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讀活著有感
通過寫讀后感,你可以把自己的觀點和感受表達出來,這樣可以幫助別人更好地了解原文的內(nèi)容和思想。怎么寫好600字讀活著有感?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600字讀活著有感,方便大家學(xué)習(xí)。
600字讀活著有感篇1
看了葛優(yōu)的電影才跑來看這本書的。
不得不說,《活著》是我看過哭的最慘的電影。每一處伏筆鋪墊的恰到好處,每一個對比轉(zhuǎn)折讓人來不及喘息。時代背景,人性善惡,人情冷暖,人生動蕩。里面走過的那些人,遠的近的,善的惡的,來的去的,都去了。也無非是留下一張嘴,一個飯桌,吃著一頓飯,忙著下一頓飯。在最艱難的時候,維持活著最基礎(chǔ)的&39;需求的時候,才知道什么是最珍貴的,當(dāng)最珍貴的一點點被剝離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總能活下去,還能活下去。而希望總是會有的,妻子兒女,外孫,還有那些嘰嘰喳喳的小雞。慢慢長大吧,變成鵝,變成羊,變成牛。帶著一個越來越好的希冀,活下去。
這本書跟電影還是有相當(dāng)大的出入,可以說,電影中雖然將有些因果變得分明了些,譬如春生和福貴家的恩怨,但是電影還是沒有舍得把書中的所有苦難都包裹進去,沒有把最冷酷的人心包含進去,也還留了個溫暖的結(jié)尾。
在這本書里,我真的覺得孩子的本真和純潔是多么多么的讓人心疼。這里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有血有肉,單純的那么傻,相比于很多書本里古靈精怪的孩子們,這些孩子好像很早就沒有供她們?nèi)涡缘耐寥懒耍麄冎荒芤砸活w不諳世事的純良的心,承擔(dān)著被催熟的懂事,肩負著疼愛家人,照顧家人的累但卻幸福的事。
人不該貪念太多,可以披被溫暖,飽含善念,就很幸福啊!
600字讀活著有感篇2
合上這本書,悲傷已經(jīng)充斥了我的心靈,讓我在淚水中回憶整本書的內(nèi)容。
主人公福貴年輕時頑劣不羈,嗜賭成性,他并不顧家人的勸阻,最終輸?shù)袅巳考耶a(chǎn),隨之而來的是父親去世,母親病重。生活的殘酷與窘迫讓他徹底從虛無縹緲的夢境中驚醒過來,卻又被國民黨抓了當(dāng)壯丁,他有幸在戰(zhàn)場上茍全了性命,得以回家和妻兒團聚,然而不堪的境遇卻讓苦難繼續(xù)上演,親人們的相繼離世成為他心中永遠的傷疤。最終在暮年之時,只能與一頭老牛相守,在一抹夕陽中歌詠人生牧歌。
“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這正是對福貴一生的最佳詮釋,聽起來是多么的凄涼與不堪。世間的溫暖多情,冷漠與困苦讓他留戀忘懷,同時也告訴我們該如何去承受巨大的痛苦,其中也折射出眼淚的內(nèi)涵和親情的可貴。我的淚水里,有感動,有憤恨,有同情,但更多的是觸動我心靈的人生真諦。“活著”,一個如此簡單的字眼,無需過多的解釋,只要好好的活著,便是最幸福的事。
我覺得福貴是苦難中的幸存者,他心懷勇氣與希望兩盞明燈,指引著他堅定不屈地走下去。無論是有慶輸血時蒼白的面孔,還是鳳霞被迫送走時簌簌的淚水,一切的不幸都已被放下,從而埋藏在心靈的最深處。福貴用行動告訴我們:“人生的道路,即便坎坷難行,也要一如既往地堅持,最終無悔而去,才算得上是無愧生命。”這就是整本書最本真的道理。
歲月不可以重來,生活也不可以再作安排,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地活著。因為我們生而為人,生而為眾生!
600字讀活著有感篇3
《活著》這部小說所講述的,是一個荒誕卻又真實的故事。
這部小說的主題與內(nèi)涵,一向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許多人都認為這部小說太過于消極,過于沉重,對讀者可能會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會有這樣的評論也是難免的,因為的確,這部小說從頭至尾都浸沒在一種杯具的氣氛中,主人公富貴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慘的,他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難得的溫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讀者讀完整部小說,合上書本,看到封面上小說的題目——活著二字時,都會思索: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是否像主人富貴一樣,活著就是為了承受活著的痛苦?
