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城之戀》閱讀感悟
通過寫讀后感,人們可以不斷改進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幫助人們拓寬知識面,提升學識和素質(zhì)。怎么寫出優(yōu)秀的《傾城之戀》閱讀感悟?這里給大家分享《傾城之戀》閱讀感悟,方便大家學習。
《傾城之戀》閱讀感悟篇1
這兩天花了點時間看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以前沒留意中國的文學,一直比較多的關注外國的文學。
《傾城之戀》里面描述了流蘇和范柳原的一段愛情故事,一直影響最深刻的愛情故事是《傲慢與偏見》。
中國式的愛情是否和外國不同呢?畢竟中國的一些觀念和以前,特別是外國的以前不同。
我受到很大的沖擊,雖然故事不長,但話里往往有話。
1.愛情觀
古典愛情,重視結果;現(xiàn)代愛情,重視過程兩者有正反面。古代愛情是一種執(zhí)著的追求,追求平淡;現(xiàn)代愛情沒有父母過多的干涉。古典愛情,需要門當戶對為前提;現(xiàn)代愛情來匆匆去匆匆,留不住人們長久凝視的眼光。
即使愛情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特點,但不要認為我們就必須按照規(guī)則辦。為了區(qū)別,兩種觀念放大了其中的的區(qū)別。(中西方也有區(qū)別)
《傾城之戀》放大了其中的一些影響。面包與愛情?面包往往在現(xiàn)代生活中不需要過分重視,反而現(xiàn)代生活中的人卻過分重視面包。
《傾城之戀》在故事的前半部分強調(diào)的是愛情,后半部分強調(diào)面包。辯證的分析兩者的關系。我們在過程中的時候全心體驗過程,以最終結果為目的,那大概是古典愛情和現(xiàn)代愛情的圓融結合。
精神愛戀,注重的是結果;現(xiàn)實愛戀,偏重的是過程。
如果現(xiàn)代愛情是感情快餐,吃完就走,這樣的感情是不負責任的。雖然人生是個試錯排錯的過程,但是一旦認定了一種關系,就擁有這個關系帶來的愉悅。生活不僅是由正面組成,認識它的反面是應該的。
2.感情與現(xiàn)
不難發(fā)現(xiàn),在范柳原在三次打電話給流蘇后,流蘇已經(jīng)愛上了范柳原。流蘇也知道范柳原的愛是精神愛戀,需要的是肯定的是范柳原是一個有承擔的人。(似乎范柳原有風流史)他們之間的關系是通過一些手段遞進的。比如說話技巧,心理琢磨。感情是否需要這些額外的因素來組建?雖然我認為不需要,并且覺得這是虛華。而似乎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些手段成了必須品。
最后,他們認定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在戰(zhàn)火之后。他們在戰(zhàn)火之后把對方看做是唯一。我很疑惑,如果沒有戰(zhàn)火的發(fā)生,那么這段感情是否有變淡的可能性。如果變淡的,他們的軌跡就發(fā)會有很大的不同。
用事情來證明一段感情,是一個說服自己的借口么?流蘇是的——我這么認為。要知道一個人的有沒有肩負,是否一定需要一些手段,或者說一些事情?也許在我的意識里,太多童話或者片面。我認為最直白的溝通,是最好的方法。
感情,親情、友情、愛情等等。感情的存在不需要證明,因為感情不是一門充滿理性的學科。
3感受
我讀完了《傾城之戀》。“傳奇里的愛情大抵如此”是否總結了整文?人們之間的感情加入了非常多的其它成分,最終也不過回歸到最簡單的感情。現(xiàn)實生活中不會出現(xiàn)那么多的傾國傾城的情況,感情依然存在。還是那句話:絢麗歸于平淡。
《傾城之戀》閱讀感悟篇2
《傾城之戀》中的范柳原和白流蘇的愛情故事,可謂有九曲回腸之纏繞和復雜,他們并非那種獻身革命的英雄人物,但他們之間的情感經(jīng)歷富有張力,他們的故事引人入勝,扣人心弦,顯得那么“動聽”和富有魅力。對此,張愛玲曾說:“我以為這樣寫是更真實的。我知道我的作品里缺少力,但既然是個寫小說的,就只能盡量表現(xiàn)小說里人物的力,不能替他們創(chuàng)造出力來。而且我相信,他們雖然不過是軟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這時代的總量”。
這些動聽的情節(jié)包括范柳原和白流蘇人性的可愛處、可笑處、可憐處、可悲處、可鄙處、可親可信處等,而她們身后香港陷落這個宏闊背景,是他們之間某種關系的宏大隱喻,這種關系就是范、白之間特殊的戰(zhàn)爭……是男與女的“戰(zhàn)爭”、生與死的“戰(zhàn)爭”、愛與恨的“戰(zhàn)爭”,即人性之間的“戰(zhàn)爭”。于是我們看到這種戰(zhàn)爭在不斷地展開著,看到兩個難分上下、同樣聰明而自私的男女,怎樣斤斤計較著自己的得失,怎樣絞盡腦汁地算計著對方,期期艾艾地強迫著對方,又被對方強迫著進一步,退半步。
《傾城之戀》閱讀感悟篇3
