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親人去世的散文
親人去世是大多數人在一生中都會經歷的應激事件和心靈傷痛,而此時合適的安慰就顯得很重要了。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安慰親人去世的散文,希望你們喜歡。
安慰親人去世的散文1:男人的擔負
寒冷的冬天里,剛下過一場雪,稗草頂著寒霜耷拉著腦袋,單薄的小白楊在西北風中執著的挺著,放眼望去,萬物披素,天地銀白……
母親坐在村里一所用石頭堆積起來的小學門前的石塊上,這是村里唯一的一所學校,是盛子父親當年剛來支教時建的。白駒過隙,已經二十年多年了,學校顯得衰頹不堪,但對于母親來說,父親那帶有磁性的的聲音仿佛還在教室中不停的回蕩著……
而此刻父親卻永遠離開了!母親悲痛欲絕,一個人靜靜的呆在學校前,迎著寒風,回憶著父親曾經的朗誦聲。他走了,永遠的離開了,以后想聽這充滿魅力的聲音的時候,該去哪里尋?
盛子回家了,他踩著積雪,沿著這段熟悉的小路,找見了母親。
“媽,天這么冷,咱回家吧!”他喘著熱氣,蹲在母親面前勸道。
眼淚在眼眶中旋轉著,他用力的控制著,就像吸鼻涕一樣,用自己的毅力緊緊的吸著,在母親面前,怎么都不能讓其掉下來,對他來說,這就是一個男人應有的堅強。
父親去世了,他特意回家來辦理后事,聽聞母親在這里,便尋了過來。寒風呼呼的刮著,割在熱堂堂臉上,反而顯得微不足道。
漸漸的離母親越來越近,他的眼里不由自主的旋起了淚光。
母親見兒子回來了,便情不自禁的哭了出來,泣不成聲的說:“你爸不在了……”
“走,咱回家,媽!”盛子握著母親的胳膊安慰著道,并把母親從雪地上拉了起來。
看見母親眼淚的那一刻,他忽然感覺天塌下來了,不,天塌下來,做兒子的也要撐著,不能哭,絕對不能哭。
“再也看不見你爸了!”母親痛苦欲絕,老淚縱橫,癱軟的身體緊緊的靠在兒子的懷里,就像一個懵懵懂懂的孩子,盡情的哭著。
她心里的委屈多啊,丈夫是多么好的一個人,當年他支教剛來時,彼此就一見鐘情,經歷了多少磨難,最終才喜結連理、鸞鳳和鳴,原想著緣定今生,白頭到老,可他卻先走一步,在以后的日子里,該如何度過?
她越想越傷心,眼淚撲撲簌簌,任憑寒風拂面撞擊!
此刻對于盛子來說,他不再是一個兒子,不再是一個母親眼中的孩子,而是一個鐵骨錚錚的男子漢,父親不在了,家里的這片天還要自己扛著,因為村里人都看著呢,因為自己是母親唯一的孩子,因為只有自己堅強的站著,母親才有盼頭。
他不哭,要堅強的站著,頂天立地!
這是張藝謀導演的《我的父親母親》開片的一個感人的鏡頭,我熱著鼻子勾勒了出來。
偶爾從一篇文章中得知,當初飾演盛子的孫紅雷,曾與張藝謀導演為如何拍攝這個鏡頭而發生了爭執,各持己見。
孫紅雷認為,父親去世了,而自己是父母唯一的兒子,看見母親在冰天雪地里傷心,應該走過去抱著母親痛哭,這樣才是人之常情,才更具有感染力,才能感染觀眾。
那時他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演員,他的演藝征途才剛剛起步,拍戲的過程中,他沒有按照導演的要求來做,反而很入戲的抱著“母親”痛哭,場面感人。
但是張藝謀認為,盛子應該很冷靜的勸說母親回家,父親去世了,自己是父母唯一的孩子,又是村里唯一的一個大學生,悲痛欲絕的母親指望他,鄉親們都看著他,這片熟悉而又溫暖的鄉土在望著他,如果自己只是抱著母親哭泣,誰來撐起這片天,誰來擔負起這個家種唯一的男人的責任,在鄉親們眼中,這個村里唯一的大學生也不過是個遇事只會啜泣的軟蛋,父親沒了,就像“母親”所說的,“再也看不見你爸了。”可對于盛子來說,還有母親,他必須堅強的站著,要扶著母親,這才是一個兒子最大的責任,對鄉親們來說,這才是他們心中的知識人,才是一個有所擔當的男子漢。
張藝謀導演說的很對,天塌下來,也要撐著,因為我們不僅僅是兒女,還是男人,一個遇到所有事情都應該有所擔當的男人。
聽完張藝謀的解說,孫紅雷心悅誠服的開始拍戲,完全按照導演的要求來做。