另外,小說的結(jié)局——富貴和老牛一齊生活,似乎也暗示著一種消極的觀點:人和動物的生命價值是一樣的,并沒有什么區(qū)別,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僅僅是一種活著的狀態(tài)而已。然而我認為上述觀點并不完全準確,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向堅持活下去,無論或者是多么辛苦。所以我認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活著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
余華在書中寫道:“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職責(zé)。”職責(zé),是活著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yù)料,無法改變,可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zé),去擔(dān)當(dāng)。所以不論活著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著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職責(zé)。
600字讀活著有感篇4
每天看著太陽,感嘆道:我還活著,真好。活著如此美好。
我欣賞活著,活著如此美好,活著如此快樂。我看過余華作家寫的《活著》,講了主人公徐福貴的一生經(jīng)歷了中國歷史的變遷、社會的動蕩,三年自然災(zāi)害、等等。以及福貴晚年對生命平靜和自然的態(tài)度。告訴我們?nèi)耸菫榱嘶钪旧矶钪皇菫榱嘶钪獾娜魏问挛锒钪?/p>
當(dāng)你走出困難時,感到的是活著的美好,活著的快樂,那時你就會感到挫折并不可怕。
當(dāng)你幫助他人時,感到的是活著的美好,活著的快樂,那時你就會感到幫助他人是多么快樂。
當(dāng)你功成名就時,感到的是活著的美好,活著的快樂,那時你就會感到成功是多么驕傲。
霍金是一位不幸而又幸運的人,他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使本來年輕時就患了絕癥的他,沖破了一切困難,成為了一位偉大的物理學(xué)家,受到世人的贊美。是什么使他成功的呢?是樂觀地看待生活,體驗生活。
當(dāng)小小的嫩牙抽出枝干;當(dāng)新生兒發(fā)出響亮的哭喊。當(dāng)病人已經(jīng)康復(fù)。當(dāng)魚兒在水中快樂地嬉戲,當(dāng)鳥兒在枝頭發(fā)出婉轉(zhuǎn)動聽的歌聲。就會感到,活著的美好,活著的快樂。這一切都預(yù)于著生活的美好,美好的生活永遠伴隨著我們。
郭沫若曾說過:“生死本是一條線上的東西。生是奮斗,死是休息。生是活躍,死是睡眠。”就讓我們過得快樂,活的美好吧。
600字讀活著有感篇5
周日晚上,我花了3個多小時,一口氣讀了一本爸爸的小說——《活著》。
合上書以后,我有一種很難受的感覺,想哭卻哭不出,說他們可憐但好像又不可憐。
余華是在一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身上,用第一人稱敘述其看似悲慘的一生。地主家兒子福貴好_、賭,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錢,在還債路上又被抓去當(dāng)兵,誤當(dāng)成了國民黨。幾年戰(zhàn)爭后,死里逃生,逃出來回到家,發(fā)現(xiàn)父親已經(jīng)死了。接下來女兒因發(fā)燒耽誤醫(yī)治也變成啞巴了,原本好好的一個家變得支離破碎。隨著時間的推移,女兒風(fēng)霞、老婆家珍、女婿二喜、還有外孫苦根也相繼遭遇不幸,這一大家子最后就剩福貴一個人了,最終跟老牛相依偎。
以多數(shù)人的想法看來,他最后的命運一定不是瘋就是_。可福貴依然樂觀地活著,因為他想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也是全書的亮點所在——活著就有希望。
這本書的作者是余華,本應(yīng)是余華在講述福貴的故事,應(yīng)該使用第三人稱,可作者采用第一人稱,讓人覺得更加真切,更加理解書中的我,在歷經(jīng)世間滄桑和磨難之后的坦然。
家人一個接一個相繼去世,富貴被一次次的打擊,這里面,不僅有活著的真正道理,還有對世界的樂觀態(tài)度。
他沒有抱怨、仇恨,而是認認真真地過好每一天。抱著樂觀的態(tài)度活著,這才是“活著”的真理。
活著本身就很艱難,延讀生命就得艱難地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了,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了。
活著,就夠了。
600字讀活著有感篇6