有人說張愛玲的小說除了《傾城之戀》以外,都是悲劇的結尾。在我看來,《傾城之戀》雖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緣,但實則以世俗的表象虛掩了真正的悲涼,越發(fā)比悲劇更像悲劇。
白流蘇,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在那個曖昧的時代和同樣曖昧的舊上海,離婚是要受道德譴責的。而白公館無疑屬于守舊的那一派,“他們家用的是老鐘,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離了婚的白流蘇,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應錢財盤剝凈盡之后,她的存在無疑成了拖累和多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人的懷抱以外,恐怕再無其他了。
范柳原,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加上生活的紙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腳底下的泥”。愛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內(nèi)心深處是渴望安穩(wěn)的。
愛情總是發(fā)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間。就這樣,兩個各懷鬼胎的人遇到一處,展開了一場相互試探的愛情攻防戰(zhàn)。白流蘇的目的顯而易見,她希望他能承諾她一紙婚姻。一個男人。而柳指望的是那個安穩(wěn)于是兩人各自為了捍衛(wèi)那一點自由或者追逐物質(zhì)上的算計,相互不妥協(xié)。當終于有一天,精神上追求再尋不到現(xiàn)實的依托時,兩個人方始彼此親近。
在連續(xù)的試探之后,流蘇沒有尋到半點進展,索性有些氣急敗壞,遂惱了起來:“你干脆說不結婚,完了!還繞得大彎子!什么做不了主?連我這樣守舊的人家,也還說‘初嫁從親,再嫁從身’哩!你這樣無拘無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誰替你做主?”接著更是賭氣狠下心來從香港輾轉回到上海。家里是早容不下她的,這次又加上了“淫蕩”的惡名。可見她不惜為爭取婚姻冒了極大的險。此時,心跡更是表露無疑,思忖再尋個職業(yè),也怕自貶了身價,被柳原瞧不起,“否則他更有了借口。拒絕和她結婚了。”權衡的結果是:“無論如何得忍些時”。這是在和自己打賭。她并不見得有多大勝算的把握。如果柳原還再來找她,就算贏了一步,這是她此時的底線。果然,過了些時日,香港來了電報。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許多,也將自己放開了些,同他上了床,雖然不見得是主動,但也并沒有拒絕。然而,此時,“他們還是兩個不相干的人,兩個世界的人”。
人說“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個女人,心里必定會沉潛下來很多東西”,也許這就是白流蘇期翼的那一點點“真”。
在《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只是一個生長在大家庭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女子。她離了婚,在一個特定的機會下結識了范柳原。我一直很喜歡這段話:“在日常世界里,他們間存在一場征服的戰(zhàn)爭,他們內(nèi)心明爭暗斗。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她只喜歡他用更優(yōu)厚的條件前來議和。但是在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誰知道是什么因,什么果?誰知道呢,也許就是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也許流蘇是幸運的,一場陷落讓她等到了一個男人,一段婚姻。然而這終究是偶然的,正如張愛玲所說“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么圓滿的收場。”一個女人,把命運當作賭注,想來沒有什么比這更可悲的了。
也有人說,范柳原同白流蘇調(diào)情不過是為了男人的征服欲,因為她善于低頭,容易掌控。這種說法是立不住腳的。憑范柳原的經(jīng)驗,玩弄女人于掌骨之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更何況他從來不缺少女人。薩黑荑妮就是一例。他并不滿足于這些,他在長久的游戲中早將生活堪破。煙花雖然極盡絢爛,總是稍縱即逝的,隨后是更廣闊的岑寂。他渴望安穩(wěn),渴望實在的溫暖。這是他的理想,盡管此時并不切近。因此,他可以不在乎流蘇的過去,不在乎她是否完美,單只看到她“善于低頭”。
后來戰(zhàn)爭爆發(fā),打破了浮在日常生活中表面的東西,成就了他們的感情。
