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讀后感內容
寫讀后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要怎么寫上下五千年讀后感內容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上下五千年讀后感內容,供大家參考。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內容篇1
后宮里有很多從民間選來的宮女,整天被關在皇宮里,很想出宮,但卻不愿意嫁到匈奴去。管事的大臣很著急。這時,有一個宮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親。她名叫王嬙,字昭君,長得十分美麗,又有慧識。于是元帝立刻吩咐大臣擇吉日,讓呼韓邪和昭君在長安成親。單于得到了這樣年輕美麗的妻子,又高興又激動。臨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漢元帝告別的時候,漢元帝看到她又美麗又端莊,可愛極了,很想將她留下,但已經晚了。元帝回宮后,越想越懊惱,自己后宮有這樣的美女,怎么會沒發現呢?他叫人從畫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才知道畫像上的遠不如本人動人。原來宮女進宮時,是由畫工畫了像,送給皇帝看,來決定是否入選。當時的畫工毛延壽給宮女畫像,宮女們要送給他禮物,這樣他就會把人畫得很美。王昭君對這種貪污勒索的行為不滿意,不愿送禮物,所以毛延壽就沒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畫出來。為此,元帝極為惱怒,懲辦了毛延壽。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冒著塞外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來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韓邪單于的妻子。
昭君慢慢地習慣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她一面勸單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使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了60年。昭君死后葬在大青山,匈奴人為她修了墳墓,并奉為神仙。昭君墓即青冢。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在詩人的眼中,王昭君可能是悲傷的,但是不管怎么樣,王昭君她是堅強的。她為了祖國,嫁給了匈奴人,一路上她翻山越嶺,千里迢迢地來到匈奴。她無怨無悔,給漢朝和匈奴帶來了60多年的和平。
這就是我敬佩的昭君。一個為了和平獻身而無怨無悔的宮女,一個不求榮華、一心為民的女子。她雖然平凡,卻努力為自己的家國做貢獻;她不為兒女私情,顧全大局……即使一生的光陰過得不如意,但為了大漢她不得不如此。這樣的精神是多么地可貴!我也想成為一個像昭君那樣的人,一個發揚祖國精神,愛國愛民,一個為祖國做貢獻的巾幗女子。她就是一個不凡的典范,我們對之敬佩不已。
五千年對于整個宏大的宇宙來說只是一瞬間,但對于人類,對于世世代代生息在地球的中華民族來說,已經算得上是一段悠久的歷史了。讓我們打開這歷史的“時光機”,打開《上下五千年》,踏上歷史的旅程,觸摸五千年的文明脈搏,追溯歷史的發展軌跡。來吧,讓這歷史的舞臺下涌起一陣陣鋪天蓋地的掌聲!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內容篇2
《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深深地吸引著我,它里面記載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可以讓我增長見識,廣博見聞。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擁有著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這本書記錄了從盤古開天地時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具體的展現在了我們眼前,書中有數不清的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歷史的長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而驕傲。知道了中國出現了名垂青史的偉人;也出現了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帝王;還有一些殘害忠良奸賊,知道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烽火戲諸侯;孔子周游列國;屈原投身汨羅楚霸王自刎烏抗金名將岳飛。