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600字
讀后感是讀者對閱讀材料的一種直觀和主觀的反應,可以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從而獲得更多的收獲。這里提供優秀的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600字,方便大家寫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600字參考。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600字篇1
主人公霍爾頓,一個性格復雜而又矛盾的青少年,帶著滿嘴的污言穢語走進了我的視線。他的憤世嫉俗思想引起了消極反抗,他認為成人社會里沒有一個人可信,全是“假仁假義的偽君子”,他渴望的是樸實和真誠,但遇到的全是虛偽和欺騙,而他又無力改變這種現狀,最后不免對現實社會妥協,甚至想逃離這個現實世界,到窮鄉僻壤去裝成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但他有一顆純潔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為了保護孩子,不讓他們掉下懸崖,他還渴望長大成人后做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發出“救救孩子”般的呼聲。總之,他是個孤傲掙扎的人,但他又是個要求世界完美的人而又無奈屈服于現實的人,這個矛盾著的人的那顆善良而又不安現狀的心在狂跳,在淌血,我的眼里貯滿同情的目光。
霍爾頓的所作所為、言語行動竟然像是我們身邊走過的“他”:憤世嫉俗,玩世不恭,卻又認真執著、充滿愛心的愣小子,他時而獨自胡言,時而大聲發泄,他的那顆躁動著的青春氣息的心。
讀小說,我似乎讀到了青少年在跋涉人生途中的迷茫與不滿。反顧我們當下生活中,有沒有霍爾頓這樣的掙扎者?一定不少。青春期的迷茫是必須面對的。每個處在青春時代的人,也許就是一個個霍爾頓。他們走過不少彎路、窄路、險路,甚至懸崖峭壁,然后再在苦苦的掙扎中站立、疾走、迅跑,最后踏上人生的康莊大道。也許手腳損傷,也許頭破血流,也許心力交瘁,但終于會走過來,臉上浮起了堅毅的笑意。
《麥田里的守望者》正是青少年迷途中的一束曙光,青青春路上的行動指南。霍爾頓們的迷茫與失落永是成長中人們的迷茫與失落,但愿現實中的霍爾頓們終會糾正行程中的偏差,快速步上人生正軌,大步流星的行走在人生征途上。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600字篇2
主人公霍兒頓是我讀過的文學作品中為數不多的反面形象之一。他的性格深受資本主義社會的耳濡目染,既有丑惡的一面,也有反抗現實,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純潔的一面。書中,霍爾頓是一個不肯用功讀書,整天鬼混的沉淪少年,他為什么不肯用功讀書?難道是資本主義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不需要讀書嗎?看一看霍爾頓所處的環境,便不難明了。
學校里的老師和他的家長強迫他讀書,只是為了讓他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帳卡迪拉克,學校里的老師大部分是勢利的偽君子,而這位老師對他說: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英勇的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志是他原為某種事業卑賤的活著。老師的諄諄教導卻是一條滲透著濃厚利己主義和功利主色彩的資本主義信條,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霍爾頓又怎能找到可貴的精神寄托或崇高理想呢?
他不愿意與他們同流合污,自然也就無法好好讀書,他的不用功表面是頹廢,沉淪,實質上是對資本主義的價值觀的最無情的揭露。作者把霍爾頓身邊的人,全都描繪成假模假式的人,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想逃離這個噩夢般的現實世界,到偏遠的小山村去遁世,但要真正這樣做是不可能的。他最討厭看電影,但百無聊賴中又不得不在電影院中消磨時間;他討厭愛慕虛榮而又毫無主見的女友去又迷戀她的美色,;他看不慣這個世道,卻無法改變;他甚至痛恨自己,卻沒有參照的標準來改正自身缺點(亦或是說沒有毅力),這樣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注定了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中,霍爾頓只能用幻想解脫自己,自欺欺人,最后仍妥協于他所深惡痛絕的社會,繼續陷入矛盾的漩渦,無法自拔。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600字篇3
看到第十幾章的時候,覺著有些無聊了,所以直接翻看了后面的結局。
真的被驚艷到了!
下定決心離家出走的霍爾頓,被老菲苾成功的留了下來。然后,那個下雨天在旋轉木馬上一圈又一圈旋轉的穿著藍色大衣的十歲小姑娘,和一旁的坐著的頭戴紅色獵人帽的高中生,就這么定格在了畫面上。
所以我說霍爾頓是個TMD妹控啊,而且,真幸運,有一個這樣善解人意的妹妹。從第一章開始,好為人師的歷史教師,討厭的室友,沒有禮貌的夜總會舞女,騙錢的妓女以及陪著看演出的無聊“女友”,都是惹人厭的角色(唯二令人感興趣的要數列車上的同學家長和琴了,但霍爾頓卻缺少勇氣和機會)。然后,在霍爾頓快絕望的時候,偷偷回到家里見到了妹妹!啊啊啊啊!!!然后跳了支舞!然后一切都不同了!!!