那場戰(zhàn)事催化了結果的到來。“流蘇擁被坐著,聽著那悲涼的風。她確實知道淺水灣附近,灰磚砌的那一面墻,一定還屹然站在那里。風停了下來,像三條灰色的龍,蟠在墻頭,月光中閃著銀鱗。她仿佛做夢似的,又來到墻根下,迎面來了柳原。她終于遇見了柳原。”“在這動蕩的世界里,錢財、地產(chǎn)、天長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這口氣,還有睡在她身邊的這個人。”此時,她終于真正的靠近他,有些懂得他了。一瞬間,他們達到了某種契合。“他們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最感動的是最后他們默默握著彼此的手的那夜,剎那間的了解和感動也夠他們一起生活十年八年。這樣的結局,即便是合,溫暖之外更多的是荒涼。
末一段中張愛玲說:他收起了他的甜言蜜語把它們留給別的女人,這是好現(xiàn)象,說明在他眼里已經(jīng)把她當作自己人,名正言順的妻子。如此悵然的結局不無對愛情的挪揄嘲諷。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是這樣的選擇。
范柳原到最后一刻也還是清醒的,“現(xiàn)在你可該相信了:‘死生契闊’,我們自己哪做得了主?……”一個善于低頭的女人,也許終會成為一個安分的妻。讓他在勞累和放縱之余有一個去處。男人的歸宿最終只是一個女人。
初讀時,總覺得悲劇是女人的。現(xiàn)在方覺得,悲劇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傾城之戀》閱讀感悟篇4
《傾城之戀》是個很美好的故事。
白流蘇:歷經(jīng)滄桑的成年女子,眉目清秀姿色尚存,結束了一段不如意的感情,經(jīng)受著世俗的冷眼,哪怕是家人,亦有輕視,認為她不再有翻身的可能性,極盡冷嘲熱諷。她亦無謀生的資本,只好忍耐著生存,心里有著卑微亦有自尊,其實她自己也不知道明天在哪里,只因不愿意將就那個不愛自己的人,面對看不到盡頭的生活,沒有逆來順受,選擇了一條較勇敢的路。
范柳原:放蕩公子哥一樣的存在,但在文章中并不是從正面描寫,而只是太太小姐們?nèi)绱藗餮远选L珎兿氚雅畠涸S配過去,小姐們想搭上這位鉆石王老五,如此趨之若鶩,所以憑添了他的自傲。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太太小姐們未達到自己的目的,未免氣結,說話有口不擇言的可能性。
流蘇成天郁郁寡歡,陪妹妹去相親,本意作陪襯,這一陪襯就襯出了一部傾城之戀。
范柳原看上了她,一次舞蹈,念念不忘,請徐太出面,將流蘇誑到香港。
一位是感情失敗,有幾分清醒,更多的是無奈與無力,封建落敗家庭的小姐,“近三十的女人,往往有著反常的嬌嫩”。一位是留洋歸來,幾分精明,幾分放蕩的青年。
這樣的兩個人相遇,步步為營小心翼翼,互相試探互相遠離。明明已經(jīng)起了意,眉目流轉之間皆是情,卻還是忍耐著不表露聲色,互相貶損奚落。他對她時而一本正經(jīng)一往情深,時而又游蕩不羈。誰都無法跨出一步,像少年人樣敞開心扉去愛,所以互相氣惱互相折磨。
流蘇想要一份生活的保障,離開大家庭窒息的環(huán)境,她開頭根本也是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找個可靠的男人生活,這樣的思想也是人之常情。因為她知道自己,既沒錢又沒有養(yǎng)活自身的本領,雖頗有幾分姿色,但再美的容顏亦如曇花一現(xiàn),很容易就過氣,所以她對自己不敢抱希望。而范柳原有著幾分精明,幾分玩世不恭,不想用婚姻束縛了自己,但他對流蘇也有著那么一點深情,在香港剛見面,就敢于對流蘇說,我在這兒等你呢。是不是有點輕浮了,但又未嘗不是真情實意。
幸運的是,因為一座城池的傾覆,成全了他們的愛情。在生死天災面前,所有的算計,計較暫且放入一邊,只想好好愛,盡量愛,城池的傾覆,斷了多少故事的尾巴。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人,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
范柳原表面上放蕩不羈,放浪形駭,沒個正經(jīng),比方他說“我不能想像你穿著旗袍在森林里跑,不過我也不能想象你不穿著旗袍”,是不是油嘴滑舌很流氓?但同時,他也有著西式紳士般的優(yōu)雅,風情。內(nèi)心善良脆弱,纖弱敏感,當他對流蘇說,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時,是那樣的固執(zhí)哀懇,無助孤單。
而他對著一堵墻,卻想起地老天荒的那一類的話,“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么都完了…只剩下這堵墻,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墻根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