我總是看見一個老人,牽著那頭老牛緩慢的走著。有時候,他們在耕地;有時候,老人坐在草地上,老牛在水里安靜地洗澡;有時候,他們一前一后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們沒有多余的言語,他們只是相互依偎著走過余下的時光。
我想,對于福貴來說,沒有什么美麗人生,活著才是他全部的力量,也是他唯一的希望。堅忍地活著,頑強地活著,茍延殘喘地活著······我想,對于我來說,也沒有什么美麗人生。我也默默地忍受過孤獨,我也一個人承受過失意,我也獨自地等在黑暗中,在傷心欲絕的時候,我也彷徨過,痛苦過,掙扎過,也感受過生活的無常。但是欲絕,卻從來沒有真正的絕。因為我知道,人生下來便帶有一種力量,不是與命運抗?fàn)帲桥c命運為友。人是世界上最脆弱又是最頑強的生物。如果我們不能將人生過得完美,我們可以將人生過得完整。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過: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著島嶼與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失意與痛苦,從來就不是消沉的理由,它們只是人生路上一塊小小的石子,或許會硌腳,或許會絆倒,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向前走去。它們或許不能讓人生變得更加美麗,但是這才是人生的意義。《活著》告訴我們,從來就沒有過不了的命運,只要能活著,我們就該好好的活著。人生的滄桑不過如青石板上的刻痕,歲月流轉(zhuǎn),水珠滴過而又了無痕跡。曾經(jīng)的掙扎不過是過眼云煙,而事到如今,我們才明白,我們要的從來都不是美麗的人生,我們要的,是一步一步走過的故事。
600字讀活著有感篇7
活著的意義,我覺得不僅僅是敬畏生命,這只是單純從情感上說。我覺得活著就是活著,不需要太多的理由,不需要太多的感悟,不需要太多的這樣那樣的解釋。當(dāng)然不是冷血不是草木,不是這樣或那樣的詮釋。
單從生命的過程來看,每個在現(xiàn)階段世界存在或逝去的具體都是相似或相同的,但是對于情感和認知,心念和感知,卻千姿百態(tài)各有己見。如果說活著就是為體驗生命的存在感,那么靈魂的重量和精神的力量體現(xiàn)出的行為舉止,那就是區(qū)分平凡和偉大的重要區(qū)別。
所以活著才是美好的,才是崇高的,才是真實存在的。活著還能做自己喜歡的做的事情,還能隨心所欲的支配自己的時間,那就是更美好的一件事了。但往往都事與愿違,相差甚遠,誰不是嘗盡了人世間的苦辣辛酸,誰不是聽?wèi)T了冷言冷語,誰不是看夠了別人的臉色行事,誰不是說著言不由衷,誰不是做著事與愿違,誰不是有苦難言,誰不是……
可是,我們還活著,不管怎樣,無論怎樣我們還活著。雖然不易,但是活著,說是茍且偷生,說是茍延殘喘,說是行將就木,說是……。可是還活著,活著就要生如夏花之絢爛,活著就要志存高遠,活著就要有骨氣,有血性,有擔(dān)當(dāng),有作為。就要嘗遍人間的苦辣酸甜,就要走遍人間的大道陽關(guān),就要春有百花秋有月,就要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活著畢竟是生命最高的榮譽,既然有幸獲此殊榮,緣何不直掛云帆,緣何不鴻鵠之志,緣何不豪情萬丈。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正如書中余華所說說:“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其實,來與走都是一首無題的詩,每個人各有自己書寫的形式。而能在不容易的歲月里,深情的活著,便是生命享有的最高榮譽!
600字讀活著有感篇8
余華用平淡的語氣講述著一個故事,一個關(guān)于生命的故事,一個人與命運的故事。讀完《活著》我淚流滿面,當(dāng)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時,我濕了眼眶。當(dāng)福貴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y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xiāng)他才知道母親已經(jīng)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我以為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結(jié)果,真正的悲劇正在等候著他,正如魯迅所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捧著《活著》,總是沉重、難受,冰冷的文字躍然紙上,以一種滲透的表現(xiàn)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xué)追問。活著,我們?yōu)槭裁椿钪?有些人為了人生追求,有些人為了家庭,有些人甚至不知道為什么活著,抱著過一天算一天的想法過活每一天。是呀,我們?yōu)槭裁炊钪?
