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詩詞《西江月 世事一場大夢》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創作時代較《滿江紅·怒發沖冠》略早,寫于南宋紹興四年(1134)岳飛出兵收復襄陽六州駐節鄂州(今湖北武昌)時。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原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歡。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作者: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意思:
世上萬事恍如一場大夢,人生經歷了幾度新涼的秋天?到了晚上,風吹動樹葉發出的聲音,響徹回廊里,看看自己,眉頭鬢上又多了幾根銀絲。
酒并非好酒,卻為客少發愁,月亮雖明,卻總被云遮住。在這中秋之夜,誰能夠和我共同欣賞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著北方。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注釋:
⑴西江月:原為唐教坊曲,后用作詞調。《樂章集》《張子野詞》并入“中呂宮”。五十字,上下片各兩平韻,結句各葉一仄韻。
⑵世事一場大夢:《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后知其大夢也。”李白《春日醉起言志》:“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
⑶新涼:一作“秋涼”。
⑷風葉:風吹樹葉所發出的聲音。鳴廊:在回廊上發出聲響。《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徐寅《人生幾何賦》:“落葉辭柯,人生幾何”。此由風葉鳴廊聯想到人生之短暫。
⑸眉頭鬢上: 指眉頭上的愁思鬢上的白發。
⑹賤:質量低劣。
⑺妨:遮蔽。
⑻孤光:指獨在中天的月亮。
⑼琖:同“盞”,酒杯。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鑒賞:
以詞為書信,是宋詞傳播的一道風景線。此詞即是蘇軾兄弟的唱和之作,觀其詞察其人,無論文勢文辭,我們都可發現一個視成規為草芥的縛不住的蘇東坡。
這首詞反映了作者謫居后的苦悶心情,詞調較為低沉、哀惋,充滿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嘆。具體寫作年代,大概是元豐三年(1080)。
詞的上片寫感傷,寓情于景,詠人生之短促,嘆壯志之難酬。下片寫悲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險惡,悲人生之寥落。蘇軾的幾首中秋詞中,本篇自有其特色 上片的起句“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感嘆人生的虛幻與短促,發端便以悲劇氣氛籠罩全詞。以夢喻世事,不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還概括了對整個人生的紛紛擾擾究竟有何目的和意義這一問題的懷疑、厭倦和企求解脫與舍棄。“人生幾度新涼”,有對于逝水年華的無限惋惜和悲嘆。“新涼”二字照應中秋,句中數量詞兼疑問詞“幾度”的運用,低回唱嘆,更顯示出人生的倏忽之感。三、四句“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緊承起句,進一步唱出了因時令風物而引起的人生惆悵。作者擷取秋風蕭瑟、落葉紛飛這兩個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嘆時光易逝、容顏將老、壯志難酬,以哀惋的筆調道出無法擺脫人生煩憂的悵惘之情。
下片寫獨自一人于異鄉把盞賞月的孤寂處境和傷時感事的思緒。“酒賤常愁客少”,委婉地點出作者遭貶斥后勢利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隱喻奸人當道,排斥善類,忠而被謗,因讒遭貶。以上兩句,流露出詞人對世態炎涼的感憤,包含的情感非常豐富:有念懷親人的無限情思,有對國事的憂慮和對群小當道的憤懣,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難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涼。這一結拍,是一個天涯淪落人帶著血淚的人生吶喊與宣泄。它巨大的悲劇力量,確乎令人蕩氣回腸。
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是這首中秋詞的藝術特色。全詞通過對新涼風葉、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寫,將吟詠節序與感慨身世、抒發悲情緊密結合起來,由秋思及人生,觸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