他對流蘇是喜歡的,他對她講,“你知道么?你的特長是低頭”。而徐志摩在《致沙揚娜拉》中有寫道:“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詩句極其傳神的道盡了女性的柔媚與羞澀。或許在范柳原眼里,流蘇的低頭,亦是風情萬種,嬌柔嫵媚。
他半夜打電話給流蘇,“從你的房間看出去的月亮是怎樣的呢?”讀到這兒,我不由得又想到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愛情名句:今晚的月色真美!其實后面接句是:我想和你談戀愛。只是當事人含蓄內(nèi)斂,羞于直白表達,只能說前半句。當時的柳原,也是這樣的心情吧。
而他對著流蘇念著“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時,卻很是悲涼,大概人真的喜歡上一件事物時,會產(chǎn)生不真實的,患得患失的感覺吧。
哪怕有這許多的喜歡,甚至是有一點愛了,他亦沒有正式想要訂婚成親,只準備去英國。雖然他給流蘇安頓好了住所,吃喝不愁,可是對于流蘇來說,名分真的是很重要,流蘇無奈得甚至已接受自己這尷尬的&39;不明不白的身份。然后,天下亂了,河山頹了,冰河鐵馬,流彈槍雨就落了下來,在生死面前,他卸下了所有的防備與放蕩,留下來與流蘇組成了一個家。是為傾城之戀。
張愛玲祖奶奶真是毒辣啊,每篇文章中都有流轉至今的名言,在這篇中,例如:
你年輕么?不要緊,過兩年就老了,這里,青春是不稀罕的。
無用的女人是最最厲害的女人。
一般的男人,喜歡把好女人教壞了,又喜歡感化壞的女人,使她變?yōu)楹门恕?/p>
你們男人就是這樣,當面何嘗不奉承著她,背后就說得她一個錢不值。
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xiàn)在的我。
一個不吃醋的女人,多少有點病態(tài)。
根本你認為婚姻就是長期的賣淫。
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著異性的愛,也就得不著同性的尊重,女人們就是這一點賤。
一個女人上了男人的當,就該死,女人給當給男人上,那更不好,如果一個女人想給當給男人上而失敗了,反而上了人家的當,那是雙料的淫惡,殺了她也還污了刀。
總之,沒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長期的抓住一個男人,是一件艱難的,痛苦的事。
近三十的女人往往有著反常的嬌嫩,一轉眼就憔悴了。
《傾城之戀》閱讀感悟篇5
其實早就聽說這本書了,其實我也早就看過了,但是似乎是第一次看它的時候年紀太小,無法讀懂他們這種沖破了世俗的曠世之戀。
最近閑來無聊,翻出來又看一遍,看完之后,總覺得心里有一種溫情脈脈的感覺。范柳原和白流蘇的愛情,讓我覺得,原來愛情竟是這樣美好。或許他們原本都已不再相信愛情,他們也都沒有精力再去承受愛情的失敗,所以他們起初無法用婚姻去安定。但是為了和相愛的人在一起,白流蘇沖破了世俗,甘做范柳原的情人。
在我印象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范柳原談論到讓白流蘇和他去馬來西亞的森林去時說的話,他說:“我無法想象你穿著旗袍在森林里跑的樣子,我也無法想象你不穿旗袍的樣子。”白流蘇和旗袍是一體的,至少在范柳原心里是這樣的。我也覺得穿旗袍的女人,很美。上海女人一直都是很精致的,講究美,講究格調(diào),講究文雅,但是在那些表面光華的背后,其實都是孤獨的心。我想,張愛玲心里的愛情,應該是足夠美好的,不然,怎么會有傾城之戀這樣看似波瀾不驚,但卻如此震懾人心的愛情呢?
我想白流蘇應該就是張愛玲自己的寫照吧,張愛玲一生孤寂,沒能和最愛的人在一起,她給了白流蘇這樣的歸宿,也是自己心中對愛和完美的婚姻的向往吧!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被人誦爛了的句子,但是在范柳原向白流蘇誦出來時,還是感動得熱淚盈眶。這么一個優(yōu)雅地穿著旗袍的美麗上海女子,和這么一個風度翩翩而又似乎倦怠了人世滄桑的男子,他們在炮火和死亡的威脅中,終于明白,愛并不需要退卻和害怕,愛只需要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傾城之戀》閱讀感悟篇6
凄美如斯
愛情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有種愛可以讓我們死心塌地,有種愛可以讓我們備受折磨。雖然愛,雖然痛,但我們無法不愛,無法不痛,這就是“傾城之戀”。
張愛玲的小說總是縈繞著一種淡淡的哀愁之感,字里行間回蕩著凄美。或許每一段故事都是她的寫實,每一個字都是她哀婉的血淚!那個年代,女子終究是女子,文筆再好又如何?她所愛的人個個離他遠去。晚年的她,如同凋零的花兒,讓人心碎。但依舊暗香殘留,每每打開她的書,我總能嗅到這股淡雅的香氣,纏繞鼻尖,久久不肯離去……
愛情總是難為女子,愛情總是折磨女子,愛情總是傷害女子。這是我看到“第一香爐”這個故事的唯一感受。呵,是因為女子之淚太輕?是因為女子之心太卑微?
