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的世界讀后感100字
讀后感是一種常見的文學形式,它允許讀者表達對所閱讀書籍或文章的深刻理解和感受。怎么寫好悲慘的世界讀后感100字?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悲慘的世界讀后感100字,方便大家學習。
悲慘的世界讀后感100字篇1
冉阿讓一生坎坷。他因為偷了一塊面包,被送進了牢里。他四次越獄,刑期不斷增加,幾個小時的自由換來的卻是十九年的痛苦。出獄后,他被一位主教感化,重拾善良的本性,改名當上了市長。但正當他春風得意之時,卻被警察沙威陷害再度入獄。出獄后,冉阿讓開始撫養女工芳汀的私生女珂賽特,對她十分疼愛。長大之后的珂賽特認識了馬呂斯,很快與馬呂斯墜入愛河。一次,馬呂斯在戰爭中受了傷,昏迷不醒。冉阿讓救了他。后來,冉阿讓成全了他倆的婚姻,向馬呂斯表明自己曾是苦役犯,因此遭到馬呂斯的鄙視。最后,馬呂斯得知冉阿讓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還是受人尊敬的馬德蘭先生。他悔恨交加,連忙和珂賽特去看望老人。但是冉阿讓已經奄奄一息,在失望與孤獨中,這位命運悲慘的老人,凄涼地死去。
冉阿讓的一生是不平凡的。殘酷的現實和法律的不公讓仇恨占據了他的思想,他是一個罪人,但他后來的`改過自新,說明他的本性是善良的。面對社會的壓迫,他以德報怨,盡全力去彌補自己犯下的過錯,盡全力去愛這個世界。這種崇高的人格精神使我敬佩和感動。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犯錯之后,只要勇于面對錯誤,心存善念,努力改錯,就可以像冉阿讓一樣,從罪惡和錯誤的深淵中掙扎出來,走上正義美好的陽光大道。
冉阿讓是悲慘的,但他又是幸運的。當他回首往事時,一定不會有遺憾和后悔。他像一位天使,用善良和博愛對待別人。他那鮮活的面容使我難忘。
悲慘的世界讀后感100字篇2
多年前,我就聽說過文學巨匠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也曾觀看過改編的同名電影,但因為忙于學業一直沒有來得及去細細品讀原著,直到最近才放下手頭雜事擠出工作之余的時間,靜下心來去閱讀。整部小說給了我很深的觸動。
“在種種艱辛和逆境中,他不斷地完善自己,為貧窮和值得同情的人們獻出了自己的&39;人生。”
這是《悲慘世界》的結尾,冉阿讓和這個悲慘又黑暗的世界告別了。但本性并不壞的冉阿讓卻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失業工人冉阿讓因為生活的貧困,偷了一塊面包,被抓進監獄,他因多次逃獄,延長了刑期。出獄后,受到米里艾主教的教誨,棄惡從善,改名換姓埋頭工作,成為了大富翁,當上了市長。他樂善好施,救助孤寡,然而執法者卻不放過他,為了不牽連無辜,他毅然在法庭承認自己的真實姓名,救助孤女。然而當局不容他,社會不容他,連他辛辛苦苦養大的孤女也誤解他,他多次舍己救人,最后卻在孤寂中走向死亡。
這是當時黑暗世界的悲慘典型,冉阿讓的善良在黑暗的社會面前那么的蒼白無力,他自身的改變最終并沒能改變他的命運。他在誤解中死去,卻沒有一句怨言。他遵守了自己對米里艾主教的諾言,成為了一個誠實、正直、仁慈、博愛的人。
也許我們很難改變別人、改變所處的環境,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的心中始終保持一片光明,努力完成工作、力所能及施以援手,將這種正能量延續下去。而這正是冉阿讓所要告訴我們的。
悲慘的世界讀后感100字篇3
經過漫長時間檢驗的杰作,捧讀后將永存讀者心頭的雄渾的人類史詩,具有濃重瑰麗的色彩,磅礴浩大的氣勢,是人類文學史上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典范,它就是——《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法國重要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和社會活動家維克多·雨果的長篇小說,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小說講述了苦役犯冉·阿讓,出獄后,受到教主感化,決心從善,廣施仁愛,后來被任命為市長,他為女工芳汀去尋找她的女兒珂賽特,并將她從兇狠的德納第夫婦手中拯救出來,讓她接受教育,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
從文字中,我似乎可以看見雨果對德納第夫婦殘暴而無人性的做法的斥責與厭惡,對冉·阿讓拯救珂賽特行動的贊賞與認同;對珂賽特與芳汀凄慘命運的同情與憐憫。在我看來,雨果其實是把德納第夫婦比作了剝削者,他們殘忍的從珂賽特與芳汀等人民身上榨取他們現時對他們來說有用的利益,無用時便百般喝斥,一旦他們體現出了一定的利益的時候,又將他們好好地利用一番,卻從不顧及后果,這不正如一句俗語“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嗎?