以前,我以為為了高考而活著,家人所有的期望都押注在自己身上,只有不顧一切去追逐那個目標。高考后呢?陷入迷茫期,活著,又因為什么活著呢?人呀,總是為自己尋找各種目標,固定各種目標,為了給自己一個活著的理由。
但《活著》中福貴的命運卻昭示著人類苦苦追尋一切不過是虛妄而已,或許,人的存在真的只是一種存在,與萬物一樣并沒有任何意義。活著僅僅是因為活著,生命或許就只是為了活著,而那些理由與目標全是我們自己給自己上的枷鎖,生命其實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這或許就是余華想要告訴我們的。
600字讀活著有感篇9
《活著》這本書是我有史以來第一次走心看完的一本書,對于我這種一看書就打瞌睡的人來說是多么可貴的寶物。
這本書是看著看著就走入了書中,走進了那個年代那個畫面。不得不佩服余華先生的寫作手法,用著最樸實的話語敘述完這么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
有時翻開書,想一下子看完,又不想這么囫圇吞棗的看完。剛看完的時候,我心想再也不要翻開它了,太傷感了,都看哭了自己。可是幾天過后,又拿出來了,想著下次再回味一遍。所以,這本書是一本讓人回味無窮的書。
書中以一個老人的角度敘述自己的一生,看似平淡卻又波濤洶涌,在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風(fēng)雨的福貴眼里那些都過去了,所以它平淡,而對于我們讀者來說這其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揪住人心,想要沖進故事里去做點什么。
整本書我的淚點在福貴兒子去世的時候,看到前面我真的不敢相信,因為那些文字敘述得太普通了,我一直加速往后看,看到福貴的痛苦后,才嘩啦啦的眼淚直流,帶著眼淚進入了夢境,合上了書。
再次翻開,就是我看完了整本書了,故事中一個接一個的去世,我沒有再掉一滴眼淚,不是因為敘述得不好,而是我已經(jīng)麻木了對于這個故事中的死亡。
我除了對于佩服這本書的作者以外,好像還沒有太明白整個故事更深的意義,對于生死這件事,是福還是禍呢?故事里的人活著那么痛苦,可能死亡是解脫,而活著總給別人感覺是好的,活著就好,真的好嗎?
看到福貴年邁的時候,又覺得活著確實好。
希望下次再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600字讀活著有感篇10
《活著》是一本有生命、有感染力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著》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后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秘的期待——呼喚著一個轉(zhuǎn)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zhuǎn)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么的殘忍與吝嗇,我?guī)缀跏且宦沸耐吹刈x到最終。當(dāng)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從一個少爺吃喝玩樂到最終敗壞家業(yè),淪落到為糊口而下地,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chǎn)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饑餓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最終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這應(yīng)是一個杯具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著,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著。
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著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仿佛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靠,一層層摧毀著人的堅強。可到最終,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凈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的理由——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執(zhí)著地活著——已成為一個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的肯定與頌贊。
600字讀活著有感篇11
合上書本已是深夜,閉上眼睛,冥思、遐想。《活著》這部小說中的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命運在腦海深處層層涌現(xiàn),撞擊著藏在深處的靈魂,《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他們相互感激,同時也相互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同時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在講述主人公富貴如何承受生活巨大苦難時,也令我從中深受啟發(fā)。