故事的女主人公叫葛微龍,長著一張白白的瓜子臉,眼睛水靈水靈的。但在殖民地香港里,被陽光烤曬過的小麥色仿佛更合群。薇龍從香港來上海念大學,投靠了繼承了前夫一大筆遺產(chǎn),同時是當?shù)赜忻慕浑H花的姑姑。薇龍何嘗不明白投靠姑姑的結果?但她別無選擇……看著滿滿一衣柜的漂亮衣服,薇龍的心里卻仿佛有幾萬只小蟲啃咬一般,不知滋味。就這樣薇龍被迫見了許多的“上流紳士”,卻總是沒有姑姑稱心的。日子就這么一天天過去了,微龍男主人公喬斯。他們是在一場舞會上遇到的,當時喬斯還輕薄了她。本以為只是一場戲,但那次舞會后,薇龍的心開始日夜思念起喬斯,沉穩(wěn)有序的心臟開始撲通撲通亂跳。愛情悄悄降臨,殊不知悲劇緊隨其后。喬斯本是富家子弟,薇龍以為嫁給他后不必再作“交際花”,可喬斯卻說:“我希望有個女人可以養(yǎng)我”。呵,多么荒繆。薇龍卻又因為愛放棄了掙扎,墮落黑暗中,可她是否了解,對于姑姑和喬斯而言,她只是一棵搖錢樹罷了!
我該為薇龍哀?還是該為薇龍哭?都不是。因為她只是一個被愛捆住手腳的傻女子。
我無法理解那個時代的親情為何全部拜倒在利益與金錢的面前,無法理解那個時代女人的愛為何如此卑微,我已痛徹心扉,更以淚流滿面!
愛情在張愛玲的筆下化繭成蝶無比凄美!悠悠長河中那一張張風華絕代的面孔已模糊不清,但那份傾城之戀卻刻骨銘心!
《傾城之戀》閱讀感悟篇7
《第一爐香》里的葛薇龍雖然經(jīng)過一番掙扎,覺得毅然決然的離去,可是卻生了病,她自己內(nèi)心也對自己說,也許生這場病是自愿的,也是她下意識的不肯回去。那么究竟是為了什么呢?因為習慣了這種煙紅酒綠的生活,還是因為喬琪喬?
從后面的發(fā)展可以看出葛薇龍確實很愛喬琪喬,甚至愿意為了她繼續(xù)留在這個圈子里面,愿意為了她出賣自己的身體,她甚至說了,她是自愿的。
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或許喬琪喬僅僅只是她留在這個圈子里面的借口可以,表現(xiàn)得好像是為了愛一個人才如此的淪落,而其實是自己的本性如此。渴望著這種上流社會的生活,渴望被很多很多圍著、注意、喜歡,她向往自己姑媽的生活,可是卻又不想得到和她一樣的壞名聲,所以只能利用喬琪喬這個借口。
現(xiàn)實是骯臟、復雜、不可理喻的。
《第二爐香》從一件婚姻談開去,一個不懂得“性”的女人結婚之夜弄出了笑話,把實施房事的丈夫當成了禽獸,并搞得人盡皆知。之后便是整個社會對這個丈夫的態(tài)度——冷漠、鄙視、憤怒、害怕等等之類的態(tài)度,誤會不會被澄清,禽獸、色情狂的稱呼像蜘蛛網(wǎng)一般黏在了他的身上,逃也逃不了,社會終于沒有了他的容身之處,他只能選擇死亡。
他是脆弱了,明明只要在堅持幾天,逃避到遠方,遠離這個圈子,他就可以重新過生活,會有一種新的生活。然而他害怕了,留在他心里的傷永遠也不會痊愈。
《第一爐香》、《第二爐香》都表達了一個人習慣了一種生活后,要去面對一種新的生活是做不到的,人的慣性總是會讓人沉溺于生活的漩渦之中,你只能一點一點的淪落,直至死亡。人,面對著殘酷的現(xiàn)實(社會),注定是悲劇的!
