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霧都孤兒讀后感100字
寫讀后感可以記錄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積累素材,為日后的思考和創作提供靈感。接下來給大家分享讀霧都孤兒讀后感100字,希望對大家寫讀霧都孤兒讀后感100字有所幫助。
讀霧都孤兒讀后感100字篇1
在孤獨下成長,在痛苦中掙扎,在尊嚴的摧殘下斗爭,在悲慘的出身下奮進。無法想象一個如此稚嫩的孩子是如何生活在那個黑暗的世界里的,也無法想象那個世界人們的殘忍與冷酷。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思考著人性的黑暗與虛偽,以及毫無良知的世界里的那僅有的一點溫存……一雙清澈而憂傷的眼睛,一顆稚嫩、純潔的心靈,一襲破舊不堪的衣物,塑造出了小說中主人公奧利弗的形象,栩栩如生,感人肺腑。不可否認,我被奧利弗的純真、誠實與善良徹底打動了,一個孤兒的悲慘生活就此在我心中拉開了序幕。倫敦城里似乎永遠彌漫著陰冷的味道,無論白天還是黑夜,總能讓人嗅到血腥,想到戰爭的殺戮。人們的臉上要么是面無表情,要么有時出現了一兩張邪惡的嘴臉,似乎在報告著這世界的殘酷。
可憐的奧利弗就這么殘酷的活著,忍受著失去親人的痛苦。生活的壓迫使一個本該享受童年快樂的孩子淪落成了使人厭惡的棄兒。他的童年是在濟貧院里度過的。后來,他被送到棺材鋪里當學徒。因不堪忍受老板的壓迫,他向倫敦逃去。路上,他遇到了一個外號叫機靈鬼的人,把他騙進了賊窩。
在兩次偷盜中,他都遇到了好人,把他留在家中撫養,但一次又一次都被抓回去,他失望、痛苦、無奈,上帝就這么折磨他幼小的心靈。整部小說曲折驚險,讓人不僅為奧利弗的身世嘆息,為壞人而憤怒,為善良的人而感動,為奧利弗最后的幸福生活而高興。而我最喜歡的人,是在兩次奧利弗面對危難時,沒有計較他偷了東西,而是十分同情他,并努力幫助他的布朗夫婦。
因為他們的善良,奧利弗才得救,也因為他們的善良,才使世界上少了一個受苦的孩子,將來少了一個賊!而多了一個好人。生活的殘酷造就了人們的冷酷。只是在一些勇敢的人心中殘存的那一點點善良給予了我們一點感嘆。但最后他仍逃脫不了悲慘地死去。作者狄更斯人物塑造手法十分出色。
小說中的流氓盜賊,精辟的語言都切合其身份,另外狄更斯的語言中充滿了譏諷的韻味,仿佛一個人的表情中帶著心酸的笑,讓人看完后不禁無奈的一聲嘆息:人活著就要不斷地向夢想前進,不需要顧慮太多,不需要向命運低頭。冥冥之中,似乎看到了奧利弗那張帶著純凈的、天真的笑臉……不要向命運低頭,命運永遠在我們手中。
讀霧都孤兒讀后感100字篇2
《霧都孤兒》是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名著。故事發生在霧都倫敦,小說的主人公奧立弗生活在濟貧院里,他一出生母親就去世了,父親也早在他出生前就去世了。可憐的小奧立弗忍饑挨餓,受盡了欺凌。在遭到一次次不堪忍受的虐待后,決定獨自逃往倫敦,卻不幸落入騙子手中,被逼成為一個扒手。后來在好心的南茜的幫助下,奧利弗逃出匪窩,并找到自己的小姨露絲和父親生前的好友布朗羅先生。在經歷了重重磨難后,奧利弗的身世終于真相大白,他被布朗羅先生收為養子,并繼承了父親的財產,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讀了這篇小說,不禁讓我為奧利弗前面悲慘的生活感到悲傷,又為他后來能過上幸福的生活而高興。奧利弗僅僅因為想在要一些稀粥就被鞭打,這是多么殘酷的事情啊!但是世上還有很多很多善良的人,什么樣的困苦都不能讓他們屈服。邪惡是不能戰勝正義的,善良的人終會得到好報,邪惡的人最終將受到懲罰。
