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三百首憶江南
《憶江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組詞,寫于838年( 唐文宗開成三年 )。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古詩三百首憶江南,希望大家喜歡。
憶江南原文: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注釋:
⑴憶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按《樂府詩集》:“‘憶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詞,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為詞牌名。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長江下游的江浙一帶。
?、浦O(ān):熟悉。作者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
?、墙ǎ航叺幕ǘ洹R徽f指江中的浪花。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染G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于”,有勝過的意思。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創(chuàng)作背景:
白居易曾經(jīng)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兩年,后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蘇杭,他對江南有著相當?shù)牧私?,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后十余年,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
而作詞的具體時間,歷來說法不同。有說在白居易離蘇州之后;有說在開成三年(838年);有說在大和元年(827年);王國維則說寫于“大和八九年間”。這些說法,籠統(tǒng)簡單,缺乏事實根據(jù)。劉禹錫曾作《憶江南》詞入手。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說:“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此詞在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陽,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詞也應(yīng)在開成二年初夏。
簡析:
白居易先后做過杭州、蘇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氐铰尻栆院?,他寫了不少懷念舊游的詩作。六十七歲那年,寫下三首《憶江南》,抒發(fā)了他對江南的贊美、憶念之情。這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句“江南好”,開門見山,實話實說。一個“好”字,飽含著詩人深情的贊嘆。次句“風景舊曾諳”,撫今追昔,說明江南風景之美是當年自己親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這一句既落實了“好”字,又點明了“憶”字。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句,具體描寫“舊曾諳”的江南春色:紅日東升,陽光燦爛,在朝陽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紅的鮮花比火還要紅;春江水清,波碧,在滿地綠草的映襯下,顯得比藍草還要綠。詩人抓住了“江花”“江水”兩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對江南春光作了高度的概括,在讀者面前展現(xiàn)出一幅風和日麗、花紅水碧、生氣盎然的江南春色圖。最妙的是“紅勝火”“綠如藍”六個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紅、水綠,又用異色映襯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為背景,顯得更加絢麗可愛。
結(jié)尾“能不憶江南”一句用反問語氣,流露出強烈的贊嘆和眷戀之情。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河南(今河南鄭州新鄭市)人,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3]。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后世頗有影響。是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看過“古詩三百首憶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