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意林讀后感
寫讀后感可以幫助人們記錄下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和想法,并從中獲取寶貴的創作素材。讀意林讀后感怎樣寫才正確?接下來給大家整理讀意林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意林讀后感篇1
《意林》是我最喜愛的書籍,光它,我的書柜里就有十幾本呢!
每次翻開它,就看到了書中精致美麗的插圖,聞到了書中油墨的清香,品味到了引人入勝的文章,感悟到了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感,我就仿佛被它帶入到了一個精彩繽紛世界,心里不由自主就流露出對它的喜愛。
《意林》里的文章有許多種類,有感人的故事,讓你看了眼淚會一滴一滴靜靜地落下;有幻想的故事,讓你看了想象力會瞬間強大,還有幽默的故事,讓你看了會捧腹大笑;還有許許多多種故事,每一篇美文,都像婉轉動聽的歌曲一樣,不經意間悄悄打動你的心靈,愉悅你的精神。
《意林》是我閱讀的小伙伴,是童趣的大本營,是打開我們心靈大門的鑰匙,更是將寒冬化為春天的一本好書。
讀意林讀后感篇2
暑假里,我又讀了一遍意林這本書,給我感觸最深的,是《沙漠滑雪》這篇文章。
阿菲爾是一個非洲孩子,第一次看到雪是在一本畫冊里,他不知道那是雪,因為非洲是沒有雪的。2010年的一天,阿菲爾在叔叔家的電視上看到了滑雪比賽,從那時起,阿菲爾就立志成為一名滑雪運動員。他自制了滑雪用具,每天晚上都到沙漠練習,雖然有時會摔得鼻青臉腫。
阿菲爾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斷努力,最終實現了夢想。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這樣的人。最近,我在看巴塞羅那世界游泳錦標賽,孫楊在比賽中獲得了3塊金牌,太厲害了!他在2012倫敦奧運會上也獲得兩塊金牌。他得了很多獎項,但你知道他背后的艱辛嗎?
記得看過一段他的訪談:孫楊在一次陸上訓練中拉傷了腹部肌肉,因為要在水中訓練,怕感染,孫楊必須貼上運動員專用的粘性很強的膏藥。一次在撕下舊膏藥,準備換上新膏藥時,孫楊腹部的一塊肉被活生生地撕了下來,當時孫楊疼得撕心裂肺,額頭上的汗珠也順著臉頰流淌下來。但是離倫敦奧運會還有兩個月,孫楊咬牙繼續訓練。在訓練的間隙,孫楊會忍不住捂住腹部。在孫楊看來,沒有付出是沒有回報的,他說:“沒有平常日積月累的訓練,不要說金牌了,就是鐵牌也不會有。”孫楊這樣刻苦的訓練,換來了他的成功。
有句歌詞寫道“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夢想是自己奮力追趕的目標,夢想是就是敢于給自己一個攀登的空間。如果一個人有夢想,有追求,那么它就會成功;如果一個人不去追求自己的夢想,而是漫無目的地坐在那里等候,那么他永遠也打不開成功的大門。
讀意林讀后感篇3
從上小學一年級開始,媽媽就給我定了少年版“意林”,這是一本少年版合訂本讀物。每45天才來兩本。這套書我一期不落的看,而且有的內容看了幾遍,我還是喜歡的愛不釋手!
這本書里的勵志小故事讓我懂得小孩不僅要長高心智也要成長!是我閱讀的好伙伴,它告訴我閱讀能力決定學習能力!在“意林”大本營里給我很多快樂!
這本書包括“成長小腳丫”“搜星記”“思想的翅膀”“專欄加油站”“天使之城”“綠野仙蹤”特別是“總動員”里的彩色漫畫故事我更是喜歡的不得了!
“搜星記”里的內容對我的寫話很有幫助,“理想的翅膀”的智慧故事告訴我路怎么走!“天使之城”的文章告訴我從小就要學會感恩,學會寬容。
一則故事,改變人生!這是每期“意林”封面上的八個字。
我喜歡“意林”!
