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詩詞《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是紹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陸游退居家鄉山陰時所作。第一首詩寫大雨和詩人所處,第二首詩表明陸游投身抗戰、為國雪恥的壯志至老不衰。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作者: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意思:
天空黑暗,大風卷著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嘩嘩大雨像巨浪翻滾之聲。
溪柴燒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氈都很暖和,我和貓兒都不愿出門。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注釋:
?、畔瘢喝粢龅男∈窕?。
?、菩U氈:中國西南和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出產的毛氈,宋時已有生產。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蠻氈出西南諸番,以大理者為最,蠻人晝披夜臥,無貴賤,人有一番。”
⑶貍奴:指生活中被人們馴化而來的貓的昵稱。
⑷僵臥:直挺挺地躺著。這里形容自己窮居孤村,無所作為。僵,僵硬。
⑸孤村:孤寂荒涼的村莊。
?、什蛔园В翰粸樽约喊?。
?、怂迹合胫?,想到。
⑻戍(shù)輪臺:在新疆一帶防守,這里指戍守邊疆。戍,守衛。輪臺:在今新疆境內,是古代邊防重地。此代指邊關。
⑼夜闌(lán):夜深。
⑽風吹雨:風雨交加,和題目中“風雨大作”相呼應;當時南宋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風吹雨”也是時局寫照,故詩人直到深夜尚難成眠。
?、翔F馬:披著鐵甲的戰馬。
?、斜樱罕獾暮恿?,指北方地區的河流。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寫作背景:
陸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罷官后,閑居家鄉山陰農村。此詩作于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當時詩人已經68歲,雖然年邁,但愛國情懷絲毫未減,日夜思念報效祖國。詩人收復國土的強烈愿望,在現實中已不可能實現,于是,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里,觸景生情,由情生思,在夢中實現了自己金戈鐵馬馳騁中原的愿望。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鑒賞:
此詩作于宋光宗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時年詩人67歲,閑居在故鄉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原詩共兩首,此處所選的是其中的第二首.與詩人其他的老年詩相比,這首詩在寫法上別具一格.其主要特色在于以夢境抒發情懷.寫到夢境的詩詞,在陸游之前已有不少佳作.李白的詩《夢游天姥吟留別》,描繪的是光怪陸離、異彩紛呈的夢;杜甫的詩《夢李白二首》,摹寫的是滲透了詩人與李白形離神合、肝膽相照友誼的夢;蘇軾的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記敘的是詩人悼念亡妻、寄托哀思的夢.而陸游詩中的夢,大都是愛國之夢.在陸游的《劍南詩稿》中有近百首記夢的詩.清代趙翼《甌北詩話》卷六曾評陸游詩道:"即如記夢詩,核計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安得有如許夢!此必有詩無題,遂托之于夢耳."此評語認為陸游的詩記夢并非全是寫真夢,有的屬于托夢詠懷.這是頗有見地的.事實上,陸游的詩記夢,有的是寫真夢,而更多的還是托夢詠懷,當然,也不排除二者兼而有之.這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似可視為既寫真夢又托夢詠懷之作.
此詩前三句,寫夢因."僵臥":躺著不動."孤村":一作荒村."輪臺":漢代西域地名,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輪臺縣;詩中泛指邊防重鎮.個中包含三個層次.一是夢境產生的前提:"僵臥"、"夜闌".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詩人白日憂國憂民,才會在夜闌臥床睡眠中"有所夢",而倘若不是"僵臥",不是"夜闌",就不可能有夢的出現.故"僵臥"與"夜闌"是夢境產生的前提.二是夢境產生的主觀因素:"尚思為國戍輪臺."如果詩人沒有為國戍邊的情懷,就不可能有"鐵馬冰河入夢來".三是夢境產生的外界條件:"風吹雨."可以說,正是有了"風吹雨"這一外界條件,詩人才在似睡非睡、模模糊糊之中生出"鐵馬冰河"的夢境來.
最后一句,寫夢境.與詩人那些通篇記夢的詩作有別,此詩寫夢境也獨樹一幟.全詩由夢因引出"鐵馬冰河"的夢境之后便戛然而止,給人留下更多聯想、想象的空間.人們盡可以據此夢境展開豐富的想象,具體想象詩人當年是如何身披鐵甲,手持兵器,騎那披著鐵甲的戰馬馳騁沙場、英勇殺敵,作此詩時他又是如何夢繞神牽"九州同"的.
可見,思想性與藝術性較為完美的統一,使得此詩成為陸游的代表作之一,也成為中國古代包括老年詩在內的所有詩歌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