他又把拯救珂賽特和芳汀等人民于水深火熱中的冉·阿讓比作了英雄,讓他與奸詐卑鄙的德納第夫婦進行周旋,將珂賽特從他們的魔爪中拯救了出來,為他圍上了一層英雄的光圈。
有時我會在想,這篇小說是不是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一個揭示呢?我認為這部作品揭示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的命運,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種種矛盾,反映了法國社會的現實生活,歌頌了人性的善良與純真,鞭撻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丑惡現象。也體現了作者對黑暗的憎惡,對光明的向往。
雨果用他的筆為我們演繹了一場人類歷史發展中的永恒的矛盾,也訴說了生活在那時社會中的人們的心聲,同時表明作者熱愛和平,抵制戰爭的內心思想,至少我會這么認為的。正如書中所說,以人類生存的名義去批判一切異已的力量,從而表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永恒矛盾。在這個意義上《悲慘世界》可以稱作一部人類的“苦難大全”。
每讀一次《悲慘世界》我的內心就為之震撼一次,我不由得感嘆道:“在黑暗無助徘徊的人們,他那舍己為人的情操在每個人的心中熠熠生輝,那高大的身影宛如上帝的光輝一般給予人們內心及靈魂上的救贖。他靈魂所散發出來的圣潔的光輝,會照亮善人心中的仁愛之光,會指引在黑暗中迷路的人們通向光明的路。對我而言,《悲慘世界》它是一部能觸及人靈魂的佳作,是明燈,是燈塔,我希冀著更多的同齡人喜愛這部書。
悲慘的世界讀后感100字篇4
“他安息了,盡管命運多舛,他仍偷生;失去了他的天使他就喪生。事情是自然而然地發生,就如同夜幕降臨,白日西沉。”雨果的《悲慘世界》隨著冉·阿讓墓碑上的詩戛然而止,留紿人廣種悲愴的情調。冉·阿讓死了,但他已經看見他的天使珂賽特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天堂。
《悲慘世界》中有無數人因饑寒交迫而走向墮落,但也有無數人被拯救,最感人的是米里哀主教對冉?阿讓的拯救。冉?阿讓,一個苦役犯,滿心的憤世嫉俗驅使他偷走了米里哀的銀器。但米里哀沒有因此而重新將他推人不見天日的深淵,而是給予他陽光,用廣闊的胸襟去包容他。于是在那一刻,冉?阿讓得救了。
現在,犯罪的青少年愈來愈多,他們像冉·阿讓被拯救前一樣迷惘而無助。但他們不是冷血動物,我們不能輕視他們,任他們與死亡和危險為伍。因為,黑暗并不是他們向往的地方。只要社會愿意拉他們一把,世人也愿意用愛去滋潤他們干涸的心靈,他們就一定可以展開原有的翅膀,飛回那個充滿愛的天堂,留下一輩子的刻骨銘心。愛的醍醐灌頂,不會讓他們“一失足成千古恨”。
米里哀拯救了冉·阿讓,而冉·阿讓拯救了方汀、沙威和珂賽特……愛與寬容就這樣從一個人傳染到另一個人。雖然有人為了拯救而義無反顧,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被拯救。因為,一方面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另一方面只靠外力的拯救并非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自己的靈魂,有時候需要自己去拯救。《悲慘世界》中的愛潘妮就是自我拯救的典型代表,她對馬呂斯的愛使她得以走向光明。曾經欺負過珂賽特的她,卻在與世長辭之前為馬呂斯的幸福而變得快樂。她擺脫了自私,也徹底明白啼饑號寒全然無用,于是靈魂在滿眼的陽光中升華。就如她的弟弟伽弗洛什一般卻永不泯滅。愛潘妮與伽弗洛什的鮮血被明媚沖淡,似春天里粉了一樹的桃花。他們與他們的父母是如此不同,他們張開翅膀飛向流光溢彩的天堂,而他們的父母,那對被金錢腐蝕的靈魂,是無法死得其所的。金錢淡化了人情、友情乃至親情,此類例子不計其數,老葛朗臺、于勒的哥哥一家等即是如此。雖然這些只是書中的故事,但卻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又有誰能夠拯救他們呢?我想,除了他人的幫助外,還要靠自我的拯救。
悲慘的世界讀后感100字篇5
最近看了一本叫《悲慘世界》的書。這本書讓我感觸頗深。你想知道嗎?