等一些感人故事,還知道由于清朝政府的無能,割地賠款,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使中華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任八國聯軍的鐵蹄踐踏我們的國土。,清朝政府不但不抵抗,反而割土求榮。加快了清朝的滅亡。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英雄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要懂得珍惜今天的生活,從小做起,打好基礎,學好本領。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長大后,建設和保衛好我們對祖國。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內容篇3
暑假里,媽媽給我買了本《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很好看,令我回味無窮。
我翻開書冊,就像面對洶涌澎湃的大海,歷史的浪花漸漸朝我滾來。民族的精神在這里凝聚,民族的文化在這里出現。
我印象最深刻的人就是南宋的抗金名將——岳飛。岳飛是我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民族的英雄。
那一年,金朝派兵攻打南宋,那時朝延腐敗,宋高宗和一些大臣老百姓都逃跑了,而岳飛卻堅持抗金,在戰場上把金朝殺得打敗,和當代名將韓世忠并駕齊驅了。岳飛對自己的將士要求十分嚴格。對將士們格外關心愛護。得鼓舞的將士們更加勇敢了。可是正當岳飛將軍節勝利時,奸臣秦檜卻用皇帝的名義把岳飛以莫須有這三個字定下了岳飛的罪。
在除夕夜里,岳飛岳云,張憲在臨安大理風波亭內,被秦檜的人殺害。岳飛被害前寫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絕筆字,意思就是我岳飛一片精忠報國之心,蒼天可鑒。
我很佩服岳飛的這片報國之心,我們一定要學習他的堅強,勇敢。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內容篇4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明月清輝,往事越千年,帶不走春秋功業,湮不滅風云際會。
——題記
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淵遠流長,其歷史積淀是書記所無法承載的,但通過《中華上下五千年》細膩靈動的文字,即使我們生在現代,也依然能回眸戰國的刀光劍影,西漢的鼓角爭鳴,依然可以領略到隋唐的盛世雄風,西宋的經濟繁榮。讀了它,我在文字間夢回前朝。
秦皇漢武,折戟沉沙,唐宗宋祖,空余嗟嘆。世事更迭,歲月無常,多少帝王都被風雨無情的打去!昔日的宏圖霸業如長河沙爍,曾經的盛世繁華似過眼云煙。
勵精圖治的禹王時代,朝國初成,襲禪讓良風;殘暴的夏桀時代,卑躬屈膝,人類失去了最寶貴的尊嚴;繁盛的成湯時代,安居樂業,滅暴君之桀;暴動的西周時代,壓榨百姓,超正日益懈怠驕縱……
聆聽歷史沉重的腳步,觀望歷史蒼白的容顏,回眸,那似錦盛世,歷經滄桑,灰飛煙滅,終化作一行行帶著墨香的文字,供后人觀賞。
五千年文明古國,無數詩人作家蕓蕓眾生,她,他,他們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本懷著一顆高尚真摯的心,來報效祖國,卻終抵不過那些權勢地位的紛爭,安逸的生活,成了他們永遠的向往,那充滿濃濃的憂郁的詩句是他們最美的絕唱。而最終,卻不得不躲在角落里黯然神傷,帶著遺憾飛向向往已久的天堂!
人世的險惡,朝廷的不公,已是李白心中揮之不去的憂愁,他不得不借酒消愁,邀月共飲,也不得不作詩傾訴,換“詩仙”美名。可誰又能理解他豪邁詩句背后隱藏的多愁善感?誰有能看透黑暗里那奄奄一息的純潔心靈?他也想像陶潛一樣宏觀大海潮起潮落,閑看庭前云卷云舒,可生活留給他的僅僅是凄涼。
顛沛流離的生活,才華出眾的巾幗李清照經歷了無數的困厄和坎坷,逝去的青春,失去的親人,永無回返故國家園的希望,這一切,都只能到夢里追尋了!憔悴衰老的容顏下,是一顆孤寂破碎的心,委婉清麗的詩詞,透著淡淡的哀傷和女作家獨有的細膩情懷。面對這悲慘世界,她不得不發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感嘆,也不得不理解“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悲涼。現實主義思想的社會,她還是用“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大義凜然來表她他那強烈的愛國情思!
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屈原,滿腔愛國熱血無處拋灑,一身浩然正氣天地可鑒,然而朝廷的勾心斗角,懷王的昏庸無能,以及眾貴族的妖言惑眾,只能讓屈原拋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絕塵而去!
當然歷史,不能只是愁,僅是淚,也應該有那么些別樣的名人,同樣被千古人敬仰,傳頌!
