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老人與海讀后感
寫讀后感需要多角度思考,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書籍中的主題、人物形象、寫作手法等。下面是一些800字老人與海讀后感免費閱讀下載,希望對大家寫800字老人與海讀后感有用。
800字老人與海讀后感篇1
這個月,我讀了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我被書中主人公那種樂觀,勇敢與執著的精神深深打動,被海明威塑造的硬漢形象深深吸引。
主人公桑迪亞哥是位“背運”的老人,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第85天出海,經過兩天三夜的搏斗,終于捕獲一條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在歸航途中,多次遭遇鯊魚襲擊,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斗,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在這期間,老人以非凡的勇氣,驚人的毅力,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孤獨,饑餓,疲勞和傷痛,一次次地超越人類的極限。但我們從中沒有看見一滴失敗者的眼淚,卻分明看到強者失敗時高傲的微笑,他是一個硬漢,是一個雖敗猶榮的英雄。
這是一場孤獨的歷程,一個人劃著一條小船緩緩地駛向遠海,被大魚拖著在漫無方向,復雜的洋流中四處飄蕩,那種令人恐慌的迷失感,就像一個人在黑夜森林中尋找出路一樣,老人只能和自己對話,和魚對話,和大海對話。
“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外在的肉體可以接受折磨,內在的意志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被打敗的可以是肉體,但絕不能是我們的意志。最大的敵人永遠都是自己,當一個人的意志堅不可摧時,那么便沒有任何事物會再讓你畏懼。
所謂的“背運”,從未在老人心里起過一絲漣漪,他在大海上時刻面臨著生與死的挑戰,卻始終沒有產生退縮的心理。而反思我們現在所定義的挫折,磨難,難以跨越的荊棘,是何等的膚淺。或許,面對這些,老人的臉上只有淡淡的不屑。
盡管老人最終并沒有將大馬林魚安全地帶回家,不是最后的勝利者。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老人難道就不是一個令人崇敬的勝利者嗎?因為他至始至終,都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他在精神上取得了雖敗猶榮的勝利。在暗潮洶涌的海面上,殘破的小船,冷冷的海風夾雜著濃烈的血腥味,也許這才是人真正害怕的,唯有不羈的靈魂,才能與大海對抗,與自然對抗,與命運對抗,這才是真正的偉大,即使他不曾成功過。
800字老人與海讀后感篇2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云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老人與海》這本書講了這么一個故事:古巴老漁夫圣地亞哥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被別的漁夫看做失敗者,可是他堅持不懈,終于釣到了一條大馬哈魚,大馬哈魚將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他用盡了一切手段來反擊。回港時只剩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盡管魚肉都被鯊魚咬去了,但什么也無法摧殘他的英勇意志。
圣地亞哥是個可憐的老頭。海明威以自己精煉的語言塑造了這個形象,可以說,海明威并沒有給予老人成功,卻賦予老人在壓力下優雅而堅韌的形象。
這本書恰當地寫出了生命的強度,告訴我們怎么去面對生、老、病、死,告訴我們心該有多寬。老人是孤獨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獨的,因為他的意志是那樣的堅強。
看了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位普通而又可敬的老人使我深深的懂得了:做人不應該被任何困難所屈服,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斗爭。
以前,我做什么事只要有一點不順利,就會退縮,有時還會說上幾句垂頭喪氣的話。在學習上,我只要有幾次考試不是很理想就沒有信心,認為自己考不到好成績。《老人與海》中,主人公與鯊魚搏斗,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就把小刀綁在槳把上。刀子折斷了,他就用短棍。短棍也丟掉了,他就用舵把。這種充滿信心、鍥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嗎?
