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讀后感1000字
寫讀后感可以讓人們更好地感受到書中的人物情感和情節變化,從而增強自己的情感體驗。小編給大家分享草房子讀后感1000字參考,方便大家參考草房子讀后感1000字怎么寫。
草房子讀后感1000字篇1
最近我讀了曹文軒寫的《草房子》。這本書主要寫了男孩桑桑在油麻地小學經歷的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
桑桑是一個聰明、調皮且有正義感的男孩子。而桑桑在面對疾病時的堅強最讓我感動。六年中,桑桑認識了好多人,有光頭陸鶴對尊嚴的執著,有擁有身世之迷的紙月,有和白雀秘密交往的蔣一輪老師,有善良偉大的秦大奶奶,有“江南小蠻子”細馬,還有從富裕到貧窮但依然不放棄生活的希望的杜小康。但其中的秦大奶奶讓我記憶猶新。
秦大奶奶和現已去世的丈夫在以前買下來一塊地,這塊地飽含了她和丈夫一生的心血和美好回憶。可是不久,人們要用這塊地蓋學校,可秦大奶奶固執的堅持這塊地是她的,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來反抗。最后只好給她在學校的一個角上安排了一小塊地給她,并且蓋了一間小草房,秦大奶奶在那塊地上種滿了艾草,她就這樣在油麻地小學一角安了家。秦大奶奶為了表示她對學校占用她的地的不滿,就經常趕著她的雞、鴨、鵝到校園里搗亂。這一過程竟然長達十幾年!
搬來的桑桑第一次走到艾地,聞著那艾草的香味,遇到秦大奶奶時,親切的喊了一聲“奶奶”,這是秦大奶奶從來沒有過的經歷,從此開始了他和秦大奶奶之間的祖孫情。桑桑聽了秦大奶奶關于這塊地的講述,認為秦大奶奶沒有錯。后來,秦大奶奶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救了一個落水的小女孩喬喬,但她自己差一點兒為此失去生命。她是在孩子們排山倒海般的呼喚“奶奶”的聲音中醒過來的。就這樣,她得到了所有人對她的尊重。而秦大奶奶也變了,她賣掉了以前主要用來搗亂的雞、鴨、鵝,把油麻地小學當成了自己的家一樣,主動關心那些學生們,愛護那里的一草一木。而人們也把她當成了油麻地小學不可或缺的一員。
后來,她認為自己不應該再住在學校里面了,主動從學校搬了出來。但秦大奶奶越來越老了,因為有一次她生病了,人們不方便照顧她,于是又重新蓋了房子把她搬回了油麻地小學。但好景不長,她看到油麻地小學里,有一只南瓜半沉在水中,她想去把它撈出來,好讓它繼續長大,但不幸因此溺水去世了。桑桑用孫子的禮儀送別了秦大奶奶,油麻地所有的人都來參加了秦大奶奶葬禮。人們在她的墳邊種滿了艾。
秦大奶奶真是一個善良、偉大、有愛心的人。她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去救人,真的是很偉大!她對土地執著的熱愛也感動著我。現在的人們,已經很少有人像秦大奶奶這樣熱愛自己的土地了。我們也能看到有人任土地荒著。如果這被秦大奶奶看到不知道多心疼呢。
《草房子》的主要情節都是圍繞著幾個小學生寫的,讓我讀起來感覺特別親切。而且,這本書反映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我喜歡這本書。
草房子讀后感1000字篇2
我在這個暑假讀了一本書——《草房子》,它是曹文軒寫的純美小說集里的一本。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題目時,腦海中立即浮現出一棟破破爛爛,搖搖欲墜的老房子。我細看這本書的內容時,頓時耳目一新,因為這本書寫了一個名叫桑桑的男孩,他六年刻苦銘心、終身難忘的小學生活。在這六年里,他親眼目睹甚至直接參與了一件件看似平常卻又撼動人心的事情:有不幸少年與不幸相拼的悲涼,也有少男少女之間純潔無暇的純情;有殘疾男孩與厄運的抗爭,也有老人在垂暮之年的最后一瞬所閃亮的人格光芒……
在這本書中,講了各種孩子不同的身世:男孩禿鶴脾氣好,卻長了一個光頭;女孩紙月長得清秀,學習成績好,但她的身世很悲慘:她的母親和奶奶卻相繼去世。最跌宕起伏的卻是學習成績最好的杜小康和出生在校長家里的桑桑。杜小康原來是學習成績最好、家境最富裕的一個男孩,但他的父親杜雍和為了做一筆生意,借了一大筆錢,把自己的所有家當購置了一大船貨物。
