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xué)名著
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xué)名著【篇1】
1、胡適:《文學(xué)改良芻議》
2、周作人:《人的.文學(xué)》
3、魯迅:《狂人日記》、《阿Q正傳》、《在酒樓上》、《無常》、《過客》
4、葉紹鈞:《潘先生在難中》、《倪煥之》
5、郁達夫:《沉淪》、《春風(fēng)沉醉的晚上》、《遲桂花》
6、王魯彥:《黃金》
7、廢名:《竹林的故事》
8、許地山:《綴網(wǎng)勞蛛》
9、冰心:《超人》
10、郭沫若:《鳳凰涅槃》、《天狗》、《屈原》
11、馮至:《我是一條小河》、《蛇》
12、聞一多:《死水》、《發(fā)現(xiàn)》、《口供》
13、徐志摩:《再別康橋》、《偶然》、《雪花的快樂》
14、李金發(fā):《棄婦》
15、周作人:《烏篷船》、《苦雨》
16、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
17、冰心:《寄小讀者》(選)
18、田漢《湖上的悲劇》、《獲虎之夜》、《名優(yōu)之死》
19、丁西林:《一只馬蜂》、《壓迫》
20、茅盾:《子夜》、《林家鋪子》、《春蠶》、《腐蝕》
21、老舍:《駱駝祥子》、《斷魂槍》
22、巴金:《家》、《寒夜》
23、沈從文:《邊城》、《八駿圖》
24、柔石:《二月》
25、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
26、張?zhí)煲恚骸栋细缸印?/p>
27、艾蕪:《山峽中》
28、蕭紅:《呼蘭河傳》
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xué)名著【篇2】
1、我一貫追求的是:在人的肉體與幻想允許的范圍內(nèi),獲得最大限度的真誠和信任,以及對所有的一切盡可能長久的保證。——《鏡中微瑕》
2、真正的才華如火焰般難以收藏,總會燎原。——《曾經(jīng)深愛過》
3、這時一種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認為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絕大部分。——《歐·亨利短篇小說選》
4、世界上沒有奇跡,但是堅定頑強的戰(zhàn)士,卻可以做出常人認為無法做到的事。——《紅巖》
5、言希,沒有我在家等著你,不要,忘了回家的路。——《十年一品溫如言》
6、愛情應(yīng)該給人一種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兒子與情人》
7、盲目可以增加你的勇氣,因為你無法看到危險。——《格列佛游記》
8、我心中已經(jīng)聽到來自遠方的呼喚,再不需要回過頭去關(guān)心身后的種種是非與議論。我已無暇顧及過去,我要向前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9、你的過去,我不愿過問,那是你的事情。你的未來,我希望參與,這是我的榮幸。——《神探夏洛克》
10、我們的一生,也許都是在驚自己的夢。忽然就遇到了,就心動了,就滿心滿眼全是他了,沒有比愛情更驚夢的事了,我們所等的,所盼的那個人,其實是尋了又尋找了又找的人,是那個前世就埋下伏筆,等待來生用各種記號一一去驗證的人吧。——《不是我而是風(fēng)》
11、所有的大人都曾經(jīng)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shù)人記得。——《小王子》
12、普天之下,萬物如塵,唯汝是吾心頭之珠。滲吾之骨、融吾之血、割舍不得。——《且試天下》
13、真正有氣質(zhì)的淑女,從不炫耀她所擁有的一切,她不告訴人她讀過什么書,去過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買過什么珠寶,因為她沒有自卑感。——《圓舞》
14、人與人之間情斷義絕,并不需要什么具體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經(jīng)離開的結(jié)果,事后才編造出的借口而已。因為倘若心沒有離開,當(dāng)將會導(dǎo)致關(guān)系破裂的事態(tài)發(fā)生時,理應(yīng)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沒有,說明其實關(guān)係早已破裂。——《解憂雜貨店》
15、現(xiàn)今還有誰會照顧誰一輩子,那是多沉重的一個包袱。所以非自立不可。——《不易居》
16、水里照出的是自己的臉,內(nèi)心反映的是自己的為人。——《圣經(jīng)·舊約》
17、要是穿著廉價貨,人也會跟著廉價了。——《解憂雜貨店》
18、百年一參透,百年一孤獨。——《百年孤獨》
19、上天讓我們習(xí)慣各種事物,就是用它來代替幸福。——《葉甫蓋尼·奧涅金》
20、有人說,人生有兩杯必喝之水,一杯是苦水,一杯是甜水,沒有人能回避得了。區(qū)別不過是不同的人喝甜水和喝苦水的順序不同,成功者往往先喝苦水,再喝甜水;而一般人都是先喝甜水,再喝苦水。在成功的過程中,持之以恒非常重要,面對挫折時,要告訴自己:堅持,再來一次。——《永不放棄》
21、在苦苦掙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會感到一種生命的暖意,或許僅有短暫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奮不已。——《麥田里的守望者》
22、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對,那是任何人都難以對付的。——《荷馬史詩》
23、如果你過得不幸福,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嫌疑人X的獻身》
24、軟弱的人總是怕被說穿事實,而且討厭說真話的人。——《變身》
25、我們可以轉(zhuǎn)身,但是不必回頭,即使有一天,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也應(yīng)該轉(zhuǎn)身,大步朝著對的方向去,而不是一直回頭怨自己錯了。——《人生路,不回頭》
26、當(dāng)然,行是行的,這固然很好,可是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來啊。——《套中人》
27、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么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jīng)足夠。憑借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dāng)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白夜行》