今后,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對,堅持到底,決不退縮。我要感謝這本書,感謝它讓我學到了那么多知識,感謝它讓我懂得了那么多道理,感謝它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自己的缺點,使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真正的強者,只能被摧毀而不能被擊敗。
800字老人與海讀后感篇3
涼風習習,樹葉泛著黃色,已經入秋了。但還是凌晨的時候,陽光就迫不及待的穿透了云層,蔚藍的天空仿佛是流淌在溪水中的一副的古老的壁畫,神秘而美麗。
清晨,碧綠的樹葉被金色的陽光所滲透,在地面上投射出一個個圓形光斑。在蔥蔥蘢蘢的大樹下,一輛醒目的深藍色條紋的輪椅靜靜地立在那里,上面已經覆蓋了幾片樹葉。座椅上,一個帶蓋的玻璃杯泡著墨綠色的清茶,看來,那個使用它們的人已經走了不久了。可就在不遠處,一個穿著普通的中年人正向前一瘸一拐地走著,步履維艱。他拄的是一個四腳拐杖,盡管拐杖可以讓他保持平衡,但腳部的不合適讓他每走一步都要付諸巨大的努力,他把身體的重心全都放在拐杖上。然后,我看到他嘗試著向前跨了一步,身體擺動的幅度很大,一搖一晃的。一滴汗珠從他頭頂的細汗中穿過,聚集在鼻尖上。
當我從課外班匆匆趕回來的時候,竟發現他還靜靜地坐在輪椅下,靜靜地喝水,默默地盯著一株細小的草看。不論是穿著張狂的少年哼著歌輕快地走過,還是一群上了年紀的老大媽們嘰嘰喳喳的路過,他都目不轉睛,旁若無人。仿佛,他才是這里的植物,不,或者說他已經與周圍的景物融為一體了。
那棵大樹下的影子隨著時間的流逝,緩緩地轉動著,但那個中間人仍然開始了他再一輪的艱苦練習。他的每一步都那么艱難,卻每一步都那么堅定,因為,在那條路的盡頭,承載著一個沉甸甸的夢。而現在他需要做的,正是突出重重包圍,不停歇的向著那個目標前進。
就如《老人與海》中所說的:“你可以把我毀滅,但永遠不能把我打垮。”恐怕那個其貌不揚的中年人,秉行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無論前方的路如何,請一定,一定要勇敢的走下去。你可能買不到幸運,但要堅信,做個堅強而勇敢的人,這比幸運來的更重要。
800字老人與海讀后感篇4
暑假期間,我讀了世界經典名著——《老人與海》。這本書讓我感受很深,它使我變得更加堅強,更加勇敢。
《老人與海》是美國著名作家恩斯特·海明威寫的。文中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之后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于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斗,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老漁夫不是最后的勝利者,因為盡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
人,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并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后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斗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于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
說到這里,我不禁聯想到了我自己。記得有這么一次,這是在一節體育課的時候,老師組織我們進行跑步比賽。輪到我了,我耳朵豎得高高的,身子稍稍往前傾斜,仔細傾聽老師的槍聲。只聽“呯”的一聲,我們便像一支離弦之箭,飛了出去。我兩腳不停地跑動著,宛如使輕功一般。左腳還沒踏下去,右腳就下去了。一不小心,我摔了一跤。心想:我不能放棄,要堅持,過隆辰快站起來。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馬上站起來,直奔終點。這次我雖然沒有得到名次,但是我已努力了,我奮斗了,我仍是一個勝利者,一個成功者。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一個真正的強者,只能被摧毀而不能被擊敗。永不言敗,這就是《老人與海》告訴我們的。
800字老人與海讀后感篇5
讀完《老人與海》,我深深地折服于老人頑強拼搏,不屈服于命運的精神。
《老人與海》講述了老人圣地亞哥獨自出海打魚,釣上大魚后,與垂死掙扎的大魚和企圖分食的鯊魚作斗爭的故事。雖然最后他只拖回了一條魚骨架,但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他是個永遠不會灰心喪氣的人——八十四天沒捕到魚還堅持出海,他是個知道”良藥苦口利于病”的人——鯊魚肝油對眼睛有好處,味卻令人討厭,老人仍舊每天喝一杯,他是個不屈服于命運的人——大魚掙扎,鯊魚撕咬,他奮力與它斗爭。手抽了筋,釣線把肉劃破,流出了血,仍然拼盡全力地保護大魚的肉。想一想,你能做到嗎?
