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伊索寓言的感悟
讀后感要求學生在對所讀內容進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將自己的思考和知識結合起來,完成一篇有獨到見解的作品。要怎么寫讀伊索寓言的感悟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讀伊索寓言的感悟,供大家參考。
讀伊索寓言的感悟篇1
暑假里,我讀了很多書,可是我最喜歡的是《伊索寓言》。它由許多小故事組成,每個小故事里都有大道理,其中有一個故事令我感悟很深。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小偷和他的媽媽》資料是;一天,一個小孩從學校里偷了一個筆記本回家。媽媽明白了,不但沒罵他,反而夸他機靈。第二天,小孩又偷了同學的一件校服回來了。媽媽再次表揚了他,他便以為他這樣是對的。
由于得到母親的支持與稱贊,小孩的膽子越來越大,整天想著去偷值錢的東西。
幾年以后,他偷的東西越來越多。一次,他偷東西時,被人們當場抓住。人們把他送進了監獄。那時候,偷東西可是要判死刑的。
到了執行死刑的哪一天,小偷被綁住雙手,帶到刑場上。母親正坐在地上大哭。臨死刑前,小偷對法官說:我有幾句話想對媽媽說。“母親把耳朵貼在兒子嘴邊,兒子使勁咬住母親的耳朵,母親痛的立刻跑開了。他生氣的大罵”:你真是不孝啊,自我犯了錯不知悔改,還傷害自我的母親!”小偷悲痛的說:“母親,以前我偷回同學的筆記本時,如果您能像此刻這樣大罵我一頓,而不是夸獎我,我就不會落得今日的下場了。
小偷的結局讓我明白了,溺愛不是真正的愛,真正的愛是糾正孩子的錯誤,教育他們做個誠實善良的人。
讀伊索寓言的感悟篇2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個小故事,大多以動物生活為主要內容,作者通過描寫動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來表現當時的社會關系,主要是壓迫者與被壓迫者之間不平等的關系,表現奴隸、平民反抗壓迫的斗爭經驗和生活教訓.該書因此被列寧稱為"奴隸的語言"。
《伊索寓言》批判了當奴者的專橫、霸道和殘暴,如《夜鶯和鷹》《狐貍和公山羊》《狼和小羊》《獅子與野驢》《獅子和牡鹿》《狼和鷺鷥》等等。伊索把貪婪、兇殘的統治者和權貴們比擬為獅子、狼、狐貍、老鷹等動物界中的兇猛動物,用這些動物的兇惡本性來無情地抨擊當權者的兇殘本性,揭露他們的專橫、暴力和虐害弱小。在這其中,獅子、狼和狐貍的形象可以說最具代表性。獅子代表著一位擁有絕對權力的統治者,在許多故事中,獅子都是以國王的身份或是動物界中的最強者出現,在《獅子的王道》中,獅子召集鳥獸開會,希望通過調停讓他們和睦共處、融洽無間,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但卻反映了眾人對獅子的畏懼和他權力的至高無上。
在《伊索寓言》中,多次出現獅子與驢打獵或讓別人給他打獵的情景,但無一例外的都是獅子憑借自己的權力和強大搶走了別人的獵物。如《獅子和野驢》中,捕獵前獅子和野驢商量好各自發揮所長共同打獵,但到分獵物的時候獅子卻威脅野驢,獨占了所有獵物。
這樣粗暴地欺凌弱小動物,實際影射了當時希臘統治者的殘暴和對平民、奴隸的欺壓。而狐貍和狼則代表了權貴大臣的形象,狐貍狡猾,豺狼兇殘,從兩個方面深刻地刻畫了當權者的丑惡嘴臉。狐貍代表著一個弄臣的角色,在強大的獅子面前,他花言巧語獲得獅子的信任,如在《獅子、狼、狐貍》中,盡管狼在獅子面前誹謗狐貍,但是狐貍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成功的讓獅子相信他并且除掉了對他不利的狼。在《獅子、狐貍的牡鹿》中,他又用甜言蜜語,三番五次去哄騙牡鹿成為獅子的盤中餐,呈現出卑躬屈膝的奴才相。但在那些無權無勢的小動物面前,他又表現出奸詐自私、貪得無厭的一面。
在《狐貍和公山羊》中,狐貍掉入井中爬不上來,就哄騙山羊跳下來,踩著其肩膀爬出來后又棄山羊于不顧,自私自利。