福貴年輕時貪圖享樂,以致傾家蕩產(chǎn),父親不久便被氣死,母親也相繼離世,原以為命運到這里便會有一些的好轉(zhuǎn),但往往事與愿違,幾年平靜生活過后,接踵而來的是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的相繼死去。最后,只剩得福貴與一頭老牛在世上相依為命。那么多的災(zāi)難都一一發(fā)生在福貴與他的家庭身上,但當(dāng)厄運來臨時,福貴并沒有自哀自憐,只是在稍許的麻木后,又開始迎接生活的挑戰(zhàn),以一己之力承擔(dān)著照顧這個破敗家庭的重擔(dān),他始終沒有放棄生命的想法,即使在這個世上他僅有一頭牛,幾畝田與破茅房。所以當(dāng)這部沉重的小說結(jié)尾時,我沉沉的感受到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我已經(jīng)被這堅強的意志所打動,我明白了無論遇上多大的困難,只要有一顆堅強、樂觀的心,世上沒有邁不過的坎。每次深陷困境時,只要想起有一位老人在世上僅與一頭牛相依為命,但他那活著的意志超乎于常人,我們更會精神抖擻,充滿這斗志。
《活著》以簡單的美麗和樸素的力量,召喚著我不斷前行。有人會認為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但對于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感受到了幸福。
《活著》體現(xiàn)了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人不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
600字讀活著有感篇12
這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閱讀體驗,相信所有讀完《活著》的讀者還都能記得這本書帶來的心理恐懼經(jīng)歷。
余華冷靜地敘述著生活的殘酷,他就像一個理智的外科醫(yī)生用手術(shù)刀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zhì)從溫情脈脈的仁義假象中解構(gòu)出來。每一次看到富貴可能會往美好方向發(fā)展的時候,作者緊接著都會無情地把這些幻想一一擊破,甚至可以說是用更加殘忍的方式將富貴推到了更加悲慘的境地。
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斷地被強烈的情感沖擊著,迫不及待地將整本書讀完,闔上書本,胸口似乎被幾大團棉花堵著,悲慟到了極致,只能無言。很難想象在沒有經(jīng)歷過那個年代那些事情的情況下,我這個八零后竟然會被感染到了如此境地。看完了這本書,難以名狀的復(fù)雜情緒揮之不去,是悲哀,是壓抑,是無奈,又或者是其他,無話可說,言語在此蒼白無力。
人是會思考的蘆葦,生命如此脆弱,可是又如此頑強,就像富貴在經(jīng)歷了親人一個接一個的死亡后還能和老牛在陽光下回憶。或許這樣的茍延殘喘已經(jīng)不是悲劇所能形容,可是痛苦到了極致就帶來了麻木,之后人反而得到超脫。
對于富貴而言,他不會考慮“人活著為了什么,人為什么活著”這樣追問生命終極意義的大問題,活著就是他與生俱來的本能,活著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余華似乎要告訴我們:本質(zhì)上,人活著本身除了活著以外,并無任何意義。那么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著本身了。
600字讀活著有感篇13
《活著》講述一名叫福貴的人的苦難的一生,但更講述了眼淚的寬廣絕望的不存在。
人是如此脆弱,又如此堅韌,就像是一根頭發(fā),讓他去承受幾萬斤的重壓,它沒有斷,福貴就是這樣一個偉大而平凡的人,他在經(jīng)歷了命運一次次的打擊后,頑強地活了下來。
我所讀懂的,不是福貴高尚的情操、頑強的品質(zhì),而是他面對苦難是強大的承受力,也讓我知道,人為了活著本事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這一點韌性,不是非常可貴嗎?
人活著,就是為了去忍受,忍受生命所帶來的責(zé)任,現(xiàn)實所給予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所以,我特別看不起因為現(xiàn)實的殘酷而輕身自盡的人。只要活著,什么都有希望,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機會,一切都會過去的,不是嗎?畢竟死了,再怎么努力都來不及了。
我們都應(yīng)該學(xué)學(xué)福貴,學(xué)習(xí)他那面對苦難毫不畏懼的精神,當(dāng)一切都過去后還能笑臉迎對生活的考驗。他身上所散發(fā)出的光芒,是我不由得對他產(chǎn)生了深深的敬意。
我們都敵不過時間,在歷史悠悠的長河中,有多少被埋葬、被遺棄的,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福貴的這一生是時間磨滅不去的,他永遠值得后人的贊頌。