這本書大致介紹了這樣一個情感故事:Jean冉阿讓是一個剛從監獄釋放的囚犯。雖然他是自由的,但是因為他的黃色通行證被別人唾罵。出乎意料的是,一位主教免費為他提供食宿,并以巧妙的方式教他良好的品德。從此,讓瓦朗神奇地成為了善良、體貼的馬德琳市長,為了幫助別人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后來,他用父愛實現了芳汀娜最后的愿望成年后培養資產。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波折中活了下來,以樂觀的心態面對情感的低潮,以勇氣、嘗試、急智的優勢度過了改過自新的一生。
看完這本書,我沉思了很久,依然在重溫那個感人的故事。在故事中,不知不覺中,深刻地反映了善惡兩個極端。Let冉阿讓前半生有不可救藥的邪惡,后半生卻有令人欽佩的善良。芳汀娜一生都在報答兒子,臨死前還記得孩子的精神。Tynardier家族真的不是靠工作,只是靠狡猾的做法。這個故事的啟示是,好心有好報。
這是我最喜歡的書,相信會讓你受益終生!
悲慘的世界讀后感100字篇6
在現在的世界里,有多少流浪街頭的人,他們無家可歸,饑寒交迫,既沒有東西吃,又沒有溫暖;也就是因為這樣,讓多的人被迫走上盜竊之路。前幾天,我在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中也看到過這個現象。
《悲慘世界》主要寫了主人公冉阿讓因為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弟弟挨餓,就去面包店偷了一塊面包,后來被人發現了,被關進了監牢。經受了監獄之苦的冉阿讓終于重新獲得自由后,才發現自己衣食無著和無家可歸,就在這時,受到了米里艾主教的幫助,正想重新融入社會時,因為社會部接受他,而又再一次被關了。在一次做苦役時,冉阿讓為了救一位失足掉入海的海員,自己卻掉進了海。后來又人看到過他在法國的一次大革命中英勇的背影。看見他在戰斗,他在幫助人們
冉阿讓,這位好哥哥,因為不忍心看見自己的弟弟挨餓,而被迫去偷東西、去盜竊。因為盜竊罪加幾次逃獄總共坐了19年牢。這個青年,就是因為19年而被奪走了他的青春,他的美好前途。
當我看完這部名著的時候,我不禁淚流滿面,那可真是聞者傷心,聽者流淚啊!在里面,我最喜歡的就是芳汀的女兒——珂賽特。珂賽特是一個苦命的女孩,直到芳汀死的那一天都沒有看到過她一眼。為什么?因為此時的她還在被狠心的德納第夫婦折磨啊!不過,我相信好人終究會有好報。
一想起珂賽特,我就想起了那一位慈祥的老爺爺的背影。那一天,我高高興興地騎著自行車去公園,因為我當時心情很好,所以,我越開越快。突然,有一個臟兮兮的小女孩出現在我的眼前,我看到了,馬上拉手置,可是來不及了,眼看就要撞上了,該怎么辦呢?突然,有一個黑色的身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我正打算將車頭扭歪,讓自己摔倒。因為自己受傷好比讓一個手無寸鐵之力的小女孩受傷啊。可是,當那個黑影準備救下那個小女孩的時候,發現我準備讓自己受傷后,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我的自行車扶正。