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父與子》的感想
寫讀后感需要人們對所讀的書籍或文章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加強理解和記憶。讀《父與子》的感想怎么才能寫好?這里分享一些讀《父與子》的感想,方便大家學習。
讀《父與子》的感想篇1
今天讀了父與子之戰爭允許使用一切手段,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天,父親帶著兒子實在是無聊之極,就想到一個游戲,就學著當時正在打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海戰玩起來。父親說:“我們打水仗把,規則是,只要打中對方的一只船,被擊中的船就要退出戰斗,如果兩只船都被擊中,那就代表那方失敗。”
游戲開始了,父親讓兒子現開炮,結果兒子太緊張了,沒有打中,而父親一下子就把兒子的船擊中了,這下兒子不干了,他使勁把水向父親的船打去,沒想到又用力過猛,噴到外面了。這可怎么辦了,輸定了,兒子歪著腦袋想了半天,終于想到了一個可以一箭雙雕的主意。
當父親又把水噴過來的時候,兒子把船向右移動(這是不允許的),父親連著打了十多下才把“敵人”消滅。就在父親洋洋得意的把勝利成果(兒子的小船)放到地上時,兒子突然把淋浴頭打開了,一下子把父親沖了個落湯雞。兒子拍著手笑道:“小船的指揮官被消滅了,那么就等于是失敗了,我贏了,哈哈”!
是的,戰爭可以使用一切手段,就是一個目的——贏得勝利。但我們期望和平,拒絕戰爭!
讀《父與子》的感想篇2
在這個月里,我讀了一本幽默的書,名字叫做《父與子》,故事的主角就是一對父子。這位爸爸體型胖胖的,是一個禿頭;兒子雖然沒有什么特長,但是卻有著調皮、可愛的性格。在這一對父子的生活里,到處充滿了詼諧,使人一看就會捧腹大笑。
這本書里沒有一個字,但是,卻讓你一看就會明白。因為漫畫是不需要用過多的語言去修飾的,他還是很通俗易懂的,你一看就會明白的,一看就深深地愛上它的。
這本書里有一幅畫面最讓我啼笑皆非的。
故事的情節大概是這樣的:一天,媽媽做好飯菜準備叫兒子吃飯,可兒子卻突然不見了,于是,就叫想要急著吃飯的爸爸,把正在書房里看書的兒子去叫過來。爸爸把兒子叫到了餐桌上,可是自己卻不見了。兒子又走到書房,定睛一看,原來爸爸正帶著眼鏡,有模有樣地在看書呢!兒子的眼睛睜得大大的,仿佛在說:“你叫我去吃飯,自己卻在這兒看書!”看到這一幅畫面之后,肚子都笑疼了。
在生活里,我和爸爸也是很有趣的。記得有一次,老爸帶我去釣魚,我就突然說要和爸爸來一場釣魚比賽,爸爸欣然答應了。
這不用比就知道,我一個不經常釣魚的人,倘若和一個有空就去釣魚的專業選手比賽,結果肯定是很明顯的。如果是一般人的話,看到對手那么厲害,肯定就放棄了。可我就是要來一場比賽,因為我已經想好了對策,怎樣才能讓這場比賽輕松獲勝。我神氣洋洋地對爸爸說:“爸爸,你就等著輸吧!”說完,還擼了一下自己的頭發。
釣魚比賽正式開始了。爸爸正安靜地坐著,魚竿拿著穩穩地,等待著魚兒上鉤。而我卻悠閑地在一邊淡定地吃著東西,時不時地往兩邊看。
一條大魚往爸爸那邊游去了,我立馬站了起來,往旁邊拿了一大把石頭,向爸爸那邊扔去。那一條大魚一驚,往我這邊游來了。這樣,比賽我就輕松獲勝了。
漫畫里的父與子和生活中的父與女,實在讓人趣意縱生。好多天,《父與子》這一本書,令我愛不釋手,看著看著,總是會久久地沉浸在幸福與快樂之中……
《父與子》,這本讓我歡喜讓我難忘的書,不愧是一部廣為傳閱,深入人心的經典作品!