最近越發覺著,所謂的世界名著,可能并不適合用來放松或是閱讀。倒不是說人家寫的不好,只是隨著年齡增大,自己沒有多余的時間和旺盛的好奇心來了解書中描述的大環境,而文字一旦離開了所處的環境,就失去了大部分的色彩。
《麥田里的守望者》倒是還能設身處地的體會一把,高中生作為第一人稱也還挺有趣,但是,中間幾個章節確實沒興趣看下來了。可能也因此,至今沒有找到那句“我將來要當一名麥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玩。幾千幾萬的小孩子......”我在中學就聽說過的名言。不過,無所謂啦,整體還是符合預期的。挺好的!
接下來,可能大多數都會讀一些技泛術類書籍,以及中文的雜文和散文。大多數的圖書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合與否。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600字篇4
在圖書館里,我無意中發現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里的守望者》,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么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生這么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出色。
“麥田”是最具象的一個,金黃、廣袤、視覺和心理上的無限延伸。
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這樣的環境,隨著時代的&39;飛速發展,孩子們真的不知怎么了?教育怎么了?肆意浪費自己的青春從不后悔,但他們真的不知道:青春禁忌游戲!難道真的是本性難以改變?
作為教育工作者,二十多年來,我也一直在追求“守望者”的理想,看著一個個孩子眼看著跳進懸崖,一次次地伸手去拉他們,本本分分地盡好自己的職責。我挽救了多少將要跳進或已經跳進懸崖的孩子(盡管只是在我所教的過程中),我已經記不清了,只是很多年以后,他們還有他們的家長都還在懷著一顆感恩之心感謝我。這我已經非常滿足了。
現在我又遇到了一群這樣的孩子,不遵守學校紀律,我行我素。晚上通宵達旦出入網吧、酒吧。頭發染色,隨意曠課,和書中那一群渾渾噩噩度日的孩子并無二致,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我已經不能最大限度地糾正他們的思想,現在只能在有限的空間里做好“守望者”了,不能當一個罪人。想想我們身邊,看著一個個誤入歧途的迷失羔羊,我竟然無能為力,做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能力的教育工作者,不能不說又是一個悲劇,造成這個悲劇的罪魁禍首又是誰呢,誰敢站出來為這些買單?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600字篇5
那天去書店,我從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里的守望者》,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么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生這么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出色。
美國的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云尚未散去,冷戰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著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煙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于淪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為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這個時代正處于巨大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象。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消沉,他們逐漸遺忘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向往平庸。
我們是一群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自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著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600字篇6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望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麥田里的守望者》通過第一人稱以一個青少年的說話口吻,生動而細致地描繪了一個中產階級子弟的苦悶,彷徨的精神世界,從主人公這一個側面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
追求物質生活精神生活荒蕪的社會風氣,道出了資本主義的實質。主人公霍兒頓是我讀過的文學作品中為數不多的反面形象之一。他的性格深受資本主義社會的耳濡目染,既有丑惡的一面,也有反抗現實,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純潔的一面。書中,霍爾頓是一個不肯用功讀書,整天鬼混的沉淪少年,他為什么不肯用功讀書?難道是資本主義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不需要讀書嗎?
