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傅雷家書》感悟
寫讀后感需要人們用文字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準確地表達出來,這個過程確實有助于提高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優(yōu)秀的讀《傅雷家書》感悟是什么樣的?下面給大家?guī)碜x《傅雷家書》感悟,供大家參考。
讀《傅雷家書》感悟篇1
赤子孤獨了,會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
翻開家書,攜眷一顆赤子之心,進入了傅家的世界。
傅雷做學問孜孜矻矻、俯首案前、白首窮襟。他身為一代翻譯巨匠,多藝兼通,在繪畫、音樂、文學等方面有著獨特的藝術鑒賞力,對其遠隔萬里的長子傅聰,通過家信言傳身教,封封家書、字字珠璣、句句箴言,流露著他嚴苛與溫情的父愛,加之其子的天賦與勤勉,灌養(yǎng)了享有世界美譽的“鋼琴詩人”。
知感恩。青年人的眼睛望著前面,饑渴一般忙著吸收新東西,忘記往回看,容易給人一個“忘恩負義”的印象,為了避免誤會,定要感恩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一通電話的暖心問候,三言兩語的現(xiàn)狀匯報,足以讓人得到絲縷慰藉。要真誠。知之為之,不知為不知。有了真誠,才會有虛心,有了虛心,才肯丟開自己去了解別人,也才能放下虛偽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然而真誠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做后盾的,也是需要長時間培養(yǎng)的。懂拒絕。隨和的脾性會失去很多個人時間與空間,老在人堆里,缺少了反省的機會,思想、感覺、感情不能好好整理、歸納,懂得適當?shù)牟怀鱿槐匾木蹠袝r不妨直說:我有事。勤讀書。天資不足,苦功步足。鼓勵多讀書,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正規(guī)讀書,不是消遣驅時的讀書。做好讀書臺賬,摘抄妙筆益言,記錄思考過程,撰寫讀后感言。勞逸結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閑暇時光登高望遠,在大自然蕩滌心中的塵俗,去博物館欣賞作品,無形中使人恬靜曠達,維持精神與心靈的健康。
《傅雷家書》正如羅曼·羅蘭語:“你們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們這些青年,現(xiàn)在要輪到你們了!踏在我們的身體上面向前吧。但愿你們比我們更偉大、更幸福”。傅父家書的養(yǎng)料,惠及著每位讀書的孩子,它猶如家父的溫情臂膀助力前行。正值傅雷夫婦仙逝五十周年忌,巧幸在圖書館的書架上與他們相逢,記下感言,致上緬懷,也分享給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們。
讀《傅雷家書》感悟篇2
《傅雷家書》給了我許多影響,傅雷的嚴謹作風和深遂的思想潛移默化地教導了我;我喜愛這本書,敬佩傅雷為人與學識,羨慕他和一家的相親相愛,感動于文字間的深情,又為傅雷和其夫人和自殺感到難過。下面是讀書時作和一些摘抄,我喜愛像傅雷這樣一位長輩的諄諄教導。(摘抄如下,讀后感略)。
一位純潔、正直、真誠和靈魂有時會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于人群的絕境,而最后真實的光芒不能永遠淹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一個人孤獨了思想集中了所發(fā)的感情都是真心實意。你所賞識的李太白、白居易、蘇東坡、辛稼軒等各大詩人了是我們喜歡的,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樂也,等到你有什么苦悶、寂寞的時候,多多接觸我們祖國的偉大詩人,可以為你遣興解憂,給你溫暖。
把自己的思想寫下來,比著光在腦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寫下來需要正確精密的思想,所以與在紙上的自我檢討,格外深刻,對自己也印象深刻。這也證明你的感受力極快。但天下事有利有弊,有長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得久。但你至少得承認,你的不容易“牢固執(zhí)著”是事實。我現(xiàn)在特別提醒你,希望你時時警惕,對你新感受的東西不要讓它浮在感覺的表面,而要仔細分析,究竟新感受的東西和你原來的觀念情緒表達方式有何不同。這是需要冷靜而強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
慢慢的你會養(yǎng)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后是能夠想到而不是驚心動魄,能夠從容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后果,做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難有敢于正視現(xiàn)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于被回憶侵蝕…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就是要你把這件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zhàn)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