比比受盡磨難的小奧利弗,再想想我們,在父母的寵愛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卻往往還在抱怨,還不知足。讀過這篇小說,我們真該好好的反思一下,反省一下了。
讀霧都孤兒讀后感100字篇3
查理·狄更斯是19世紀英國最偉大、最杰出的小說家之一。我拜讀了他的作品——《霧都孤兒》,從中感觸很深。
《霧都孤兒》是狄更斯取得輝煌成就和個人創作高峰時期的作品。它以犀利的筆鋒,幽默風趣的手法,和超乎尋常的想象力,描繪出了一幕幕出人意料的故事情節,成為不朽的經典之作。
奧利弗是一個出生在濟貧院里的孤兒,剛一出生,母親就不幸病逝。他被濟貧院收養,9歲時,奧利弗踏上了他漫漫的求生之路……
書中情節跌宕起伏,文字相互照應,謀篇布局天衣無縫。主人公奧利弗·退斯特的傳奇身世,令人看后興奮不已。
全篇文章的內容是以小奧利弗為中心和線索展開的。通過奧利弗流浪和求生的經歷,帶出了形形色色的周圍人物,從側面反映了英國資本主義社會的陰暗面,以及作者對“快樂英格蘭”的向往。猶如一場背景時時更迭的戲劇,將人性的本質表現的淋漓盡致。
《霧都孤兒》中的人物眾多,但特點鮮明,每個人代表了當時社會的一類人。如:性情暴躁、兩面派的邦布爾;老奸巨猾的猶太人費金;兇猛殘暴、猶如野獸的塞克斯;狡詐陰險的蒙克斯;善良可愛的露絲;毛手毛腳的羅斯波力醫生;聰明機智、辦事果斷的布朗羅;瘋瘋癲癲的格林維格;還有心地善良、出淤泥而不染、命運悲苦的南茜;更有天真活潑、純潔善良,令人憐憫的奧利弗。
值得一提的是,全篇文章中還詳細刻畫了每個人物的習慣性動作和口頭禪。比如邦布爾總是戴著一頂三角帽,手握藤杖,走起路來大腹便便、大搖大擺,一幅不可一世的樣子;再如,老費金計上心來時,總愛撫摸鼻子;塞克斯的口頭禪:“天打雷劈”;格林維格的口頭禪“我寧愿吞掉自己的腦袋”等等。真是妙趣橫生,頗有意思。
文章的結尾,狄更斯給每個人都設定了一個歸宿。所有正面人物均回歸田園,過上了安定的生活。所有反面人物都被繩之以法,或流浪,或客死他鄉。由此說明,作者是崇尚善良的。
雖然奧利弗生活的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我們仍然要崇尚善良,不要去做壞事,善有善報,惡必有惡報。
讀霧都孤兒讀后感100字篇4
在那誠善美被排斥的年代,奧利弗無疑生不逢時。濟貧院的“紳士”們認為:那里住的好,生活的好。但只有奧利弗那一階層的人才懂得:為了不餓死,是要冒風險的。奧利弗因此被廚師認為是個反叛,是個史上從未有過的孬種,當然,史上從未有過濟貧院的孩子膽敢向廚師多要一勺粥的。挨了打的奧利弗即刻被轉賣,進入了另一個悲劇。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躺在棺材店的奧利弗坐立不安。他無法忍受傲慢蠻橫的老板娘自以為是的學徒生活,更無法接納老板對待金錢的態度。他起身反抗,但沒能成功。此時此刻,他正在為是否逃走做抉擇。再三考慮后,他邁出腳步。