我睜大眼睛,一看,原來是一位年邁的老爺爺,可他高大的身影給人一種很溫暖、很安全的感覺。“小妹妹,以后騎自行車要小心一點喲,不然又要撞到人了,聽到了嗎?”“是的,爺爺,您沒事吧!對不起,我以后會小心的,你沒有受傷吧?”“吭吭吭,我沒有事兒,倒是你,你嚇著了吧!呵呵!好孩子,還好爺爺我學過幾年功夫,不然,就接不住你啦!”老爺爺微笑著。這時,我覺得,這微笑,是最美的微笑,因為它里面含著一種最真摯的感情——那就是“愛”。“再見了,孩子。”“再見了,老爺爺”。看著老爺爺的身影,我頓時覺得這個世界是多么好、多么美妙。
正是有著像老爺爺這樣的好人,世界才會和平、才會完整、才會完美。讓這份愛充滿這個人間,讓這些好人都出現在人間,讓世界真正充滿和平。
悲慘的世界讀后感100字篇7
前幾天,我讀完了《悲慘世界》這本書,書中的主人公冉阿讓最后成了一個非常善良的人,這本書使我感到非常震撼。
《悲慘世界》寫了苦役犯冉阿讓經過神父莫里哀的挽救,成為了一個非常善良、誠實的富人,并且當上了市長。他在當市長的時候,他為了使商馬第不被冤枉,毫不猶豫地到法院承認了他就是苦役犯冉阿讓,又重新被關進了監獄。后來冉阿讓逃了出來,他替芳汀收養了可憐的珂賽特。以后,他和珂賽特為了躲避警探沙威的追捕,他們只好躲在修女院里,珂賽特上了修女院里的寄宿學校,他們歷盡了種.種磨難。最后,冉阿讓拿出六十萬法郎給了珂賽特。這是他以前掙到的所有的錢,而自己只留了五百法郎過日子。珂賽特結婚那一天,冉阿讓對珂賽特的男朋友馬呂斯說出了他曾經是苦役犯的真像,馬呂斯非常驚訝,可是又不知所措。后來,馬呂斯知道了冉阿讓曾經在戰場上救過他,冉阿讓的形象在馬呂斯的心目中頓時變得崇高起來。于是馬呂斯帶著珂賽特去找到冉阿讓住的地方,想把他接到自己家里給他養老,可這時冉阿讓的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他在馬呂斯和珂賽特的面前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我讀完了這本書,感到冉阿讓真崇高,他雖然曾經是一個苦役犯,但是后來他所做的事情證明了他的崇高。因為神父拯救了他,神父曾對他說過:“如果您從那個苦地方出來后對世人都懷著憎恨,那可是太可憐了,如果您能對人家都還懷著慈善、仁愛、和平之心,那您就比我們中的任何人都高貴。”是啊,如果你總是想著你的不幸而去憎恨這個世界,那你就無可挽救了,如果你受了委屈和不幸,但是仍然懷有一顆仁愛、和平之心,并且去幫助別人,溫暖別人,你就會受到別人的尊重,那你就比任何人都要高貴。神父說得太好了!
我們也一定要做一個像冉阿讓和神父那樣的崇高的人。
悲慘的世界讀后感100字篇8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題記
《悲慘世界》是一本充滿人性但也充滿社會殘酷事實的書,文中的主人公冉阿讓再找不到工作而難以忍受的饑餓的驅使下,打碎了面包店里的一塊玻璃,拿了一塊面包而前后被判了19年徒刑,也許他是有罪的.,但是他僅僅是想填飽自己的肚子,這真的是有罪嗎?
