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課外中國名著
中學生課外中國名著【篇1】
分享1《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遙 類型:小說 成書時間:1988年
《平凡的世界》共三卷,洋洋百余萬言。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作者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斗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社會洪流的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一幕幕激動人心的愛情故事催人淚下,一次次苦難中展現出的頑強堅韌使人精神升華。《平凡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平民意識和抗爭意識,它深情關注著普通勞動者的命運,體現了路遙一貫的創作特色,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巨著。
分享2《活著》
作者:余華 類型:小說 成書時間:1993年
《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訴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后所有親人都先后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余華因這部小說于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
分享3
分享4《吶喊》
作者:魯迅 類型:小說 成書時間:1918~1922年
《吶喊》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集,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部小說體現了魯迅銳意創新的革命精神。
分享5《徐志摩詩全編》
作者:徐志摩 類型:詩歌 成書時間:20世紀20年代
作為“新月派”代表詩人的徐志摩,是一位在我國現代文學發展史上具有較大影響和重要地位的詩人。他的大量詩作在感情的宣泄、意境的營造、節奏的追求和形式的探究諸方面體現著其特殊的美學價值,都為后世留下了珍貴的啟迪。徐志摩對我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正如茅盾先生在三十年代所說的:“我覺得新詩人中間的志摩最可以注意,因為他的作品最足供我們研究。”
分享6《女神》
作者:郭沫若 類型:詩歌 成書時間:1921年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詩集,也是“五四”運動以后影響最大的一部詩集,更是中國新詩發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詩集在文學史上有著突出的貢獻,是其大膽移植,探索自由詩體,開創新文學詩壇浪漫主義的創作源頭,唱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時代強音,開辟了新文學的途徑。
分享7《激流三部曲》
作者:巴金 類型:小說 成書時間:1929~1940年
《激流三部曲》的《家》、《春》、《秋》,是中國現代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翻譯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正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鮮明的一面旗幟。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和起著巨大的作用。
分享8《金粉世家》
作者:張恨水 類型:小說 成書時間:1932年
張恨水是20世紀現代文學史上最高產的作家之一,一生創作小說120余部,三四十年代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緣》等作品贏得無數讀者,成為當時最暢銷的作家。《金粉世家》是張恨水早期新聞生涯積累的生活素材的一次噴發,以國務小兒子金燕西與平民女子冷清秋從自由戀愛、結婚到離棄的悲劇為主線,描寫豪門盛衰和世態人情,堪稱經典之作,至今讀來仍有著不朽的藝術魅力。
分享9《雷雨》
作者:曹禺 類型:戲劇 成書時間:1933年
《雷雨》是中國話劇史上不朽的杰作,是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的悲劇,是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面旗幟。許多年來,《雷雨》一直出現在中國的劇壇、舞壇上,反映強烈,久演不衰。《雷雨》還被翻譯成日文、英文出版,并在海外許多劇院公演震響,很討口譽。《雷雨》奠定了曹禺在中國現代戲劇史上大師的地位。
分享10《子夜》
作者:茅盾 類型:小說 成書時間:1933年
《子夜》是中國五四以來新文學運動中產生的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長篇巨作,是20世紀30年代左翼文藝的重大收獲,也是茅盾的代表作。在文學的社會命題上,《子夜》把個人、群體和民族的危難聯系在一起,把藝術審美和歷史理性的思索并置一處,從而奠定了中國社會分析型小說的基礎,被瞿秋白稱贊為“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其影響巨大、深遠。
中學生課外中國名著【篇2】
1. 四書
2. 戰國策
3. 史記
4. 漢書
5. 楚辭
6. 說文解字
7. 周易
8. 尚書
9. 詩經
10. 周禮
11. 春秋三傳(國語附)
中學生課外中國名著【篇3】
1、《宋詞選》 胡云翼選編 胡云翼選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年11月1
宋詞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胡云翼先生選注的《宋詞選》,重視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具有一定的價值。他的注釋淺顯易懂,,對作家和作品作了簡要的介紹和說明。
2、《阿Q正傳》 魯迅著
《阿Q正傳》,魯迅小說代表作。寫于1921年12月,文章最初發表于北京《晨報副刊》,后收入小說集《吶喊》。《阿Q正傳》向我們展現了辛亥革命前后一個畸形的中國社會和一群畸形的中國人的真面貌。它的發表,有著特定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阿Q正傳》是魯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說,共九章,是采用章回體的形式寫成的。《阿Q正傳》中的人物有趙太爺、阿Q(guì)、吳媽、王胡、小D等。
3、《數理化通俗演義》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7年8月1版
科學史在這里不是枯燥的年代和人名,而是一場轟轟烈烈的英雄殉道的悲壯,有“我發現了”的狂喜,有真理路上的種種磨難與人們永不言敗的勇氣。是青少年極好的科學史入門讀物。
4、《紅巖》 羅廣斌、楊益言著
《紅巖》是以描寫重慶解放前夕殘酷的地下斗爭,特別是獄中斗爭為主要內容的長篇小說。它的歷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慶解放。人民解放軍摧枯拉朽的勝利進軍和反動派的垂死掙扎,是這一時期的特點。小說把反動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轉的覆滅命運,與局部上的氣勢洶洶,瘋狂鎮壓;把革命事業全局上的輝煌勝利,與革命者個人的悲壯犧牲,辯證地統一起來。"紅巖"還是村莊名稱,紅巖村位于重慶市郊化龍橋附近的“大有農場”內。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