讀意林讀后感篇4
《意林》是一本好書!這本書不僅幫助我拓展了知識面,也教會了我不少人生哲理,令我收獲很大。
我印象最深的是《最沉重的土豆絲》,里面講到了一個獨生女的故事。她的父母從小對她要求嚴厲,小女孩兒感到非常孤獨,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在她考上中學后,因為學校離家遠,她每天上學都要帶午飯,每到吃午飯時,她和同學們免不了會談論誰帶的飯菜好,她會把結果寫到日記里。后來小女孩兒發現只要自己記過的菜,隔上一兩天,媽媽就會讓它出現在自己的飯盒里,是爸爸媽媽偷看了她的日記,她感到非常生氣,為此她很長一段時間不和家人說話。后來她懂得了爸爸媽媽的良苦用心,知道他們所做的都是為了自己好。
爸爸媽媽給我們的都是無私的無盡的愛,但是他們都有犯錯的權利,也有在人生中學習的權利。如果父母的愛能理解我們,我們的愛也能理解父母,那么這兩種愛可以融會成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最寶貴也最美好恒久的財富。
讀意林讀后感篇5
前幾天我在《意林》上翻到一篇《三十分老爸》的文章,我很好奇但更加疑惑,這位爸爸怎么混得這么差勁,沒有高分也至少得六十分合格吧!他平時是不是說話不算數?是不是責罵訓斥孩子?是不是手機控?一連串的差評在我腦袋里快速地運行著。可當我一口氣讀完這篇文章時,改變了之前的判斷,反而要為這位父親點贊。
文章中的小姜老師不但在學習方面抓得緊,對孩子們的思想也很關心,她想了解一下學生的家庭情況,于是給大家留了個作文題目——我給父母打個分。如她所料,孩子們寫出了一篇篇感情真摯的作文,給父母打的分數不是滿分,也是90分。但是那篇讓她不禁皺起了眉頭的作文題目是《三十分老爸》,寫這篇作文的是班里的學習委員李小暖, 平時成績名列前茅。作文內容大致為:我的爸爸是一個偏心的人,是一個粗心的人,是一個不怎么會處理家務和做飯的人。我的爸爸在中學里有40多個學生,陪我的時間很少,他連蛋炒飯都能炒糊。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一個人去了國外,再也沒有回來,她每個月都會給我們寄錢,爸爸這時就會帶我去吃肯德基,可是我覺得那雞肉像木頭一樣沒有味道……
小姜老師既吃驚又惱火,她氣沖沖地來李小暖家家訪,當她從爸爸口中得知媽媽去世的時候,她驚呆了!眼眶中閃爍著淚花。
我為之一震,原來爸爸粗心的背后是良苦用心,是他用那美麗的謊言編織出了一個美麗的夢。我已淚眼迷蒙,是為李小暖失去媽媽而難過?還是被偉大的父愛所感動?這些思緒隨著豆大的淚珠無聲地掉落下來,打濕了我的褲角。美麗的謊言背后是孤獨而堅強的爸爸為李小暖撐起的一片精神家園,讓她感受到即使媽媽不在身邊也能有母愛的相伴,讓她自信、健康快樂地成長!父親的愛真誠而飽滿。
小姜老師把她當初因為氣憤而沒有看完的結尾讀完了,上面寫著:我還是最喜歡爸爸,因為他雖然粗心卻最喜歡我。他給我的愛是別人的三倍,因為我的滿分是十分……
這是目前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它沒有故作華麗的詞藻,沒有波瀾起伏的夸張描寫,有的只是樸實無華的娓娓道來“三十分老爸”的原由,我感動于這份濃濃的父愛和小女孩對爸爸的理解。父親的愛就是這樣,愛得深沉,如山;愛得寬廣,如海;愛得溫暖,如火。
讀意林讀后感篇6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讀意林之《采得百花方成蜜》這本書。里面有一篇名叫《兩種鳥,兩種境遇》的短文,讀過后令我深受感觸。
這篇短文的大概內容是:伊拉克本茲堡地區有一種鳥。因為能收糧食,人們管它叫“收糧鳥”。到了糧食收獲的季節,它將人們收糧食時掉下的殘碎的糧食用嘴一粒粒拾起來,吞進自己脖子底下特有的小袋子里面(注:不是自己吃哦!)它每次可以吞60至70粒,裝滿后,就將糧食吐到固定的容器里面。一只鳥一天能飛幾十次,能收集200克糧食呢!
但本茲堡都不馴養超過30只,是因為收糧鳥一年的消耗量太大,以至于超出秋天所創造的價值。
在美洲玻利維亞森林里,有一種奇特的送奶鳥。鳥不是哺乳動物,所以不需要乳汁。它經常到村莊讓村民們擠出乳汁。有的人產生了歪念,導致好多鳥死亡,沒死的奶質發生了問題,讓嬰兒的健康出了問題。
這兩種鳥讓我們知道,追求幸福的前提是尊重規律,講究科學,而影響幸福的就是人類的貪婪欲望!我們還要保護大自然賜予我們的事物。千萬不要破壞了哦!
讀意林讀后感篇7
你活得光鮮亮麗,父母卻在低聲下氣。這是我在《意林》中看到的一個小故事。
其中講了一個學生的故事,他生活在一個小縣城的工薪家庭,家境并不富裕,但每天還去下館子、喝下午茶。暑假偶然一次去日本游玩,卻一口吃了三片哈密瓜。要知道一片就要五十多人民幣啊,而原因僅僅是為了解渴。父母為了他讀書而省吃儉用,我不禁想到一句話:父母在茍且,你卻在炫耀詩和遠方。
我真的想對那些獨生子女說:當你們的父母在烈日炎炎下滿頭大汗地從事體力勞動時,當你們的父母在小小的格子間里腰酸背痛的從事工作時,當你一頓就消耗他們幾天的薪水時,真的不會有一絲絲慚愧嗎?
父母的錢是用自己的辛苦勞作換來的,他們在工作時被領導大呼小叫時,被客戶呼來喝去時,回家還要安頓你時,真的不會于心不忍嗎?