但在運輸的過程中,貨船卻被一條拖著七八條鐵船的大拖駁上,整船貨物全部落入水中,貨物中的紙爛了,糖黏在了一塊兒……杜小康的家里已經真的什么都沒有了;桑桑原來是一個天真無邪的男孩,卻因脖子上得了鼠瘡而不久于人世,他的父親桑喬為了救他,不惜用一根燒紅的銀針狠狠地扎向那個腫塊……最終,桑喬終于找到了救他的藥,挽救了桑桑的生命。
桑桑的六年小學,和我們現在的六年小學完全不同,我們的學校生活是上課、作業、考試、上課、作業、考試,一切以成績而判別輸贏。而在草房子里的學校,只有歡樂和有趣的童年,沒有學習的負擔,學習是快樂的。但是,在這里,可以感受到失去親人的辛酸,與爸爸一起狩獵的喜悅,也可以感受到禿頭的苦惱,也有傾家蕩產的悲哀。這里有笑聲,有淚水,有社會上的一切事物,只是沒有學習上的壓力。
這本書吸引我一讀再讀的原因是:每個人物都各有各的特點,都有自己可憐和可愛的一面,他們都被被作者描繪的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但是整篇文章里彌漫著一股淡淡的憂傷。就像曹文軒先生最后說的那樣:“美的力量絕不亞于思想的力量,一個在深刻的思想都會變成常識,只有一個東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們現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想要什么書,去市場買!想要出遠門,手一抬,打的!家里的小轎車“成雙成對”,甚至可以說是要什么有什么,但在當時,擁有一輛自行車都是一個夢想,更不要說什么汽車了。雖然書中的爸爸媽媽和現實生活中的爸爸媽媽物質差異和大,但是他們對孩子的愿望都是一樣的:好好學習!我們現在應該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為明天的幸福生活而努力!
草房子讀后感1000字篇3
那是一片怎樣的油麻地?“美”“力”“真”的夢想在其中回蕩。
那是一群怎樣的孩子?在他們的身上刻映著天真、幼稚和善良,散發著優秀的民族情懷。桑桑就是這樣的一個少年,他的淘氣、富于幻想和不諳世事就像一輪旭日朝陽。他跳著、蹦著、笑鬧著,簡直就是精靈的化身。紙月不同于桑桑,紙月是一個美好的女孩,她是美的象征,她純凈如雪,飄逸如風,含著淡淡的憂郁,淺淺的酸辛。她神秘的身世與超脫世俗的書卷氣使得更加的美輪美奐。
那是一群怎樣的大人?當野風吹響著葉子散發香的苦艾,秦大奶奶的形象也就忽影忽現。秦大奶奶喜歡艾,她說,艾好,艾干凈,艾有藥味,夏天這兒沒有蚊子,也沒有蒼蠅。秦大奶奶愛這塊土地,她寧愿露宿也不愿離開它,那是她和她的丈夫秦大幾十年的心血換來的。在這幾十年里,他們沒有白天和黑夜,沒有陰天與晴日,沒有炎熱與寒冷,他們對痛苦變得麻木起來,但他們唯一的幸福就是做著土地的夢。幾十年啊!他們終于在這片土地的中央蓋了一幢草房,一地的麥子在和風中一日一日的綠著,未等到收獲的五月,秦大在田埂上永遠的睡著了。這塊土地是秦大奶奶一生要保護的!當得知,這塊土地要辦學時,她不肯,不準,她不愿離開,死也不要,所以她倚著自己老眼昏花,拄著拐杖,橫穿菜園,一路把菜苗踩倒了許多;她把學校的瓜、豆莢摘去扔到大河里;她養了一群雞鴨鵝,讓它們在學校里亂竄。她的行為舉動很單純、幼稚,她只想證明,這塊土地是我的!當他被強行抬走時,她沒有做任何掙扎,乖乖地躺在門板上,甚至連叫喚都不叫喚一聲,秦大奶奶是被扶到椅子上的她的樣子使人相信,這一回,她已經不得不接受事實了。可是晚上,艾地中央,秦大奶奶蜷曲著身子,臥在艾叢中,她是如此的熱愛這片土地啊!當他救了一個女孩時,這一切都變了,油麻地的人們接受了她,她也接受了油麻地的人們。本以為這樣可以相安無事的過日子,但在黃昏時分,秦大奶奶與油麻地的人們永遠的分別了,而僅僅是因為撿一只落水的油麻地小學的南瓜。劇情雖然詼楷和滑稽,但從中透露著人生的苦澀。老人的葬禮很壯觀,是油麻地里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油麻地小學的老師和孩子們,一個挨著一個排著,竟有一里多長……
《草房子》就像一瓶陳年老酒,酒味甘甜像歲月一樣綿綿流長,越品越香!