向著霧氣,向著大城市,奧利弗行尸走肉般走在倫敦城。一位穿著似乎體面的小紳士讓他回到小紳士家。在那里,床位、面包、微笑、一切那么和諧,但似乎是不應該與命運作對,奧利弗竟誤入賊窩!豪不知情的他在“工作”時被老紳士布朗洛捉個正著。
但人的不幸終有安慰的一霎那。良心、善意、與皮包骨的可憐,惹起布朗洛對盜竊案真相的證實與對奧利弗同情的執著。在布朗洛先生家,他平生第一次受到如此好的接待與照料,以至于寧肯以死相還。這本書看似到此為止,但小偷首領費金不堪失手,在一次替布朗洛先生向書攤還錢的路上,被費金的幫兇捉去,也為布朗洛先生留下了重財輕義的不好你的印象。
在賊窩度過了一段似乎尋常但又波瀾的日子后。本書高潮再起。面對強盜頭子賽克斯的威逼,奧利弗被迫利用小小的身軀鉆入一家別墅進行開鎖。正當小奧利弗打算叫醒這房子的主人時,一發罪惡的子彈從房子中侍從手中的手槍中射出。賽克斯把奧利弗丟在一條小河里,獨自溜走。
奧利弗靠著頑強的毅力爬到了那棟別墅。在那里,他先被懷疑又被接納直至同情,清白與身世也大白于天下。好人終有好報,最終,強盜落入法網,奧利弗也過上了幸福、安寧、快樂的生活。
應該說,《霧都孤兒》是一部具有陽光結尾的悲劇。讓我記憶猶新的不全是豐富精彩的情節,生動精彩的人物描寫,更多的是那些倫敦底層人生活得艱辛、苦難,奧利弗的悲慘身世,善良人與社會的格格不入,與那曾改變奧利弗生活走向歧途的人的邪惡嘴臉。《霧都孤兒》不僅僅是供人們閱讀、消遣,更重要的是讓人們明白,好人雖然會吃虧,但好人終有好報,正義最終會戰勝邪惡。做個好人,做個堅持正義的人,會坦蕩一生。
讀霧都孤兒讀后感100字篇5
“不知曉要經歷多少滄桑,才可以看見彩虹”,就如此走下去吧,不要有太多顧慮,只須堅信,彩虹就在風雨后。——題記
一個溫暖的午后,陽光照進屋子里,整個屋子都暖洋洋的。坐在靠椅上,合上《霧都孤兒》,我陷入了沉思。對于我來講,這本書已不再是容易的文字了,小奧立弗的形象又跳進了我的腦海中,于是,仿佛真實生活在我的腦海中演繹著。
書中講述的是一個出生在“濟貧院”里的孤兒,他的名字叫奧立弗—退斯特。他不堪忍受棺材店老板娘、教區執事等人的虐待欺凌而一個人逃往倫敦,沒想到卻誤入了偷竊團伙,被逼迫行竊。幾經周折,在同樣善良的大家的幫下,他終于找到了我們的親人。
奧立弗—退斯特一直在苦難的日常掙扎,面對著丑惡的人性和這個像一臺瘋狂運轉的機器一樣的世界,小奧立弗卻一直堅守心底的那份純凈與善良,無論多么艱難,無論承受多么大的委屈與痛苦,他絕不參與偷竊行為,一直不屈服于黑暗權勢。有人或許會問:一個10多歲的小孩,是什么讓他這樣執著?我想:是他那份純凈、善良和執著,使他在風雨后終于見到了彩虹。
這篇文章中南希的形象同樣給我以非常深的印象。雖然書中描寫南希的文字極少,但,在這只言片語中,我能感覺到她內心深處的善良。她從小成長在偷竊團伙里,自從遇到了小奧立弗之后,她感覺如此善良的小孩不應該走上這條路,于是,她冒著會被處以絞刑的可能,毅然決絕的幫忙了小奧立弗,雖然最后等待她的是死亡,可善良的愿望在小奧立弗身上達成了。
在日常,挫折是難免的,但,只須你一直懷著純凈、善良和執著之心,風雨之后是會有彩虹的。因此,大家要感恩爸爸媽媽,感恩老師,感恩這個社會,……,感恩所有愛你、關心你的人和事,你會發現,生活其實非常美好。
這本書是善與惡、美與丑、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它讓大家了解一個道理:邪不勝正。當正義戰勝邪惡的時候,就是大家見到彩虹的時候——只須你有一顆純凈、善良和執著的心,再黑暗的世界,你的心里永遠都會有一片光明!