讀《父與子》的感想篇3
說實話,《父與子》是我看得最久的漫畫書,我記得第一次看它是在寒假的時候,老師推薦我們買,我就立即把它買回了家,一屁股坐在沙發上,一邊吃東西,一邊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我一看封面,咦,就很有意思。畫面上的三個人,有一個坐在木馬上的小孩,還有一個長得像甘蔗的人和一個長得像皮球的人,其中:“皮球”在倒立,“甘蔗”在扭著頭,給小孩子剪頭發。而且“皮球”的屁股上還頂著一頂帽子。我一下子明白了,坐在木馬上的是兒子,那根“甘蔗”是理發師,而倒立著的就是孩子他爸了,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開書看了下去,我發現,這本書里面的故事更好看,每一頁都有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
《雪人的反擊》讓我明白了做人不能太過分;《會走的箱子》告訴我,人不要動歪腦筋;《我們還缺少的晨報》告訴我們要敢于創新。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失敗的音樂會》。一天,父親和兒子想辦一場音樂會,于是,父親買了一把薩克斯,兒子買了一把小號。兩個人回到家,滴滴滴地開始練習。可是,兩個人都認為對方吹的不夠好,所以最后只是各自坐在一邊生悶氣,音樂會最終也沒有舉辦。后來,他們兩個盯著自己的樂器看了很長時間,父親發現自己的薩克斯像個煙斗,兒子覺得自己的小號像個平常玩的吹泡泡玩具,于是父親倒了幾盒煙絲在薩克斯的斗里,點上火,美美地抽了起來;兒子拿來一大桶泡泡水,把小號的口泡到里面,吹起泡泡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東西都不是絕對的只有一個功能,要學會開動腦筋,開發出新的功能。
讀《父與子》的感想篇4
上個星期六上午,我看了一本叫做《父與子》的書。
書中講了很多情節:有引人發笑的,有感動至極的,還有怒氣沖沖的。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一件事是:兒子想吃糖,父親不讓兒子吃。可到了復活節那天,兒子把自己存下來的錢拿去買糖果了。父親回來看見兒子在吃糖,就問:“哪來的糖?”兒子指著墻上的兔子說:“是它送的。”父親知道兒子在說謊,就生氣地說:“兒子,你為什么要說謊啊?”兒子可憐地說:“我想吃糖,但是你不給我買,我只能自己存錢買糖吃。”父親聽了和藹地說:“我不給你買糖,是因為我怕你吃糖太多了,會有蛀牙。”兒子聽了快樂地說:“原來不是爸爸不給我買糖,只是爸爸怕我糖吃太多了有蛀牙而已。”爸爸把兒子抱起來說:“我親愛的兒子啊,你明白就好。你自己存錢買糖吃,沒有偷爸爸媽媽的錢,真是好樣的。”兒子說了謊是不對的,但是兒子自己存錢買糖,而不是用錯誤的方法,這樣的表現值得鼓勵,夢想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父親其實是疼愛自己的兒子的,不想讓他的口腔里長滿蛀牙,其實也不是不讓兒子吃,只是不想讓他吃太多。現在的父母跟孩子交流的時間已經很少了,父母都在跟手機交流,不跟孩子交流、溝通。希望父母能和孩子多交流,多溝通,這樣彼此的誤會就能少很多。
我覺得《父與子》是家長和孩子一起看的一本書,而不是孩子一個人看書,家長在玩手機。也不是孩子向你問問題的時候,家長總是:“嗯,嗯。”等到手機看好后再問:“你剛才說了什么?”
我希望家長能改一改這種不好的習慣,同時也希望《父與子》這本書能傳遍所有孩子的手。
讀《父與子》的感想篇5
一些幽默的書總能把你逗得哈哈大笑,父與子就是其中的一本,作家埃·奧·卜勞恩用輕快的筆調描寫了一對有趣的父子。看完這本書,我也有很深的感觸。
文中的父親一直都陪伴著孩子,無論是一些幼稚的還是一些別的事,爸爸都會與孩子一起做。父與子之間沒有任何無法解決的事情,爸爸干什么都會去體諒和理解自己的孩子,這使我覺得,這一對父與子,不像父與子,卻更像一對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在餐桌上,一家都沒有做所謂的“低頭族”。而是十分融洽的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就算孩子吃飯時在看書,父親也不會去阻擋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去吃飯,自己卻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在街上,每當孩子被人欺負時,父親總會站出來,即使對方很厲害,但父親仍然不怕,為了孩子,父親寧愿自己受傷也不愿讓自己的孩子受欺負,多么偉大的父愛啊!平時,當父親帶孩子出去玩時,父親總是制造出一些很尷尬的事,把自己的孩子逗笑,也把我們這些讀者弄得哈哈大笑,孩子見父親失敗了,也總會去幫助自己的父親。當他們被困在島上,他們也沒有苦,無論是孩子還是父親,都在想盡辦法走出這個島,最后,通過父與子的團結,也走出了小島。父與子發現自己是富豪后,他們的生活卻并沒有改變,不會因為金錢的關系,父與子就變了,而是接著他們自己的快樂生活,他們總能從一些小事中找到無窮的樂趣,我覺得這種精神是大家都該好好學習的。
父親盡管很忙,但他依然會抽空陪陪孩子,現在的家長們,你們也抽空多多陪陪孩子吧!
