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書讀后感650字
寫讀后感是一種文學創作,需要運用自己的語言和文學技巧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看法,這可以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優秀的課外書讀后感650字是怎么寫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課外書讀后感65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外書讀后感650字篇1
一本《愛的教育》就像一首愛的贊歌,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每一個故事,每一個樸素而平凡的人物,主人公恩利科、老鐵匠、賣菜的婦女、老鐵匠的兒子……把我們帶到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書中學會了愛。
這本書中的“勇敢的洛貝諦”讓我最為感動,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恩利科和父親在上學的路上,發現一個叫洛貝諦的二年級小孩,為了救一個快要被車撞到的孩子,不幸被車的車輪軋了腳,這一情景讓許多人熱淚滾滾,路上的行人都稱贊他:“多么勇敢的孩子啊!”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什么叫仁者愛人,什么叫大愛無疆。
無獨有偶,他的仁愛精神其實也在我們身邊上映,山東某地一個女孩邊聽音樂邊過馬路,她不知有一輛卡車朝自己飛奔而來,此時一個男子見狀,朝女孩跑去,把女孩推到安全的地方,那位男子自己卻倒在了血泊之中。有人認為他們是情侶關系男子才出手相救,也有人認為他們是親戚關系,所以男子才出手相救,我卻認為,不管他們是否認識,是否第一次見面,只要是有愛的人都會出手相救!這個人和洛貝諦一樣,都是大愛無疆、仁者愛人的人,他們這種做法不求任何回報,他們用愛感動著身邊的每個人!
讀著讀著,腦海里突然呈現出小時候發燒,當時我身子很弱,一夜過后著了涼,就發燒了,而身體不好的奶奶一大早起來發現我發燒了,還背著發燒的我跑著去診所,醫生說:“太嚴重了,得去大醫院。”。而醫生也看狀況不妙,再這么燒下去,會更嚴重。我上了醫生的車,結果吐的人家車上哪里都是,但醫生他也沒有介意,繼續開著車把我送進醫院。
《愛的教育》教會了我仁者愛人,教會了我愛沒有界限,教會了我要友愛互助……每一個人都應該讀一讀《愛的教育》這本書,做一個心中有愛的人。
課外書讀后感650字篇2
前幾天,我在家看完了一本書《二戰戰役全紀錄》。
這本書集中了二戰中最重大、最經典、最具戰略意義的眾多戰役,敘述翔實,鋪陳詳盡。不僅從宏觀上講述戰爭,而且從細微之處著眼,努力搜尋歷史的蛛絲馬跡。
在這本書中,作者曾這樣評論二戰:“這是一場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自由與專制的人類命運大決戰!”
是的。在這場以法西斯德、日、意軸心國為一方,美、英、蘇、中等反法西斯的同盟國為另一方的大戰中,戰場波及范圍之廣,雙方投入兵力兵器之多,作戰樣式之新,產生的影響之大、之深、之遠都是前所未有的。這場戰爭最終以美、英、蘇、中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人民戰勝了法西斯侵略者而告終。
正是這場戰爭造就了許許多多的經典戰役,讓人刻骨銘心、回味無窮。不列顛上空,戰鷹搏擊;大西洋海上,狼群猖獗……無盡的災難讓人們看不見曙光,暗無天日。莫斯科紅場、斯大林格勒、列寧格勒,火炮齊鳴,殊死抵抗。世界的格局正在逐漸改變。從西西里到諾曼底,盟軍敲開了納粹的大門;從庫爾斯克到易北河畔,蘇聯紅軍戰戰告捷;從中途島到硫磺島,美軍和日軍互不相讓;從上海到金山衛,中日兩軍決一死戰……每一個戰場在海陸空各個空間都留下了雙方廝殺的身影。那血雨腥風的戰場,那慘無人道的殺戮,那血肉橫飛的場景,讓人驚心動魄、唏噓不已。
二戰是永遠說不完、說不夠的老話題。回顧這次空前浩劫,重溫那段血與火的歷史,不僅可以豐富知識,更可以吸取歷史教訓,更深入地反思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戰爭與和平等問題。
和平來之不易,我們定當珍惜!
