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閱讀感悟500字
寫讀后感可以可以鍛煉語文能力,提高寫作水平,通過不斷地寫讀后感,可以逐漸掌握寫作技巧和方法,提升寫作素養。優秀的中國通史閱讀感悟500字要怎么寫?下面給大家整理中國通史閱讀感悟500字,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中國通史閱讀感悟500字篇1
這幾天,我一直在看《中國通史》這本書,里面的故事大多是關于古代著名人物的事跡,和著名的一些戰役及我們中國從以前到現在的發展與變化。現在,就讓我來給大家簡略的介紹一下吧!
在這本書里,講了三國時期、唐朝、晉代,其中我最喜歡三國時期的故事,里面有諸葛亮把司馬懿險些燒死、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孔明借東風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孔明借東風,一次,曹操來犯東吳,大都督周瑜準備好了火船,想火燒曹軍,可老天爺就像是在和周瑜作對,使周瑜的計劃落空了,因為這個,周瑜生病了,他的下士魯肅向諸葛亮求救,諸葛亮來到了周瑜的床旁邊,答應可以向老天爺借三天東南風,周瑜聽后大喜,病一下子全好了,過了幾天后,果然刮起了東南風,周瑜大敗曹操。
讀完這個故事后,我心里面感慨萬分,想說一些話:《中國通史》這本書,寫得非常好。里面的故事就像一座船,載著我們在知識的大海里暢游。這本書還是一座樓梯,可以讓我們更快的走向成功。這本書更是一架嶄新而又漂亮的飛機,載著我們在知識的藍天中飛行。這些用處極大的知識,這不正是我們這新一代的青少年所需要的嗎?
聽了我的講述,大家是不是心動了呢?那就快買來去看看吧!
中國通史閱讀感悟500字篇2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化文明史、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泱泱大國,想要了解中國的發展歷程,就不能不了解歷史,就不能不掌握必要的歷史知識。然而,很多人對中國歷史的全貌缺乏清晰的認識。在如今這個越來越重視全面人才的今天,如果我們不懂得一些必要的&39;歷史知識,平日生活中時不時會錯誤百出,被視為無知:如若不懂裝懂,會貽笑大方:更可怕的是,如果為人師者不懂得一些歷史知識,是要誤人子弟,甚至會導致謬種流傳。缺乏對中國歷史的全面了解,就是放棄一座取之不盡的思想寶庫。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掌握歷史史實背后的深厚底蘊,才能增進隊歷史乃至現實的解讀與把握,才能在新的挑戰面前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
我曾記得世界著名文學家塞萬提斯說過“歷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時間抗衡,把遺聞舊事保守下來;它是往古的跡象,當代的借鑒,后世的教訓。”歷史作為一面鏡子,記錄著人類社會的成功與失敗、興盛與衰退、輝煌與悲愴、交替與更新,也預示著人類的未來。
《中國通史》是一部雅俗共賞,老少皆宜的經典歷史讀物,以其獨特的體例、豐富的知識而深受廣大讀者喜愛,至今暢銷不衰,成為我國發行量巨大啟蒙讀物之一,各種不同版本已經不能滿足廣大讀者越來越高的閱讀需求,這就要求我們不斷進行更新,補充和調整,并注入更多的時代元素。
當然歷史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避免和借鑒,目的在于樹立歷史的這層意義在我們心中的標高。
中國通史閱讀感悟500字篇3
中國――世界五大文明古國之一。它擁有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讀了《中國通史》,我深深感受到我美麗的祖國――中國歷史的悠久文化的深遠與美麗,它讓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身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的你們,是否也為自己美麗的祖國的深遠的歷史感到驕傲與自豪呢?