《茉莉香片》和《心經(jīng)》描寫的則是三段畸形的愛。《茉莉香片》里兒子愛上了母親的情人,《心經(jīng)》里女兒愛上了自己的父親,而父親卻愛上了自己的同學,以前兩者更為著重。兩篇故事里的兒子和女兒都注定得不到幸福,他們身上注定著一種命運似的悲劇。而這有跟前兩篇的人物是一樣的,或者說,整本小說的每個故事里面的人物都是充滿著悲劇色彩的,他們得不到解脫,只能任由命運擺弄。《金鎖記》里的曹七巧的命運和她的兒女們更是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封鎖》和《傾城之戀》則是還描寫一種非常態(tài)下的愛戀。在《封鎖》里面,當生活又回復了常態(tài),愛戀也隨之結束,而又或許并未結束,然而故事卻止于結束。在《傾城之戀》里則是相反,在非常態(tài)下愛戀生成,故事也隨之結束,但是當生活回復常態(tài)后,這段愛戀是否還會、還能持續(xù)下去嗎?
相反的兩種結果,給人留下遐想的空間,這要看讀者的人生觀了。悲者觀之視為悲,樂者觀之視為樂。
《傾城之戀》閱讀感悟篇8
都希望這世界充滿愛,因為,有一種愛可以傾城……
或許你愛著穿雪紡蕾絲的乖乖女,戀著桀驁不馴的假小子,歡喜著卡哇伊的大眼妹妹。但是總會有那么一個人,如陳釀的美酒,讓你為之傾倒。
初識流蘇是在那煙雨迷蒙的霏霏細雨中,撐一把紅綢傘,靜立在花園中看著柳原與印度公主嬉笑回來。靜如處子的流蘇如在另一個伊甸園中看著、想著、念著柳原,或許在心底她是怨柳原的,但是她對柳原的愛又牽動著自己的心。想畢,此時的柳原是迷醉于蒙蒙細雨中的流蘇,因為無論哪一個女子都不如一襲素顏旗袍的流蘇來得動人,而那一把綴滿雨滴的紅綢傘更給流蘇以仙子之感。我心動于如此不食人間煙火,美好純潔的白流蘇,她身上的美好是我對所有聰明又不失可愛,睿智又不失單純的女性的所有幻想。
最愛的是流蘇那微蹙的眉角,含怨的眼眸,不用一言一語,卻勝千言萬語。這樣的流蘇,得溫一壺酒,慢慢的品,方能頓悟。我原以為,中國近古代的女子多是沒有自我的好好淑女,遵循著三從四德,只會低眉順眼、小心翼翼的伺候長輩夫君。而流蘇這一朵奇葩卻徹底顛覆了我的所有想法。
流蘇,一個沒落貴族家的小姐。母親和哥嫂因為生活拮據(jù)而將她許給在上海灘有權有勢的唐家少爺。看似門當戶對的封建婚姻,其中又該有多少辛酸與血淚啊!
流蘇啊,你一個弱女子是怎樣面對唐一元對你的蠻橫與粗暴;忍受著母親對你的淡漠與不理解,接受哥嫂對你冷嘲與熱諷。又是以怎樣的勇氣提出與紈绔子弟唐一元的離婚。要知道離婚在當時的上海灘數(shù)何其轟動的一件事,又何況是一個女子提出?流蘇你足以稱得上是新時代的堅強女性。
可是流蘇,我卻忘了,那個時代,敢于反抗的你的要承受多大的痛楚。當不成器的哥嫂敗光了你離婚得到的積蓄時,你的日子就無比艱難起來。畢竟衰敗了的白家不如從前了。哥嫂會時不時的埋怨你,母親會毫動于衷的看你受欺負。更讓人無法忍受的是在唐一元死后,唐家拿錢想把你買回去做寡婦時,哥嫂的極力撮合,母親的默然許之。我想任誰都會心灰意冷于這樣的家人。所以,我知道,流蘇你要賭了!
我明白自你從唐家那個大火坑跳出來之后就定會驚險萬分的走剩下的路,因為即使不賭,你的命運也會葬在白家。那么還不如放手一搏,置之死地而后生。幸好幸好,你勝了。
你與柳原都是兩個不安分的人,骨子里有著好賭的天性。縱使你會因此輸?shù)纳頂∶岩苍谒幌А5钭屛腋袆拥氖悄闩c柳原是真心的愛著對方,或許那個時代的真愛情會來的更刻骨銘心些吧。知道嗎?流蘇,我最愛的一段是你與柳原在硝煙彌漫、戰(zhàn)火紛飛、暴雨傾盆的大雨中擁吻,也只有到了此時你們才會心甘情愿的放下自己的賭欲來好好的真正的愛對方吧。一個城市的傾覆成就了你的愛情,也成就了你這一支幽雅純潔的白百合。
流蘇啊,你叫我怎不愛你?
愿你的愛永駐人間!