草房子讀后感1000字篇4
秋風乍起、暑氣已去。1962年8月的一個上午,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學最高的房頂,看到了秋天景色的凄涼,想到了即將的告別,暗自哭泣起來,這是少年時代告別兒童時代的一種方式。
草房子寫了一個鄉下小孩桑桑小學六年生活的故事,六年中,他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簡單但又催人淚下,撼動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癖的純情,不幸少年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慘與優雅,殘疾男孩對尊嚴的執著,堅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間閃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體驗中對生命的深切而優美的領悟,大人們之間撲朔迷離且又充滿詩情畫意的情感糾葛……
這一切,既清楚又朦朧地展現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啟蒙教育的六年。我們跟隨著,陪伴著桑桑,共同經歷了一段從幼稚到成熟的成長歲月。這一路上,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也不斷展現在我們眼前:調皮搗蛋、富有想象力的桑桑;受人嘲笑、長不出一根頭發的陸鶴;堅強的杜小康;柔弱的紙月;美麗可愛的白雀,有孝心的細馬,文靜的蔣一輪老師……
這本書講述著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善良、尊嚴、頑強......這一切都散發著人性之美的光輝,不斷沖擊著我的心靈。看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人要學會堅強。當遇上不幸的事時,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說自己會堅強,會頑強地與命運斗爭。而當厄運真的來臨時,大多數人確是選擇了退縮、逃避。而我們的小主人公桑桑才是真正的小強者。那一夜,桑桑的脖子上長了一個很大的腫塊,連訪多家醫院得出的都是相同殘忍的回答:桑桑將會不久于人世。如果我們是桑桑,會怎樣?是會哭鬧?還是會自暴自棄?桑桑選擇了頑強地與病魔斗爭,不放棄生的希望。
還有杜小康。他是“少爺”出身,然而命運似乎與他開了個玩笑,讓他一夜之間失去所有。成績優異的他不得不輟學跟隨父親放鴨子,還在校門口擺小攤營生。原以為生長在溫室中的他無法面對生活的巨變,但在生活的苦難面前他表現得尤為堅強。。他的經歷告訴我們:當苦難來臨時,我們不能逃避,要滿懷希望,堅強面對!那么我們將會成為懸崖上那朵開得最盛的花!