在《野兔和狐貍》中,野兔上當受騙成了狐貍的飯食,才發現“你所以號稱智多星,無非是因為你詭計多端”,這正道出了狐貍的本性。狼與狐貍的形象稍有不同。他主要代表著兇殘、專橫的權貴形象。在《狼和鷺鷥》里狼不僅不感謝鷺鷥幫他取出骨頭,還威脅應該懂得滿足,什么公平道義在那里都沒有,只有強權。在《狼和老太婆》中,狼竟相信老太婆哄孩子的話“再哭我馬上把你扔給狼去吃”,眼巴巴地等了好長時間,讓我們看了不禁啞然失笑。
伊索在譴責社會上人壓迫人的現象的同時,還對貧弱者的苦難處境寄予深深的同情,號召受欺負的人團結起來對惡人進行斗爭。有的寓言就是描寫機智的弱者與兇頑的強者斗爭的故事,如《狼和躺進神廟的小羊》中,小羊雖然弱小,但卻能識破狼的奸計;《貓和雞》中聰明的雞一眼就看出了來看望他們的貓惺惺作態、居心不良,豪不領情趕走了他;比起前輩兩個故事,《狗和狼》中的狗要更聰明一些,不僅識破敵人的偽善,保全了自己,還聰明地欺騙了敵人一把;還有《狗、公雞和狐貍》是成功對付敵人最典型的故事,它告訴人們要團結一致,運用智慧就能戰勝敵人。看到弱者識破敵人的奸計、戰勝惡人,讀者真是特別過癮。還有的故事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暫時落難的惡人,很有名的就是《農夫和蛇》的故事,它告誡人們不能憐惜像蛇一樣的惡人,盡管你是出于好心幫助他們,但他們惡性難改,一但得勢不但不會感恩,反而會恩將仇報。
讀伊索寓言的感悟篇3
這本書是由幾百個小小的故事而組成的,告訴了我們以前的老鼠是怎么吃東西的,駱駝如何遭受到宙斯的懲罰,某些人是怎么謀財取利,自作自受的……等等等等。
比如說,《駱駝與宙斯》這篇寓言中,講述的是:一頭牛和一峰駱駝在草原上遇見了,他們兩個聊著聊著,聊到了牛頭上的兩個角,牛說:‘咳,要說我這一對長角呀,可真厲害,昨天一群狼圍攻我,被我一個一個全頂死了!’于是,駱駝便十分羨慕,跑到宙斯那兒,說:‘偉大的神啊,請給我兩只像牛一樣的角吧!’宙斯聽了,很是生氣,因為駱駝已經有了龐大的身軀、高聳的駝峰,還有兩只漂亮的長耳朵,于是,宙斯不但沒有如駱駝的愿,反而把駱駝的耳朵變小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貪得無厭的人是永遠滿足不了的,在眼紅別人的同時,自己往往會失去更多。
還有《磨坊主兒子和驢》,磨坊主和他的兒子不停地聽別人的話做事,七嘴八舌的人們,奇怪的擺弄,使驢子很生氣,掙斷了繩索和棍子,撲通一聲掉河里去了。磨坊主和他的兒子無地自容的回去了。這個故事是說:干什么事都應有主見,如果聽信別人的七嘴八舌,那就什么事都干不成了。
這真是一本好書,百看不厭吶!如果你也有興趣的話,那就去買一本看看吧!
讀伊索寓言的感悟篇4
“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暑假到來,我又有充足的時間在書的海洋中暢游了,我讀了《少年鐵頭鼠》、《史記》、《西游記》、《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里都是一個個小小的故事,可是每個故事都蘊含著大道理。其中讓我印象深刻就是《田鼠和家鼠》,故事說的是家鼠到鄉下田鼠家中做客,田鼠拿出自己撿來的谷子、麥粒和樹根招待他,可家鼠十分嫌棄。他們一起來到家鼠城里的家,家鼠大方拿出紅棗、奶酪、蜂蜜、果子等招待田鼠,田鼠見到這么多的美食,先是十分羨慕家鼠的生活。正當他們準備開吃時,突然來了一個人,他們只好趕快躲了起來,等人走了才敢出來,可他們剛想吃時,又來人了,田鼠嚇得急匆匆地告別了家鼠,回去過自己平平安安的普通生活了。
我們看到田鼠的生活雖然看上去光鮮亮麗,可是每天都是在擔驚受怕中度過的。田鼠雖然和家鼠相比,生活比較清貧,可是他每天都是自由自在,安安穩穩的。
這讓我想到了有一次我們默寫時,我沒有認真背誦,當時就冒出偷看的想法了,心驚膽戰地想去偷偷翻書,顫巍巍的手剛放到桌肚下,老師一個轉身,我就嚇得縮回來了,書還沒有摸到,已嚇得一身冷汗了,后面再也不敢亂動了。雖然那次默寫沒有得到很好的成績,但是我利用下課時間認認真真訂正復習,很快就會了,心里也踏實多了。如果我當時偷看到了書,默寫得到了好成績,老師表揚了我。雖然當時很風光,可是這個成績是我偷來的,我肯定不能心安理得。
一步一步努力獲得的成果,應該是我們每個人都想擁有的安安穩穩的快樂!