從傳說中的“人文始祖”――黃帝、堯、舜、禹的傳說到最后的帝國,經歷了何等漫長的年代!還記得小學五年級時學過的那首朝代歌:“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沒錯!這件簡單單的四十二個字就說了我們偉大的祖國經歷的源遠流長的歷史年代。
《中國通史》的前言一開始就說到:“悠悠歲月,淵源流長;華夏文明,萬古相傳。古今風云,變化莫測;葷葷學子,筆耕不輟。風雨歷程,驚濤駭浪;思接千載,浪里淘沙。茫茫史海,以古鑒今;昭示未來,留芳百世。”僅此六十四字,卻意味深長,細細品味,這正是悠悠華夏文明的漫漫歷程,這正是泱泱中華歷史的這是寫照,不是嗎?
由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寫過史書,有多少人用筆墨來贊美歷史!歷史的每一瞬間都那么的激動人心,讓人震撼!歷史將會讓我們明白許多。
難道身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的我們不應該將歷史牢記在心,放眼未來嗎?身為青少年的我們,身為祖國花朵的我們不更應這樣嗎?
來吧!大家一起來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喝彩吧!炎黃子孫們!華夏兒女們!
中國通史閱讀感悟500字篇4
從古至今,中國經歷了許多次劫難,起源于遠古時期,直至現在的和平生活,經歷了幾年的腥風血雨,才有了如今的生活。
《中國通史故事》共容納了565個故事,其中我對項羽的事有些思考。據說,在項羽來到烏江邊上,有位老人勸他去江東稱王,但他卻說:“即使江東父老同情我,擁立我為王,我還有什么臉去見他們?”最終自刎而死。李清照的《夏日絕句》中惋惜項羽一世英才,覺得烏江邊自刎是一種維護了尊嚴的表現。杜牧認為,大丈夫能能屈能伸,不應該放棄希望。項羽有很強的自尊心,知道自己已沒有面子再見父老鄉親,竟敗在了跟自己兵力差了許多的劉邦手下!
不過,為什么劉邦奪得了天下,項羽卻失敗了呢?第一,劉邦善用人才,聽得進大臣的話。比如,蕭何推薦韓信,劉邦拜他為大將,連打勝仗。項羽認為只有自己的計謀是最好的,他身邊的將士都轉而投奔了劉邦,項羽太自以為是了。第二,項羽太殘暴。劉邦約法三章,項羽則殺了五十多萬人。“得人心者得天下”,項羽被人民厭惡。第三,項羽沒有掌控天下的能力。臨死前吟誦:“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由此可見,他在生死關頭沒有關心天下安危,竟嘆息起夫人和烏騅馬來!他一點也不關心國家,又怎么能夠成為天下霸主?此外,項羽有勇無謀,目光短淺,只為一時利益而奮斗。
我們要以項羽為鑒,多思考,有了計劃再去行動!
中國通史閱讀感悟500字篇5
每一段歷史都蘊涵著值得我們學習的道理,現在,讓我們打開這個知識大寶庫,去領悟隋唐時代中的道理吧!
隋唐時代,我認為可以從中吸取教訓或懂得道理的有:隋煬帝、宇文化及、唐太宗。隋煬帝的故事有何道理?聽一聽吧:煬帝開運河、造鳳船、乘龍舟游江南。在宮中沉湎于美色,吃酒吃肉,搜剮民脂,提高稅收……但不久后,他就被部下宇文化及殺害。由此可見,快樂只是一時的,如果你只顧快樂,那么不久后,不祥的事就會降臨。
第二位宇文化及殺煬帝時,說是為民除害,結果在他掠取大片土地之后,自己的為人還是像隋煬帝一樣,終究還是成為了人民的禍害。這就相當于一個人嘴上說得好,就是不去做,這就教育我們要說到做到。
唐太宗吸取隋王朝滅亡的教訓,接納賢能人才,虛心接受臣子的批評,把國家治理的很好,開創了“貞觀之治”。 虛心接受批評、勇于改正錯誤是條很重要的道理。
歷史是一個真正的知識大寶庫,我們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和了解,可以從中獲取經驗教訓,增長見識。我喜歡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