幾天幾夜,圣地亞哥一直守著那條大魚。他沒能好好地休息:釣線背在身上,大魚一有動靜他就會被弄醒,然后他就得想盡辦法與大魚斗爭。他沒能補充體力:幾天幾夜只喝了一瓶水,食物來源靠釣魚,一邊吃,一邊還得提防著大魚。斗完大魚,斗鯊魚;斗完鯊魚……斗更多的鯊魚。每驅趕走一條鯊魚,他就損失一些東西。失去了魚叉用小刀,失去了小刀就用棍子敲。他的手疼得不能使喚,但他堅持著,直到最后一條鯊魚撕掉了這條魚剩下的最后一點肉。他不向命運低頭,奮力拼搏著,沒有什么能打垮他。只要有一點希望,他就不言放棄,朝著目標直沖過去。盡管他沒能保住這條大魚,但他已經拼盡全力。該做的都做了,問心無愧。努力拼搏過,雖敗猶榮。
我想起了一個人——海倫·凱勒。她是一位殘障教育家,被認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在她十九個月大的時候,一場大病奪走了她的視力和聽力。八歲時,海倫的父母為她找到了一位家庭教師——莎麗文小姐。在沙麗文小姐、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她學會了說話,并先后進入賴特。赫馬森聾人學校和劍橋女子學校學習,并考入哈佛大學,開始嘗試寫作。她和圣地亞哥一樣,不屈服于命運,努力前行。盡管磕磕絆絆,但她從未放棄過。最后,她成功了。
雖然圣地亞哥這次沒能把魚肉帶回來,但他的精神卻勝利了,戰勝了大魚和許多兇狠的鯊魚。我堅信,他下次一定會成功的。再說了,只要努力過,失敗不遺憾!
800字老人與海讀后感篇6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叫《老人與海》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位老人常年獨自在海上打魚.有一次他釣到了一條大魚,但是在返回的路上碰到了成群的鯊魚.老人使出渾身解數和鯊魚搏斗,鯊魚把能吃的肉都吃完了.結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魚骨架.
在生活中,我們碰到了困難,也許會迎難而上;但也會畏難止步.比如說___阿姨,她小時候雙腳就已經殘廢,但是她并沒有向挫折屈服,而是以積極、樂觀、自信的態度去挑戰挫折.她天天把詞語貼在床頭、墻壁上、廚房……經過張海迪阿姨的不懈努力,她終于戰勝了挫折,而且還獲得了榮譽,為祖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偉大的胸懷,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迎接悲慘的命運,用自信的勇氣來應付自己的不幸.”是啊!當我們碰到厄運和不幸時,與其埋怨命運的不公,還不如鼓起勇氣,振作精神,以剛毅的態度與厄運抗爭.
老人不也是這樣的嗎?老人沒有被任何困難壓倒,他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斗爭.老人也說過醫生令我最難忘的話:“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當你碰到困難時,你一定不要被挫折壓倒啊!一個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沒有失敗,但我們假如能夠從失敗中獲取有益的經驗,發現成功的曙光,把失敗看成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那才是從失敗中獲取的最大的收獲.“失敗是成功之母.”曾任美國總統的林肯一生遭到無數次失敗和打擊.然而,他英勇卓絕.他從1832年失業后,他經過了13次競選,然而有12次的競選是失敗的.他在最后一次,也就是1860年的時候林肯終于當選為美國總統,他終于成功了,這是一件多么令人興奮的事情,他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
我們碰到挫折時,應該要勇敢面對,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我們有了這種奮不顧身、不怕困難的勇氣,就有了征服困難的精神力量.正如歌德所說的:“你若失去了金錢—你只失去了一點兒;你若失去了榮譽—你就失掉了許多;你若失去了勇氣—你就把一切都失去了.”