不遠處,彩虹……
讀霧都孤兒讀后感100字篇6
歷時幾個星期,我終于在課后時間把《霧都孤兒》這本書看完了。這本書的篇幅不長,卻深刻的揭露出當時黑暗社會的壓迫性;剖析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陰暗面。
小說中出現的諸多人物,也無一不代表著一種深刻的人性。在這本書中,人性中的善良,愛,仁慈,邪惡,欺詐,妒忌和仇恨等諸多方面及其相互矛盾性,也都被作者細膩的描繪出來。
而善良的主人公奧利弗一出生母親就離世了,他在孤兒院長大,經歷學徒生涯,艱苦逃難,誤入賊窩,又被迫與狠毒的兇徒為伍,歷盡無數辛酸,最后在善良人布朗洛先生等的幫助下,查明身世并獲得幸福。
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人物,除了主人公奧利弗,另外一個就是女扒手南希。她對奧利弗的關心和照顧是在細節方面的。一直到最后,她不惜背叛她的愛人賽克斯;為了讓小奧利弗逃離他們的掌控;甚至冒著被抓的危險;向羅斯她們透露情報……最終慘死于塞克斯的拳頭之下。南希是一個多情的扒手;她的存在與“育嬰堂”的曼恩太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曼恩太太有著體面的工作,與一群善良天真的孩子待在一起。但她卻毒打這群孩子,甚至貪圖董事會給孩子們的伙食費,讓孩子們常年活在陰影下。對比之下,南希生活的環境遠不如曼恩太太,但她有心,有一顆仁慈的心,他對小奧利弗仍然持有憐憫之心。這是不是就是所謂的“表里一套,背里一套”?“知人知面不知心”?但南希也是一個“癡情兒”,只是這個情用在了錯的地方。她對賽克斯的愛是:即使她決定要背叛賽克斯,依舊堅持要羅斯她們保證不做任何傷害塞克斯的事。但即使是這樣,她最后也只能淪落到成為塞克斯手下亡魂的結局。
這本書除了對人物刻畫的非常形象之外,環境的描寫也十分生動,許多句子段子,即使沒有華麗的詞藻加以修飾,但也字字深入人心,激起內心的陣陣漣漪。“在實際生活中,從擺滿珍饈美饌的餐桌到臨終時的靈床,從吊喪的孝服到節日的盛裝,這種變遷的驚人之處也毫不遜色,只不過我們就是其中匆匆來去的演員,而不是袖手旁觀的看客罷了——這一點是有著天壤之別的。”這一段讓我感觸頗深。是的,我們并不是小說里的人,我們是書外人。小說里任何一位主人公的故事,他們的心酸苦楚是我們難以感同身受的。但是作者卻巧妙的用這句話來呼吁讀者,即使我們成為了小說里的主人公,我們也不要做袖手旁觀的看客。這也是狄更斯的小說所具有的特點,他讓讀者在小說中了解人生百態的同時,澄澈心靈,以善良面對世界。
在這本書中,善與惡兩者區別并不大。
讀霧都孤兒讀后感100字篇7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它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寫的《霧都孤兒》,它使我受益匪淺,讓我懂得做人要善良,要擁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孤兒悲慘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奧利弗在孤兒院掙扎了九年,又被送到棺材店老板那兒做學徒。難以忍受的饑餓、貧窮和侮辱,迫使奧利弗逃到了霧都倫敦,卻誤入賊窟,被迫去當扒手。可是在這行為思想無比齷齪的社會底層里,在陰險狡詐、兇狠殘忍的人群中,奧利弗并沒有被他們所影響,仍然是那么純潔善良。最后,在好心人南希的幫助下,他找到了自己的親人,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奧利弗令我敬佩不已。他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自始至終守護著自己的人格,不做可惡的交易與勾當,也不做鬼鬼祟祟的偷竊。他猶如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一樣純潔,雖然生長在骯臟的河泥中,卻潔身自好,不受半點玷污,仍然長得高貴動人。也許有人會為了求生放棄人格、放棄善良,更何況奧利弗只有九歲,這個容易放棄與動搖的年齡,他卻能堅守自己的信念,不放棄、不動搖,種種磨難不能使他墮落,更加彰顯出他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這實在是非常可貴!最后,正所謂邪不壓正,正義再次向世間證明一定可以戰勝罪惡,扒手們都被捕入獄,奧利弗獲得了幸福。
生活中也是如此,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不被周圍的不良環境所影響,要出淤泥而不染。比如,當其他人都沉迷于網絡游戲不能自拔時,你要抵擋住這種誘惑,認真學習;當有人在講那些刺耳的粗話臟話、污言__語時,你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受他們的影響;當有人在做不文明的舉動時,你要控制住自己的手腳,堅持文明行事……當你管不住自己,要做一些不正確的事情時,想想那個可憐的奧利弗吧,他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都能潔身自好,更何況我們呢?
