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活著有感400字
寫讀后感需要人們對所讀的書籍或文章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加強理解和記憶。好的讀活著有感400字要怎么寫?小編給大家帶來讀活著有感400字,供大家參考。
讀活著有感400字篇1
幾個月前,我們公司為了豐富員工的業余生活,給我們訂了一批書,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與《活著》相遇了。
年輕時的福貴是吃喝嫖賭的敗家子。新中國成立后,家道中落。父親氣極猝死,母親念兒而死,戰友中彈身亡,兒子抽血夭折,閨女難產而死。總之所有他傾注了情感的人,都離他而去。可是在富貴看來,他苦難的經歷里充滿了幸福快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兒女是最好的妻子兒女,還有自己的朋友,還有那頭也叫富貴的老牛……
起初看得很詳細,后來都不忍心深讀下去。不由一聲嘆息:命運何曾放過誰啊!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人只要活著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著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難的事!
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著頭皮活著!我們之所以勇敢、堅強的去堅持,那是因為我們心中強大的信仰,是因為那些一次次溫暖你、愛你的人。唯有努力,唯有強大,才不負活著。
讀活著有感400字篇2
想起高中時寫過《活著》讀后感。那時很疑惑,寫到為什么福貴在遭受到如此多的悲慘后,沒有想到結束自己的生命,甚至在作者筆下也未曾出現有關福貴對自己生命的表述。是福貴明白了什么但我還沒悟到吧?
那時候想不通,匆匆寫的大意是正是因為他活著,才體現了他的堅忍。剛剛想到的卻不是因果,而是先果再因。死是一件極其容易的事,只要不多想,直接蠻頭一做,便能輕而易舉地不知道是明白還是不明白地死去。因為沒有去想,直接就做了,所以會覺得不值當,一般人不會這么去做。一般是在想得痛徹心扉中,有的人悲痛一時涌上心頭來不及想得更多便沖動地去了,有的人給了自己思慮的時間,真正想清楚了,就滿足的.去了。福貴見證了周圍的生離死別,作者不提其想,可能就是因為他活下來才能被其他人聽到他悲苦的一生罷?對一個陌生人的述說,也許可以得到一些寬慰。而作為一個陌生的傾聽者,也不宜多問。所以福貴怎么想怎么做決定全憑他一人,其他人不得干涉不得逾越?
后來又聽有人講到一個人如果經歷過太多周遭人的死亡,應是會對死亡有一種麻木,便只是活著。
讀活著有感400字篇3
余華在《活著》這書中講述了一個關于福貴的故事:地主家的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于敗光了所有的家產,變成了一個一貧如洗的人。他的父親在一氣之下也去世了,福貴也落了個妻離子散的下場。福貴在養大一兒一女之后,悲慘的命運又一次降臨到他的身上,他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的相繼死去,給他帶來了極大的打擊,最后,只剩下了一頭老牛與他相依為命。余華先生用它哲學的思考平靜的近乎冷酷的筆觸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生動傳神的福貴。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曾幾度落淚,并不是因為作者的手法有多么煽情,事實卻截然相反,這部小說從頭到尾一直用平淡的語言進行敘述。但這是一本看似荒誕卻又真實的故事,說它荒誕是因為將一段精簡的歷史階段存在的中國社會的各種問題,夸張地反映到了一個家庭中。正如魯迅先生寫的“祥林嫂”,同樣是把許多人的苦集中反映在一個人身上。
讀活著有感400字篇4
我總認為人世間最傷心的事莫過于親人對你的不理解,當看完《活著》你會知道,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看著身邊一個個親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著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當生活在80年代的我們還在為物質上的需求挑三撿四時,我們從來不知道上一代人為了生存而掙扎的情形,當我們還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時,是不是也應該想想這世上更苦難的人,與他們相比,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感到幸運呢!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
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在我腦子里,我仍然清晰的記得前幾天報道的那位為錢財而貪污受賄的官員,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話:受賄巨款,只是為了下一代過得更好,再說,我所貢獻的遠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這就是他活著理由嗎?
當一次次邪惡的觀念充斥著我們的大腦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冷靜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呢!