現在我們努力起來,讓老人、讓他們永不言棄的精神感動并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人吧!
800字老人與海讀后感篇7
讀了《老人與海》,我便被主人公樂觀,勇敢與執著的硬漢形象所深深吸引。
主人公桑迪亞哥是位“背運”的老人,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第85天出海,經過兩天三夜的搏斗,終于捕獲一條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在歸航途中,多次遭遇鯊魚襲擊,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斗,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在這期間,老人以非凡的勇氣,驚人的毅力,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孤獨,饑餓,疲勞和傷痛,一次次地超越人類的極限。但我們從中沒有看見一滴失敗者的眼淚,卻分明看到強者失敗時高傲的微笑,他是一個硬漢,是一個雖敗猶榮的英雄。
這是一場孤獨的歷程,一個人劃著一條小船緩緩地駛向遠海,被大魚拖著在漫無方向,復雜的洋流中四處飄蕩,那種令人恐慌的迷失感,就像一個人在黑夜森林中尋找出路一樣,老人只能和自己對話,和魚對話,和大海對話。
“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外在的肉體可以接受折磨,內在的意志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被打敗的可以是肉體,但絕不能是我們的意志。最大的敵人永遠都是自己,當一個人的意志堅不可摧時,那么便沒有任何事物會再讓你畏懼。
所謂的“背運”,從未在老人心里起過一絲漣漪,他在大海上時刻面臨著生與死的挑戰,卻始終沒有產生退縮的心理。而反思我們現在所定義的挫折,磨難,難以跨越的荊棘,是何等的膚淺。或許,面對這些,老人的臉上只有淡淡的不屑。
盡管老人最終并沒有將大馬林魚安全地帶回家,不是最后的勝利者。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老人難道就不是一個令人崇敬的勝利者嗎?因為他至始至終,都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他在精神上取得了雖敗猶榮的勝利。在暗潮洶涌的海面上,殘破的小船,冷冷的海風夾雜著濃烈的血腥味,也許這才是人真正害怕的,唯有不羈的靈魂,才能與大海對抗,與自然對抗,與命運對抗,這才是真正的偉大,即使他不曾成功過。
800字老人與海讀后感篇8
美國小說家海明威憑借《老人與海》這本轟動一時的書,獲得該年度普利策文學獎,兩年后繼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本書雖然沒有華麗的詞藻,卻以最簡潔、清新的文字把自己感情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卻含而不露。《老人與海》講述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老人桑提亞哥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捕魚能手,但他近來霉運當頭,一連84天下海,竟一條魚也沒有捕到,平時給他當助手的孩子馬諾林迫于父命一離開了他。第85天,老人照樣出海了。這天,他釣到一條大馬林魚,大魚拖著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仍然死拉著不放,即使沒有水、食物、武器、助手,左手又抽筋,他也絲毫不灰心。經過兩天兩夜的奮戰,他終于征服了那個龐然大物。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老人要把大魚拖回去時,大批的鯊魚被拖在船尾的大魚吸引而來,爭先恐后地搶著吃大魚。已經精疲力竭的老人雖然竭盡全力與鯊魚搏斗,可大魚仍難逃被吃光的命運。最后,老人無力地拖回一副魚骨架。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從夢中去尋回往日那美好的歲月,以忘卻現實的殘酷。
老人面對的即使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也可以獲得精神上的勝利。也許結果是失敗的,但在奮斗過程中,我們看到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看了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位普通而又可敬的老人使我深深懂得:做人不應該被困難所折服,應盡自己最大努力與生活的磨難做斗爭。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且充滿坎坷,但只要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迎接挑戰,你就將是一個強者。
以前,我做任何事只要有一點不順利,便會退縮,在學習上有幾次考試不理想便沒有信心,認為自己取不到好成績。《老人與海》中老人與鯊魚搏斗時,充滿自信,鍥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嗎?