他深深記住了張導演的這些話,開始拍攝了。他入戲了,淚在眼里打轉,揪心的痛苦促使自己喘著粗氣,他面對痛苦萬分的母親,保持著堅強的聲音,西北風呼呼的刮著,小學院子里的紅旗迎著寒風歡快的招展著,“父親”的在天之靈一定可以看見,一定可以的。
這就是張藝謀導演心中的電影之夢……
在以后的演藝生涯中,孫紅雷銘記住了張藝謀導演的這些話語,便越走越輝煌,因為通過這次拍攝使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男人,面對的不僅僅是人之常情,在悲痛或榮耀面前,都要有所擔當。
我最近挨個欣賞著張藝謀的所有電影,每部電影都使我深深的感動,每部電影都濃縮了一個藝術的追求者對人性和人生的深深拷問。
想起了劉白羽的《第二個太陽》中的一句話,“歡樂固可以引發人們的豪情壯志,但痛苦卻能升騰起頑強的意志。”這句話多么的精辟啊。在現實的生活中,男人需要擔負的東西很多,要為了所愛的人不斷創造,這樣才能實現自己昔日的承諾,為了父母要不斷的拼搏,希望有朝一日讓他們過的舒適安詳,為了自己的夢想更要不斷前行,跌倒了,也要笑著站起來,受傷了,更要含著淚微笑,狠狠的咬著牙,捂著傷口繼續攀登。
記得高中時,讀過舒婷寫的一篇課文,里面的一句話至今深深的心中,“眼因多流淚而欲以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欲以溫厚。”但我卻不喜歡前一句,反而特別贊成后一句。男人,不管多苦多累,都應該把淚藏在心中,悲痛欲絕的時候,也要有骨氣的仰起頭,放寬眼量,注視蒼穹。
許多時候,感覺壓抑的時候,我常常能想起親人和朋友,耳畔會回想起親人真切的話語,內心深處,會傳遞來摯友們真誠的祝福聲,生活中有這些,就足夠了,就像每天早晨起來,拉開窗簾,站在陽臺上,看見漆黑的夜空中徹夜值守的路燈一般,內心中亮亮堂堂的。
黎明……
安慰親人去世的散文2:零零碎碎
都說“一場秋雨一場寒”,但濟南的這個秋天似乎很對得起“秋老虎”這個稱呼,已經中秋節了,依然是烈日炎炎,還遠遠未達到秋高氣爽的時節,樹葉依舊以完美的姿勢舞在季節的轉角。其實,這種感覺也蠻好,遠山含黛,云水梵音,那些糾結的歲月最終也會擁有塵埃落定的暇適,那些流年的只言片語也會在燦爛的星河中綿延成一種永恒。
我不是一個矯情的人,也談不上是一個感性的人,但對于日常發生的一些小事,我也會經常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可能是因為習慣,也可能是為了尋求一個精神上的支點,總覺得文字是有靈性的。用文字勾勒過往,詮釋人生,感悟生活,不言滄桑。
時間真的是一個奇妙的東西,它懶得理會人世間的生老病死,愛恨情愁,總是以一種恒定的方式向前走著,無論我們有多么的眷戀和不舍,它都會遠去,留下一地的繁華或者落寞。深夜,當喧嘩盡落,連心都會很輕易的靜下來,一些布滿陳灰的記憶撲面而來,太多的過往被生活的煩躁和忙碌而掩蓋,強迫自己不回頭,因為現實中有太多的顧慮和不可為,再有什么妄想,也是傷心徒勞。
陰歷7月24日我的至親——奶奶去世了,在她走的那天我也沒來得及看她最后一面,出殯的那天,我匆匆趕回家,在跪靈的當天我并沒有哭泣,只是靜靜的在那趴著,想著跟奶奶在一起的過往,等到去了墳地,看到一起陪葬的還有奶奶平時穿的一些衣服時,心突然好像被什么東西扯了一下,撕心裂肺的疼,眼淚也開始在眼眶里打轉,但是并沒有流出來。
母親后來還問我,跪靈的時候你怎么沒哭?我只是抬起頭回了母親一句,我哭不出來。母親為此還責怪了我一番,可是,誰又知道我心里的痛?或許沒有人明白。晚上我又獨自來到了奶奶的墳墓處,在那跪了有將近一個小時,跟奶奶訴說一些沒來得及跟她說的話,最后走的時候,不知道眼淚怎么就流了下來,順著臉龐滴落在墳墓旁的土壤里。真希望在當時流過眼淚的地方能開出一朵花,就叫淚花吧。第二天離開家的時候,我又去墳墓看了看,磕了幾個頭,走的時候真應了那句話:一走一回頭,一看腸一斷。
幾番歲月闌珊透,渾渾噩噩的,在不知不覺中就這樣成為了流年里的支配者。深刻的東西是不需要我們費力去記住,它會一直占著心底的一個角落,就像我們最后的默契,不再來往,不再聯系,一起放棄。
