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山居筆記有感600字
寫讀后感不僅可以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作品,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和內在動力。寫好讀山居筆記有感600字有什么技巧?這里給大家整理讀山居筆記有感600字,方便大家學習。
讀山居筆記有感600字篇1
國文化史上一直是個奇怪的現象,越是超時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被他們所處的年代想包容。每個年代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字獄。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特點。于是《流放者的土地》《蘇東坡東圍》中寂寞與孤獨更多的是悲哀。由此也讓我們接觸到了許多歷史暗角的小人。
看著這些,我不禁關注他們,痛心與漫漫無際的孤獨,并觸摸到中國歷史文化中不愿張揚的暗角。而蘇東坡,正是由于過于出色而被圍攻。貧瘠愚昧的土地上,蘇東坡,這個世界級的偉大詩人示眾,而我們呢?“中國文化史,有很長時間一直把諸多文化大師捆壓在被告席,”“小人順手把手繩重重一抖,于是大師和歷史變得黑暗。”而這些令人心痛的歷史也成就了不少驚世作品,一切始于苦難亦止于苦難。
我在書中,在遙遠的歷史,狹路相逢并擦肩而過,無論一個王朝,一個都城,一群文人亦或是一個流放者,都在我心中,用震撼來形容。
余秋雨的文字,使我在眺望歷史的時候不再僅僅局限于過去單薄的理解。望著自己祖國的歷史。觸摸她的喜悅,她的悲涼,她的過去,我不禁讓心靈悄悄融化在文字的世界。
也許當鉛華褪去時,當繁塵落定時,我的心靈與她的故事靠的最近,看盡歷史喧囂,不禁又想起余秋雨先生的那句話:“堂皇轉眼凋零,喧囂之是短暫的別."
讀山居筆記有感600字篇2
人的生命由時間和空間組成。時間再怎么長,也就百十來歲吧,延長的余地不大,但空間就不一樣了。伸縮的范圍可以非常懸殊。因此,生命質量的落差,很大程度上與空間有關。在交通困難,舉步維艱的古代,很多人走不了太遠。但他們心中的天地卻很遼闊。是一些無畏的旅行家給予的,用他們的腳步,用他們的記述。這樣的旅行家不僅提升了自身生命的質量,而且也提升了整個文明的力量。
一直喜歡余秋雨的文章。從《霜冷長河》開始。自認為他的文章博古通今,講每個例子都旁征博引,是不用讀很多書就可以得到很多知識的捷徑。是的,曾經我愿把他的書當作工具,最快捷最有效的擴充我知識量的一條捷徑。本以為自己的知識已夠豐富了,可讀過《山居筆記》之后,我才發現自己是多么淺薄。
余秋雨顛覆了眾多當代人們心目中對作家的定義。作家不再是只會在書房中悶頭寫書查資料的主兒了。作家更應該做的是訪歷名山大川,訪遍文明的蹤跡,去提升整個文明的力量。
不經過實踐,是難有成就的。這條亙古不變的真理適用于任何事情,同樣包括寫作。《山居筆記》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便是《千年庭院》。白鹿洞書院,岳簏書院,這些都是最早的中華文明的催生劑。見到的景色固然不同,但不管怎么不同,都掩蓋不了古老的文明氤氳出的文化氣息。
余秋雨先生說他有一個分工,把已經找到了結論的問題交給課堂,把能夠找到結論的問題交給學術,把無法找到結論的問題交給散文。看了他許多散文后,我不禁要問,什么才是找不到結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