“六宮粉黛無顏色,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玉懷,幾十年宮廷生活,深受玄宗喜愛,而她擁有的,不僅僅是傾國傾城的姿色,更有著聰慧靈秀,尤善逢迎等眾多優點集一身。她與唐玄宗那段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更是讓人掩面輕啜。曾經是人們羨艷的“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可最終卻變成了唐王朝的敗筆。
……
昏庸無能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為博美人一笑,忠心耿耿的勾踐臥薪嘗膽,以苦澀激勵自己報效祖國,聰明絕頂的諸葛孔明安居平五路,病死五丈原;為無爭議的成吉思汗終成一代天驕。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太多太多……
知興亡,明事理,社會變遷,戰爭風云,歷史文物和文化藝術了然于胸,盡收眼底,書海擷英,《中華上下五千年》帶給我不一樣的青春滋味!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而淘不盡的是我們對風流人物的追憶!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現代的我們,也要作讓世人驕傲的華夏兒女,讓世人滿意的炎黃子孫。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內容篇5
悠久的歷史,是我們偉大祖國的一大特色,而《中華上下五千年》就是講述了從盤古開天之后四千多年間的事情。書中包含了大大小小的成百上千個故事,清晰明了的將我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展現在了讀者眼前。在這段歷史中,我結識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有聰明過人的晏嬰,有敢作敢當的荊軻,有膽識有謀略的諸葛亮,有皮膚黝黑的盤古,還有文縐縐的孔夫子等等。
在這本書中,我也了解了許多歷史故事,例如商鞅變法強秦國、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陳勝和吳廣大澤鄉起義、劉邦與項羽、司馬遷與《史記》、官渡大戰、一代女皇武則天、民族英雄岳飛等等等等,很多很多,故事情節引人入勝,人物的性格鮮明,看得我十分起勁,好像古代的故事就發生在我的身邊似的。不過有一些人使我十分厭惡,就比如秦始皇和他的兒子,剝削人民,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百姓,百姓死一個活一個都沒有關系,我尤其厭惡這兩個人。在這本書中,我還知道了許多“中國歷史之最”。比如: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郭守敬,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
《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學習了許多歷史故事,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還讓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這真是一本好書啊!我自從讀完這本書后,慢慢開始喜歡上了歷史,也關注一些歷史方面的知識。希望大家有空時也讀一讀,相信你讀完一定不后悔。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內容篇6
《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已經讀的差不多了,最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不受蒙蔽這一章,它讓我懂得,在合適的時間向朋友提出一些良好的意見,往往會改變人的一生。
騶忌是一琴手,為了改變齊國,他進宮提醒齊威王,齊威王封了他相國,把齊國治理的井井有條,齊威王不禁有些驕傲了。一天,鄒忌覺得自己打扮得很漂亮,就問自己身邊的人:自己和徐公(很漂亮的一個美男子)到底哪個更漂亮。大家都說鄒忌最漂亮,后來鄒忌跟徐公見面,才發現根本就比不上徐公。由此鄒忌獲得了啟示,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齊威王,讓齊威王收集人才,治貪官污吏。
鄒忌其實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他有勇氣將齊威王的錯誤指出,更有勇氣叫齊威王改正錯誤。最了不起的是他從身邊的一件小事得到啟示,并把自己的啟發告訴齊威王。作為一名小學生,吳老師常常教育我們:“老師說的不一定是真的”老師的話要經過自己的大腦思考,更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盲目的聽從別人的指揮,只會使得自己的成果不堪入目。當別人有不好的地方需要改進,你也不要因為他很強勢,很厲害,比自己了不起就退縮下來,往往越是這樣的人,就越需要一個良好的意見。
這就好比一個人站在山頂,你站在山下,強烈的陽光照著他,你站在山下,看得見他被陽光照著的一面和陽光照不到他的一面,而他自己如果沒有旁人的指點,他是絕對看不到的。
如果你看到身邊的人需要有改進的地方,不要害怕,一個良好的意見可能會改變人的一生。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內容篇7
今天,我讀了由吉林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上下五千年》一書。我十分佩服中的一些人物;他們機智勇敢,還讓我懂得了“做事要有堅定的意志和執著的行動,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其中有一篇《周處除三害》讓我記憶猶新:周處是一個人見人怨的人。百姓把它和南山的白額虎,長橋的大蛟合稱為“三害”。有一天,周處得知它和白額虎,大蛟被合稱為“三害”。他發誓要除掉其中“兩害”。第二天,他帶著弓箭將猛虎射死,又拿著大刀把大蛟殺死。人們知道這事時都夸周處變善良了。
在這書中,我還認識了一位神醫,他為了給百姓找治病的草藥,跨遍千山萬水,走遍天涯海角,四處尋找。這位神醫不是扁鵲,也不是別人,她就是我們偉大的------神農!