讀霧都孤兒讀后感100字篇8
這幾天,我花了N長(很長)的時間才把《霧都孤兒》這本長達444頁的小說書看完了。每當我回憶起小說中那一個個片段,不禁掉下了同情的眼淚。我為奧利弗的悲慘命運所難過,同時更被奧利弗那頑強的毅力所打動。
書中的主人公奧列弗是一個孤兒,他出生在濟平貧院,出生不久他的媽媽就去世了。后來,他被當做一件物品一樣被送來送去,受盡折磨,直到最后一位善良的布朗洛老先生,這位先生收留了他,讓他過上了好日子。
讀完這本書,我的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可憐的奧利弗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下受了那么多折磨。真不知道在他瘦弱的身體下,有著怎樣的意志,使他堅持不懈,使他在堅持不懈,使他在饑餓、寒冷、孤獨中頑強斗爭,向美好的生活前進。
令我最感動的是奧利弗遇到強盜集團的那一段經歷。奧利弗獨自一人在路上走了七天七夜,饑腸轆轆,筋疲力盡,他遇到了一個叫杰克的一個小偷,杰克把奧利弗帶到了賊窩,想把奧利弗也訓練成一個小偷,奧利弗受盡折磨也不愿意屈服,于是就逃了出來。讀到這兒,一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只有十歲,和我們都差不多,但她的堅強,勇敢、正義,是我們都難以相比的。
我們生活在蜜罐里卻總是抱怨,感到不滿足,但我們可想過,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孩子也向奧利弗那樣,再忍受著巨大的痛苦,他們都充滿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讓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用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
讀霧都孤兒讀后感100字篇9
首先很抱歉沒有看過狄更斯的這部小說,《雙城記》倒是看過,也是壓縮本,不記得了。發現中學教育最大的失敗,就是將這些名著的名目一股腦兒倒給學生,卻不給學生閱讀的可能,久而久之,名目和作者記了一大堆,書卻一本未讀,而且還減去了閱讀的興致。當然,這也和學生的懶惰有關系,我就是個很懶的人,且不太喜歡讀外國的小說,總覺得翻譯過來的東西,又倒了一次手,失真還是其次,又夾雜上譯者個人的思想。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很久以前,大概是高中,看的《悲慘世界》,都是很寫實的作品。電影的色調是灰色,最普通的顏色,然而永遠不會讓人覺得累。就像古代園林中最為樸實的青磚和灰墻,比不得朱漆的大門,但是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只剩下青磚和灰墻,朱漆的大門經受不住時間的消磨。
我只所以不太喜歡看外國的小說,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記不住人物的名字,像今晚的《霧都孤兒》。讀了《霧都孤兒》,讓我為此書的主人公——奧利弗。特威斯特,感到悲慘與憐憫,同時又為18世紀三十年代的倫敦街頭罪犯們感到憎惡與悔恨。奧利弗。特威斯特出生在一家濟貧院里。可憐一出生就成了孤兒。他被投入一個充滿貧困與犯罪的世界,忍饑挨餓,挨打挨罵,從來沒有人愛他。
