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莫言的作品
莫言在自己的小說里大量運用了意識流的手法,包括內心獨白、多視角敘事、慢鏡頭描寫、意象比喻、自由聯想等等。下面是小編帶來作家莫言的作品的內容,歡迎閱讀!
《莫言的回報》原文:
莫言獲獎了,而且是大獎,本土中國人從來沒得過的諾貝爾獎。驚喜似乎來得太突然,莫言本人,還有很多的中國人,許多人不知莫言為誰,其知名度還不如那一個耍東北二人轉的,即便是有點文學范的年輕人,可能更知道韓寒和郭敬明。
莫言,一個鄉土文人,代表作也是土的掉渣的“懷鄉”、“怨鄉”之作,就是現在也還仍要經常回到鄉下長住,一開始,他就是給自己定了基調的,莫言,少說話。
記得要少說話,是因為他很能說話,他可以構思獨特,他可以天馬行空,他可以神秘超驗,他是真正的“先鋒”。以致于瑞典著名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終審評委馬悅然評點莫言說:“莫言非常會講故事,太會講故事了”。事實也證明他很能說話,很會說話,從1997年長篇小說《豐乳肥臀》奪得“大家文學獎”,到2011年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到今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都能證明他很能說話,并且在逐漸發力,娓娓道來。但他聰明的警示自己,少說,于是有了莫言的名字。
他也是貫徹了自己的原則的,少說,獲得大獎也出奇的平靜,讓人們覺得他淡然的簡直有點庸俗,如他的作品,得了750萬獎金也低調的說“想在北京買套房子”,“淺薄”地就如人生失意的“北漂”。
與之相反,很多人就太高調了,想說的欲望很大,有人問他會說,沒人問,找事也要說,會說自然說的滿天飛,不會說也要放“四十一炮”,即使一句也不會說的,不是還會脫嗎?也罷,這個“說”和“脫”的年代倒是沒辜負這些人,不是有些人早就在廣大人民群眾面前混了個臉熟,就便也早在北京買了大房子,獎不獎的只說,莫管。
還好,莫言是幸運的,他的那些“土卡啦”沒被扔進塵芥堆,電影《紅高粱》曾紅極一時,不說,也是會閃光的,他的帶著濃郁的鄉土氣息的作品不斷被認可,“用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代融為一體”的美譽讓他順其自然的收獲了諾貝爾大獎。
莫言,理得其所。
有關莫言語錄推薦:
1) 當你做對的時候,沒有人會記得;當你做錯的時候,連呼吸都是錯。
2) 年月里,五味雜陳。
3) 也許走得太遠的代價就是寂寞。
4) 提筆伏案之年。窗邊。是心靈奔向青春的黑色河流。突兀的世界。
5) 等待你的關心,等到我關上了心。
6) 彼年豆蔻,誰許誰地老天荒。
7) 我很好,不吵不鬧不炫耀,不要委屈不要嘲笑,也不需要別人知道。
8) 思念一個人的滋味,就象是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一滴一滴凝成熱淚。
9) 有些事一轉身就一輩子。
10) 和愛的人吵架,和陌生人講心里話。
11) 當筆下肆意揮灑的心情化為文字,我將用它記錄永生。
12) 月光下,我用繁冗拖沓的文字祭奠我的青春,紀念我死去的友情和遲到的愛情。
13) 生不對,死不起。
14) 在年生里。我們因無知荒唐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