《傾城之戀》閱讀感悟篇9
李碧華說,文壇寂寞的恐怖,只出一位這樣的女子。
“一位”,一個對于她來說永遠不算太過華麗的詞匯。
因為她的獨一無二,因為那些些漫著舊上海繁華氣息的文字,因為一件件流光溢彩的華麗旗袍,人們便無可救藥的愛上了這位民國年間的傳奇女子。
張愛玲,我也深深愛著著她,愛到無可自拔,從《傾城之戀》到《半生緣》,再到《十八春》……
無可厚非的是,只“張愛玲”三個字,就有無限的吸引力。是的,二十世紀唯一的天才女作家。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這樣一段唯美的句子曾使相貌平平的李貴妃大受皇帝的寵幸,而理所當然,《傾城之戀》這樣一個唯美的名字也使得人們都這樣一部小說,有著不可置否的無比期待。
而張愛玲卻讓讀者失望了,書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蘇并不是貌美驚人,范柳原也不是風流倜儻,而不期然的因素讓他們的結合更是讓人無法理解。把“傾城”一詞的本來意義,顛覆、淪陷,這樣一來,傾城之戀名副其實,香港的淪陷成全了白流蘇和范柳原,使他們在逆境中互相依賴,然后在一起。
白家,一個“破落戶”,他們家的離婚女兒,窮酸刻薄的兄嫂,軟弱無能的母親。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中,女主人翁被逼出娘家,跟一個飽經(jīng)世故,奸狡巨猾的老留學生談戀愛,正要餡入泥淖時將近毀滅時,一場震驚世界的變故把她救了出來,突然得到一個平凡的歸宿。
這是《傾城之戀》給人的印象,有人說仿佛是一座雕刻精工的翡翠寶塔。
張愛玲的語言具有極強的畫面感,白流蘇”和“范柳原”,有著鮮明人物標簽的角色。一個是存活在家庭的閑言冷語中的離婚女子,一個是不肯屈從命運擺布的堅強男子,兩個人像兩條射線,各自站在愛情的兩個端點,卻向同一個方向延伸,越來越近,卻在戰(zhàn)戰(zhàn)兢兢中因為戰(zhàn)爭而走到了一起。
她跟他在去幫妹妹寶絡相親的晚宴上相遇,他請她跳舞,她會她妹妹不會的一切所謂跟得上潮流的事情,他被她吸引。
他看上了她,而不是她的妹妹。于是在以后的日子中她便越受排擠,都說她不是好人,一個讓人看笑話的女子,連家里的侄女兒也欺負起她來。于是,她聽了徐太太的建議去了香港,經(jīng)過一番周折,見到了范柳原,然后他們在一起了。在香港,流蘇過的是平淡無奇的生活,而范柳原依然繼續(xù)他的風流日子。
這樣一段感情本來就不被世人所承認,而白家的人也只是為了打發(fā)她出門,所以注定不會有應有的幸福。
在淺水灣一邊山的高墻下,范柳原對流蘇說:“這堵墻,不知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類的話。……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么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墻。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墻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
“歷史上傾國傾城的人大抵如此”,這是作品最后給流蘇和柳原的結局,作品中的香港是一座空城,地理上的純粹的空城。白流蘇和范柳原的婚姻,只是形式上的,這樣的婚姻雖不缺少愛情,卻總少了些現(xiàn)實的意味兒。《傾城之戀》,將戀情倒出后,人是活人,城卻是空城。傾城的是作品中的另一個城,傾心的城,比喻上的城,無愛之空城。
《傾城之戀》,從一個反思維的角度寫了時勢成全的一對平凡的戀情,恰倒好處的為香港的陷落臆造了一個的借口,沒有華麗的辭藻卻精美得無與倫比,拒絕了做作拒絕了高姿態(tài),以一種平凡的方式訴說二三十年代的愛情。
《傾城之戀》閱讀感悟篇10
第一次讀張愛玲的書,她在我心中是神秘而向往的,她有令人傾心的容貌,有令人贊嘆的才華,有令人羨慕的顯赫家世。她是歷史上的一個傳奇,可惜自古紅顏多薄命。這樣一個女子,她,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傾城之戀》中的第一篇短篇小說第一爐香對我來說記憶最為深刻,講的是一支站前香港的故事,每個男女都在紅燈綠酒中沉醉著,像大多數(shù)女孩一樣,女主角葛薇龍是一個極其普通的香港女孩。生活收到物質(zhì)的束縛,讓她不得不投奔她的姨媽,也就是書中的梁太太。從此之后薇龍的生活卷入一個紙醉金迷的漩渦當中,而故事中的男主人公,也就是薇龍最后的歸宿——喬琪喬。