讀《父與子》的感想篇6
媽媽給我買了一本《父與子》漫畫集。我很喜歡這本書,對它簡直是愛不釋手。
《父與子》這本書主要講的是爸爸與兒子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而作者把它們編成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漫畫,讀來常常讓人捧腹大笑。
漫畫里的爸爸非常幽默搞笑,有時候像個小孩子,是兒子的“大朋友”。而我的爸爸卻嚴厲多了,時常一副皺著眉頭的樣子。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最愛自己的兒子。
《鍛煉成名手》是講爸爸和兒子天天在一起鍛煉,他們舉重、跳繩……最后,兒子居然把爸爸舉起來了。而我的爸爸也經常陪我練習乒乓球、下圍棋。爸爸一直鼓勵我戰勝他,我也希望像漫畫中的兒子一樣把爸爸舉起來,超越他。
《這下足夠了》是講爸爸和兒子在河邊扔石子,但很快就沒有可扔的石子了,兒子玩得很不盡興。當天晚上,爸爸就用小推車裝了一大堆石子到河邊。第二天,兒子看見這么多的石子,高興極了。我也喜歡向水里扔石子,如果石子沒了,爸爸就會和我一起四處撿石子。平常很愛干凈的爸爸會去摳埋在土里的石子,弄得滿手的泥土。他的眼睛又很近視,找起來可費勁了。我感到爸爸真的很愛我。
《我們還缺少的晨報》是講爸爸發明了一種晨報,就是在報紙中間挖一個大圓洞,放上早餐的盤子和咖啡杯,這樣就可以不用扭頭地邊看報紙邊享用早餐了。我的爸爸也有很多奇思妙想,比如:像紙一樣可以折迭的電視機,可以傳送人的傳真機,發出各種香味的墨水……我真佩服他,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發明出很多有用的東西。
書里面這樣的小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我也想把我和爸爸在一起的趣事畫成一幅幅漫畫,告訴他“我也很愛你,爸爸!”
讀《父與子》的感想篇7
《父與子》由他們平常開始,過著歡樂的生活。車子壞了用腳蹬著走。父親吸煙被兒子以為著火了,立刻就取一桶水潑過去。兒子打翻了墨水瓶,父親要打他,可他發現兒子褲子破了,就先幫他縫補褲子,兒子以為沒事的時候,縫補完了還是照樣打他。還有一個讓家長簽字的絕招,兒子問父親:“你能蒙著眼睛寫自我的名字嗎?”結果父親上當了,兒子把試卷給蒙著眼睛的父親簽字,簽完了父親還在為自我能蒙著眼睛簽字而驕傲。
父與子是一對可愛而趣味的人物。他們善良、正直、真誠和寬容,懂得生活,有幽默感。他們對生活中的奇遇或凡人小事,總是抱著樂觀的態度,平和的心境,有時甚至顯得天真,去消釋矛盾,去自尋其樂。我們每個人,不論是小孩或大人,只要具有幽默情趣與平和的心態,生活中如何沒有歡樂呢?
看過這本書的人,必須忘不了這父子倆典型形象:腦袋扁圓、總穿一件馬甲的父親,一頭亂發、小不點兒的兒子。
每個家庭就得以父與子為榜樣,過上和諧、歡樂的生活。
讀《父與子》的感想篇8
我在假期讀了《父與子》這本書,它是一本無字漫畫,它用嚜線勾勒在白字上的幾個人物,足以讓人看了哈哈大笑。<父與子>這本書有時讓我看了感動的落淚,接著的故事內容有讓人轉哭為笑,看著兒子調皮的樣子十分可愛,又讓人覺得他是位既有童心而又純真的孩子。有時候畫里讓人憤怒,這孩子太調皮了,真沒有家教!
