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的讀后感100字
寫讀后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水平。下面是一些山中訪友的讀后感100字免費閱讀下載,希望對大家寫山中訪友的讀后感100字有用。
山中訪友的讀后感100字篇1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把自己想像為一株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又如:“你好呀,懸崖爺爺!高高的額頭,刻著玄奧的智慧,深深的峽谷漾著清澈的禪心,抬頭望你,我就想起了歷代的隱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無言的禪者,云霧攜來一卷卷天書,可是出自你的手筆?”想像中,懸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見,想像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也使文筆生動活潑,如溪水暢流,不時激起美麗的浪花。讀這篇文章,絕不會有呆板、陳腐的感覺,你會時時為作者的童心所打山中訪友讀后感動,時時為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
古橋——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堅韌的靈魂
這座古橋在澗水上站了幾百年,卻從不改變姿態。我們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位歷史老人。作者用“逝川”比喻歲月,而老人卻從未改變。不變的是靈魂,這靈魂古老而堅韌。由此,我們聯想現實生活,一個民族,一個人在變幻莫測、難以應對的世界面前,惟有保持優秀文化、歷史精神造就的“自我”,才能昂然挺立。這句話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啟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
年輪──樹──成了樹
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生的聯想。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一體。這是多么奇妙的一種境界!從這些聯想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的那種“知己”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火山──自然的回歸
生命的輪回、世事的變遷。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樣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的心 ,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童話般的世界”。
山中訪友的讀后感100字篇2
作者到大自然去訪問朋友。作者先去訪問古橋,然后又走進了樹林,訪問了鳥兒、露珠和樹。作者把自己也聯想成了樹,腳下長出根須,頭發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作者后來又去跟他的朋友們打招呼,有山泉,有溪流,有瀑布,有懸崖,有白云,還有云雀。在雷陣雨過后,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還帶回一路月色,回家了。
作者和大自然非常親密,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是作者的知己。在作者眼里,這一切仿佛都是有生命的人一樣,和作者非常默契。
作者在寫這篇散文的時候運用了很多修辭手法,還運用了很多好詞好句,把他的朋友寫得活靈活現、充滿生機。把我們平時不重視地事物寫得美輪美奐、生動形象。
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在離我家不遠的四褐山使我也像作者那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在我爬山時,每次都能看到很多的小鳥、小蟲子、不知名的花朵,這些景物都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每當我看見小鳥在天上飛時,我就把自己也想象成一只小鳥,在天空上自由自在地飛翔。每當我看見小蟲子在地上爬時,我把自己也想象成小蟲子,出門去旅游。每當我看見那些絢麗多彩的花朵時,我也把自己想象成花朵,為人們展示出我們的絢麗多彩。
在讀了這篇文章后,給我的啟發太大了,我希望我以后也能運用作者這種寫作手法,寫出更優美的佳作。
山中訪友的讀后感100字篇3
《山中訪友》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這一花一草,一鳥一石都成了有鮮活生命的人。它們仿佛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它們是我們的朋友。
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和大自然的知己情誼。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并且也突出了它的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品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敬佩。鳥兒呼喚他的名字,露珠與他交換眼神,他和清涼的山泉一齊梳妝,和汩汩的溪流共同唱和……作者在奇妙的大自然里,撿起落花,聞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起落葉,看到了生命的奧秘;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聽見了緣故火山爆發的聲浪和時間隆隆的回聲。在雷雨里巖石為作者撐起一把然而在現實的生活中,很多人根本都不熱愛大自然,更別說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抬頭望望天,是污黑的一片天,低頭看看地,是臟亂的一塊地。人們亂砍樹木、踩踏花草、隨地吐痰,這些做法只為了自我的一時的方便,那他們可否想到,最終受害的是人類自我。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我們自我啊!
當你懷著一個好心境看這個世界時,就會發現世界原先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先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員。
山中訪友的讀后感100字篇4
伴著朗朗的讀書聲,我們學習了《山中訪友》這篇文章?!渡街性L友》給我的印象就是真實、優美。
文章講述了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境去看望他山里的老朋友。古橋、樹木、山泉、溪流、瀑布……哪個不是他的朋友,他和它們互訴心聲。作者用優美的語句表達了他對朋友,對大自然的熱愛,營造出一個如詩如畫般的境界。我想,人與大自然最和諧的交流方式也可是如此了吧。
“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枝葉,在年輪里旋轉、流淌……”我跟隨著作者的腳步,來到了那座山,來到那片樹林,看到了他的好友。我也和它們打招呼,和它們一齊感受大自然的真實,呼吸新鮮的空氣。
《山中訪友》讓我明白:當你懷著一個好心境去看待身邊的事物時,你會發現,世界竟是如此神奇,大自然竟是如此美妙,你必須會喜歡上這些的,也會不禁想融入到里面,感受大自然,親近大自然。這樣,人與自然就會變得和諧起來。
山中訪友的讀后感100字篇5
書是冬天的太陽,照耀著大地,給我們溫暖;書是黑夜的月亮,讓我們在黑暗中看清方向;書是人生的導師,指引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因此,我喜歡讀課外書。每天中午,做完作業,便會讀課外書,和書交朋友,和書談天,和書說地。今天,我又讀了一篇《山中訪友》的課文。讀后,感受頗深,受益終身。
《山中訪友》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著名詩人、散文家李漢榮。他多年來,寫詩約3000多首,散文隨筆1000多篇。李漢榮長期生活在陜南,心中總有一種詩的情懷,他把目光投注在自然的鄉間,賦予它們詩性的色彩,對美麗的大自然總是給予高度的贊美和歌頌?!渡街性L友》這篇課文發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上。這篇課文用擬人、排比、比喻的手法寫出了作者到山中拜訪朋友。那座古橋,是作者拜訪的第一個朋友。古橋,如一位品德高尚的老人,在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讓成千上萬的人踏過你的身體;讓成千上萬的人在你的身上談天說地;讓成千上萬的人在你的身上散步。作者接著拜訪了樹林、鳥兒、露珠,還把自己變成了樹林中的一員。然后拜訪了清涼的山泉、汩汩的溪流、飛流的瀑布、陡峭的懸崖、悠悠的白云、淘氣的云雀。又拜訪了大自然芬芳清香的落花,精致紋理的落葉,更有遠古火山爆發的聲浪的石頭。最后拜訪了雷陣雨,那雷陣雨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云頭吟詠。作者拜訪完自己的朋友,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回家了。
讀了《山中訪友》這篇課文,體會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濃濃熱愛之情。作者把語言寫得非常優美,我也要學著作者去拜訪一下我在仁川鎮柳坡村的朋友。那一叢叢的玉米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啊,玉米,你如一個個活潑機靈的老頭兒,你讓多少人填飽肚子,不再饑餓。接下來要拜訪的是路旁的小草。小草,你任多少人踩踏,但還是頑強的生長……作者在寫這篇課文時,運用了許多寫作方法: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運用了排比、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詞匯豐富,構思新奇、富有奇特的想象力,這些都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寫作方法。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如果你拿著一本書,那么這一本書將會是你的好老師。我相信,只有讀書才能成熟;只有讀書才能成長;只有讀書才能成才;只有讀書才能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