成長是一種痛,但我們不愿讓它留下傷痕。成長是一種蛻變,就如蠶兒經過破繭而成為美麗的飛蛾。《草房子》的美,就像書中那些鋪在屋頂上的茅草一樣,經久不朽,以淡淡的筆觸將親情、友情、成長融為一體。
苦苦的艾葉,靜靜的大河,金色的草房子,一望無際的蘆葦蕩……童年就像一間充滿陽光的草房子,是一切美好的存在,她美得寧靜、溫馨、悠遠,而且永恒……成長記錄著痛苦,也鐫刻下快樂。沿著成長的痕跡,一步步,讓我們走向成熟,走向未來。
草房子讀后感1000字篇5
書之所以成為世世代代相傳的寶貝,是因為它適應于任何速度的瀏覽,而每一次,你都能在不同程度上發現新的感觸,找到新的情緒。再讀《草房子》,那麥浪滾滾的金色海洋,那純真少年的成長故事,那關乎于最美的年紀里最純真的感情,一切的一切,竟讓我想起當年的青銅葵花。
那是讀曹文軒老師的第一本書,便奠定了他在我心上不變的語言基調。他努力寫書給孩子們,他也努力描繪著生活;他寫的故事帶著溫情的色彩,卻也能將寒冷的片段同樣呈現。他告訴我離別是為了更好的重逢,他也類似打擊般的強行教我們面對死亡,給美更好的發揮空間,更恨更多的解釋權利,給愛更多的表達余地,給幸福更全面的注解定義。
那會兒,是哥哥和妹妹間相互依靠的日子,葵花有善良樸實的青銅作伴,度過了生命中最美麗的年華;而今,桑桑在童年時代就經歷了人生中看似平穩而實則的大風大浪,面對離別,面對死亡,面對純真的感情那是一段孩子們心上共同的美好記憶,那是一份珍藏在腦海間不會磨滅的痕跡。
很多時候,特別是在這樣動人的時刻,我總想設身處地的去一次大麥地,去一次他們的草房子,或許那里的生活會很艱苦,或許那里的日子并不如現在這般愜意,但我卻第二次有強烈的沖動和欲望背離眼前的喧鬧,穿越那比我還高的麥田,深處就是算不上華麗的小學。
我想,我應該會沿途采些漂亮的花兒做個花環,獻給那里可愛的孩子們。給青銅帶一本字典,給葵花送一件新衣裳,讓桑桑也擁有一架遙控飛機,和他的鴿子們一同翱翔……
我總是這樣,一旦沉浸在一個故事里,就會長時間的想要它停留在現實生活中。我相信,在過去的年代里,中國農村真的有這樣平凡的場面,我更相信,無論是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的日子里,中國乃至世界的孩子們始終會保留這一份童年時的純真,沒有恨的陰影也就沒有煩惱與憂愁,有了愛的相伴就始終能找尋到生活的希望。
是曹文軒老師的筆,帶我從青銅葵花走向了草房子;
是麥田里的故事,吸引我從沒有血緣的親情流淚到感人至深的友情。
這生命中一切純真的、美好的感情,都在童年被呈現出來,多年后或許我們再沒了當時的義無反顧,再沒了當時絕對公正的天平,再沒了當日熱火朝天的快樂氣氛,但總有這樣一支筆,替我們記下過去的點點滴滴,作為筆者,這是幸福的。
而作為讀者,感謝這兩冊書所帶我的震撼,讓那片沒有雜質,會永遠寧靜的大麥地,留在這顆追憶年少的心上。
草房子讀后感1000字篇6
從來沒有這樣地感動過,真的!在《草房子》所有的章節中都能讓我感受到它的那種沉重,但這沉重并不是單純的沉重,沉重之中亦有輕松,有我們孩子才有的那種單純與輕松。
這本書中的每一個人物形像在我閱完全書后都躍然于我眼前:禿鶴、杜小康、紙月、秦大奶奶、蔣一輪……他們都是那樣的豐滿:有聲有色、有血有肉、有情有義!在該書中的每一個人都具有一種美好的品性:善良——人性中最美麗的品德。他們的身上也有人性中的弱點,但都被他們人性中最美麗的特點所掩蓋。誰沒有缺點,有些時候有的缺點還讓他們的人生成為最真實、最美麗的人生!
書中的伏筆我在讀的時候有所感。比如在寫桑桑到浸月寺時看到慧思和尚的“眼睛似乎像另外一個人的眼睛,反過來說,有另外一個人的眼睛似乎像慧思和尚的眼睛”我就感覺到那個一直未出場的紙月父親就是慧思!寫蔣一輪倚在樹上吹笛子與白雀排練時就知道在他們之間必定會發生令人為之所動的故事!在《紅門》二中提及到桑桑去看病時我就預感到下一章一定會與桑桑生病有關……
在讀到《紅門》二時我就為杜小康的堅強而感動,當讀最后一章《藥寮》時我是再也控制不了自己了,是流著淚讀完的:我在為其中的每一個人流淚。他們都是那么地善良,那么地善解人意。其中的每一個字符都在敲打著我的心!桑喬、桑桑、桑桑媽、柳柳、紙月、蔣一輪、邱二媽、紙月奶、桑桑的同學們、油麻地小學的的老師們……尤其是溫幼菊老師,是她給了桑桑最為可貴的東西:“不怕”!
