我愛她略帶憂傷的筆調,我對她的詞情有獨鐘。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委婉的手法,含蓄的筆觸,把那思念之情刻畫的淋漓盡至。“人比黃花瘦”一句簡直是妙不可言,讓人不禁有憐憫之心,同情之感。
李清照也是個性格鮮明的愛國詩人,但她不會像豪放派人那般直抒胸臆,讓人很難真正完全接受。她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依然保留了她含蓄的寫作風格,柔和的筆觸,“欲語淚失流”,這是一個女詞人以自己的方式對國破家亡的悲涼外境的感嘆,讓人不得不嘆服她委婉但鮮明的性格。
李清照愛國還體現在她對南宋統治者的痛斥。“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位女詞人在這首詩中淋漓展現出她的慷慨豪邁,對祖國的熱愛,對南宋統治者茍且偷生的痛恨,力透紙背,使人佩服。
宋詞,我獨愛李清照,愛她溫婉的性情,愛她委婉含蓄的筆觸,愛她回味悠長的描寫,更愛她柔中有剛的性格。
有關唐詩宋詞的作文2:品味詩詞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撈起,云開了結局,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你眼帶笑意……”
打開一本唐詩集,仿佛走進一座瓷器館,高貴的瓷器穿越時空,靜靜展示它們的美,它們帶著歲月的味道,什么都不能掩飾它們的光輝,無論典雅,活潑,莊重,靈動,都動人心弦;無論長短,都精致細膩,只有那樣偉大的時代,能造就那樣偉大的美。
唐詩講究對仗,講究押韻,講究形音意的統一,瓷器講究形態,講究對稱,講究形態花紋色彩的和諧。
唐詩和瓷器都講究韻味,火候不足,意猶未盡;火候太過,猶顯不及。只有“雨過天晴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才是最佳狀態。
唐詩和瓷器,是中國人的哲學,無論長短大小,悲喜情仇,都不能失去分寸方圓。中國人講究心有城府。城府,無論里面那么五光十色,表面永遠整整齊齊;一首詩看來幾十個字平淡無奇,意味卻一延千里,像中國的象棋,尺寸之間的棋盤,承載著金戈鐵馬,平淡間,是殺氣騰騰,氣象萬千。
宋詞是裊裊輕煙,是細語碎花蔭,是一段閑愁,剪不斷,理還亂,直觸靈魂。無論遠看近看,都是藝術品,紅樓里面講紗窗的上品叫做軟煙羅,因為它們做了帳子,糊了窗屜,遠遠的看著,就似煙霧一樣。
軟煙羅有四個顏色:一樣雨過天晴,一樣秋香色,一樣松綠色,一樣就是銀紅的,又叫作“霞影紗,美麗的名字,美麗的紗;宋詞深沉活潑,激昂傷感,大江東去曉風殘月美麗的詞牌名,在飄渺流動間。
宋詞最初接觸我們的時候,正是以它的柔軟,傷感,它淡淡的情懷。宋詞幾乎更容易上口,更隨意,雖然詞牌名規定了它的形式;它是中國的散文詩,是繁華之后的繁華,在夢境之上的夢境。“衣食足而知禮節,倉稟實而知榮辱。”只有宋朝這樣雍榮華貴的朝代,才能產生這樣直逼心靈的作品。
唐詩,宋詞的美麗,足以讓我們駐足觀賞,至少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由衷的尊重。
有關唐詩宋詞的作文3:在宋詞里惝徉
唐詩宋詞可稱作國粹,是國人的驕傲,說它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恐怕不足為過。它能把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一事一物,一個細節、一個過程,無不納入作品之中。其細膩、其委婉;其粗獷、其直白,如行去流水、似自然天成,它有時跌宕起伏、有時別有洞天。說它是一幅畫,它色彩艷麗,國色天香、秀色可餐;說它是一朵奇葩,它芬芳四溢、花枝招展、姹紫嫣紅。千百年來,它的理想境界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國人世代研習,視作瑰寶。但是,唐詩宋詞又有著明顯的區別,不說它本身的寫意與風格,單說它們的氛圍,就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我們不得不承認唐代發達的經濟沃土,讓唐詩的工整絕句達到了極至;宋代的開放盛世與歷史滄桑,使宋詞婉約與豪放走向頂峰。我喜愛它們的華麗與樸實,即使唐詩在視覺上顯得嚴謹刻版,我仍然喜愛有加,讓我無法割舍。但是,如果硬要我在唐詩和宋詞中二選其一的話,我還是要不由自主地被異彩紛呈的宋詞所傾倒。
其理由是,宋詞里有倍受仕途折磨的蘇東坡,有命運多舛的女強人李清照,有多情才子柳永,有多情善感又不違母命的陸游,有秉承發展豪放詞派的愛國詞人辛棄疾……耳熟能享的詞人太多太多,相傳的詞人佳話源遠流長,讓我不得不愛,讓我無法不傾倒。如果說我喜歡宋詞的婉約與纖巧,不如說我更喜歡它的粗獷與豪放;如果說我羨慕宋朝的歌舞升平,不如說我更同情詞作者與南宋國的挫折和不幸。讀宋詞,我有一種個人的渺小與國家弱敗的倉涼與悲傷,有一種性格堅強與命運無情抗爭的感動,有一種唇亡齒寒、國破家亡的壯烈與沉痛。
大唐盛世造就的雄厚基業,讓子孫后代有享不盡的富貴和榮耀。也許從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大宋王朝崇尚的將是一派鶯歌燕舞、歌舞升平。也許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開始,就注定了宋朝的重文輕武,最后導致大金蠶食,命隕踏平歐亞大陸無敵手的強盛大元。最可笑的是到南唐后主李煜那,作為一國之君,一心沉迷在詞曲歌舞上,他面對宋朝的強大壓力,無心治理國家,只圖逆來順受,以圖茍且偷安,郁悶中只能是飲鴆止渴,最后命喪他鄉。宋朝開國后寬松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文強武弱的事實摧生了宋代文化的大發展,成就了一批文化名人,造就了宋詞的異軍突起,使宋詞由僅合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的迷迷之音,發展到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的時代強音。這不能不說是時代創造了宋詞,宋詞又還時代一個奇跡。使宋詞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形成了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歷史高峰。
其中,蘇東坡對宋詞的貢獻是令人敬仰的,他不僅拓寬了宋詞的寫作題材和寫作范圍,而且,把自己的一生與詞作緊密相聯,他的生活是一首詞、他的愛情是一首詞、他的仕途是一首詞,他把自己的精神、思想、態度,甚至整個生命都融入了詞作中。遠大的抱負與事業上屢受打擊,數次貶謫,沒能把他擊倒,反倒造就了一個精神永立、以苦為樂的文學巨匠。我們學習蘇軾的詞,不僅從中學習了他的作品,更學習了他的人品;不僅學習了他的寫人、狀物、抒懷,更學習了他的勇于面對困難、勇于戰勝困難,敢于直面人生的積極態度。
如果說北宋時期的蘇軾面對的是個人的挫折與不幸的話,那么到了南宋的辛棄疾、陸游、岳飛、李清照,面對的不僅僅是個人的不幸,而是整個國家與民族的不幸和災難。因為金人南侵,國破家亡。我們從中不難看到那一個個“夢里挑燈看劍”的惆悵、“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無奈、“待從頭收拾舊河山”的錚錚誓言!
個人的力量畢竟太渺小,歷史是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時空飛轉、時代變遷,使多少仁人志士空有一腔報國夢!看古詞、學古人,讓我們珍惜擁有、把握現在、聚沙成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