讀伊索寓言的感悟篇5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伊索寓言。
這本書主要是講寓言故事,里面都是小故事大道理。比如向吹牛的運動員,池塘里的青蛙,北風和太陽,聰明的公雞,狐貍分獵物,狐貍和酸葡萄……應有盡有!
伊索寓言是古昔蠟民間流傳的諷喻故事。書中錄取了大量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民間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多為動物,加上大量比喻的使用,風趣幽默的刻畫了許許多多深入人心的動物形象!
這本書很不錯哦!你也去買一本吧!
讀伊索寓言的感悟篇6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伊索寓言》。這本書是世界文學史上流傳廣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兩千年來以其特有的人生智慧。和藝術魅力受到各國人民尤其是隱射當時社會現實的,更多的篇章表現的是勞動人民生活的經驗和智慧,還有不少故事是借動物形象嘲諷人類缺點的。
《伊索寓言》里面有很多有意義的故事。我最喜歡的寓言故事是《蚊子和獅子》,因為它讓我懂了一個道理。
《蚊子和獅子》主要講了一只蚊子向一只獅子發起挑戰,雖然贏了兇惡強大的獅子,但是最后卻被弱小的蜘蛛消滅掉了。這個故事告訴了我不要驕傲自大,忘乎所以,最后驕兵必敗。
驕兵必敗不只是蚊子,我也一樣。
記得小學有一次考試,我靠自己的努力得了全班第一,這是我小學歷史以來成績最好的一次。這個成績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在我心里有說不出的自豪甚至有些飄飄然了,我把我的喜訊傳給了我的家人,他們都夸獎了我。后來,我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結果,還在課堂上開小差,回答問題時很不連貫,斷斷續續。結果被老師批評了一頓,而且老師還給我媽媽打電話了,回到家,不說也知道,肯定會被批評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人不能有虛榮心,凡事不能驕傲!”媽媽的這一句話讓我受用一生,它就像一盞燈,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一句話一直在我耳邊回響,回響,回響……
讀伊索寓言的感悟篇7
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就給我買了一本《伊索寓言》,媽媽常講給我聽。那時候的我,只是聽個新鮮罷了,可是今天我再一次讀《伊索寓言》的時候,卻又有了一層新的認識,那些道理,卻不是書本所能給予給我的。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臘人伊索,大部分是以動物作為主人公,少部分是以人和神作為主人公的。
令我記憶最深刻的一則故事是:逃命的梅花鹿。故事的大意是叢林中有一只梅花鹿,這只鹿對自己的角十分滿意,卻很討厭自己的腿。后來一只獅子來追趕它,腿派上了大用場,使它跑得飛快,但是鹿角卻被樹枝別住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是,到了關鍵時刻,才發現了真正的朋友。
是的,只有在危難的時刻,我們才能看出來誰是真正的朋友。在這則故事里,這只梅花鹿本以為自己的鹿角是美麗的,因此而十分驕傲,但它卻僅僅只看到了這鹿角的一面。鹿角只是能在外表上表現的美麗,但有時候它并不能幫你在危難時刻度過難關,而恰恰相反,也許它還會幫上“倒忙”。由此,我們可以想到美麗的外表其實算不了什么,其實只是個外在美有什么用呢?我們大家曾經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繡花枕頭一包草。也就是說,外表看上去華麗無比,但里面其實只是一包草。我們總對外表美麗太過于鐘情,把它看得太重要。卻無心考慮被這些外表美麗所擋住的“美麗”。它對你都十分重要,你卻有沒有珍惜呢?這只鹿的鹿角也就如此,我們再仔細想一想。我們平時那樣追求外在的美麗,那么如果心靈不美麗,外表再怎么美麗又有什么用處呢?且,美麗如同花一般,只開一時,你能使它永駐嗎?
有些事物,也許它們的外表看上去并不美麗,但是它們的本質卻是很好;而那些外表上看去很美麗的,有時候是最致命的“定時炸彈”。我們應當看清美麗背后存在的“價值”。
就像這只鹿一樣,我們人可能也不過如此。這只鹿的腳就像我們生活中的那些外表上的美,而鹿的腿就是那些本質上是“心靈美”,難道不是嗎?
