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的資料
季羨林一生與圖書館結下不解之緣,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于季羨林的資料的內容,歡迎閱讀!
季羨林的資料
中文名季羨林
別名希逋,齊奘
國籍/朝代中國
職業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作家
民族漢族
出生地山東省聊城市
出生日期1911年8月6日(辛亥年)
逝世日期2009年7月11日(己丑年)
代表作品《中印文化關系史論集》《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牛棚雜憶》等
家庭成員季老苔,季嗣廉,彭德華,季承
季羨林的資料
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是我國著名的學者,文字學家。季羨林先生初次接觸外文是在初中,但是對外國文學產生興趣時在高中學習德語的時候,后來到了山東濟南高中時,他的國文老師時魯迅的好友董秋芳,也是一個著名的翻譯家。季羨林之后從事翻譯都是受到了董秋芳的影響。
季羨林先生精通12國語言,他名聲大噪是在1947年的濟南,當時1946年從哥廷根大學學成回國后在北大任教,回到家鄉的時候受到國民黨抗日將領王耀武的邀請,從此季羨林在山東出名。季羨林在大陸很受國人的尊敬,前任溫家寶也曾5次看望季羨林,他認為季羨林歷經苦難卻沒有丟掉自己的信仰,是我們值得學習的人。季羨林也是貧苦農民家庭的出身的孩子,但是最后成長為一代大師,在現代人眼里,季羨林的人生史也成為一部勵志史。
季羨林的愛情故事
季羨林在中國的原配夫人是彭德華,一位僅有小學文化水平的女性。但是在季羨林眼里,她是一位善良的人,一生沒有和任何人發過脾氣,上孝下慈,對季羨林也是賢內助,不讓季羨林花心思。但是季羨林在留學德國的時候還是與一位德國姑娘相愛了,但是季羨林還是理智的選擇了回國、回歸家庭,與德國戀人再無聯系。
季羨林在《留德十年》的書中第一次將自己的這段異國之戀告訴眾人,這是一個不能相守的故事,后來中國香港的女導演找到季羨林的德國戀人的時候,發現這位德國女子一生沒有結婚,等了季羨林60年,于是季羨林的愛情故事變得更加的動人,讓人感嘆。
季羨林1935年在德國留學,當時第一次見到伊姆加德是在受到校友田德旺的邀請,去房東家共進晚餐。在1937年的時候季羨林開始寫博士論文,伊姆加德主動提出要幫忙打印論文,而提出的報酬就是讓季羨林陪她走遍哥廷根的每個角落,漸漸地兩人產生了感情,季羨林和伊姆加德并肩走過了許多地方,那段時光是季羨林有生以來最幸福的時光,也是他晚年中常常回憶的時光。但是季羨林清晰的知道自己是一個有妻兒的人,所以在反復的掙扎中季羨林決定放棄這段不會幸福的感情,讓年輕的伊姆加德找到一個更適合她的人,所以季羨林最后回國不再與伊姆加德聯系,但是他一直想念著伊姆加德。
季羨林是小編看大師以來最有血肉的一個,他很有個性,對待感情他很有責任感和擔當。季羨林在2006年就被評為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給我們的感覺就是最接近生活的大師。從季羨林的日記里也讓小編覺得,季羨林先生的人格魅力從字里行間透出來,他從來不偽裝,不刻意去包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