課外書讀后感650字篇3
《少年小樹之歌》是描述一位小時候和爺爺奶奶在美國東部查拉幾山區生活的少年的故事:小樹的爸爸去世后才一年,他的媽媽也跟著離開人世了。當年小樹才五歲。從那時候開始,他便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他們還養了兩條狗名叫毛德,另一只叫林格。
小樹的爺爺戴著一頂大黑帽,身上是那套黑色西裝。他的身材十分高大,六英尺四英寸的身高加上他的穿著,使得他在親人中顯得鶴立雞群。
我記得書上寫了:小樹、自己的爺爺奶奶和眾人走下山坡,沿著通過鎮上的路走著。到了鎮里,他們的隊形仍然沒有変,爺爺在人行道上領頭走著,一直到車站后頭為止。當暮色開始籠罩大地,奶奶終于發現那輛盼望已久的公交車。我們等所有的人都上車后才開始移動腳步。車緩緩得駛,抵達目的地時已是深夜。
自從到了目的地――小屋。他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奶奶還會給小樹兒講許多事,她告訴小樹兒政府的軍隊是如何來到小屋附近的土地的。他們描述查拉幾人耕種這片富饒山谷的情景,還有春天來臨,當生命的種子被種入地下;當公鹿于雌鹿、公雞于母雞歡喜地加入創造生命的行列時,查拉幾人跳著擇偶舞的模樣。
她告訴了小樹,當霜凍熟了南瓜、染紅了柿子、還有強壯了的谷物時,村落里是如何舉行豐年祭來慶祝。村民們如何展開冬天的狩獵,以及他們遵守大自然規則的執著......
小樹的爺爺奶奶用生命行為教育的價值和意義,讓小樹懂得許多人生道理。
課外書讀后感650字篇4
前幾天,我們剛學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我深深地被這悲慘的歷史而震撼。當我讀到英法聯軍在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中,任意破壞、銷毀時,我心中萬分憎恨;當在課外書上讀到時,我又為身為中國人的萬般懦弱而悲憤:當英法聯軍侵入時,士兵們竟各個跪在城門前,打開大門讓他們進去,龔自珍的兒子龔橙還給英法聯軍帶路而感到無比的羞恥。看到這里,我又是憎恨,又是憤怒,但我卻無能為力,只能是萬分惋惜。
時光的列車穿梭在1860年前,那時的圓明園是一顆耀眼的珍珠,鑲嵌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漫步圓明園內:這里有金碧輝煌的宮殿,紅墻黃瓦又莊嚴又美麗。這里有各類歷史文物,如:十二生肖銅像,青銅禮器,名人書畫?這里還有仿照各地名勝的景觀,如: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等。流連其間,仿佛讓人置身在童話般的幻想境界中。
可這美好的一切已不復存在。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愿走進那個時代,當一名將軍,領兵打仗,在戰場上我決不臨陣脫逃,我要和英法聯軍誓死拼搏。是可憎的英法聯軍,毀掉了圓明園輝煌的歷史。為了圓明園的存在,我決不懦弱,一定和敵人決一死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也要與他們同歸于盡。
但是,歷史終歸是歷史,時間也不會倒流。我希望人人為祖國盡一份力,讓圓明園的毀滅歷史成為我們這代人的警鐘,“只有民強,才有國富。”
“落后才會挨打”的歷史,時刻提醒我們應該用自己的行動來換取祖國的錦繡未來,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如果人人獻出一份力,祖國的未來將一片光明。
課外書讀后感650字篇5
《青銅葵花》算是曹文軒的一部代表作吧!看后令人非常感動!
這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故事。男孩子叫青銅,是個啞巴,女孩子叫葵花,是個孤兒,一次偶然的機會,這二個原本沒有交集的孩子成了一對兄妹!
青銅家很窮,自從他們收養了葵花,一家四口的生活更加窮苦了,他們的家里快揭不開鍋了。盡管如此,青銅一家為了葵花,還是不停的付出,特別是青銅,對待葵花,就象自己的親妹妹!
青銅冒著大雪背著一百雙蘆花鞋到街上去賣,最后光著腳回來,連自己腳上穿的這一雙也賣了;而且他費盡心思想讓葵花去上學,怕她在上學放學路上被別人欺負,青銅親自護送葵花上學;為了讓葵花能在燈光下寫作業,他親自抓了很多的熒火蟲,做成了“燈”;為了讓葵花能清楚的看到馬戲,青銅不僅和別人打架,還讓葵花騎在自己肩上一個晚上……
葵花也很努力,她知道自己家里窮,于是用功讀書,成績很優秀。但是當她看到奶奶病了,沒錢治病,她就故意把成績考差,想以此來退學,減輕家里負擔,她努力教青銅識字,寫字,甚至她為了賺錢,瞞著家人到很遠的地方去拾銀杏……
后來,葵花要回城里去了。青銅很想念葵花,最后發出一聲心的“呼喚”——葵花。這句話雖然發音很不清楚,但對于青銅來說,卻是天底下最美的字眼啊!
看了這本書,我感受到青銅與葵花之間的深厚感情,他們是比親人還親的親人。雖然一家人生活的很苦,但他們卻一直堅強的活著,相互關愛,互相包容,令人非常感動。我們生活中就是需要這份感動和關愛,平淡的生活中展現了人性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