時間不急不慢的走著,紅塵中每天都會上演一幕幕好似重復的人間喜劇亦或者悲劇,有人活的明白,有人活的糊涂,窮人有窮人的熱鬧,富人有富人的無奈。上次在火車上遇到一個很談得來的朋友,她說:我活在世上,只為尋求一個自己喜歡的生活,我喜歡錢,但不為錢,也不需要太多的錢,你對我好,我就加倍對你好,你若離開,我不送你,感情的世界里不需要摻雜太多的東西,只要你還在我身邊就行,想去哪就去哪,不需要多么富裕,也不用多么轟轟烈烈,只要不是糊糊涂涂,渾渾噩噩的度過自己的人生就行。
很感謝曾經闖入過我內心世界的人,讓我帶著美好的希望去追逐明天的夢想,不曾駐足和彷徨。曾經喜歡的女孩,那是一種真心的付出,直到現在,那種心動的感覺或許還會出現,自己卻不是那般赤裸裸的去表達了,習慣了無聲懷念,也不會勇敢的去表白了,可能是顧慮太多吧。
偶爾接到朋友打來的電話,在哭泣聲中聽到,某某對我不是真心的。或者某某追了我那么長時間,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突然放棄了,可是現在我又有點想他了,怎么辦?對于這樣的電話,我除了安慰還是安慰,人總是這樣,后知后覺,失去方知珍惜,愛、其實很難。緣分里的相遇,當經過歲月的洗禮后也會悄然離去。張小薇說:離別前,未知相對當日那么好,謝謝你風雨中都不退,愿陪著我,只要你快樂,不必記得我。
每天寫點東西,可能成為了自己的生活習慣,記錄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時間就這樣消逝于十指之間。或許我秉性就是一個喜歡忙碌的人,每天工作下班后,回到住的地方,收拾一下房屋衛生,做飯的時候聽著音樂,也會在做飯的時候抽出時間洗衣服,吃飯的時候看著電影或者給朋友打個電話,吃完飯就看一些學習視頻或者畫畫圖,做些平面設計,然后再寫一個小時左右的小說,最后洗刷睡覺,基本上沒有空閑的時間,有時候感覺這種忙碌的生活并不是我所喜歡的,但我不想讓自己閑著。
上次從家里回濟南時,母親騎著電三輪送我去乘車的地點,車上還坐著去學校的侄子,當車子走到侄子學校門口時,母親讓侄子下來自己一個人去學校,我說送他過去吧。母親說,他都四五歲了,讓他自己過去吧。當時可能趕車,我也沒說什么,當看到侄子自己一個人從車上下來,背著一個大書包,低著頭,一步三晃蕩的朝學校走去的時候,心里突然顫了一下。
當在路口下車的時候,我從錢包里拿出一百塊錢說,媽,一會回去的時候你去學校看看王昊(我侄子),他那么小,別讓別人欺負他,這一百塊錢你回去給他買點好吃的。母親笑了笑說,你拿錢跟我拿錢有什么區別啊,你上學貸款的錢還沒還呢,自己留著吧。看著臉上掛滿笑容的母親,額頭上也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就爬起了皺眉,眼角的魚尾紋已經很明顯了,兩個鬢角也悄然出現縷縷銀白,肩膀上上搭著一條因為節儉而不愿更換的毛巾。
我張了張嘴,沒有說什么話,就這樣看著母親開著車回去了。看著母親的背影,眼淚不爭氣的從眼眶里流了下來,再想到為了我們弟兄三人常年在外打工以至于差點把身體累垮的父親,突然發現,我虧欠父母太多,上車前,又怔怔的看了看母親模糊的背影,我知道我以后該怎么做了.......
生活中,不管遇到如何棘手的事,哪怕是在我丟了大學畢業證和報到證后,我依舊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行走于歲月中,平靜的對待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人生有傷,有痛,有甜也有苦,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這個流年,這個季節,心情依然如此,執著著,堅持著,我相信,屬于我的未來終將會來臨。
安慰親人去世的散文3:回憶中的曾經
我們的聊天中總會出現以前我們怎么怎么樣,以前我們如何如何,曾經的我們怎樣怎樣,但是,一句“曾經”涵蓋了我們多少辛酸、多少無奈……
記不住的是過往,留不住的是曾經,我們的人生總會有千千萬萬的過錯,但錯過卻只有一次,一旦失去便不再有機會重新來過。9年的付出終于沒了結果卻有了三年的承諾,該慶幸還是難過?