許多古人的勇氣也讓我拍手叫好!譬如聰明的“大禹”,他離家去治水,一直就是十三年,三次從家門口路過都沒走進去一次,后來,經過種種努力,大禹帶領一伙人終于把大水治好了!
我們作為炎黃子孫,因該要有神農一樣的執著,向大禹一樣勇敢!大丈夫能屈能縮,方能成就一番事業!
郭納立爸爸:翻開了《中華上下五千年》,我的思緒跟隨著書中的述說回到了五千年前的歷史:在古代史,我仿佛看到了人類從猿人轉變過來的艱辛與漫長;仿佛看到了殘酷的奴隸社會;仿佛看到了中華文化的鼎盛時代-唐、漢,中華民族是如何的屹立在世界的頂峰;我的思緒隨著歷史的述說來到了近代史,我仿佛又看到了清朝如何的腐敗以及閉關鎖國,述說著一段讓全中國痛心的屈辱史。
我掩上書卷,若有所思。今天,我之所以能在和平時代過著如此寫意的人生,擁有豐富的物質水平,以及高科技、高水平的生活,當思來之不易,這一切,都在中華民族奮斗5000年的結果。
人類在5000年時間迅速由地球的配角上升到了絕對的主角,地球因為有了人類的存在而變得處處生機勃勃,現在的地球處處充滿著人類的印跡。5000年時間,對于地球而言,只不過是一瞬間,而對于人類、中華民族而言,就是一個完整的發展歷程。而如今,人類掌控著地球的一切后,變得處處破壞資源,把整個地球弄得不堪重負,下個5000年,地球在人類的印跡下又會變成什么樣子呢?人類是否還復存在,一切都是的謎。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內容篇8
中華上下五千年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為后人留下了美好的故事和傳說。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上,我們的祖先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從遠古到現代,從無知走向文明。
浩瀚的歷史猶如一面光可鑒人的鏡子,折射了無數的英雄人物,他的發展就像長江黃河般源遠流長,生生不息。面對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我們不得不為之驕傲,為之自豪。
在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人們用他們勤勞的雙手修筑了舉世稱奇的萬里長城,用他們堅實的腳步走出了絲綢之路。
歷朝歷代的權力更迭,正是因為背后有著指點江山,吞吐天地的英雄;(例:蘇秦、張儀、諸葛亮),更有歷經千辛萬苦想要報仇的君主(例: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還有浴血搏殺的龍虎之將(例:項羽,衛青,韓信)。
中華民族以其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在世界的風云變幻中呼吸吐納,創造了令世人嘆為觀止的五千年歷史文化,流傳至今,需要我們細細的品味,反復的咀嚼。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內容篇9
暑假里,我讀了一套叫《上下五千年》的書。書中有許多故事和道理。
這本書講了從三皇五帝時期到新中國成立這將近五千年的歷史,記載了歷朝歷代的著名人物和事件。里面的故事全面豐富,人物多姿多彩,使我能從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悠歷史中看到華夏文明的璀璨,民族精神的可貴,從而激發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毛遂自薦》這個故事。毛遂是戰國時期趙國人,平原君的門客,公元前257年,秦國攻打趙國,趙王命令平原君到楚國借兵,平原君在門客里挑選精兵強將一起赴楚國,毛遂自薦前往,并不辱使命,協助平原君說服楚王出兵救趙。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困難和問題前面,有能力解決就應該要勇敢站出來,去勇于承擔,只要是為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這種“自薦”行為就是一種勇敢的行為,是一種勇于擔當的行為,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
我在學習和生活當中就缺乏這仲毛遂自薦的.勇氣。記得在少年軍校學軍的時候,軍校組織了一次軍事知識競賽,老師讓我們舉手報名參加,我平常軍事類書籍看得不少,心想這是我的強項,但礙于面子,沒有主動要求參加,后來別的同學參加了,沒有拿到第一名。就因為我缺乏毛遂這種勇于自薦的精神,從而失去了為集體爭光的機會,也給集體榮譽帶來一定的損失。
在今后的學習中,我不僅要努力學習各方面的知識,使自己成為一名有能力、有才華的人,而且在關鍵時候也要像毛遂一樣學會自薦,勇于擔當,充分利用自已的能力和才華,為班集體、為學校爭光。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內容篇10