福貴這一生對于歷史長河來說窄如手指,但我覺得,他這一生也寬如大地。
我們一定要像福貴那樣,勇敢的,一直活下去。
600字讀活著有感篇14
我總是看見一個老人,牽著那頭老牛緩慢的走著。有時候,他們在耕地;有時候,老人坐在草地上,老牛在水里安靜地洗澡;有時候,他們一前一后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們沒有剩余的言語,他們只是相互依偎著走過余下的時光。
我想,對于福貴來說,沒有什么美麗人生,活著才是他全部的力量,也是他唯一的期望。堅忍地活著,頑強地活著,茍延殘喘地活著······
我想,對于我來說,也沒有什么美麗人生。我也默默地忍受過孤獨,我也一個人承受過失意,我也獨自地等在黑暗中,在悲痛欲絕的時候,我也彷徨過,痛苦過,掙扎過,也感受過生活的無常。可是欲絕,卻從來沒有真正的絕。因為我明白,人生下來便帶有一種力量,不是與命運抗?fàn)帲桥c命運為友。人是世界上最脆弱又是最頑強的生物。如果我們不能將人生過得完美,我們能夠?qū)⑷松^得完整。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過: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著島嶼與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失意與痛苦,從來就不是消沉的理由,它們只是人生路上一塊小小的石子,或許會硌腳,或許會絆倒,可是我們依然能夠向前走去。它們或許不能讓人生變得更加美麗,可是這才是人生的意義。
《活著》告訴我們,從來就沒有過不了的命運,只要能活著,我們就該好好的活著。人生的滄桑可是如青石板上的刻痕,歲月流轉(zhuǎn),水珠滴過而又了無痕跡。以往的掙扎可是是過眼云煙,而事到如今,我們才明白,我們要的從來都不是美麗的人生,我們要的,是一步一步走過的故事。
600字讀活著有感篇15
小人物的悲慘生活,充滿著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悲傷,歷經(jīng)中華民國、抗戰(zhàn)和解放后土改以及至今的多個時代,余華活著讀后感。不管改革開放給一些人帶來多大的改變和財富,可對于生活在底層的老百姓而言沒有什么本質(zhì)的改變。
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yè)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y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后來回到家鄉(xiāng)他才知道母親已經(jīng)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
據(jù)說,作者余華的拿手好戲是在冰冷中敘述殘酷,讀后感《余華活著讀后感》。《活著》用一種很平靜,甚至很緩慢的方式,將人們在閱讀可能存在的一個又一個向好的方向發(fā)展的幻想逐個打碎。讀《活著》就是這種感覺,你不斷的幻想書中的人物應(yīng)該有個美滿的生活了,可讀下去作者會不斷打碎你的幻想,閱讀簡直是在經(jīng)歷恐懼。
本質(zhì)上,人活著本身除了活著以外,并無任何意義。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著本身了。作者余華想告訴讀者的也許是: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600字讀活著有感篇16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活著》,這部電影使我感受深刻,更加了解了生命的意義。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在民國時期,一個叫富貴的少爺,因為賭博,把自己的家產(chǎn)全都輸光了,妻子家珍也離開了,父親也去世了,過著貧窮的生活。一直到他妻子家珍回來,并得到一個皮影工作,日子才漸漸好起來。
不幸的是,再一次表演中,富貴被士兵給抓走了,在國名黨的兵團里,他感受到了死亡的氣息。后來富貴又到了共產(chǎn)黨的團隊里,最后終于回到了家。在他家里,妻子家珍每天只能靠起早貪黑地送水來維持生活。以后,生活越來越好,但不幸卻不斷發(fā)生在他身上:唯一的兒子被兄弟弄死了,唯一的女兒因為生產(chǎn)時大出血也死了,不過最后他的妻子、外孫、女婿還一直陪伴著他……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深刻感受到活著是一件多么美好、幸福、快樂的事。在富貴那時候,一剎那間就是幾條人命,但即使生活在艱難、困苦,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生命,永遠抱著一顆求生的心。
而我們現(xiàn)在的人,每天都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沒有看重生命,從來沒認識到生命是多么美好的事物。
世界上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只要你有求生的心,有熱愛生命的心,有堅強的心,無論是生活還是心理上的困難總會過去,幸福的大門總會向你打開。我們應(yīng)該像富貴那樣,用堅強面對生活。
讓我們一起熱愛生活吧!