那一年的冬天,正下定決心要從父親去世的陰影中走出來的時候,遇到了陽光帥氣的他,所以就愛了,盡管當時還不懂什么叫“愛情”,只知道想要看到他陽光般的笑容,想要看到他帥氣的身影。
而他,那個陽光帥氣有著校草稱號的男生在跟我說話時會臉紅,會因為我聽到他說臟話是訝異的表情而從此沒有臟話,會因為我聞不得煙味兒而讓同伴們滅煙的男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已經成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當所有人都說他喜歡我時,我還在自卑的仰望他的笑容,可是當我戰勝一切想要大聲說喜歡他時,他的身邊卻有了美麗驕人的她。我把祝福掛在嘴上,笑容擺在臉上,淚水流在心底,悲傷藏在笑容的下面。將我最真的心掩蓋,于是有了眾所周知的“暗戀”,除了他,我所有的朋友都清楚地知道我只喜歡他。或許他也知道,只是逃避了吧。
就是這樣的“暗戀”,戀了不知道多久,第六年的時候,在他妹妹的婚禮上,我問:“打算什么時候結婚?”他答:“至少要在28歲吧!”我笑了,因為我曾經說過:希望在27歲結婚,而他大我一歲。
第七年的時候,我在送完同學回學校的路上,很清晰的聽到有人喊出了我的名字,我駐足,同伴問:“誰在喊你?”于是,我確定有人在喊我,只是悲催的是我和同伴都沒帶眼鏡,依稀看到他的影子藏在另一個同學的身后,于是心顫抖了,但終于沒勇氣走回去確認,因為在我停步的時候,喊聲已聽不見。所以帶著顫抖的心轉身離開。之后,給他發短信,卻接到了一個電話,但依舊悲催的是手機出現了故障,一來電話就自動關機,又沒有來電顯示。至今不知道那個電話是誰打的,但心里卻一直相信或者期望是他打來的。或許這樣會有一絲心理安慰吧。
第八年的時候,我南下求學,卻聽到他不在深造的消息,隱約覺得這或許就是我們的岔路口了。只是還在期待還在自欺欺人一般安慰自己:讀完書回來還會遇到。寒假回家,聽到他的消息是家里人逼他相親,他去了,卻拒絕了所有人。我笑了,或許是因為他還是那么完美,或許是因為覺得自己還有機會,也或許是因為覺得那么優秀的人相親事件很好笑的事吧。
第九年,聽到他的消息是:他準備結婚了,算下日子,正好是我去學校那一天。說這話的人是他的妹妹,所以不再有懷疑,只是心莫名的疼,但在他妹妹面前,卻仍保留一張笑臉。知道她離開,躲開了媽媽,淚水無聲的落在自己的小房間。在朋友網想要看看他的新娘卻發現他沒有將照片上傳。
第十年,在朋友網找到他時,呈現的是他兒子的照片,小家伙那么小卻依稀有他的影子。這一次,我知道,我徹底沒機會了。我們徹底結束了,該結束了。淚水打濕了鍵盤,同事走過來時,我依舊露出我標志性的笑容。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我大聲笑時會流很多淚。年假回家,很想知道他的消息,但是始終沒有勇氣,望著曾經一起上課的學校,悄聲的埋下一滴淚水,轉身離開。踏上了南下的火車……
在火車上,遇到了同樣感情不順利的男生,對我說:“跟我交往吧,我想把自己交給你。”我說:“可以列入考慮范圍。”下車,一起去了一趟公園,跟他講了我和他的故事,以及所有和我有感情糾葛的人,他說:“我會追你三年,如果三年后還不能感動你,我自動退出,但我相信,我會得到你全部的心。”當時我笑了,他不明白,沒有人會替代他在我心中的位置,就算有人拿到了能打開我心門的那把鑰匙,那也只是另一扇與他沒有任何瓜葛的鎖,因為那把鎖只有我才能打開。
但是,他真的開始想要介入我的生活,定時的短信成為他的方式。9年的等待,3年的承諾。面對這樣選擇時,我才發現,我早已經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早已經習慣上班、下班、偶爾逛街、偶爾聚會的單身生活。他每天關心的短信、問候的話語,在我看來是多余,更是麻煩。
初戀還沒有開始便已結束;對我的承諾還沒有實施我已經厭煩;原來習慣真的是個很可怕的東西。當你習慣了孤獨時,你會對喧鬧有期待,但若將自己置身于喧鬧之中時,你會發現,喧鬧只適合存在于期待中。
到最后我們發現,我們一直堅守的其實是自己回憶中的那個曾經,那個不愿被任何人窺探的、只屬于青春秘密的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