以前我總聽大人給我讀《中華上下五千年》里的故事,現在我讀的是爸爸以前收藏的全版。首先,我想先大概介紹一下這本書:它是按照時間的延續、朝代的更新來講述的。這本書是可以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中華文明的曙光》;第二部分是《人才輩出的春秋戰國》;第三部分是《燦爛的青銅時代》;第四部分是《短暫統一的秦朝》;第五部分是《強盛的漢朝》;第六部分是《三國、兩晉、南北朝》。這本書有一個特點,就是每一段歷史的呈現,都用故事的形式來表述,可讀性很強,讀起來也挺有意思。讓我在了解一段歷史的同時,能夠更多了解它時代的背景,并且從故事中能收獲一些做事、做人的道理。對于我來說,讀這么多的歷史故事,是一種美的享受,更是一種心靈成長的歷程。
通讀這本書,我有以下幾個收獲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第一,歷史是豐富的,我們要正確對待歷史。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有著大約五千年的文明史,讓中國躋身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既經歷了無數的坎坷,也創造了無數的輝煌文明成就,可以說,五千年的歷史就是一個巨大的寶庫,隨時供我們從中吸取更多的智慧。從盤古開天辟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我讀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豐富;從四大發明的揚名海內外,我讀到先輩們的智慧;從秦始皇漢武帝,到唐太宗、宋高祖,我讀出了中華民族在古代的強盛;從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到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大開放,我讀出中華民族思想自由的開放和發展。第二,歷史使我學會珍惜現在。歷史是往往是讓人感動的,為了加強與西域的聯系,擴大漢朝的統治疆域,張騫孤身一人出使西域各國,歷經磨難。他所開辟的西域通道經過發展,就是后來世界聞名的“絲綢之路”。為了防止外族侵略,從秦朝起,我們的古代勞動人民就不斷的在崇山峻嶺之間修建長城,一直修到明朝,終于成就了聞名世界而又蜿蜒曲折的萬里長城;史官司馬遷,為了完成父親的遺訓,遭受宮刑而忍辱負重,發憤著《史記》,后被偉大的文學家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除此,通過讀書,我還感動于四面楚歌聲中霸王項羽的仰天長嘆;感動于蘇武牧羊節不毀;感動于蔡倫改進造紙術;感動于張衡發明地動儀。每讀一個故事,感動之情溢于言表,從古人的精彩人生中抽離出來,回頭來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如果沒有先輩的辛勤勞作,沒有前輩的智慧結晶,哪兒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所以,讀古思今,難道我們不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嗎?難道我們不應該為作為一個炎黃子孫而驕傲嗎?所以,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一定要努力向這些智慧而又勤勞的先輩們學習。第三,學習歷史就是明辨是非,教我們應一心向善。歷史上有許多正直善良的人,如:推行仁者愛人的孔子;一心為國的屈原;砸缸救人的司馬光等等。歷史上也有許多奸詐殘暴的人,如:在自己寢殿修建“酒池肉林”的商紂王;指鹿為馬的趙高等等。對于心地正直善良的人,我們要學習他們的高尚品質,學習他們為朋友、為國家、為他人的精神,我們要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自然的以孔子為師,以司馬光為友,一心向善。同時,我們也要明辨是非,自覺遠離不良習慣,拒絕與趙高這樣的小人為伍,潔身自好。學習歷史會幫助我們了解昨天,只有正確的了解昨天,才能把握好今天,也才能創造明天。
以上就是我讀《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的一些感想,對于讀書,我認為那是人生中最快樂,最享受的事。對于讀書,我想不管城市的喧囂有多吵,只要靜靜地坐下來沉浸在書的世界里、不理會周遭的一切,穿越漫長的時空隧道,就能感悟風雨人生。
讓我們一起走進書的世界,努力地去做一個幸福的人吧!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內容篇11
最近我讀了《上下五千年》這本書,作者是著名的歷史學家林漢達等人。書中將一個個歷史事件,按照時間順序串聯起來,內容嚴謹但又不乏生動有趣,讓我在很短的時間里就了解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璀璨歷史。從春秋時期桃李滿天下的大思想家孔子,到三國時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從精忠報國的南宋名將岳飛,到一心為公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這些歷史人物個性鮮明,在作者的描寫下,躍然紙上。