28、生活就像一座圍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圍城》
29、這世上真話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臉紅勝過一大段對白。——《駱駝祥子》
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xué)名著【篇3】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chuàng)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現(xiàn)中國當(dāng)代城鄉(xiāng)社會生活的百萬字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平凡的世界》是我最喜愛的長篇小說,也是最能引起共鳴的一部鴻篇巨著。作者路遙以生命來鑄就。書中主人公孫少平的經(jīng)歷與我的人生經(jīng)歷非常相似。教過書、打過工、下過井甚至于順序都一模一樣,有所不同的是沒有書中過于理想化的情節(jié),當(dāng)然這才是生活的本質(zhì)意義。所以我把它放在這個位置。盡管在很多人看來它的文學(xué)性不足以與榜上其他作品相比,但是沒有任何一部作品像它一樣給青少年帶來如此深刻的影響。僅此一點就足以彰顯它的偉大。《平凡的世界》對于愛情描述是及其樸實和含蓄的,沒有夸張的人體情感動作描寫。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無性不成書”的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風(fēng)氣中是難能可貴的。(這是我個人不喜歡白鹿原的主要原因)正如百度評語所言:這部小說所傳達出的精神內(nèi)涵,正是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tǒng)的自覺繼承。這樣的小說對底層奮斗者而言,無疑具有“燈塔效應(yīng)”。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能產(chǎn)生如此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影響的原因。
第六:《女神》
《女神》。郭沫若作。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間的主要詩作。連同序詩共57篇。多為詩人留學(xué)日本時所作。
《女神》是魯迅先生之后,文壇第二代領(lǐng)軍人物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最突出的特色是它本身所具有的濃厚的積極浪漫主義氣息。它的描寫的不是按照生活本來的面目,而是通過自己的主觀想象和心中的理想,對未來生活狂熱追求去描繪生活。但它又不是無根之水,而是植根于現(xiàn)實的土壤之下。它表達的那種勇猛突進,敢于突破的精神迎合了五四運動以后青年知識分子的精神理想追求。如果說魯迅先生的《吶喊》奠定了中國小說的基礎(chǔ),那么《女神》就是開辟了中國詩歌的新天地。盡管郭后來因為考古為人詬病,但在文學(xué)上的突出成就無愧于他的地位。
第七:《白鹿原》
《白鹿原》是作家陳忠實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由陳忠實歷時六年創(chuàng)作完成,首次出版于1993年。
《白鹿原》作為陳忠實“壓棺材本”的書,是他嘔心瀝血之作,它以白鹿兩家興衰起伏、恩怨情仇的故事為經(jīng),以中國近代波瀾壯闊、滄桑巨變的歷史為緯,筆觸所及,道盡了多少滄桑往事、民族秘辛,可謂一部中國近代史的史詩巨著。這是一位網(wǎng)友對于《白鹿原》的評價,我個人對于白鹿原是不太喜歡的。書中大量“赤裸裸__”的描寫讓我非常反感。個人從來不認為一篇史詩巨著需要用這種描寫來證明。所以《白鹿原》我只拜讀過一次,就束之高閣了。
第八:紅巖
《紅巖》是現(xiàn)代作家羅廣斌、楊益言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小說,1961年12月首版。
讀《平凡的世界》時書中郝紅梅和孫少平談起了《紅巖》。“紅巖上紅梅開”郝紅梅的名字取自這里。從那時候就注意到這本書,后來在初中語文老師處第一次拜讀,印象深刻。《紅巖》是紅色小說的扛鼎之作。一經(jīng)推出就引起巨大的反響。盡管《紅巖》著力于塑造如許云峰、江姐、雙槍老太婆等一大批正面的英雄形象,但是它對于反派人物的描寫也是非常成功的。“蒲志高”簡直成了廣大人民群眾心中叛徒的代名詞。《紅巖》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前夕,兩個不同階級,光明與黑暗的最終斗爭。作者集中描寫了“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的敵我斗爭,生動地表現(xiàn)了革命者為迎接全國的解放,徹底挫敗敵人的垂死掙扎而進行的殊死搏斗,真實再現(xiàn)了全國解放前夕光明與黑暗進行最后決戰(zhàn)的艱巨性,揭露了敵人垂死掙扎的極端兇殘和色厲內(nèi)荏的本質(zhì),歌頌了革命志士為真理而斗爭的堅強意志和大無畏精神。
第九:《京華煙云》
《京華煙云》是林語堂旅居巴黎時,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間用英文寫就的長篇小說,英文書名為《Moment in Peking》,《京華煙云》是他轉(zhuǎn)譯為中文后的書名,也有譯本將這本書譯為《瞬息京華》,1939年發(fā)布首版英文版。
大多數(shù)人都應(yīng)該看過由這部書改變的同名電視劇,我是先讀的書后看的電視劇。。《京華煙云》為我們展現(xiàn)出的是一部歷史長卷,最早是英語寫就后來被翻譯成中文。它一直被視為闡述東方文化的權(quán)威著述。被
稱為“現(xiàn)代的紅樓夢”,本書深受紅樓夢的影響。其中相似度最高的當(dāng)屬復(fù)制于黛玉的紅玉,二者在人物形象、性格,以及愛情命運上都頗有相通之處。 當(dāng)然,二者在人生價值取向和愛情觀上亦有不同之處。透過兩者的復(fù)制和重構(gòu)可知,《京華煙云》對于《紅樓夢》不僅僅是承繼的關(guān)系,也存在著分離的關(guān)系。林語堂先生憑借著這部《京華煙云》提名了諾貝爾文學(xué)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