活著,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第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讀活著有感400字篇5
內心會真實反映人的自私、高尚。讓人真實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早就明白這個原則了,可要捍衛這個原則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和長時期的痛苦。因為內心并非時時刻刻都是敞開的,它更多的時候倒是封閉起來的。
藝術都是源于和現實的那一層緊張關系。沉湎于想象之中,又被現實緊緊控制;感受著自我的分裂,卻無法讓自己變得純粹。如果能夠成為這兩者中的任何一個,我想我會活的更坦然些,與此同時,我的力量會削弱很多。
朝夕相處的現實常常會讓人難以承受,蜂擁而來的真實幾乎都在訴說著丑惡和陰險;怪就怪在,為什么丑惡的事物總是在身邊,而美好的事物卻遠在海角。所謂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對善與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換句話說,人的友愛和同情往往只是作為情緒來到,而相反的事實則是觸手可及!正如一位詩人所表達的: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
曾聽過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抱怨!歌中人對苦難的承受、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讀活著有感400字篇6
在那個黃昏,老人福貴,向作者余華講述了自己傳奇的一生。帶有些許無奈,又帶有些許悔意。老人的一生是坎坷的,他年輕是只知道吃喝賭嫖,因此,他家從大戶人家變成了窮困的農民,不知哪修來的福氣,他找了一個溫柔賢惠的妻子,就在他悔改后卻又被抓去做了壯丁,被放回來后,他本想默默的度過晚年,可他命運坎坷,本該經歷的幾代同堂,卻變成了福貴眼睜睜的看著他僅有的六位親人相繼離世,只留他孤單一人在世上獨活。
合上這藍皮書,強忍住眼淚,我心久久不能平靜。福貴的一生是一個奇跡,一個所有人都不愿經歷的傳奇。在那亂世中,福貴經歷了--、自然災害和生活打擊。這么多困難,這么多平常人經歷不了的困難,福貴一個人挺了下來!其實,福貴就是那個時代窮苦人民的縮影。
我懂了,我懂“活著”二字了深度了!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死去的人,而是活下來的生者。他們的肩上不僅多了責任,而且少了一個替他分擔痛苦的人。但是,如果生者不肯接受現實,死者又怎能安息?所以,死者不能復生,生者要堅強的面對現實,像福貴一樣生活下去。這樣,死者才會欣慰。
“少年去流浪,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福貴的歌聲又一次想起在我耳旁。
讀活著有感400字篇7
乘復習功課的間隙,我把《活著》給看掉了。余華的這本書早有所耳聞,可是一直沒什么時間,到是張藝謀的電影先看過了。讀過原著之后不由得贊嘆這書天生就是本很好的劇本,我想編劇更本不用改什么。故事的描述鏡頭感十足,是我最喜歡的那種講故事的模式。作者的文字并不華麗,但平實中卻充滿了力量,是一種能從內心感動你的力量。我不想說什么涉及靈魂的字眼,可能書看多了就不太容易隨便給感動了,但這的確是一本好書,值得我推薦。希望每個人讀過之后都會有自己的感悟
給出一段書中的文字,大家欣賞下: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煙在農舍的屋頂裊裊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隱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一個男人挑著糞桶從我跟前走過,扁擔吱呀吱呀一路響了過去。慢慢地,田野趨向了寧靜,四周出現了模糊,霞光逐漸退去。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讀活著有感400字篇8
現在我還沉浸在這情感內,《活著》演奏了一首悲苦命運的交響曲。我想起加西亞馬爾克斯著作的《百年孤獨》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幾代人的悲苦命運。《活著》也是以福貴為主角講述了這個家族幾代人的命運,不同的是一個產于南美洲,一個產于中國,但都給我帶來對人生悲苦命運冷靜的沉思。
我內心渴望這樣的作品,就像《平凡的世界》、就像《穆斯林的葬禮》、就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樣的作品能將人帶到內心的深處,給你帶來一種冷靜沉思的心境。我的生命需要安靜、我的心靈需要沉思
此時我感謝余華,感謝他寫出這樣的作品,這部作品很吻合的滿足了我內心的渴求,我的沉思讓我與書籍之間產生了一種獨特的默語,而這樣一種沉默的交流讓我的心靈獲得了一份踏實。
人生在歲月里磨礪,命運沒有給誰畫什么界限
人生在歲月里磨礪,命運沒有給誰畫什么界限,也沒有給誰預設了什么苦難,生活的藝術就是不管經歷哪一條街道,相逢什么人,別忘了幾分寬恕,幾分看淡。
