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讀后感100字
寫讀后感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別人,學(xué)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這可以增強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寫好讀論語讀后感100字有什么技巧?這里給大家整理讀論語讀后感100字,方便大家學(xué)習(xí)。
讀論語讀后感100字篇1
昨日,我讀了《論語》。
我讀的是論語里面的《里仁第四》:子曰:參乎,無道一以貫知。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曽子曰:父子之道,中束,而一已。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那里面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這一段。他們的意思我說一下:父母不在身邊,就不能到很遠的地方,想到一個地方必須有一個固定的地點,以便父母能找到你。
讀論語讀后感100字篇2
孔子主張勤儉而愛人。勤儉愛人體現(xiàn)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張輕徭薄稅,弟子冉求幫助季氏聚斂財富,他憤然宣稱:“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節(jié)儉,即使“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也“樂在其中矣”(《論語·述而》)。
他主張治理國家“導(dǎo)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孔子的這些思想,為后世所繼承,在中國封建社會為保證社會經(jīng)濟的正常運行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讀論語讀后感100字篇3
首先,文學(xué)是語言的藝術(shù),語言使用的恰當(dāng)與否,會直接導(dǎo)致文學(xué)作品的成敗。
其次,說到塑造人物形象,《論語》雖不是小說和傳記,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然而其記生活小片段,從側(cè)面描寫人物的手法,對后世卻影響甚遠。
最后,《論語》限于其采用的文體結(jié)構(gòu),敘事方面較別的文體稍遜一籌。以上幾處,足可見《論語》敘事的&39;精彩和洗練。
讀論語讀后感100字篇4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論語》學(xué)習(xí)班。
我讀了《論語》,知道了《論語》是一本我國古代經(jīng)典的書籍,通過這本書,可以跟古人交流,向古人學(xué)習(xí)。我喜歡的人物有子路、顏回、南宮——喜歡的句子有“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我的志向是當(dāng)一名音樂家,因為音樂能陶冶人的情操。《論語》中就有許多談?wù)撘魳返膬?nèi)容,我學(xué)習(xí)《論語》之后,收獲很多,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暑假。
讀論語讀后感100字篇5
孔子所宣揚的仁具有泛愛的特點,是對春秋時代人的價值發(fā)現(xiàn)的肯定。
比如馬廄失火,孔子退朝回來,曰:“‘傷人乎?’不問馬。但是孔子的仁愛的博愛、墨家的兼愛又有區(qū)別,不是不分親疏遠近、一律平等的愛,而是有等差的愛,要遵循親親、尊尊的原則。親親、尊尊是西周宗法社會的原則,其本質(zhì)就是禮。
禮是血緣法則、道德法則和階級法則的綜合體。人的行為不僅要遵守仁,也要符合禮。
讀論語讀后感100字篇6
這天老師教我們論語十則,我沒一邊讀老師又讓有的同學(xué)說意思,尤其是讀到這一句讓我深受感悟。
讀到溫故而知新,能夠為師矣。意思:溫習(xí)學(xué)過的知識,能夠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憑借這一點就能夠當(dāng)別人的老師了。我感受到:只要學(xué)習(xí)學(xué)過的知識你就比別人學(xué)的多了,做別的事也要這樣做,你就懂這方面的知識了,就比別人學(xué)的多了。
讀論語讀后感100字篇7
"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年都不改變父親教給我們的行為作風(fēng),就可以說是盡了他的孝道了。
我覺得這句話的確沒錯,這不正是我們?yōu)槿颂幨碌牡览韱幔?/p>
人做事就是要講信用,要盡到本能的孝道,才能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
讀論語讀后感100字篇8
《論語》一書都是寫做人的道理,比如說:“有些人喜歡幫助別人,助人為樂。有些人學(xué)而不厭,謙和待人。”
從這本書中我知道做人只要行為正當(dāng)、品格高尚就好,還有要以德服人,心胸寬大。
《論語》這本書真不錯!
讀論語讀后感100字篇9
《論語》中有許多深奧的古代語言等待著我們自己去探索、解說。
如孔子說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是讓我們不要去害怕別人不了解自己,需要擔(dān)憂的是自己不了解他人。
而它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备嬖V我們,幾個人之中一定有一個人比我做得好。祖先給我們留下了這么多的寶貴的知識,我們一定要認真研讀。
讀論語讀后感100字篇10
你們知道《論語》嗎?
讓我來告訴你們吧:子曰:“學(xué)而實習(xí)之,不亦說乎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子乎?”
這句話告訴我們孔子說:“學(xué)了處做人的道理,并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并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印證練習(xí),不也覺得高興嗎?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相聚,不也感到快樂嗎?別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氣,不也是君子的風(fēng)度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