讀了這本書,我仿佛穿越在漫長的時光隧道里,首先,我想到西漢拜訪我最喜歡的古代人物—西楚霸王項羽。他是一位充滿了悲情主義色彩的英雄人物。當年,因不堪秦二世胡亥的暴虐,項羽召集八千子弟兵揭竿而起,聯合各路義軍戰越勇,橫掃整個西部,廣結天下豪杰,推翻了秦朝的統治。不幸的是在和劉邦爭奪天下時被困于垓下,四面楚歌,項羽因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于烏江邊,年僅三十一歲。他雖然失敗了,但是卻留下一代梟雄的傳奇和誓死不愿過江東的錚錚傲骨。接著,我來到了戰火硝煙的三國,只見諸葛亮羽扇綸巾與周瑜在船上談笑風生間,魏國軍隊灰飛煙滅。最后,我又穿越到了宋朝,與大詩人蘇東坡一起在月下吟誦著“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名句。
讀了《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我了解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更堅定了要好好學習的決心我們不僅要了解歷史,更要創造歷史,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內容篇12
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本我愛不釋手的中國歷史好書一一《中華上下五千年》,我終于把這本書讀完了。在這本書里,我最喜歡“三顧茅廬”這個故事。
諸葛亮隱居在隆中,整天住在茅草屋里,雖然過的是與世無爭的日子,卻十分關心國家大事。他學問很深,喜歡研究兵法。劉備仰慕諸葛亮的才能,便專程到隆中拜訪。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好失望地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外出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此真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當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劉備非常同意諸葛亮的軍事計劃,愿拜諸葛亮為軍師,請他出山,幫助自己奪取天下。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的一片誠心所感動,便離開隆中,到新野為劉備出謀策劃。
《中華上下五千年》第一個講的是“盤古開天辟地”,雖說是一個神話故事,但盤古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其次是黃帝大戰蚩尤,這個黃帝是“我們是炎黃子孫”的黃帝,而不是那個皇帝。黃帝和炎帝團結一致,共同打敗蚩尤,成為中華民族的始祖,這種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這兩個故事也是我比較喜歡的。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中,我學習到了很多的歷史知識和經典故事,它既精彩又好看,不僅讓我收獲了知識,而且開闊了眼界。所以,今天我把這本中國歷史書——《中華上下五千年》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也有所收獲!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內容篇13
“一日之際在于晨,一年之際在于春。”今年三月,我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這本書講的是五千年來中國的改革與變遷,這條東方巨龍輝煌的事跡。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文明燦爛。從盤古開天辟地到三皇五帝,再到中華民國,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孟母三遷”和“李時珍著《本草綱目》”這兩個故事。
“孟母三遷”主要寫孟母為了讓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能夠好好學習,將來有出息,搬了三次家,孟子最后終于成為僅次于孔子的名儒。“李時珍著《本草綱目》”寫李時珍行醫后開始編寫《本草綱目》,為了采集發現新的藥物,他披荊斬棘,攀懸崖,臨絕境,從1552年到1578年共27年,他嘔心瀝血,歷盡千辛萬苦,終于編成《本草綱目》一書。
