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朝花夕拾的感受150字
寫讀后感可以鍛煉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包括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表達能力等。下面是一些讀朝花夕拾的感受150字免費閱讀下載,希望對大家寫讀朝花夕拾的感受150字有用。
讀朝花夕拾的感受150字篇1
《朝花夕拾》講的大多是魯迅的童年故事,用“貓狗鼠”等小故事組成。其中“貓狗鼠”說的是魯迅小時后。養了一只只有拇指大小的“隱鼠”一天保姆告訴他隱鼠被貓吃了。
從此,他見貓就打,漸漸變的“貓見貓怕”后來他偶然聽說隱鼠并不是被貓吃了,而是被那個保姆給踩死了,緊管知道了真像,但他還是非常討厭貓。直到長大后,因為名聲問題,才改變了對貓的態度。
讀朝花夕拾的感受150字篇2
有很多人說自己沒有讀過《朝花夕拾》,實際上我們課本上就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節選的文章。
這本書給我帶來很多啟發,例如魯迅時代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狀態,看似唯美,實際上充滿著很多壓迫和黑暗,這些告訴我們應該珍惜今天,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
讀朝花夕拾的感受150字篇3
合上書,我還沉浸在魯迅質樸又不失趣味的童年故事中,因而回想起自己無憂的童年,不禁輕輕笑出了聲。正如它詩意盎然的名字一樣,飽含別樣的韻味。
我想,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才會更加嬌嫩,等到了夕陽西下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艷和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幾分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淡淡清香在風的呼吸里一絲絲的氤氳開來,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幼年時童真的味道卻留在心頭,慢慢蕩漾開來。
讀朝花夕拾的感受150字篇4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所作的唯一的一部回憶散文集,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于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書中還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嘲諷。
在整本書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長媽媽了。她是魯迅的乳娘,為人淳樸、忠厚、善良,總是笑瞇瞇的,還經常給魯迅講故事。在魯迅的每一篇文章中都有她的影子。在她的身上,有著魯迅先生童年時的美好回憶。
讀完這本書使我了解到封建社會的腐朽制度和當時社會的冷酷,更加懂得了魯迅內心對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讀朝花夕拾的感受150字篇5
《朝花夕拾》是魯迅爺爺對往事的回憶,有趣的童年往事、鮮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
同時也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表現了魯迅爺爺對艱苦勞動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現了對當時社會的厭惡,告訴我們不要再回去那讓人受苦的社會,更表現了對阻遏人民前進、折騰人民、損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讓我們了解歷史,感謝美好生活的由來。
讀朝花夕拾的感受150字篇6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的一本回憶性散文集。全書共有十大章。本書突出了那個封建時代的人們的黑暗和麻木,刻畫人情世態惟妙惟肖。
文中講了善良的長媽媽,心術不正的衍太太,嚴厲的父親,嚴謹認真的藤野先生,不屈不撓的范愛農……本書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的眷戀和對封建社會的厭惡之情。
讀朝花夕拾的感受150字篇7
讀完魯迅的《朝花夕拾》,品味童年時光的自由與歡樂,我好像已隨他回到了當時的快樂日子。
這本書是魯迅的一本回憶錄,這段“從記憶中抄出來的文學”的童年,讓我們體悟到生命最初的那份美好。魯迅兒時的點點滴滴,有過歡笑,也有過枯燥。他懷念在百草園時無憂無慮的生活,卻也在封建家庭的煩躁之下,進行嚴厲的學習。他憧憬著世間和平停戰,可終就沒有如愿。
童年越來越遠,孩子越長越大,最終也會隨時間而逐漸遠去,只留下美好的回憶。不一樣的童年,一樣的快樂。
讀朝花夕拾的感受150字篇8
魯迅的兒童教育觀念主要通過他童年時受的教育來表現。如《二十四孝圖》中,魯迅對于封建孝道進行了批判與斥責,認為像老萊娛親、臥冰求鯉、郭臣埋兒等類似事件非但不會教育好孩子,反而會起到反效果。以兒童的視角、口吻進行反駁:如臥冰求鯉。這里表現了魯迅認為兒童不應學習封建時期所謂的孝道。
《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則是通過百草園中的歡樂與三味書屋的枯燥來對這種限制兒童自由、天性地行為表達不滿。魯迅認為應給予兒童自由,而不是每日在私塾中讀書成為書呆子,使原本活潑可愛的孩子變得沉悶、無趣。
讀朝花夕拾的感受150字篇9
《朝花夕拾》一書記敘了魯迅從少年到青年成長過程的經歷。
阿長″在魯迅筆下出現了很多次,她以一個農村婦女的身份,陪伴了魯迅的童年,還為他買了三亨經,給他講美女蛇″的故事,使魯迅的童年充滿了樂趣。衍太太以一個奸詐,自私自利的婦人形象,經常讓我們做一些危險的事情,給我們看一些少兒不宜的圖片。表現出魯迅對封建社會人的憎惡。
魯迅的一生中有兩個老師,壽鏡吾先生的嚴厲認真,藤野先生的一視同仁。還有青年時期的好友范愛農,這些都是對魯迅先生來說最重要的回憶。
讀朝花夕拾的感受150字篇10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它的含義是:早上的花傍晚拾起來。朝花夕拾共有十篇,前兩篇是魯迅在北京工作的時侯寫的,中間三篇是魯迅在顛沛流離時寫的,最后五篇是他在廈門大學寫的。
在這本書中,魯迅寫了自己從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的故事。在書中,有十分封建的長媽媽,嚴厲的父親以及滿腦子都是錢的庸醫等一系列人物。在這本書中,魯迅不僅表達了自己對教育的看法,還諷刺了社會上那些“真人君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