讀《傅雷家書》感悟篇3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說了。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后,家書就出現(xiàn)了,可以說是源遠流長。隨著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富,紙張的發(fā)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系親情紐帶之一。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里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系、高尚的生活準則、優(yōu)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tǒng),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以《傅雷家書》來說,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道德的闡釋。傅雷家書給我們了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yōu)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里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讀《傅雷家書》感悟篇4
讀完《傅雷家書》后,給我的感受是這不僅僅是家書,更是一本教人育人的書。在這里,傅雷不只是一個父親,同時也是兒子的好友、老師。書中字里行間無不透露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朋友的關心勉勵,老師的諄諄教誨。
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傅雷在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zhèn)洌烁褡吭降乃囆g家。為此,他不斷寄送大量中國本土文化的學習資料,生怕兒子離開故土后把本土文化淡忘。
《傅雷家書》凝聚著傅雷對黨和國家的愛以及對兒子的深切期望。信中,傅雷告訴兒子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對待生活的問題,對兒子進行了引導,如在學習上應該勞逸結合,先學習樂理,切不可操之過急。還有母親的無微不至的關心,如在婚戀方面。都像是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
從“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就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者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理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后,處處要依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傅雷希望兒子少走彎路,避免重蹈覆轍,體現(xiàn)了對兒子深沉的愛,同時也告訴我們應該理解父母的苦心,他們都是為了我們好,希望我們有所建樹。傅雷對兒子的理解和希望也是天下父母所想的。
家書涉及各個方面,內容富有哲理。告訴年輕的一代做人做事要有條有理,不能激進,要學會如何做人,在學習上更要刻苦下功夫,不負眾望!
讀《傅雷家書》感悟篇5
有人把母愛比喻成一枝盛開的百合,在每個角落中散發(fā)著它迷人的芳香;而父愛就是一株茉莉,它在某個角落中默默地吐著它那獨有的清新芬芳。就如《傅雷家書》中的那位父親。
在一封封或長或短的書信中,傅雷作為一名父親,對于兒子的關心與想念溢于言表。“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你看,字里行間都飽含著傅雷的愛子情深。
傅雷作為一位長者,對兒子的教導與叮嚀更是時時刻刻。“末了,以后你再不能自費航空來回;為國家著想,航空票開支也太大,而火車來回對你的學習時間又有妨礙。總而言之,希望你全面想問題,要分出你目前的任務何者主要、何者次要;不要單從一個角度看問題。”“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夸獎你幾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yǎng),將來一定能攀蹬峰頂。”都說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你說,傅雷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yǎng),教育兒子先做人,后做事,怎能不讓我們感動?
而傅雷也扮演著他兒子的知心朋友。傅雷藝術造詣極為深厚,對無論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的各個領域,都有極淵博的知識。在信中,他以相當多的篇幅與自己的兒子談美術,談音樂作品,談表現(xiàn)技巧,談藝術修養(yǎng);當兒子遇到煩惱,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用細致而深刻的言語與兒子交流溝通。
正如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fā)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shù)奈墓P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
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才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這看似平常的一張張書信,卻又不平常。因為那背后是滿載著的是父親對孩子的摯愛、期望,那是父愛!
這時,我如夢初醒,在生活中被我忽視的就是父親的愛啊。去年的生日,我邀請了幾位好朋友到家來聚會。她們都都說阿姨的手藝真好,做的菜很好吃。其實為了招待客人,看似是媽媽在廚房與餐廳之間忙前忙后,而我卻不知道的是,之前的絞盡腦汁想菜譜,菜市場精心挑選蔬菜,到最后一盤盤美味的佳肴擺在面前,這一切一直都是背后的父親付出的辛苦與設計最多啊!
向來只有贊頌母愛的偉大,可又有誰知道藏在背后的是那含蓄而又的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