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后感500字
寫讀后感是一種文學創作,需要運用自己的語言和文學技巧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看法,這可以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怎樣才能寫好弟子規讀后感500字?這里給大家提供弟子規讀后感500字,方便大家學習。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篇1
《弟子規》是中國傳統圣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么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大量,什么是親情,友情等等……
它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它告訴我們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弟子規》 里有這樣的一句話"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都要盡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不孝敬,又怎么能去愛別人呢?
做人不僅要孝順父母,還要誠實守信。這在《弟子規》中的“信”便有提及一—“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其意思是:開口說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隨便答應,至于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的確,古往今來,人與人之間十分講究誠信,因此,我們要時刻牢記著“輕諾必寡信”的忠告,堅持著“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信念,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我們應該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
我讀完弟子規后,覺得自己受益不淺。弟子規讓我懂得了什么叫愛,什么叫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寬容,什么叫友誼。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篇2
我平常不愛讀書,自從老師讓每天背一部分,我只好被迫完成作業。到現在已經背一半了。我覺得里面有很多道理都值得我學習。
在求學方面《弟子規》里有:有余力則學文。告訴我們平時有精力、有時間應該多看書學習。其中有一個叫董遇的人,從小家里就很窮整日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閑時間,就坐下來讀書學習,所以知識很淵博。他就是利用“三余”時間來學習的。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為一天之余;雨天為平日之余。古人都是用“馬上”、“枕上”、“廁上”的時間來讀書的。魯迅說過:“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來學習”。讀完之后我覺得我更應該合理安排時間了。更應該自覺去學習。
在對父母、兄弟、長輩方面,《弟子規》教育我:泛愛眾、而親人。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清。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原來對父母很任性,對自己的姐弟也不知道謙讓。學了《弟子規》,我覺得自己身上的毛病真得該改了。我也要學黃香溫席、孔融讓梨。
我會繼續學習《弟子規》,不斷完善自我,改掉自己的毛病。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篇3
自從讀了《弟子規》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慮的還有很多很多,演戲很容易,做人卻很難,戲可以演過無數次,人生的機會卻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戲,難做的是人;戲是虛構的,人卻是真實的;戲進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場戲,心靈美好的人,夢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夢幻,絕不是虛幻)人活一口氣,要活得有志氣——為喘氣而活,僅活著而已;活得有志氣,死得也美麗。昨天是曾經,是過去,今天是面臨,是現實,不要在昨天里沉媚,應該在今天中開創!
在學生主修的第四課“信”,我知道了能實踐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實踐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母親履行的責任像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父親實踐的責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凈心田。同學們,父母永遠的付出,不曾為回報等待,一心守候,只為子女成材。我們學了“入則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為先。
《弟子規》里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細細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才會使快樂的滋味更加甜蜜。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篇4
回想《弟子規》這本書已經在我家有幾年了,記得幼兒園大班時老師每天給讀論語,媽媽也曾經給我讀過,所以這本書沒怎么翻閱就被閑在了書架上。一直到這個寒假老師讓同學背誦《弟子規》,我才把這位沉睡已久的老師請出來。
讀了這本書,雖然有些我還不是特別明白,但我還是收獲了許多,比如:“父母呼應勿緩行勿懶父母教須聽從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了自己,有時候媽媽喊去擦桌子,叫幾聲我還磨磨唧唧的不想動,再叫,我有時還會回上一句:“有獎勵嗎?”“什么獎勵?”我說“那就擦一次獎勵一塊錢吧!”媽媽也許是想讓我干的有動力些,索性就答應了我的要求,說實在的那段時間我的錢包真的是鼓鼓的。后來媽媽覺得我大了一些,媽媽再次喊我擦桌子的.時候,她說:“兒子,咱家四口人,那這四口人是不是都是這個家的一份子?”我說“是”媽媽繼續說:“那既然是,那咱干點家務,做點事情,還用錢嗎?”從那以后,我感覺我再也沒有擦過桌子。讀了弟子規之后,覺得自己太不應該了。
還有“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大意是早上應該早起,晚上不應該過早睡;因為人生易老,所以應該珍惜時光。早晨起床,務必洗臉梳妝、刷牙漱口;大小便回來,應該洗手。想想我自己呢,每天早上都是媽媽叫完一遍又一遍,像是個打鳴雞,督促我的學習,又像是個嘮叨的唐僧。
這本書讓我的臉紅了一次又一次,很多我不太明白的地方,我會仔細閱讀。以后也會以《弟子規》來要求自己。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篇5
最使難以忘懷并受到啟發的一段是“父母呼 ;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 父母命 ; 須敬聽; 父母責 ; 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推辭投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輩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傷心。看到這里不由得我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管玩我的。媽媽要是讓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說讓爸爸去做,爸爸讓我去做事我會說我是你的奴隸嗎?每當爸媽教我怎么做人處事時,我會一只耳朵聽,一只耳朵扔,把它當做耳旁風,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錯了事,爸媽說我,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辯護,把黑板說成白板才肯罷休,有時讓爸媽氣得哭笑不得。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懂事。從此以后,我要痛改前非,絕不犯錯,要聽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傷心,做一個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篇6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弟子規》。這本書使我漸漸感悟到了該怎能樣做人,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數不清地規則,因此,想受到別人的尊重,就要有規有矩。接下來,就讓我說說我的感受吧。