他做過童工,被強盜唆使偷竊,后來被棺材店老板收留,任其唆使。奧利弗。特威斯特苦難的童年,叫人傷感。但故事的結尾,到出了主人公真實的身份,一個大莊園的繼承者。從此,和外公相依為命,過著幸福的生活。正如一切最好的故事里一樣,善良最終戰勝了邪惡。小男孩兒在收養所里和那一群孩子一同捧著碩大的碗狼吞虎咽地吃著僅有的一勺粥的場景正與收養所的執行官們優雅地坐在一大桌雞鴨魚肉前的樣子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一種莫大諷刺。小男孩從棺材店里逃出來,正是一片金黃的草地迎著朝陽,希望的所在。小男孩去倫敦的路上,遇到兩家人家。
第一家開門的是一個小姑娘,她小心的按著身后那條狗的頭,以妨那畜生跑出門去咬他,然而她的父親卻沒有這么好心,將這個小乞丐趕了出去。小男孩在第二家門口暈倒,救他的是一個老婦人,她說我也不寬裕,但我會盡量讓你吃。日出時小男孩又走上旅途,鏡頭停留在扶著籬笆遙望的老婦人身上。還有棺材店里的惡婦與她膽小善良的丈夫一樣,善與惡在這里有著鮮明的對比。
當然還有一個勇敢的女人,為救小男孩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一個老頭子,收養一群孤兒,教他們去偷東西,臨死前告訴小男孩一包私藏的財產,然后歇斯底里的叫著,叫著;以及那位好心的先生,最終救了小男孩。人性在這里被無情地撕開,卻又那么坦然和真誠。
真希望國產片能多有幾部這樣淡淡地,靜靜地,卻又能夠詮釋很多意義的電影。
看電影的人并不多,且多是情侶,大概去看電影本身都變成了一種手段和工具。我是一個另類,常常孤獨地坐在大屏幕的中間。有時候也想,身邊如果有個人在,或許可以相互依偎著,感覺應該不錯,但這是夢想罷了,只能發條短信,希望我的心情能被分享,如果還能被珍惜的話,那是最好。
通過一個年幼奧利弗。特威斯特,來展示正義與邪惡抗衡的艱難歷程。和奧利弗。特威斯特相比,我們的童年要幸運許多。不愁吃、穿,也不用打工,而且還受到很好的教育。在這個安然和平的年代,我們要好好珍惜美好的生活,同時不忘緬懷舊社會的艱辛,從此激勵著我們要善良勇敢去面對困難。
讀霧都孤兒讀后感100字篇10
查理·狄更斯是十九世紀英國偉大杰出的小說家之一。假期拜讀了他的作品——《霧都孤兒》后,感觸很深。
本書以霧都倫敦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孤兒的悲慘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奧利弗在孤兒院長大,經歷學徒生涯,艱苦逃難,誤入賊窩又被迫與狠毒的兇徒為伍,經歷心酸,最終在善良的人的幫忙下查明了紳士,得到了幸福。
《霧都孤兒》是狄更斯取得輝煌成就和個人創作高峰期的作品,各個人物形象鮮明。主人公奧利弗,一個敏感、溫柔又不失勇敢堅強的男孩。從小在濟貧院飽受欺凌,但始終堅持純真善良。費金,賊窩里的溫情老翁,雖然笑容下藏著陰謀,但不可否認,他照顧了流浪兒們的生活。南希,最悲慘卻讓人經緯的主角,從小失去雙親,無奈走上扒手之路,但心地善良、機智勇敢,最終救了奧利弗,卻被殺害。
文章的結尾,作者狄更斯給給每個人物都設定了一個歸宿。所有正面人物都回歸田園,所有反面人物終被繩之以法,或流浪,或客死他鄉,正如在一切最完美的故事里的一樣,善良最終戰勝了邪惡。這也說明,作者是重上善良的。
在當時的環境社會下,人們受著哀苦,過著貧困的生活,反應了人與人之間的金錢利益關系,黑暗的現實社會中人們的冷漠、自私的本性得以體現。在當時,人們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揭露了“邪不勝正”這一真理。雖然奧利弗生活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我們仍要心懷善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