這本書讓我們了解歷史,感受歷史,夸父那種恒心,那種毅力,蘇武對國家的忠誠,司馬遷、司馬光的勤奮好學,海瑞的清政廉明……都深深影響著我。作為新時期的少年,在學習現代科技的同時,也要扎扎實實的學好我國淵源的歷史文化,把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代代相傳,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心潮澎湃:“今天我以祖國為榮,明天祖國會這我而自豪,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學習……”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內容篇14
我有一本書,它就是《上下五千年》,看了它,我增加了很多歷史知識,知道了朝代的分布。
最開始是五帝--在后面是夏朝--在后面的是商朝--在后面是周朝--在后面是秦朝--在后面是漢朝--在后面是三國--在后面是晉朝--在后面是南北朝--在后面是隋朝--在后面是唐朝--在后面是五代--在后面是宋朝--在后面是遼朝--在后面是金朝--在后面是元朝--在后面是明朝--在后面是清朝--最后才是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這么長時間的演變,才形成了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這個時候,我又明白了一個道理--從古代開始,我們都在演示這近乎一樣的場景--從人們成立了國家,都在演示著各個朝代和久必分,分久必合,而現在不同與往常了,現在,我們真正形成了一個大家庭,一個真正的團結互助的大家庭,一個真正的國家!
而今天的一切,都是我們的前輩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內容篇15
我們的祖國猶如一只沉睡在太陽升起的地方的雄獅,我們的祖國有氣勢磅礴的宏偉建筑,被稱為歷史長龍的萬里長城;我們的祖國有古樸雄風,精致如畫的蘇州園林;我們的祖國還有令人稱道的民間藝術,惟妙惟肖的《清明上河圖》……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復興中華從我做起》這本書。書中主要講述了中華民族的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的來源以及中華民族輝煌的歷程和光耀的業績鑄就了走向復興之路的偉大豐碑都是過去各族人民努力拼搏創造的結晶的源泉。
讀后我的心伏久久不能平靜,它使我激情澎湃,熱血沸騰,愛國之情噴涌而出。
我們中華民族涌現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愛國英雄,他們的英雄壯舉不正是中華民族結實的脊梁嗎?他們是中華兒女的楷模,他們的英雄氣概將浩氣長存,永垂不朽……屈原投身淚羅,張騫出使西域,鄭成功揮師收復臺灣,狼牙山五壯士視死如歸,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烈火焚身如頑石,劉胡蘭寧死不屈……他們個個精忠報國,大公無私,為了祖國,寧可拋棄一切。頭可斷,血可流,中國人士不可辱。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本色,中國人的血脈流淌出的從來就只有頑強不屈、堅貞不渝的精神。
董存瑞——年輕的他,身為一名民兵,在一場場激烈的戰斗中,逐漸磨練成了一個勇敢無畏的戰士,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78年,在一次解放隆化戰斗中,我軍被敵方暗堡所阻,無法進攻,董存瑞心急如焚,突然一個念頭閃過他的腦海,他抱著炸藥,不顧一切地沖到橋下,但一時找不到炸藥支架,為了保證整個戰斗勝利,他毅然手托炸藥,炸毀了敵人的暗堡,打勝了那次狙擊戰,但是卻英勇地獻出了自己的身軀……
董存瑞的壯舉,充分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他在生死攸關的危急時刻,第一個想到的是祖國這個鮮明的字眼!他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雖然我們不需要像董存瑞,黃繼光那樣獻身于祖國,可我們要愛自己的班集體,愛自己的民族,將我們的強烈的民族團結精神和濃厚的愛國情誼展現出來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社會的良好風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中華民族歷來崇尚文化,熱愛藝術,在五千多年發展歷程中創造了源遠流長、魅力永恒的文化史。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積極向上的美好心態,不向困難低頭,不向失敗屈服,努力學好科技文化知識,永遠做一個陽光少年,那么中華民族的美好前途好如初生的太陽,蓬勃向上,日益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