“入則孝”這一篇告訴了我要孝順父母、親人。因為他們的所做所為都是為我們好,還有,不管他們愛,還是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已最誠摯的心去愛他們、孝順他們。弟子規里的“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就體現出來了。
接著是“出則弟”。它講的是家中兄弟的相處之道以及如何和長輩在一起相處的`規矩。在這些規范中訓練小孩謙恭有禮,懂得尊重別人,懂得怎能樣融入集體。“兄道友,弟道恭;兄北睦,孝在中”的意思就是當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應做到恭敬兄姐,這樣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處,父母心中就快樂,在這和睦當中存在孝道。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不行,還要會做。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已的。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篇7
上一年級了,王老師讓我們學背《弟子規》。讓我們從《弟子規》中學習做人的道理。媽媽幫我一起學習《弟子規》。
《弟子規》讓我更懂禮貌。
我從小就靦腆,媽媽讓我和叔叔阿姨打招呼我總是做不到,媽媽很生氣。我也很不開心,因為我不明白媽媽為什么老是逼我去做我不喜歡做的事。后來學了《弟子規》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明白了要聽媽媽的話,做個孝順聽話的孩子;要學會孝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喜歡你。現在在家,媽媽一叫我,我馬上就答應;媽媽讓我幫她去買東西,我也不磨蹭,高高興興幫媽媽的忙;見了媽媽的同事還有小區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我主動打招呼。媽媽可高興了,說我學了《弟子規》更懂事了。
《弟子規》讓我更自律。
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在教室里,同學們的橡皮掉到地上,我看見好的就揀起來帶回家。媽媽怕我偷小朋友的東西,告訴我“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媽媽還說,弟子規里有“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的道理。現在,我再也不拿別人的東西了。
媽媽說,《弟子規》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經典,我以后不光要背會,還要按照上面講的道理去做事,爭取當一個三好學生。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篇8
我們聊到了很晚,這時,有人把電開了,不過,我們都很累,睡了!要是早晨霧大,站在陽臺上,不但不見湖水,連蘇堤也消失在濃霧中,茂密的綠樹外只有白茫茫的一片。父親,如果你還在世,我該是多么幸福啊。我等得不耐煩了:“快點墊報紙呀?晚上,哥哥早早的吃完飯去偷青瓜皮了,我們7點鐘才吃完。
我們應該學會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百善孝為先。或許現在的`兒女早已無法做到像古人說的那樣“出必告,反必面。”但我們可以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要我們去做事,我們應該趕快行動,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為父母效力;父母教導我們時,應該恭敬地聽而不可以隨意打斷他們,要將話聽進心里;我們犯了錯誤,父母責備,應當順從他們并且承擔過失,不能頂撞他們,讓他們傷心。
如果一個人能夠孝順,那么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古人黃香九歲為雙親溫席;沈云英替父親守衛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雙親;董永賣身葬父;陸績懷橘遺親;王祥為母臥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
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國文化的基礎。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學習先輩們以父母為首的優良品德,把中華民族以孝為本的精神發揚光大。
百事孝為先,這是先人告訴我們的,所以我們應繼承這種優良的傳統!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篇9
小時熟讀三字經,中學背誦論語。但是我們只是局限于背誦文字,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要表達的含義和真正的教育意義。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傳統道德,現在的我們又做到了哪些呢?讀《弟子規》后,我感觸頗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尊敬師長,孝順父母方面,我們真的做到了嗎?
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是否想到過媽媽在懷胎十月的辛苦,她為了不壓住我們,不能睡一個囫圇覺;是否想過媽媽在分挽是使經歷的痛苦;是否想過父母把我們從嬰兒培育到現在的辛苦。他們每天起早貪黑的外出掙錢,供我們識字讀書,但是我們是否真正的關心過他們,是否為他們做過一件小事,哪怕是最小的一件事也可以讓他們感動。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進入到了叛逆期,在父母教導我們時我們是不是早已經厭倦了他們的嘮叨,羅嗦。一句我都知道了就反駁的他們無話可說,但是我們卻不能理解他們的用心良苦,反而產生了逆反心理。
弟子規讀后感500字篇10
上個學期,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弟子規》,我從中得到了一些收獲,也悟出了許多道理。例如:我們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嚴于律己……
《弟子規》中有一句話:“出必告,反必面”。意思是說:我們出去做什么事情時,要提前告知父母一聲,在征求他們同意后再出去,這樣以免他們擔心。我們外出回家中之后,要立即通知父母一聲,以免他們牽掛。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回南昌老家探親,就發生了一件事令我終生難忘的事。
一個炎熱的下午,我和表姐正在她家里玩,姑姑正好有事情要出去,就叮囑我們在家里玩。我和表姐在家里玩了一會兒,覺得沒什么意思,表姐就提議說:“我們出去玩吧。”就這樣我們兩個人就跑到大街上去玩了。就在我們兩人在外面吃著各種美味的小吃,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姑姑回到家不見了我們倆的蹤影,大吃一驚,趕緊打電話到奶奶家問:我們倆人有沒有去那邊。我爸爸和奶奶聽說我們倆人不見了,也十分著急。大家等了一會兒,見我們還沒有回來,爸爸就趕到姑姑家,準備和姑姑一起出去找我們,后來在姑姑家樓下碰到我們倆回來了。爸爸和姑姑嚴厲地批評了我們倆人:只顧著自己出去玩得開心,一點也不考慮大人們會擔心。我和表姐不得不低頭認錯,表示以后出去玩一定會和家里人打招呼,以免引起大家不必要的擔心。
我們學習《弟子規》,不僅僅要會背誦,而且還要深入理解,貫徹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里,這樣我們的明天才會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