文中有一段對喬琪喬的外貌描寫讓人不禁會產(chǎn)生遐想:他很白,和石膏像一般,在那黑壓壓的眉毛與睫毛底下,眼睛像風吹過的早稻田,時而露出稻子下的水的青光,一閃,又暗了下去了。天色已經(jīng)暗了,月這才上來,黃黃的,像玉色緞子上刺繡時彈落了一點香灰,燒糊了一小片。這一段外貌描寫是薇龍對喬琪喬的第一印象,這個外表英俊又放蕩不羈的公子哥在不經(jīng)意間就捕獲了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女的心。
薇龍是喜歡喬琪喬的,只是她抓不住他。薇龍仔細再向那人一看,嚇得心里撲通撲通跳——花匠哪兒有這么臃腫?熱帶地方的天,說亮就亮,天一白,樓下那模模糊糊的肥人的影子便清晰起來,原來是兩個人緊緊的偎在一起走路,粗看好像一個人。那兩個人聽見樓上狗叫,一抬頭望見了薇龍,不及躲避,早給她認清了喬琪和睨兒的臉。一個自私的男人,一個多情的女人,他們之間總是有著各種沖撞和矛盾,張愛玲筆下的薇龍,在尊嚴面前是高傲的,在愛情面前是卑微的。她(薇龍)躺在床上,看著窗子外面的天,中午的太陽煌煌地照著,天卻是金屬品的冷冷的白色,像刀子一般割痛了眼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窗外的景物當中,這一刻仿佛張愛玲就是葛薇龍,她內(nèi)心的痛苦與煎熬一絲不留地傳遞給讀者,她正在給你講述著她自己的故事。
故事的另一個主人公,也是所有事件的操縱者——梁太太。也是葛薇龍的姨媽,是她在香港唯一的親人。她是一個早年喪夫的寡婦,但歲月的摩擦剝奪了她的年紀,卻把美貌留下了。這個利欲熏心的女人,在她眼里,所謂的親情根本值不了幾個錢。她把薇龍帶進她奢華的世界,讓她成為自己捕獲男人的獵物。最終也是她親手將她送給喬琪喬。在文中她曾對喬琪喬說:“我看你將就一點罷,你要娶個闊小姐,你的眼界又高,差一點的門戶,你又看不上眼。真是幾千萬家財?shù)娜思页錾淼呐⒆樱瑡煽v慣了的,哪里會像薇龍這么好說話?處處地方你不免受了拘束。你要錢的目的原是玩,玩得不痛快,要錢做什么?當然,過了七八年,薇龍的收入想必大為減色。等她不能賺錢養(yǎng)家了,你盡可以離婚。在英國的法律上,離婚是相當困難的,唯一合法的理由是犯奸。你要抓到對方犯奸的證據(jù),那還不容易?”喬琪喬當初并不愿意娶薇龍,他對薇龍僅僅只是因為有利可圖。薇龍對喬琪喬的最后的真心都成了奢望。執(zhí)子之手,與之偕老,竟是這樣無奈的選擇。張愛玲的故事完了,第一爐香也燒完了。在她的故事里,女人把婚姻當zuoai情的賭注,賭局還沒開始,就輸了。
文中有一段對喬琪喬的外貌描寫讓人不禁會產(chǎn)生遐想:他很白,和石膏像一般,在那黑壓壓的眉毛與睫毛底下,眼睛像風吹過的早稻田,時而露出稻子下的水的青光,一閃,又暗了下去了。天色已經(jīng)暗了,月這才上來,黃黃的,像玉色緞子上刺繡時彈落了一點香灰,燒糊了一小片。這一段外貌描寫是薇龍對喬琪喬的第一印象,這個外表英俊又放蕩不羈的公子哥在不經(jīng)意間就捕獲了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女的心。薇龍是喜歡喬琪喬的,只是她抓不住他。薇龍仔細再向那人一看,嚇得心里撲通撲通跳——花匠哪兒有這么臃腫?熱帶地方的天,說亮就亮,天一白,樓下那模模糊糊的肥人的影子便清晰起來,原來是兩個人緊緊的偎在一起走路,粗看好像一個人。那兩個人聽見樓上狗叫,一抬頭望見了薇龍,不及躲避,早給她認清了喬琪和睨兒的臉。一個自私的男人,一個多情的女人,他們之間總是有著各種沖撞和矛盾,張愛玲筆下的薇龍,在尊嚴面前是高傲的,在愛情面前是卑微的。她(薇龍)躺在床上,看著窗子外面的天,中午的太陽煌煌地照著,天卻是金屬品的冷冷的白色,像刀子一般割痛了眼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窗外的景物當中,這一刻仿佛張愛玲就是葛薇龍,她內(nèi)心的痛苦與煎熬一絲不留地傳遞給讀者,她正在給你講述著她自己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