我一直以為桑桑完了,所以我在為這么一個可愛、充滿活力的、善良的孩子而惋惜、痛心。如果說有人不為此而動地話,那他決不是一個正常的人!
由此我想到:我們這些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經歷磨難的,我們現在的生活得太舒服、順當,在我們的成長中缺少的就是那些磨難,所以說現在的我們身上缺乏一些美好的東西,或者說這個年齡的我們還沒有真正成長起來!
有句歌詞寫得好:“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父輩們,你們不必為我們鋪設好一切,有些東西必須讓我們親自去經歷!正如作者所寫“那是一個荒無人煙的世界。天空、蘆蕩、大水、狂風、暴雨、鴨子、孤獨、憂傷、生病、寒冷、饑餓……這一切,既困擾、折磨著杜小康,但也在教養、啟示著杜小康。”“桑桑陷入了困惑與茫然。人間的事情實在太多,又實在太奇妙。有些他能懂,而有些他不能懂。不懂的也許永遠也搞不懂了。他覺得很遺憾。近半年時間里發生的事情,似乎又尤其多,尤其出人意料。現在,紙月又突然地離去了。他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在這一串串輕松與沉重、歡樂與苦澀、希望與失落相伴的遭遇中長大的。”
所有的一切只有讓我們經歷了,我們才能真正地成長!
草房子讀后感1000字篇7
應女兒的要求,我有幸拜讀了曹文軒的小說《草房子》。平實感人的敘述、真摯友善的描寫。將一個個看似尋常卻又蘊涵著全部生活的真實的情節一一展現出來。令我浮想聯翩…
我想到我的小時候,一樣的頑皮、一樣的悵惘、一樣的渴望成長。在那個歲月,有成長的煩惱與憂傷、有得到與失去時情感的激蕩。那穿梭于田野、操場、竹籬笆墻的身影,既是桑桑(小主人公)又是我們自己,在我們的童年里,都可以找到紙月、柳柳、禿鶴、秦大奶奶的身影。無論是紙月來到油麥地小學還是細馬過繼給邱二爺,這些都是我們身邊發生過的故事。聽著作者娓娓而談,一顆原本已經麻木于城市喧囂誘惑的心又飛回到了很久遠以前。那也是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那里也有一所很小的學校,我們的老師五十來歲,和善而慵懶,任由孩子們自行發揮,只要不出什么亂子就好了。就對得起家長了。村里的人也尊重先生,哪家有個什么事,也都請老師過去坐一坐、評評判判,有時就留下來吃頓飯,日子過得悠閑而無奈。而我們,就像桑桑一樣,喜歡平地里折騰出一些事情來,讓家長惱也好、喜也好,伴隨著村口的溪澗流水,舒緩有節,不緊不慢地成長。懵懂的我們卻以為我們已經長大,覺得大人不理解我們,覺得孤獨、失落,想看外面的世界,想知道一切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
而今,我也有自己的女兒了,她也在經歷我們曾經的年齡,可物換星移,時空的變幻,現如今的學生與我們當時是多么的相同又不同啊。
現實社會的壓力,使得學校加大了對學生的約束,追求對書本知識的汲取,永遠做不完的作業,永遠考不完的試。已經改變了學生童年的生活環境,一切圍繞學習,學習為了將來,卻不知,她們所錯過的卻是一生最美的光景呀!看到女兒在《草房子》書里做的批注和下劃線,我深刻體會到女兒的羨慕與反思。她比我們那個時代都知道更多,她的思路敏感而激越,雖然還是我們眼里的"乖寶寶",卻事實上能夠承擔起一些責任與義務了。作為家長,多么希望能夠讓女兒更加全面的發展自我,能夠開心愉快地渡過童年、少年的快樂時光。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總有那蝴蝶停在上面…盼望著夏天,盼望著明天,盼望著…"羅大佑的《童年》是那時我們的心聲,看來,也是我們女兒的心聲。
歲月在無聲地流淌,生命在悄然地延續,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于個人是一次性,于生命卻是輪回。該留下些什么呢?