讀活著有感400字篇9
讀的過程中我就在不斷的問自己,不斷地換位思考,如果我是福貴我會怎么選擇怎么面對,我是否能夠承受得住,亦或是我在什么時候會承受不住。很多問題,很多思考,這就是一部偉大文學作品的魅力和意義。活著,應該是一種來自本體的意念吧。
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和姿態活著,但是每個人活著的目的不一樣,但其實本質上來說都是一樣的。只要擁有活著的意念,就能單純的&39;做到活著,有生命。
福貴經歷了太多的苦難,什么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更是被扭曲的,可單單就是這樣一個被毀三觀的人,卻幸運的被扭曲到了一種人生的理想狀態。我猜,他也曾崩潰過,也曾麻木過,但是“活著”的意念,這種人的本性從根本上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經歷過生命中難以承受的大悲之后,眼中也就只容得下幸福和快樂了。活著,就是為了追求為了抗爭。
讀活著有感400字篇10
一本從頭到尾都在死人的書,居然取名叫活著。這跟青春疼痛系列——郭敬明小說中翻到最后一章突然全軍覆沒的死亡不同。余華寫的死亡,是耗。耗盡最后一滴血,還有一絲微妙的希望。福貴和一支老牛,在田埂上唱著歌,繼續熬著。
苦的連嘆息都沒有,卻還有寬慰的理由。
不知道一夜暴富是什么感覺,當然也不知道一夜落魄是什么滋味。20__年長沙的街頭有個拉小提琴的賣藝者,只會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他看起來最多40歲,中等身材,頭發已經全白。總是站在步行街的哈根達斯門口,拉著他的小提琴。不知為何,每次路過都會傷神。
過了不久見報,他曾富商。08年股市大跌,財產散盡,妻離子散。在富時唯獨學了小提琴,練了一段時間,只會這一首。如今住在下河街那片破舊的房子里,和其他同樣落魄的人一起。
他的琴,拉的很動人。后來被哈根達斯趕走,又挪到悅方門口。總是一件干凈的白襯衣,球鞋。站在他旁邊幾米,會感覺整個坡子街安靜了下來。心中想起許久不見的那個人,想起自己曾經美好過又失去的東西,在眼眶濕潤之前,畢恭畢敬的在琴盒里放上五塊錢,然后離開。
他的自稱陳伯,許久沒回長沙了,不知還在不在。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回報以歌。
讀活著有感400字篇11
《活著》這本書之前一度被某音炒的很火。我也不是跟風去讀某本書,我只喜歡看我感興趣的,隨著自己的心來。
這本書我看了很久,之前看了一半,就停下來了一段時間,昨天突然想起又翻開來看,覺得內容特別吸引我,所幸我就花了點時間把它看完了。
看完之后,我深深的嘆息,活在那樣的年代,眼看著自己的親人一個個在自面前逝世自己卻無能為力,還要親手將他們一個個埋葬。福貴活著是那樣的艱辛,從字里行間我感受到福貴的無奈,以至于到老年時能那樣輕描淡寫的揭開曾經不忍直視令人痛苦萬分的回憶。里有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福貴的一生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悲哀,更是一個時代的悲哀。我現在心情很苦澀,不知道該怎樣表達,只是覺得活著真的很辛苦,就必須要背負和承受很多東西,在痛苦里不斷的堅強重生。
不知道在每個親人團聚,和每個人夜深人靜的時候福貴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時會是怎樣的心情,會不會淚流滿面,痛苦萬分?還是已經很淡然?經歷那么多的苦楚會不會心和神經已經痛到麻木,回想曾經只會眼神發怵?還是會在逝去的時候回想一生然后平靜的閉上眼睛離開這個世界?
心情真的很復雜,也很凌亂,但是真的很心疼福貴——徐福貴。
讀活著有感400字篇12
本書是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描述出一個普通人平凡而又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中混亂又特殊的時代,經歷了戰爭和殺戮,以及動蕩的生活。他本來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后來身邊的人卻陸續離開,殘忍讓他面對著這一切。在一生當中失去了很多東西,包括親人、金錢,最后唯一留在身邊的就只有差點被人宰割的老牛。
故事最令人心疼的就是福貴的兒子,因為抽血過多而死亡,這么天真爛漫的孩子,碰上一個庸醫,為了救回縣長的老婆,沒想到竟然迎來這樣的結果,人生中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了,總是在不經意間出現很多無法接受的現實。
這本書并不是告訴我們需要如何去活,而是告訴我們活著應有的&39;態度,拿書中主人公的話說就是:活著,好好活著。我們無法更改生命的隨意拋棄,面對各種不同的遭遇,只能默默去忍受,只能無力的感慨。既然無法改變活著的事實,但可以改變活著的態度,只要活著就會有希望,無論好與壞,至少在生命的盡頭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努力奮斗過,始終堅持不氣餒,不抱怨,坦然面對這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