再換一種說法,一個角度。鹿的角就像平時那些不忠誠、虛偽的朋友,在關鍵時刻做“范跑跑”的那種人;而那腿就像是我們平時那些忠實,在危難時能夠向我們伸出援助之手的那些朋友。其實說,在外表上十分美麗的東西,我們應當接受。對于那些外表上不美麗的東西,我們也要欣然接受,不要沾沾自喜。
讀伊索寓言的感悟篇8
這一學期班主任向我們推薦了不少好看的書,其中我認為趣味性最強,最有哲理的書就是《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由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流傳下來的諷刺故事之后被搜集到了一齊,并加入了一些印度,阿拉伯的故事,統一齊來,匯總到古希臘時期一個聰明的奴隸伊索名下。
《伊索寓言》中的很多故事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烏龜和老鷹》的故事主要講了烏龜很羨慕老鷹會飛翔,于是便讓老鷹教它飛翔。最終烏龜飛行沒學成,反而把自我的命弄丟了。各種事物都有自我的自然規律,不可違背自然,勉強做事。如果把金魚從水中拿出來,過不了幾分鐘,金魚必會死掉。《農夫與蛇》主要講了農夫看見了一條將要凍僵的蝮蛇,覺得它很可憐,就把它放入自我的胸口,結果蝮蛇醒來后,不但沒筆記激他,反而咬了農夫一口,最終農夫因中毒死去。看了這則寓言后,我十分同情農夫,他是以給善良的人,可是他做好事并沒有看對象呀!對于惡人我們不能心慈手軟。在《狼和小羊》中,狼想吃掉小羊,試圖以貌似公正的理由來掩飾自我的暴行,但當他的虛偽言詞被純樸的小羊一一揭穿時,他便不加掩飾地露出固有本性,從而揭露了強者凌弱的丑惡現象。
《伊索寓言》是一本好書,我們從這本書中能夠得到很多生活啟迪。它教會我們要謙虛做人,不能狂妄自大;而生活中不是每一個人都值得你去信任,有的人是真心給你幫忙,而有的人是想利用你,我們應當學會分辨善與惡;我們也不能只看見自我的優點,拿自我的優點去比別人的缺點……
《伊索寓言》雖然故事很短,可是智慧無窮。
讀伊索寓言的感悟篇9
《伊索寓言》這本書是我的最愛,原因有三:一是我非常喜歡作者本人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二是小故事大道理,短小精悍發人深思;三是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
這本書的作者名叫伊索,是一個在苦難中長大的孩子。童年時期的他是一個啞巴,但是他的母親非常愛他,時常講故事給他聽。母親去世后,伊索跟著曾照料過他的老人,離家到各地去漫游,學到了許多有關鳥類、昆蟲和動物的故事。他們在一起過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
有一天,伊索夢見了幸運之神和氣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進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頭。醒來后,他意外地發現自己已經可以說話了。也因此成就了《伊索寓言》的誕生。
在《山羊和驢》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害人終害己,算計別人的結果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在《狐貍和豹》的故事中,我知道了智慧勝過美麗的外表這個道理等等。
看著看著,我似乎也成了一個小作家。這不,我也編了一個寓言《鉛筆的虛榮心》:這天,鉛筆戴上了鋼筆帽,就開始得意洋洋,主人過來拔掉了鋼筆帽,鉛筆就如同從十萬米的高空重重摔在地上,一下子失去了自信。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虛有其表、沒有自身價值是非常可怕的。
在此,我寫了一首打油詩,送給我心目中敬佩的作者:寓言寓言真奇妙,小小故事有奧妙,種種知識藏里面,看你找不找得到!
同學們,多看書,多學知識,長大肯定能成才哦!
讀伊索寓言的感悟篇10
我在假期里讀了許多書,其中有一本書我感覺對我們小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養成良好習慣都非常有益。書名叫《伊索寓言》。
下面我簡單的講一篇故事給你們聽聽。故事名稱為《小偷和他的母親》。
有一個貪心的孩子偷了他同學的課本帶回家,他母親不但不責怪他反而夸獎他,小孩子很開心,認為這樣做是對的。第二次,他偷了一件同學的上衣給母親,母親非常高興,更加稱贊他。這孩子長大成人后就開始偷貴重物品,直到最后他在偷貴重物品時被人抓住。
當他雙手被綁押向刑場,他母親在人群里傷心的捶胸大哭,這是孩子對警察說:“希望能讓我在我母親耳邊說兩句悄悄話”。當他來到母親耳邊時,他立刻用牙緊緊咬住母親的耳朵直至咬掉下來。
母親罵他大逆不道,他回答說:“這都怪你沒盡到做母親的責任,當初要是我把課本偷回來時你及時制止我,我也落不到今天蒙羞而死的地步”。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從小要養成好習慣,長大才不會犯大錯誤,才能成為有出息的人。
其實,在《伊索寓言》里有很多很多這樣啟發,警醒,教育人的故事。只要我們認真閱讀和理解,將對我們的性格塑造,習慣培養都非常有益。
所以,我向大家推薦閱讀《伊索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