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文河中石獸全文
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文河中石獸全文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gān),山門圮(pǐ)于河,二石獸并沉焉。 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zhào)數小舟,曳(yè)鐵鈀(pá),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niè)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yì)斷歟(yú)?
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文河中石獸全文注釋
1.滄州:地名,今河北省滄州市。2.臨:靠近。也有“面對”之意。3.河干:河邊。(河:指黃河,歷史上黃河曾流經滄州。)干,水邊,河岸。4.山門:寺廟的大門。5.圮:倒塌。
6.并:兩者都,一起。
7.沉焉:沉沒在這條河里。焉,兼詞,于此,在其中。
8.閱,過了。
9.十余歲:十多年。歲,年。
10.棹:船槳。這里作動詞用,劃船
11.求石獸于水中:在河中尋找石獸。求,尋找。
12.竟:終于,到底。
13.曳:拖著。
14.鈀:農具,用于除草.平土。
15.設帳:講學,教書。
16.爾輩不能究物理: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爾輩,你們。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
17.是非木杮:這不是木片;是:此,這;杮(fèi):削下的木片。
18.豈能:怎么能
19.為:本來
20.暴漲:指湍急的河水。暴,突
21.湮:埋沒。
22.顛:顛倒
23.眾服為確論:大家信服地認為(這句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為:認為;確論:精當確切的言論
24.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
25.蓋:承接上文,表原因。
26.必于石下迎水出涅沙為坎穴: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沖走沙子形成陷坑,嚙:本意是“咬”這里是侵蝕.沖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28.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29.倒擲:傾倒。
30.如是:像這樣。
31.遂:于是。
32.溯(sù)流:逆流。
35.固:固然。
36.如:依照,按照。
37.然則:既然如此(那么)。
38.但:只。
39.據理臆斷: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臆斷,主觀的判斷。
40.歟:表疑問的句末語氣詞
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文河中石獸翻譯
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寺廟的大門倒塌在了河水里,兩個石獸一起沉沒了。經歷十多年,和尚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最終沒找到。和尚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拉著鐵耙,尋找了十多里,沒有任何石獸的蹤跡。
一位學者在寺廟里設立了學館講學,聽了這件事嘲笑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松軟浮動,石獸埋沒于沙上,越沉越深罷了。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瘋了嗎?”大家都很佩服,認為是正確的結論。
一個年老的河兵聽說了這個觀點,又嘲笑說:“凡是丟失在河里的石頭,都應當到河的上游尋找。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松軟浮動,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河水的反沖力,一定在石頭下面迎面沖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沖越深,沖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倒在坑穴里。像這樣又沖擊,石頭又會再次轉動,這樣不停地轉動,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瘋了;在原地深處尋找它們,不是更瘋嗎?”
按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里外尋到了石獸。
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難道可以根據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觀判斷嗎?
初中課文河中石獸作者簡介
紀昀(yún)(1724—1805),字曉嵐,直隸獻縣(河北獻縣)人,清代文學家。紀昀祖籍為應天府上元縣,傳其家為紀家邊。明永樂二年(1404年),奉命“遷大姓實畿輔”(乾隆《獻縣志》),人稱茶星始遷來獻縣,入安民里四甲籍,卜居獻縣城東九十里之景城鎮。到紀曉嵐,北遷已十四世。有據可考,紀曉嵐為紀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于這樣一個世代書香門第。
紀曉嵐兒時,居景城東三里之崔爾莊。四歲開始啟蒙讀書,十一歲隨父入京,讀書生云精舍。二十一歲中秀才,二十四歲應順天府鄉試,為解元。接著母親去世,遇。接著升為左都御史。《四庫全書》修成當年,遷禮部尚書,充經筵講官。乾隆帝格外開恩,特賜其紫禁城內騎馬。嘉慶八年(1803),紀曉嵐八十大壽,皇帝派員祝賀,并賜上方珍物。不久,拜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銜,兼國子監事。他六十歲以后,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禮部尚書。紀曉嵐卒后,筑墓崔爾莊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員,到北村臨在家服喪,閉門讀書。三十一歲考中進士,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授任編修,辦理院事。外放福建學政一年,丁父憂。服闋,即遷侍讀、侍講,晉升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貴州都勻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為侍讀學士。同年,因坐盧見曾鹽務案,謫烏魯木齊佐助軍務。召還,授編。
在主編《四庫全書》期間,紀曉嵐由侍讀學士升為內閣學士,并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閣事,甚得皇上寵穴致祭,嘉慶皇帝還親自為修,旋復侍讀學士官職,受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慘淡經營十三年,《四庫全書》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三千四百六十種,卷,為涉獵《四庫全書》之門徑,是一部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書。《四庫全書》的修成,對于搜集整理古籍,保存和發揚歷史文化遺產,無疑是一重大貢獻。他作了碑文,極盡一時之榮哀。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分經、史、子、集四部。紀并親自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凡二百卷,每書悉撮舉大凡,條舉得失,評騭精審。同時,還奉詔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基礎上,精益求精,編寫了《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文河中石獸全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看過“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文河中石獸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