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絲的讀后感150字
寫讀后感可以記錄下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和想法,這些感受和想法可以成為自己思考和創作的素材。寫苔絲的讀后感150字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這里給大家帶來苔絲的讀后感15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苔絲的讀后感150字篇1
這本書,是對丑惡的男人的一種無情的鞭撻。
德北,苔絲的父親,是一個用酒精把自己置于幻想之中的無能之輩,夢想著上天會將幸福的甘霖降到他的頭上,他永遠不會去考慮也永遠不可能理解人生存的意義;德伯,一個不知廉恥、卑鄙下流的無賴,可以說,是他一手導演了苔絲的悲劇,他對苔絲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那骯臟的肉體的欲望,苔絲殺死了他,但實實在在的說,是他殺死了苔絲;安璣,一個道貌岸然、心胸狹窄的小人,自命清高,但從來不敢直面自己那虛偽的靈魂,在苔絲的悲劇中,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幫兇,在這部書里,他大概是一個最卑微的主人公了;可憐的克萊先生,他無助的道教,從來沒有挽救過任何一個靈魂,甚至包括他的三個兒子......
對于社會,我們每個人都是“不識廬山”,我也無意去探其真實面目,能夠無愧于做一個人,我也就心滿意足了:何其難也?
苔絲的讀后感150字篇2
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著名作家托馬斯·哈代最優秀的作品。這本書描述了一位純潔姑娘的不幸命運。主人公苔絲一位美麗的農家少女,因受東家少爺德伯維爾誘迫而失身懷孕。從此,這一恥辱的事實剝奪了她接受真正愛情的權利,致使新婚之夜遭丈夫克萊遺棄。后來,萬般無奈之中,她重回了少爺的懷抱。不料,就在這時她那有名無實的丈夫拖著病驅千里歸來,苦苦尋覓。苔絲為了自己真正的愛,毅然殺死同居的少爺,在與丈夫短暫歡聚后,走上了絞刑臺。絞刑臺上,苔絲徹底從自己不公平的命運中解脫了。
苔絲,她是多么好的一位姑娘啊,在這一切之前,她美麗動人,純潔無瑕,心地善良,這么好的一位姑娘,為何慘遭如此不公平的命運,或許,這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吧,但如果社會沒有這么殘酷;如果她不殺少爺;如果克萊不介意她的過去;如果少爺不誘迫她;如果她不離開家鄉、親人;甚至如果她不出生,這一切,又能否改變呢?這只是想象,如果她真沒出生,或許承擔這一切的就是她同樣善良的妹妹——麗莎·露了。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了解了文明社會殘酷的生活環境,明白了在鳥兒歡樂歌唱的地方也會有毒蛇發出嘶嘶的聲音,面對現實的社會,應當冷靜對待。
苔絲的讀后感150字篇3
《苔絲》發表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了,一度遭到資產階級的猛烈攻擊。可是,攻擊未能掩蓋他的光輝。如今《苔絲》作為一部震撼人心的杯具杰作已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絢麗的明珠。
苔絲,一個善良美麗的農家姑娘,卻不幸的被地主少爺亞歷克玷污,懷著身孕回到家鄉。孩子夭折后,他遇到了安琪·克萊爾,兩人產生感情。新婚之夜,苔絲出于一片忠誠向克萊爾坦白。卻為丈夫所不容,克萊爾立即丟下妻子,獨自前往巴西。之后,在父親去世,母親重病,弟妹失學,一家人淪落街頭,克萊爾有杳無音信之際,苔絲只好“舍身救家”,答應與自我的仇人亞歷克同居。誰知克萊爾回心轉意,從巴西回來尋找苔絲。苔絲悔恨交加,失手刺死欺騙自我的亞歷克。他在逃亡過程中與丈夫亞歷克共同度過了幾日幸福生活,終被逮捕并判處死刑。
苔絲的杯具,說到底是一場社會杯具。苔絲在還是少女之時,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為了謀生,他不得不到處飄蕩,受盡剝削和欺凌。異常是在他父親死去時,住了幾代人的房子由于租期已到,不得不被狠心的地主逼著搬出去,其狀殘不忍睹。這些不正真實地描繪了當時社會中窮苦農民所受到的階級壓迫嗎?
