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生活是一種態(tài)度散文
1987年莫言發(fā)表在《人民文學》雜志的中篇小說《歡樂》曾引起文壇較大爭議,由于小說中赤裸裸的描寫和“那些超時空的變換,那些人稱的跳躍,那些幾乎是不加節(jié)制的意識流”,下面是小編帶來莫言生活是一種態(tài)度散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生活是一種態(tài)度》原文:
生活其實就是一種態(tài)度,悲與樂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間,想通了也就是那么回事。
蕭十一郎說,他從小就失去了爹娘,與狼生活在一起,狼是最忠貞的動物,就好像他一樣,從小,他就學會了在苦中做樂,他清楚的知道世界的現(xiàn)實,他想要逃避,想要過寧靜的生活,可是現(xiàn)實卻逼迫著他向前,不允許他停止腳步。
我知道蕭十一郎本就是古龍想象中的一個人物,可是這也是他自己形象的一種典范,年輕的時候受盡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到老通過酗酒來渡過余生,這也導致了他英年早逝。其實,比起金庸我是更加的喜歡古龍的,至少說,比起古龍,金庸是幸運的,所以,這也是他們寫作創(chuàng)作風格的不同之處。
古龍希望過著平靜的生活,能有家的溫暖的生活,就好像就是小說中的蕭十一郎,正因為如此,所以蕭十一郎喜歡上了沈碧君而不是風四娘,因為沈碧君代表著善良、美麗、真誠。
因為看清了世界真實的面目,所以他總是與這個世界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保持在安全線內,他的要求不多,只想著平靜的生活,想要一個家,這也導致了邪惡派連城壁的出現(xiàn),其實連城壁也是一個悲劇的人物,作為一個保養(yǎng)的孩子,沒有受到過一點的親情,知道遇上沈碧君,這而,也是問題的根源。
多次被誤會,不解釋,因為時間會證實一切,多好次想要了斷自己的生命,可是使命卻讓他不能如此。所以他就這樣的堅強的活了下來。原著中,本來蕭十一郎的結局本不是很好,這也讓大師古龍很是不滿,于是又著手寫了續(xù)《火拼蕭十一郎》,于是有了完美的結局。其實這也是古龍自己想要有的生活的結局,可是都不能如愿。
生活其實就是如此的現(xiàn)實,現(xiàn)實得讓人可怕,可是我喜歡蕭十一郎的那個角色,苦中作樂,也許我是應該學習一下他的精神,學習他對于生活的態(tài)度,雖然我是沒有什么護刀家族的使命,但是至少我應該為我的事業(yè)想一想。世界上的人那么多,品種又是那么的多,我能考慮的又能有多少呢,學著與這個世界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至少不要讓自己受傷,不要讓自己輕易的受傷。
有關莫言語錄推薦:
1) 滿腹經綸是黔驢之技。易于遷延與遲滯。
2) 把每一個句子后面加一個完結的句號,記作虛無而迷惘的守候。
3) 久遠是迷途里醞釀的酒,愈陳愈香。
4) 我們總是以詩般的語言刻畫自己在青春的罅隙中的那般狼狽。
5) 我在河之彼岸,守望曾經歸來,歸來無望。
6) 月光下,我用繁冗拖沓的文字祭奠我的青春,紀念我死去的友情和遲到的愛情。
7) 當時光碾過青春,我將以快樂注解悲傷。
8) 黃昏是青春短暫的悲傷。
9) 回首。才看見我們是以快樂的心情寫悲傷的青春。
10) 所謂愛情,其實就是一場大病。
11) 一個走夜路的人,之所以高聲歌唱,實因為心中懼怕。
12) 能看清時代潮流,能主持公道,就是好干部。
13) 建一座廠,不如修一座廟啊。
14) 富貴的程度與迷信的程度成正比。
15) 文明社會的人,個個都是演員。
16) 人有時就像一根漂浮在水面上的朽木。
17) 身子進入了新時代,腦子還留在解放前。
18) 人類應該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地增長。
19) 每塊煤上都沾著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