600字讀活著有感篇17
活著,真幸運。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閱讀了余華的《活著》,書中講述了一位叫福貴的富家少爺?shù)墓适隆K仁琴€光了家產(chǎn),淪為一無所有的窮人,在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后,他所有的親人接連離世,最后只剩下老了的福貴和一頭牛。
余華在《自序》中這么寫,“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zé)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
我總是喜歡與年邁的老者交談,因為與他們交談總能使我對人生多一份思考。已到暮年的他們,不是痛苦地與這個世界說再見,惶恐著死亡的到來,亦不是在生活的磨練中留下哀愁的容顏,抱怨著昨日的不公。我看到的是,歲月的磨練讓他們的心靈在塵埃中洗盡鉛華,潔白純凈。他們游覽過萬千世界,經(jīng)歷過生命的傾盆暴雨,凝聚而成的卻是生命的一泓清水,給似水流年增添了柔和,讓生命在落葉中安詳靜美。
《活著》里面有一句話:“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生命只有一條,失去了就真的沒有了,這是無價的,是用金錢也買不了的。人生無常,聚散離合。在每個臨別的路口,我們只能目送著一個又一個的背影遠去,戀戀不舍,載滿了無盡的牽掛與祝福。在生命與靈魂融匯的瞬間,凝聚著的是美好,是幸福,這瞬間所迸發(fā)出的光芒值得我們用一生守候。
蕓蕓眾生,生命本就是一場旖旎多姿的單程旅行,其魅力正在于它的單程,在于它的有去無回。
生活的路還很長很長,生命還得一路高歌,一路向前。活著,比什么都重要。活著,真幸運!
600字讀活著有感篇18
當(dāng)看完朋友對《活著》的評論后,就有一股想要看看這篇高尚作品的沖動,我不知道作者在寫時是懷著一種什么樣的心情,但我知道作為一個讀者,在品味這篇敘說一代人歷程時的深切感受!
我總認為人世間最傷心的事莫過于親人對你的不理解,當(dāng)看完《活著》你會知道,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看著身邊一個個親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著是我,我會不會繼續(xù)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tài)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當(dāng)生活在這樣一個年代的我們還在為物質(zhì)上的需求挑三撿四時,我們從來不知道上一代人為了生存而掙扎的情形;當(dāng)我們還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時,是不是也應(yīng)該想想這世上更苦難的人,與他們相比,我們是不是更應(yīng)該感到幸運呢!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
當(dāng)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在我腦子里,我仍然清晰的記得前幾天報道的那位為錢財而貪污受賄的官員,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話:受賄巨款,只是為了下一代過得更好,再說,我所貢獻的遠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這就是他活著理由嗎?
當(dāng)一次次邪惡的觀念充斥著我們的大腦時,我們是不是應(yīng)該冷靜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呢!
活著,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第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600字讀活著有感篇19
不論現(xiàn)實變成了什么樣子,不論現(xiàn)實剝奪了我們什么權(quán)利,只要我們活著,也只有我們活著,我們才有義務(wù)有權(quán)利去追求自己想要的,這才能叫做真正的活著。我們不應(yīng)該讓現(xiàn)實決定我們怎么活著,而是應(yīng)該自己決定我們應(yīng)該以怎樣的姿態(tài)活著。
活著,就要面對選擇,只有保持理智,才能做出客觀的判斷,才不會讓自己后悔。所以我們沒有機會錯過機會,在可以選擇可以改變的時候,用心做一個完整自己,用自己的態(tài)度去看待“活著”。
先前對余華的作品也略有接觸,他筆下的悲劇一向是這樣,大體上看似不卑不亢,糅合到一起的時候又讓人受不了。當(dāng)你讀完整個故事,回頭整理這個完整的故事的時候,才會不情愿、不忍面對的發(fā)現(xiàn),原來把任何一個故事單獨拿出來分析的時候都能真實的感受到那種撕心裂肺的痛,難以承受的痛。他不屑于寫那些下里巴人,而是用一些看似荒誕的故事,講述著高度真實的生活。
文字里的安靜,冷漠,無形間渲染了一種壓抑沉悶的氣氛,不斷的痛苦從而不斷的期待,想發(fā)泄卻又束手無策,只能完整的看完,被這種單純痛苦所擺布,甚至是被玩弄于股掌之中,令你無法自拔,也不想自拔。當(dāng)你痛到麻木的時候,才能看清現(xiàn)實,在簡單單純的感情里看待理解生命,好好活著。余華深沉的講述著生命的悲劇,
對于悲劇這件事我也有一點自己的看法,人之所以喜歡看悲劇,喜歡被這種悲劇所打動,無非是想尋求自我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