苔絲身為一個貧家女子,不僅僅遭受階級壓迫,并且還遭到紈绔子弟的恣意蹂躪和舊道德觀念的無情摧殘。
亞歷克就是這個紈绔子弟,他輕薄好色,厚顏無恥。先是利用苔絲的年幼無知,已卑鄙手段誘奸了她,給她造成了終生的陰影和遺憾。其后又在苔絲一家走投無路之際,欺騙苔絲說克萊爾不會回來了。從而迫使苔絲痛苦的投入自我的懷抱,再一次毀了苔絲的幸福。最終,這個惡少死在了苔絲的刀下,其完全是罪有應得。
苔絲的丈夫克萊爾則是個比較復雜的人物。表面看來,他溫文爾雅,和藹可親;實際上并沒有完全擺脫傳統觀念和世俗偏見。所以,當苔絲向他坦白的時候,盡管他自我也有過不清白的歷史,他卻始終抱著傳統觀念不放,是苔絲為不潔的女人。
縱觀全書,哈代是把克萊爾當成一個正面人物來處理的。誠然,克萊爾之后醒悟了,給泰絲帶來了幾日的幸福時光,說明他與亞歷克有著本質的區別。可是我認為,他的罪責并不輕于亞歷克。如果說亞歷克是從肉體上殘害了苔絲,那么克萊爾則是從精神上摧殘了苔絲,使他陷入絕境,最終走向滅亡。
作者給小說加了個副標題“一個純潔的女人”,還用莎士比亞的一句話作為本書的題詞:
可憐你這受了傷害的名字!
我的胸口是張床,供你養息。
這些話深深地打動了我。苔絲,從事你的肉體不是那樣純潔,可是你那善良、誠懇、剛強的靈魂卻是最干凈、最純粹的。你將永遠活在愛你的人心中!
苔絲的讀后感150字篇4
老公買回來的《苔絲》看完了,感激劉慶邦的暑假閱讀推薦,讓我想起這本一向想讀的小說。
哈代用詩一樣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苔絲殘酷的命運,這朵從十九世紀鄉村的自然里綻放出來的花兒,還沒有經歷真正的感情就被迷惑,被采摘,幼子夭折,痛不欲生的她在屈辱、悔恨中度日如年,直到遇到安琪,苔絲又獲得了新生,感情給她幸福,又讓她惴惴不安,直到結婚那天,真誠坦白的苔絲遭到安琪殘忍的拋棄,世界上所有的歡樂一下子消失了,苔絲從此在艱難困苦中堅守飄渺的感情,等待可能不再回來的愛人,直至流離失所,為了媽媽和弟妹不再流浪,苔絲無奈地回到了起點。安琪從巴西回到英國,經歷疾病、生死的種.種考驗,最終超脫了禁錮他的傳統道德,看到苔絲對他的愛的價值。苔絲為了回到安琪身邊,殺死情人,短暫的歡聚后,最終被逮捕。
看小說和看電影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文字帶給人無盡的聯想和美感,1979年拍攝的《苔絲》更加深了我們對苦難苔絲的同情,苔絲那遲疑、不自信的聲音,讓我想起了女性內心共有的遲疑和不自信,對生活,對感情,對這個世界。
十九世紀的英國社會,能理解教育的僅有克萊爾那樣家庭中的男孩,并且教育資料還沒有逃出宗教、拉丁文等等對實際生活沒有指導作用的知識,苔絲和許多好女孩一樣,面臨家庭狀況、受教育機會等等困境,造成她們不得不從男性那兒爭取經濟依附和感情依附的無奈,這種從物質到精神的不獨立無疑是杯具發生的最直接原因。
苔絲其實比一般的女性更自覺,更有獨立意識,短暫的一生中,她一向在與世界、與男性抗爭,她努力嘗試不利用她作為美麗女性的稀缺資源獲得生活的安全感。當安琪不再愛她,苔絲也不愿向安琪的父親求救,她試圖用她那微薄的力量在沒有經濟依附的情景下生存,可現實社會是那么無情,她的抗爭是那么猶疑,那么軟弱無力,她一生都想逃脫卻始終沒有逃脫對男性的經濟依附。我們對她充滿憐惜,又怎樣忍心輕視她的癡情,她沒有問過自我,作為一個無情拋棄了她的人,安琪究竟是否值得等待?苔絲擁有一般女性,甚至是現代女性難以企及的堅忍、獨立意識,卻走不出感情依附的心結。也許只是因為,安琪在她的以目中是那樣優秀,無人企及。