今后,我不管在學習上遇到多大困難,都要勇敢面對,堅持到底,永不退縮。因為一個真正的強者,“只能被摧毀而不能被打敗”!
800字老人與海讀后感篇9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筆下的一篇杰作,它的篇幅不長,情節也很簡單,但它用獨有的那種回歸自然的質樸、天高海闊的深遠,以及一股恢弘的力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一個名叫圣地亞哥的老漁夫,在84天一無所獲后,決定獨自一人去遠海捕魚。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釣到了一條比船還長兩英尺的大馬林魚。這條魚力大無比,拖著小船漂流了兩天兩夜。在這兩天兩夜里,老人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考驗,終于將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歸途中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斗,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得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骨架。老人只得空手歸航。
人際關系只在岸上,存在老人與男孩之間。但是海上的關系卻在人獸之間。至于大海,可敵可友,亦敵亦友,對于漁夫來說,大海提供了獵場提供了各種魚類和灣流,但是灣流也潛藏了兇猛的鯊魚群作文http://Www.zUoWEn8.coM/,令人防不勝防。老人雖獨立勇捕了十八英尺長的大魚,卻無力驅趕爭食的鯊群。他敗了,但是雖敗猶榮,帶回去的大魚殘骸,向眾多漁夫見證了他捕獲的戰利品并非夸大,而是真正的。
“一個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這是多么經典的話啊!它充分的體現了人類面對艱險無所畏懼的高貴品質,面對失敗有著“優雅的風度”,他贏得了生命的價值和人格的尊嚴,是個了不起的勝利者。
人類的極限,無人知曉。當一個人努力戰勝自己的缺陷而不是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后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魚還是一副骨架,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已在與那馬林魚的搏斗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斗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
作為一個強者,就不應該因為失敗而消沉悲觀,就不應該因為沮喪而停止追求!
800字老人與海讀后感篇10
讀了美國作家厄尼斯特。海明威的著名小說《老人與海》后,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什么是成功者,什么是勇敢。
《老人與海》這篇小說全文敘述了一位老漁翁一連84天沒有打到魚,然而就在第85天,老人終于捕到一條體重約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大魚拖著老人的船,使老人處于被動環境,可老人卻沒有絲毫的灰心,經過兩天兩夜地與大魚搏斗,老漁翁殺死了大魚。但是危險又來了,聞到血腥味的鯊魚立刻前來搶奪老人的大魚,盡管老人沒有任何武器,盡管老人左手抽筋,但他還是勇敢地去面對那些兇鯊,雖然最終老師還是只拖回了一副魚骨頭。
也許在我們心中,老人并不是一個成功者,因為他沒有戰勝鯊魚,沒有得到魚肉,但是他戰勝了自己,戰勝了恐懼。雖然老人并沒有獲得什么,但他勇氣十足,充滿自信,永不放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成功者。
不畏懼困難的人永遠是成功者,成功者永遠不畏懼困難。在生活中,我們碰到挫折就馬上退縮,我們遇到的困難和老人的困難相比,根本微不足道。如果我們勇敢地面對了,勇氣一定會戰勝困難,就像文中的老人,如果當初他沒有選擇迎難而上,而是選擇了就此退縮,那老人還會有勇氣、有自信、有成功嗎?當然不會。所以我們應該學習老人的勇敢的精神,遇到困難不退縮。正如貝多芬所說的:“在全人類中,凡是堅強、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有是英雄!”
《老人與海》的末尾曾提到:“好漢可以被毀滅,但絕不能被打敗。”書中的老人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形單影只的老人,雖然沒有任何武器,但他還是不放過一點希望,不服輸。他寧可在斗爭中犧牲,也不能放棄一絲希望而被別人打敗。常遇到困難時的我們有沒有想過放棄呢?我以前也會有放棄的念頭,但讀了《老人與海》后,每次遇到挫折就會想起老人,我就不再想要放棄了。
這位普普通通的老人帶給我許多啟發:要做一個勇敢、不畏懼困難、永不放棄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