沒想到兒子的父親還是很有辦法治兒子的,使兒子不敢再去做錯事了。有時候畫面讓人感覺既好笑有時又覺得無聊。這本書讓人喜怒哀樂,讓人看一下慈祥的父親和調皮兒子是怎樣過生活的,也讓大家感受一下里面的教育知識,令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更加科學有效,孩子才會覺得更加快樂。里面有一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就是知道了父親和兒子的親情。一天兒子踢球把家里的玻璃踢破了,結果被氣得七竅冒煙的父親趕出了家門。
父親一邊看報紙一邊看時間,眼看時間越來越晚,天漸漸黑了下來,父親開始緊張起來,過了一會父親急急忙忙穿上衣服到外面四處找尋兒子。當他再次走進家門,一個足球踢了出來,心想這次可再也不能把兒子趕出家去了,兒子比玻璃可重要多了!這則故事看后感觸頗深,就是無論兒子做錯什么事,摔壞什么東西,兒子在父親的心中都是最重要的。
讀《父與子》的感想篇9
這是一部風靡全球,銷量過億的書,也是一部漫畫,讀起來生動有趣。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就是:有天,一位紳士來到他們的家,他們居然繼承了一筆巨大的財產和一座宮殿,于是他們被接到了宮殿里住,他們第一次見到這么寬闊,這么大的房屋,很是新奇,而且這座宮殿很大,玩兒上一天也要感覺沒玩兒夠,這一天晚上,父子倆在豪華的大床上蹦來蹦去,終于睡著了。第二天早上,父親被兒子的惡作劇驚醒了,想要抽打他的屁屁,而兒子卻說:“等一等,爸爸,你一會兒就可以打我啦!”過了一會兒,兒子回來了,身上穿著一身用鐵做成的盔甲,他又說:“爸爸,現在你可以打我的屁屁啦!”父親氣的很是無奈,如果我有一個這么童真童趣的兒子,我會為他感到驕傲自豪。給我印象特別深刻的還有一篇:自從他們繼承了這座宮殿和一筆巨額,就是要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玩兒好的,這一天,他們父子倆和仆人一起坐著游輪去海上玩兒,這座游輪漂著漂著,突然父子倆看見,一只手在海上飄著,他們以為是一個人在求救,于是毫不顧忌地跳下海,想要去救那個人,可是一看這只是一個指示牌,上面寫著前進兩個字,根本不是什么人在求救,父子倆沮喪的回去了,可是一看游輪居然飄走了,不知去了哪里,他們不會把父子倆拋下了吧?沒錯。父子倆只好游到一個小島上,自生自滅。有一天,父子倆看見了向這座島飄來的一艘船,父子倆既高興又興奮,可是他們渾然不知。這坐船上全是海盜,還都把他們的身上的貴重物品全都搶走了。父子倆沮喪極了。
這父子倆的關系就像一對好朋友,關系非常融洽,這就像我的父親和我一樣,雖然我們十多天才見一次面,等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還是像他們一樣。他們還非常的單純。他們身上還有舍己救人的優秀品質。所以我非常喜歡這本書,也喜歡這對父子。所以這本書也推薦給大家。
讀《父與子》的感想篇10
暑假里,我看了《父與子》這部漫畫書,作品中一個個生動、幽默、滑稽的小故事都是來自于漫畫家卡勞思與兒子克里斯蒂安在生活中的真實寫照。
這本書講的是長著刺猬頭、調皮、可愛、喜歡搞惡作劇的兒子與長著大胡子,善良,經常被人嘲笑的父親,他們演出了一場場生動又好玩的畫面,看后使我哈哈大笑,回味無窮。
漫 畫《父與子》這本書非常有趣,處處顯示父子之間深深的愛。《父與子》中我最喜歡的畫面是《父親幫忙》這幅畫面。這個小故事主要講述了這樣一件事:兒子在寫 家庭作業的時候,父親看孩子非常的為難,一時糊涂的父親心疼兒子,就替兒子寫起作業來,兒子非常高興。第二天,老師檢查作業時,發現兒子的作業跟平常的筆 記不一樣,經過老師三番五次的審問后,最終兒子承認是父親替自己做的作業。于是,放學后,老師一起和孩子回家,要家訪,進到家里,就對孩子的父親說:“既 然你愿意幫孩子做”好事“,也幫孩子接受懲罰吧!”于是就出現了老師打爸爸屁股的這幅滑稽的畫面。
從這幅畫漫中,我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依賴家長,作業對于自己非常重要。這位父親對孩子的愛是不對的,這是溺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