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嘮叨散文
你嫌棄過母親的嘮叨聲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媽媽的嘮叨散文,以供大家閱讀。
媽媽的嘮叨散文:母親的嘮叨
母親常常念叨,說自己老了,以前的事情記得很清楚,越是眼前的事情反而記不住了。剛剛才放了一個東西,轉眼就想不起來放在哪里了。
母親今年整整五十歲,這五十年她沒出過一趟遠門,最遠也就是四十八歲那年去了一趟鄰縣,她常常念叨,去世之前能做一回火車,她連火車都沒坐過,更不用提飛機了。
母親是中國萬千農村婦女中的一位,她給了我生命和健康的身體,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我撫養成人,將來能當個小學老師。或許在旁人看來,這個心愿小的有些卑微,但是這已經是偉大的母親畢生傾注在我身上的心血了。
母親對我是嚴厲的,她固執地堅持上學才是唯一的出路,于是少不了就會對我的調皮陳之以棍子的懲罰。從小到大,不知道挨過母親多少的打,而我打小也是出了名的倔脾氣,打我我從來不跑,我也不哭,而母親也是越打越來氣,越打越下手狠。每次打完了,看著我身上的一條條傷痕,又心疼地邊流眼淚邊抹酒精,時至今日,我依然記得很多個夜晚,我趴在炕上,呲牙咧嘴地忍著酒精抹在傷口上的疼。
母親最高興的時候,是看著我從學校捧回一張張獎狀,只可惜這個時刻從我進入初中以后就再也沒有了。那時的我步入了青春的叛逆期,什么事都喜歡反著干,叫我往東我偏往西,在強手如林的學校里成績半上不下,母親看著我的成績單總是會嘆息,而我卻毫不在乎。
我從初中開始就住校,每周末回家一趟,母親的生活里多了一件事,嘮叨。我一回到家,母親就開始嘮叨,其實現在來看,更多的是對我的叮嚀,上課要認真聽講,平時多吃點飯,按時交作業等等。說起來,母親在她那個年代也是高中畢業,她對人生的理解遠比我一個毛頭小子要深刻的多,我卻把這種叮嚀當做一種多余的嘮叨。
從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整整十余年的時間,我在家的日子遠遠少于在學校里的時間。母親對我的嘮叨,逐漸變成了電話里的叮囑,只是這種叮囑越來越少,只有感冒了沒有,學習緊張不,吃好等屈指可數的幾句了,而我卻還四處炫耀,每次給家里打電話的時間都沒有超過三分鐘。
大學畢業后,我逃也似的離開了,來到云南工作,總以為沒有了桎梏,可以自由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卻發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不屬于我,空手打天下,就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我無法理解,遠在千里之外的母親對我是有多擔心,連嘮叨都開始變得小心翼翼,而我卻一點都沒有覺察到。直到有一天,在我訴說了與領導的小矛盾之后,過了兩天,母親打電話來小心翼翼問我矛盾解決了沒有,她這兩天晚上都沒有睡好覺。我突然發現,母親老了。
母親老了,她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能為我遮風擋雨的港灣了,她已經承受不起哪怕是一丁點的驚嚇和憂愁了。我第一次體會到什么叫做游子在外,報喜不報憂。
離家遠,自然回家的次數也就屈指可數,記得09年大學畢業剛到云南工作,那一年的春節我沒有回家,年是在單位和幾個路遠的哥們一起過的,三十晚上喝了點酒,當春節聯歡晚會開始的時候,我突然間很失落,眼淚差點掉了下來。打了個電話給家里,電話是父親接的,問候了雙親,母親接過電話詢問了我很多,飯吃了沒有,有沒有感冒,在那一刻,我突然覺得母親的嘮叨是那么溫暖。
其實母親并沒有告訴我的是,她生病了,重感冒引起膽汁反流,嘴里發苦的厲害,母親有慢性膽囊炎,是生我那年坐月子時得的,不能吃油膩的東西,不能吃肉,不能吃雞蛋。我想母親沒有告訴我她生病,是因為她怕我擔心,那個正月,母親重感冒遲遲不好,她甚至擔心自己會不會去世,她連火車都沒坐過,好不容易看我工作了,就這樣去世,她不瞑目。這些話,是過了半年以后母親才告訴我的,當在電話里聽到這些話的時候,我有些哽咽,我太不孝了!自此,無論怎樣,春節我必定回家。
或許是聽聞不如見面,每年春節我回到家,母親就拉住我話家常,說的不外乎就是東家長西家短,張家的婆媳矛盾,李家的弟兄鬧騰,王家的兒子不養活老子等等,剛開始我也嫌煩,可是又想想,母親一輩子就是圍著鍋臺轉,拉扯我們,伺候父親,毫無怨言,鮮有出門的機會,不聊這些給我又能聊些什么給我呢?