謝謝作者,讓我偶爾穿梭時空,回到那時…
草房子讀后感1000字篇8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名叫《草房子》的書,是我國兒童文學家曹文軒的作品。
這本書講述了在油麻地這個地方,有一所叫做“油麻地小學”的學校,學校的教室都是一棟棟草房子,看起來并不高大,但屋頂大大的,里面很寬敞。這種《草房子》,實際上很貴重。他不是用一般的稻草或麥秸蓋好的,而是從300里外的海灘上打來的茅草蓋成的。那茅草密而旺盛的長在海灘上,受著海風的吹拂與毫不遮擋的陽光的暴曬,一根一根的都長的很有韌性,陽光一照閃閃發光,海風一吹就能發出金屬般的響聲,也就是這樣一棟棟的草房子,見證了主人公桑桑,禿鶴,紙月等它們之間的友誼,以及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溫情。
比如桑桑,有好幾次他都見到自己的好朋友,紙月遲到了,在一次紙月因為遲到還被老師罵了后,就決定要一探究竟。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出發去找紙月。后來他發現了原來是每天早上被村里的惡少所欺負。桑桑為了不讓紙月受到欺負,寧愿自己被打,也不讓她受欺負。這種友誼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再比如杜小康,他家原本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一戶,可是在一天里出了變故,家庭一落千丈。無奈之下杜小康的爸爸杜雍和只好讓自己的兒子輟學,帶他去300里外的地方放鴨。經過種.種困難,鴨子終于長大了,沒過多久他家的鴨群就闖入了別人的池塘,吃掉了將近3萬條魚苗,鴨群又被魚塘的主人給扣壓了下來。杜雍和無法接受這一事實又病倒。而杜小康回家后卻沒有氣餒,以自己的能力開了一個小小的商鋪在學校門口,他那頑強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又或者是桑桑的父親桑喬。在桑桑生病期間他帶著自己的兒子四處奔波,尋找醫治方法。而在這一段期間,桑桑因為父親拾回了自己的童年。
讀完了這本書,我十分感動,被書中的所有主人公的故事所感動。生活中我們最需要正是書中提到的這幾種:
友誼。在生活中,我們最不缺這個,但也是最缺的。無論是在大人的世界還是兒童的世界都有伙伴,伙伴之間都會產生友誼。但我們之間的友誼沒有書中那么親密,所以我們要更加的和朋友之間產生更濃厚的友誼。
親情。現在所有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給自己家的兒女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課外班,從而剝奪自己孩子的自由。在這里,我呼吁家長應該帶孩子們多玩耍玩耍,讓他們有個快樂的童年。
讓我們為朋友之間的友誼,家人之間的親情而努力奮斗吧!
草房子讀后感1000字篇9
最近,我讀了《草房子》這本書,它里面的內容深深地感動了我。
一個叫作油麻地的鄉村小學校給男孩桑桑留下了快樂又難忘的童年記憶--天生禿頂的禿鶴出于對尊嚴的執著堅守,而演出的令人發笑又令人心酸的悲喜劇;在孩子眼中顯得撲朔迷離的少女紙月的身世之謎;令桑桑自疚不已而實際上注定難成正果的蔣老師與白雀姐的短暫愛情;從精神與物質的頂峰,猝然跌落到最底層的不幸少年杜小康與厄運抗爭的艱難歷程;當校長的嚴父終于流露出來的舐犢之情和初涉人生的桑桑對生與死的最初體驗……本劇把主人公桑桑童年親歷的幾個平常又動人的小故事有機地聯系起來,真誠又富于詩意地歌頌了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間情感,展示了富有獨特風情的人生畫卷。桑桑是一個小男孩,他喜歡做出一些夸張的事。