有人說,女性的經濟獨立真是那么重要嗎?“女子無才便是德”,男性需要有人崇拜和依靠,所以女人的“知識越多越反動”。感情從來沒有一種模式,有人就喜歡“為綠蔭重復單調歌曲的癡情鳥兒”,就喜歡“攀援的凌霄花”,可感情的本質決定了她有多么脆弱,多么短暫。當感情不可避免地消逝,這種基于感情依附上的經濟依附大多成為海市蜃樓,即使生活無憂,心靈的自由也十分有限。
一百多年過去了,社會發展到物質極度豐富的今日,教育從資料到對象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不是今日就不會有苔絲了呢?我們看到的是,依然有許多的苔絲們走向她們杯具的運命。也許是因為任何時代都有貧富懸殊的鴻溝,都有貧窮的女孩子不得不承擔的家庭的職責或者對安逸生活的企望,所以,任何時代都有苔絲完美卻不完滿的感情,有對男性的經濟和感情的依附夢想。
當世界無法改變,讓我們改變自我。對于教育來說,除了女性應當擁有絕對平等的教育機會,女性教育還應有一些特定的資料,經由教育,讓我們慢慢展開心靈,正確認識自我和他人,增強生活的信心和生存的本事,經濟獨立能讓女性的精神更為獨立,有更強烈的自我意識。
當世界無法改變,讓我們改變自我,從感情依附中超脫出來的女性,得到的是真正平等的感情。
苔絲的讀后感150字篇5
《德伯家的苔絲》是哈代著稱于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小說描述了一位純潔姑娘的不幸命運。主人公苔絲是一位美麗的農家少女,因受東家少爺誘迫而失身懷孕。從此,這一恥辱的事實剝奪了她理解真正感情的權利,致使新婚之夜遭丈夫遺棄。之后,萬般無奈之中,她重回了少爺的懷抱,不料,就在這時她那有名無實的丈夫拖著病驅千里歸來,苦苦尋覓。苔絲為了自我真正的愛,毅然殺死同居的少爺,在與丈夫短暫歡聚后,走上了絞刑臺。
父親德伯的愚昧無知,對于金錢的貪婪推使苔絲跌下了社會的的深淵;而亞雷的邪惡無恥則將苔絲少女的所有完美夢想化為灰燼,促使她遇上了改變她人生的第三件事——與安璣·克萊相愛。而正是這個安璣·克萊,這個有著天使之名的懦弱男人——最終造成了苔絲的杯具。有人會說安璣·克萊才是真正該批判的人,可是無疑他生活在那個時代,他需要時間來釋放自我,不可忽視的是,安璣·克萊是愛苔絲的,至少那愛是真的,而不是像亞雷一樣,僅有肉欲,把苔絲當做自我的玩偶。所以我認為苔絲的杯具應當是當時的時代所釀成的,或許在現代社會也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可是對于像苔絲一樣的人來說,生存的機會就多了。
合上書,我想鞭撻當時的社會,指責亞雷的無恥行徑,藐視安璣的懦弱,同情苔絲的悲慘遭遇。
苔絲的讀后感150字篇6
這是我第二次讀這篇小說了,可從次數上來看雖是第二次,實質上只能說是第一次,或者說是一次多一點點。我第一次看這篇小說的時候才只是一個中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讀得也很粗略,那時,我對《苔絲》的唯一印象就是挺好看的,苔絲這個人物挺可憐的,除此以外便所剩無幾了,根本沒有把自己融入整個情節中去,根本沒有對苔絲這個悲劇性的人物作過任何有意識的評價,根本沒有想過苔絲一步一步走向毀滅是與其性格,與她所處的環境是如此密不可分。這一次閱讀,我不敢說我已經看懂了,但我對整個情節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了解。
《苔絲》的作者托馬斯·哈代在這篇小說中體現出了他悲觀的宿命論,主人公苔絲陷入悲慘境地,但她無論如何掙扎都無濟于事,改變不了命運的安排與戲弄,最后走上絕路。但她走上絕路,絕不像某些低俗小說那樣一味追求情節曲折而硬讓主人公死去,而是有其一定的必然性。