出獄之后的冉阿讓成為了一具麻木的行尸走肉,但他遇到了一個好心的主教——卞福汝。主教將他收留,但當夜深時,冉阿讓想偷走他家的銀燭臺并想殺了他。后來主教寬恕了他,將他放走了。卞福汝主教一點點感化了冉阿讓,讓冉阿讓棄惡從善,開始恢復人性,后來當了一個像卞福汝主教那樣的市長,成為了一個富翁。但他仍不忘主教的教誨,時常熱衷于慈善公益,然而即使是樂善好施的他,也因為法律的濫判無辜而再度成為階下囚。后來他越獄了,他救助了芳汀的女兒珂賽特,后加入起義,最終與世長辭。
人性是偉大的,我們所渴求的信任,其實已深深蘊藏在生活的點滴之中。如果你能在別人需要你的時候,伸出你的手,而不需要太多的言語,信任也就在這一刻升騰,如同烏云密布的天空放晴,驅逐出所有的悲傷,有溫暖地陽光照耀著心靈。如每個人之間都充滿信任,那么,這個世界將不再“悲慘”,而會充滿歡笑與快樂。
悲慘的世界讀后感100字篇9
上帝欲叫人滅亡,先叫人瘋狂。這是出自卡夫卡的一句話,我覺得現實就是這樣,正如悲慘世界中的冉阿讓,偷了一塊面包給外甥,竟然被判了十九年的刑,現實把我們的信心就這樣碾碎了。
出獄后冉阿讓背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其他人的歧視,然而現實逼迫他舊態復萌,他偷了主教一個燭臺,主教卻沒有怪罪他,反而送他另外一個燭臺。在善良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洗心革面,變得樂于助人。這段也正如作家雨果所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收留珂賽特做養女,冉阿讓身上體現了人道主義,同時反映那個時代的悲哀,是下層人民的苦難的縮影,這些源自法律習俗的壓迫。世界不是完全的,不是絕對的,就像小說中的德納第夫婦,這對夫婦對珂賽特百般欺壓,還將珂賽特母親寄來的東西給自己的女兒,最后淪為丐幫幫主,是典型的自私自利的小人物。
珂賽特的母親芳汀,是冉阿讓工廠里的女工,懷下珂賽特卻被男友拋棄,為了珂賽特的生活,變賣首飾,甚至犧牲靈肉也要把珂賽特養大,芳汀對女兒深深的愛可以讓人潸然淚下。沙威窮其一生追捕冉阿讓,卻發現冉阿讓很善良,于是他無法面對多年堅持的信念,選擇了跳河。也許有時候,我們就像小說中的人物,但重要的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打開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
世態炎涼,人們或許變得丑陋貪婪,也許亂世出英雄,這樣的背景下誕生恩佐拉革命青年的領袖,風度翩翩,在策動的起事中壯烈身亡。不管怎樣這世上還是有正義存在。為正義而亡,也算死得其所。我覺得主教也是一個人道主義形象,把冉阿讓引入正途,讓人深刻體會到仁愛的力量是無堅不摧的,能感化所有冰冷麻木的心,這也是小說一大亮點所在。
讀完這本書,不禁為人物的品質感動,他讓我領悟到:原來在那樣一個黑暗和冷酷的世界里也有光明和溫暖啊!我不能忘卻那些為革命燃燒的鮮血:當革命的起義者安灼拉發現了黑暗的忠實走狗沙威,讓冉阿讓殺掉他時,冉阿讓卻為他松了綁,放走了他。令我疑惑不解的是,沙威的追蹤使冉阿讓東躲西藏,惶惶終日,他為什么不借此機會除掉這個罪大惡極的人呢?
謎底在劇終揭開:沙威認識到自己的過錯,認識到那個黑白顛倒的社會,那個冷漠絕望的世界,并不是他所維護和愛憐的,在善與惡的沖擊下孤獨而又絕望的跳江自殺,我才明白,他是在通過自己的博愛、寬容及其崇高靈魂以及眾生之下卑微的存在,重新喚回生活在那個悲慘世界里的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他堅信,這會開啟一個美好而又光明的新紀元。
也許我們很難改變別人,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的心中擁有一片光明,用善和愛來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心靈去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的陽光。
悲慘的世界讀后感100字篇10
雨果的名著《悲慘世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它是一面鏡子,將十九世紀法國大革命前的社會充分地映射了出來:沒有才能,僅靠貴族身份取得權利的花花公子們;為了過上吃飽穿暖的日子而勞苦一生的平民……
本書的主角冉阿讓本是一個孤兒,是姐姐不懈努力把他拉扯到大。后來姐姐結了婚,生下七個孩子后,丈夫卻不幸去世了。冉阿讓承擔起了當父親的責任。冉阿讓只能去做苦工,雖然勞動量很大,但賺的錢只有一點點,根本不夠維持家用。眼睜睜看著孩子餓,他不得不去偷人家的面包。面包沒偷成,反被抓起來開始了苦役犯的生涯。
出獄后,冉阿讓一直因一張黃色通行證而飽受排擠,他無依無靠。此時,陷入黑暗的冉阿讓遇到了第一個啟明星——汴福汝主教。汴福汝主教沒有顧慮冉阿讓的身份,用行動來一點一點感化冉阿讓,使他棄惡從善,開始用自己的一切幫助別人,讓別人獲得幸福。
我相信,只要有愛,去幫助別人,人們也就會記得你,去回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