有些學生拿父母的錢去買蘋果、ipad時。我想問問父母到底欠你們多少?當你們用父母幾個月的工資去趕時髦滿足虛榮心時,父母卻連充個幾十塊錢的電話費都心疼,你們難道不應該自責嗎?
我們應當慚愧,父母供養我們讀書、讓我們享受生活,但我們不能這樣揮霍啊!難道父母養我們就是為了讓我們花光他們的血汗?他們是為了讓我們不經歷那種苦,是希望我們出人頭地。
我們應當自責,不能于心不忍。父母為了讓我們幸福,情愿滿足我們的一切,當我們認為父母落伍時、當我們嘲笑他們的衣服老舊,手機過時時,我們從未想過,其實,正是父母托舉里到更高的地方,你才有機會看到更大的世界。
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倍受父母嬌慣,不錯,當我們活的光艷鮮亮麗時,父母卻活的低聲下氣,我們應當去體諒父母,用滿意的成績回報父母,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恩父母。
讀意林讀后感篇8
欲望是人生中最深的陷阱,只有我們放下欲望,才會成功的爬上人生的山頂。
美國一家雪山探險隊準備公開選拔一批探險隊員。最后一項心靈測試馬克問:“假如你現在即將登上珠穆朗瑪峰,在你前面還有一個隊員比你先登上,你會怎么辦?”“我會加快速度超過他,成為第一個登上去的人。”進來的十三個人都這樣說,而最后一個年輕人卻說:“讓他做第一,只要我能登上就行。”結果,他成為這次唯一錄取的新隊員。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雪山頂上的空氣十分稀薄,腳下是隨時可以致人死亡的自然陷阱。如果你想超過前面的人,那么必然會加快速度,這樣你肯定會因缺氧而窒息,會有生命危險。最后一個年輕人考慮到了這一點才會那樣說的。
有些人做事,眼看就要成功,就是因為內心的那一點點欲望,計較那些名利,到最后失敗了。只有那些不計名利的人才會成功。欲望是最深的陷阱。因為心里那點小小的欲望,做某一件事時才會失敗。有時,欲望還會將自己的性命丟掉,就像登雪山,其實好多的雪山探險員并不是因為體力不夠或別的問題,就是因為心里的欲望,才會永遠留在山頂上。只有那些不計名利的人才會登上雪山,并安全回來。只有這樣的人才會成功的抵達人生的頂點。
讀意林讀后感篇9
《意林》這本書是講了許多感人的事情,其中包括《請允許我不愛秋天和冬天》這篇文章,讀完這篇文章后,我懂了珍惜母愛,也懂了孩子對母親的愛,是世界上最好的愛。
星期一,是緊張而又興奮的,因為教課競賽開始了,有各學校的領導做評委,還有教育界的專家到場。老師正準備去教室,美術老師卻闖了進來,她告訴老師,市里舉行兒童繪畫大賽,主題是“我最愛的人”,孩子們畫的都很認真,可是繪畫天分頗高的“我卻”卻搗亂把自己的媽媽畫成了老巫婆。老師看到畫后,很吃驚:畫上的媽媽沒有一點兒美感可言,眼睛很古怪,一只畫成了一團渾濁的霧,另一只眼睛眼角有淚滴下來,手則用了怪誕的紫黑色。讀到這里,我心里充滿了疑問,不過好奇心驅使我看了下去。
我們上的是一節口語交際課,題目是《我愛四季》。面對眾多陌生的老師,孩子們緊張的成了小木頭,課堂的氣氛像是被冰鎮過,老師微笑著啟發著我們。狐朋忽然,一直沉默著的“我”舉起了手,“我”的聲音很小卻很清晰:“老師,我不愛秋天和冬天可以嗎”?幾乎每個人都轉過頭來看著我。這時,我的同桌站了起來:“她是怪人,他不愛秋天和冬天,連自己的媽媽都不愛”。“我愛我的媽媽”我反駁說。“我的媽媽是清潔工,秋天,落葉掃也掃不盡,媽媽累的氣管炎都犯了”。我的聲音在發抖,“冬天一下雪,我和媽媽半夜就得起來掃雪,媽媽的手都生了凍瘡,經常流血。媽媽的右眼生了白內障,什么都看見,左眼老是流淚,晚上她流著淚給我織毛衣,給爸爸煎藥。我愛媽媽的手,是這雙手養活了我們全家”。說完后,我看到了許多人都舉起了右手,眼淚模糊了我的雙眼。
讀完后,我淚流滿面,母親,我愛你,孩子對母親的愛,又何嘗不是世界上最好的愛?
讀意林讀后感篇10
一天在書店閑逛,偶然看到一套<<意林>>Q計劃叢書,立馬吸引了我,這套書從十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Q商教育,以故事的形式有計劃地編排,旨在讓孩子通過閱讀,潛移默化地提高素質和能力,從而得到全面發展。
在我們把孩子學習成績放在首位的當下,這套<<意林>>成長計劃叢書適時提醒了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性格培養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這套書是家庭教育的最好范本,更是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確實是一套好書,各位家長,同學不妨閱讀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