看一看霍爾頓所處的環境,便不難明了。學校里的老師和他的家長強迫他讀書,只是為了讓他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帳卡迪拉克,學校里的老師大部分是勢利的偽君子,連他起初所唯一敬佩的一位老師后來發現也可能是個搞同性戀的,而這位老師對他說: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英勇的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志是他原為某種事業卑賤的活著。老師的諄諄教導卻是一條滲透著濃厚利己主義和功利主色彩的資本主義信條,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霍爾頓又怎能找到可貴的精神寄托。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600字篇7
看這本書,有點小插曲。沒看之前,朋友間聊起,就有人非常奇怪,“你的性格,怎么會愛看這種書?書里可是通篇粗話臟話哦”。但這些話,反而更加深了我對閱讀的興趣,每個人都是有點逆反的不是嗎?如今,閱讀完通篇之后,讓我對這位書中的主人公不禁憐愛交加。
書中的主人公霍爾頓粗看絕對是個放蕩不羈的學生:他不愛學校學習,有時覺得某門課無聊還會逃課,因此5門功課4門不及格,以至于被學校開除;他愛喝酒,經常為了喝酒冒充成年人,煙癮也極大,為此差點兒得了肺病;他臟話連篇,對很多事情都看不慣,因此好像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
但是,我覺得,他其實是個內心脆弱的善良的少年,很多表象都是他為了保護自己而給自己加的偽裝:他愛好文學,看過《還鄉》、《人生的枷鎖》等很多小說,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非常有愛心,哪怕自己沒錢也要給修女們捐款,要為同學維護他在母親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他對愛情充滿了美好的憧憬,討厭無愛的性行為,希望能和喜歡的姑娘遠離城市一起去林中小屋過美好的生活;他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憧憬,希望自己能在麥田里守望,防止孩子們跌入懸崖……
真的,看完整本書,我的第一反應是想起了我的學生們。作為薄弱初中的學生,他們中的很多人內心都是脆弱的。他們也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偽裝。多一點愛心,多一點真誠,其實霍爾頓之類的學生對老師還是非常有好感有敬意的。用愛去換取他們真心的愛,就算不能換回他們對學習的熱愛,也不要抹殺他們對生活的愛!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600字篇8
那天去書店,我從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里的守望者》,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么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生這么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出色。
美國的五十年代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云尚未散去,冷戰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著混混噩噩的生活。于,"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就其中的一員,他抽煙酗酒,不求上進,但,他還不至于淪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為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家,這個時代正處于科技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這與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反。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他們逐漸遺忘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向往平庸。
我們一群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自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理想人的指路明燈,它帶著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我們的理想。
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600字篇9
《麥田里的守望者》是一本不厚的書,我很快就讀完了,讀完后意猶未盡。這本書對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很深的感觸。面對迷茫的前路,我們任何時刻都應該保持純潔的理想,這會一直引領我們走向光明。
故事發生在50年代的美國,那個時期的人民的思想混亂,沒有理想,消極的情緒彌漫這社會。這一時代的人過著沒有理想,渾渾噩噩的生活。故事的主人公霍爾頓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過著昏昏沉沉的生活。小說的手法非常新穎,作者實際上是通過大背景的描寫,描述出主人公的心理狀態。他沒有上進心,但是他沒有吸毒或者群居。說明他心中仍然有著一絲純潔的的理想,沒有因此墮落下去。是理想支撐著他,讓他有活下來的勇氣。而他的理想就是做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這也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主人公的經歷在青少年讀者間肯定能引起共鳴,作者給廣大的青少年的成長指明了道路。
時代的迅速發展,我們在節奏加快的生活中往往會迷失自己,變得迷茫。我們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去想一想,我們到底在為什么而活,為什么而忙?不正是為了我們心中原本的夢想嗎?不忘初心就不會彷徨,現在腳下的路就是我們腳下走過的路。人人都需要理想,人人都要有希望,希望在腳下,希望在明天。最后引用作者的一句共勉的話:你一定得認識到想往哪個方向發展,然后一定要對準那個方向出發,要馬上,你再也浪費不起多一秒的時間了,你浪費不起。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600字篇10
《麥田里的守望者》這本書我在很久以前就聽說過,一直沒有機會好好了解。一次偶然,終于讓我有機會好好地讀一下這本書。
我帶著美好的的憧憬與期待翻開了這本書,然而現實與想象總是截然相反,內容并非與書名一樣充滿詩意。這本書用簡潔、細致的語言描述了主人公霍爾頓在被潘西中學開除后三天的生活,在這幾天的生活中也插敘了他過去的一些美好的與糟糕的生活片段。主人公霍爾頓是一個矛盾的個體。他看不慣周圍生活的一切,在他看來那是一個虛偽的世界,他想逃離那個世界的一切。然而,他在現實生活中確是一個逃課,吸煙,喝酒,臟話連篇的人。他討厭電影,卻為了消磨時間而去看電影;他厭惡沒有愛情的性生活;他不喜歡的人,卻因為對方的美貌而不由自主的接近。可以說他厭惡這世界的一切,卻不由自主的實踐著這些令他厭惡的行為。在這樣矛盾的生活中,他苦悶、彷徨、幻想、試圖反抗。最終,或許是為了他的妹妹,他選擇回到他想逃離的那個家。
雖然厭惡這虛偽的一切,卻又無力改變這一切;自己心中苦悶,又不得不做些放縱的事來打發自己的時間。看著霍爾頓的矛盾生活,我也在反思生活中自己。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有著自己的夢想,然而又有多少人為之付諸行動?堅持自己的目標到最后的人少之又少。我也有自己的夢想,也有對未來的期許,然而我卻沒有為之付出行動。
霍爾頓的生活給了我些許啟示,讓我能夠看清自己,從而反思自己的人生。人生既然有所想,那就要有所行,別讓時間帶走了夢想,徒留的只有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