這幾年,母親的嘮叨明顯多了,嘮叨最多的是我啥時候結婚,還有就是她什么時候能坐一次火車。于是,今年春節過完,我和母親一起到云南我工作的地方,生平第一次母親坐了火車,坐了飛機,母親像個小孩似的一路跟著我檢票、上車,過安檢、登機,火車上、飛機上,母親一路看新鮮似的問東問西,我則拿著相機,一路用照片記下母親的身影,不是避諱,只是母親說,她去世之前都不知道還能否再有這樣的機會,她心里還惦記著老家,老家的房子,老家的地,還有在老家的父親。
我知道母親心里是高興的,在我告訴她和我一起來云南的時候,這個消息就已經傳遍了全村,母親心里又是驕傲的,養育了我二十幾年,她終于也可以不用在為我操心什么了,除了我的婚姻大事。在云南,我教會母親怎么開我的電視,免得我去上班她獨自在家一個人悶得慌,我教會她怎么用我的全自動洗衣機,要不然她會用手洗我換下來的每一件衣服,她甚至自己一個人去菜市場買回來菜和肉,我無法想象一口甘肅話的母親,是怎么用甘肅話和菜市場操著云南口音的人交流的,只好叮囑她以后買菜的事還是我去。
母親還是一如既往地嘮叨,嘮叨我一天到晚坐在電腦前不運動,嘮叨我下班都干些什么,嘮叨我怎么趕緊不結婚等等,只是我已經懂得珍惜這些嘮叨,因為,這些嘮叨是母親對我這個兒子永遠也放心不下的千叮萬囑。
媽媽的嘮叨散文:媽媽的嘮叨
我媽媽今年41歲,中等身材,濃濃的眉毛下面有著一雙和善的眼睛。平時,媽媽總是嘮嘮叨叨的。每當晚上,我看著電視不愿睡覺的時候,媽媽就嘮叨著說:“不看了,明天還要上學呢!”每當我寫字的時候,耳邊又是一聲:“寫字姿勢要正確,預防近視眼!”還有什么上課要注意聽課啊!要認真寫作業啦,做人要誠實啦,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啦……天天嘮叨得沒完沒了。媽媽的嘮叨就像夏天夜里池塘里頭的蛙聲,叫人一聽心就煩。可后來我對媽媽的嘮叨卻有了新的認識。那時臨近期末,頭幾天媽媽就把考試要注意的事項對我嘮叨了好幾遍。等到了考試那天,媽媽又嘮叨著對我說;“考試時別慌張,要認真審題,字跡要工整,做完題要仔細檢查。”我聽了很煩,不由自主地說;“青蛙又叫了!”媽媽莫明其妙,問道:“你說什么?”……上到考場,等到試卷發下來的時候,我一看試題:都懂!于是,就飛快地做完了。我剛想交卷,看見別的同學仍然在認真地寫,我耳邊忽然響起了媽媽的那些蛙鳴般的嘮叨聲,心里一震,于是就認真地檢查起來。當檢查第四題時,發現第一小題因為馬虎答錯了。我急忙把它改正了。為了防止再出錯,我又重新檢查了一遍,直到認為沒有一點兒錯的地方才交卷。宣布成績了,我得100分,我那時高興極了。是媽媽的嘮叨聲使我得了滿分,也使我克服了馬虎的壞毛病。我要感謝媽媽的嘮叨,正是嘮叨,千百次地督促我,使我健康地成長。點評:小作者捕捉了一個學生們每天都會遇到的問題:媽媽為了孩子健康成長而不斷的叮嚀、囑咐。如何面對這個問題,如何接受媽媽的提點和教導,小作者進行了具體的描寫,文章前抑后揚,脈絡順暢,感情真實,令人愛讀。
媽媽的嘮叨散文:母親的嘮叨
“鄒佳彤,你能不能快一點”。“Ok,,馬上”。哎,談起我媽媽,就想起了她那說不完的嘮叨。整天我和爸爸就被她那一大堆的嘮叨圍住了,就說前幾天,我就累了個上氣不接下氣。
今天,我和爸爸在家里看電視,也許是沒看到媽媽在打掃衛生,我倆又喊又叫,被媽媽逮了個正著,媽媽發火了,“你們兩個不知道我訂的‘家庭法規’嗎?”,“鄒佳彤,罰你打掃衛生三周”。爸爸在那里偷偷笑,一副毫不相干的樣子,媽媽又說“別得意,鄒佳彤,罰你爸爸一個月不許動電腦”。“什么,我罰得可比爸爸重呀”媽媽又來了“你知不知道,你的叫聲連樓上的阿姨都聽見了,難道你就不知道‘家庭法規’嗎?”哎,我說不過媽媽,只好甘拜下風。
第二天了,我去上學了,媽媽便出門前對我說:“鄒佳彤,吃飽了嗎?如果沒吃飽,上課就會不集中,不集中就會被老師發現,如果被老師發現了就會請家長,如果請家長,我和你爸爸就會不好好工作,不好好工作就會被領導開除,一開除就會……”我害怕媽媽又說個沒完沒了,便像逃跑似的邊跑邊說:“媽媽再見”。
媽媽這幾天出差了,我們家冷冷清清的,在也聽不到媽媽那說不完的嘮叨,頓時,我和爸爸覺得很不自在,說實話,媽媽說了那么多的嘮叨,到底也是為我們好,媽媽現在雖然出差了,但她那永遠也說不完的嘮叨,永遠也會在我們的耳邊回蕩。
我愛我的媽媽,我和爸爸希望她的那些嘮叨永遠也不要停下來,因為那是我們全家最溫暖的“嘮叨泉”!( 綏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