而六年的小學生活卻讓他沒齒難忘。在這六年中,他經歷了無數感人的故事:這些男女無瑕的真情,同學間天真的友情……他從這些故事中,明白了:善良,尊嚴,頑強……這一切的一切在他的心田里埋下了"愛"的種子。陸鶴是個長著光光腦袋的孩子,因此,大家都叫他"禿鶴",他充滿無助與孤單。被叫"禿鶴"的他常常小鎮水碼頭最低的石階上,望著波光粼粼的湖水發呆流淚。但是,他卻憑著自信讓所有人刮目相看。
誰說沒頭發就丑,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對尊嚴的執著堅守上的。可見,孤單尊嚴的傷害并不是不成功的理由,只有自己相信自己是最好的"解藥"紙月是個內向、善良的小女孩。她的心靈。如同皚皚白雪般純潔。她沒有爸爸媽媽。只有一個又當爹,又當媽的慈祥的奶奶。為了不讓奶奶為自己擔心,當板倉小學的男生欺負她時,她沒有告訴奶奶,只是自己默默流淚。直到桑桑幫助她把板倉小學的男生打跑后,默默無聞的她才露出一絲微笑。善解人意的她話不多,卻總能幫助別人。
不要認為內向是一個缺點,有時,默默無聞卻是最可愛的。白雀是一個十分漂良的姑娘,她有一副好嗓子,不洪亮,不寬闊,但銀鈴般清脆。她不僅外表美,而且心靈美。這就是真正的美。初次看到細馬這個名字我還以為是只馬的名字,但后來才知道他是岳 二爺與岳二媽從岳大爺家帶來的岳大爺最小的兒子。他長的很精神,喜歡笑,十分愛說話。在油麻地小學,他變了,變的孤單,無助,沒有人聽的懂他滿口的江南口音,他感到一個啞巴才有的壓抑。他是那樣的可憐。這使他不想再上學,他去放羊,以此來填空他最脆弱的地方。幾次交談,使桑桑和他成為了最好的朋友。他那頑強的品質十分令人敬佩。
草房子讀后感1000字篇10
“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還未醒來時,就將載著桑桑和他的家,遠遠地離開這里——他將永遠地告別與他朝夕相伴的這片金色的草房子……”
合上書,淚水劃過臉頰,我終于忍不住失聲痛哭了。
桑桑一家離開了油麻地,油麻地是桑桑的童年。油麻地里有金燦燦的草房子,綠油油的艾。六年了,桑桑在油麻地生活了六年,六年里桑桑見證了油麻地里少男少女之間的純情,不幸少年與厄運的拼搏,殘疾男孩對尊嚴的維護,垂暮老人最后一刻的閃耀,死亡體驗中對生命的領悟,大人們之間的感情糾紛……我從“禿鶴”讀到“藥寮”,最讓我難以忘懷的就是“紅門”了。
杜小康家的紅門是那么的鮮亮,亮得照見人影。而紅門里的杜小康是那么的幸福,幸福得無憂無慮。終是家庭變故,想要上學讀書的杜小康必須和爸爸杜雍和去養鴨。遠離家去養鴨對于一直以來無憂無慮的杜小康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但,現實就是這樣,容不得你不愿意,不去想,不去做。養鴨的日子是那么的孤獨難熬,而后來苦盡甘來的那一刻是多么的令杜小康父子感動,也深深令我感動。
我為杜小康而難過,何嘗不是為自己難過?誰都有過光鮮亮麗的一時,何曾會有光鮮亮麗的一世?曾經的杜小康騎著孩子們羨慕的自行車在田間小路上奔馳,住在青磚青瓦用錢堆砌的房子里。他不同于油麻地的孩子,什么時候都是干干凈凈的,有著同齡人無法攀比的自信。然而家庭變故給了他沉重的一擊。原來,沒有人可以不可一世,沒有人可以不受打擊。
我媽總是說,大人的事不關你的事,你好好讀書就行了。可我畢竟是長大了,怎么會不去關心呢?就像杜小康,不得不去面對現實,放下他的傲慢,和老爹杜雍和去養鴨。最后,杜小康終是面對現實,在校門口擺起了小攤。我最喜歡杜小康,是因為他熬過了最孤獨痛哭的時刻,那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時刻,他熬過來了,變得長大了,懂事了,成熟了。我相信,我所面對,終有一天會像杜小康一樣,等到鴨子們下蛋的那一刻。
“也許,我們誰也無法走出自己的童年……”
我的童年再也回不去了。那時候,太奶奶和爺爺都還健在,大伯父的家底還很殷實,爸媽的感情還能維護,我的弟弟還很可愛……我的孩提時代沒有想得那么復雜,不知道社會的險惡,不知道擦肩而過的危險。桑桑最后還是要離開油麻地了,就像我的童年離開了我。油麻地將會是桑桑最美好的回憶,我的童年生活,也終將成為我最寶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