苔絲天性純樸,厭惡趨炎附勢,她性格中最不容忽視的一點便是她強烈的責任感了,正如苔絲堅決地要把與亞歷克·德伯的那一段不快的往事告訴她所深愛,并且也深愛她的丈夫安吉爾一樣,她原本可以完完全全地把這件事隱藏起來,說像她母親教她的,然而,苔絲沒有,她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安吉爾。
我所說的都是苔絲,也許你會問起安吉爾為什么會接受不了苔絲曾被亞歷克玷污并產有一子這一殘酷事實而提出與她分居,他不是很愛苔絲嗎?難道他對苔絲的愛并不是高尚的嗎?那么,我要說,他是因為太愛苔絲了,他心目中的苔絲是如此美麗,如此善良,是一切純潔的象征,他忍受不了他眼中所見,心目所想的苔絲有任何過錯,他努力扼殺自己對苔絲的感情,他覺得那個屬于他的苔絲已經不存在了,在他眼前的,已經不是他以前所深戀的苔絲,而是有著苔絲形貌的另一個女人。新婚之夜,也就是苔絲把往事告訴他的那個夜晚,也就是他們開始分居的那個夜晚,他曾夢游,抱著苔絲走到了樹林中,把苔輕輕放在一口棺材中,看過這篇小說的人一定不會忘記他當時所一直重復說的那一句話:“死了,死了,苔絲,我的妻子死了,死了。”在他的心中,最最美好的那個苔絲死了,不存在了,他的悲痛,他的絕情,他的棄苔絲而去的行為,正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失去了當初最真最純的苔絲。
至于亞歷克,我不想多說,他給苔絲帶來的災難是顯而易見的,他對苔絲所做的一切,根本不是出自他對苔絲的愛,因為愛是高尚的,他對苔絲只有情欲可言,絲毫沒有愛的根據。然而,苔絲并沒有因為亞歷克給她帶來的打擊而不純潔,她自始至終都是那么的純潔,善良,都顯得那么美麗。
上文也就是我對《苔絲》的一點感想,寫好后,一陣輕松,這些話,一直是我在閱讀過程中想要說的,在這里一吐為快,真是爽心。
苔絲的讀后感150字篇7
苔絲,一個善良美麗的農家姑娘,卻不幸的被地主少爺亞歷克玷污,懷著身孕回到家鄉。孩子夭折后,他遇到了安琪·克萊爾 ,兩人產生愛情。新婚之夜,苔絲出于一片忠誠向克萊爾坦白。卻為丈夫所不容,克萊爾立即丟下妻子,獨自前往巴西。后來,在父親去世,母親重病,弟妹失學,一家人淪落街頭,克萊爾有杳無音信之際,苔絲只好“舍身救家”,答應與自己的仇人亞歷克同居。誰知克萊爾回心轉意,從巴西回來尋找苔絲。苔絲悔恨交加,失手刺死欺騙自己的亞歷克。他在逃亡過程中與丈夫亞歷克共同度過了幾日幸福生活,終被逮捕并判處死刑。
苔絲的悲劇 ,說到底是一場社會悲劇。苔絲在還是少女之時,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為了謀生,他不得不到處飄蕩,受盡剝削和欺凌。特別是在他父親死去時,住了幾代人的房子由于租期已到,不得不被狠心的地主逼著搬出去,其狀殘不忍睹。這些不正真實地描繪了當時社會中窮苦農民所受到的階級壓迫嗎?
苔絲身為一個貧家女子,不僅遭受階級壓迫,而且還遭到紈绔子弟的恣意蹂躪和舊道德觀念的無情摧殘。
亞歷克就是這個紈绔子弟,他輕薄好色,厚顏無恥。先是利用苔絲的年幼無知,已卑鄙手段誘奸了她,給她造成了終生的陰影和遺憾。其后又在苔絲一家走投無路之際,欺騙苔絲說克萊爾不會回來了。從而迫使苔絲痛苦的投入自己的懷抱,再一次毀了苔絲的幸福。最后,這個惡少死在了苔絲的刀下,其完全是罪有應得。
苔絲的丈夫克萊爾則是個比較復雜的人物。表面看來,他溫文爾雅,和藹可親;實際上并沒有完全擺脫傳統觀念和世俗偏見。因此,當苔絲向他坦白的時候,盡管他自己也有過不清白的歷史,他卻始終抱著傳統觀念不放,視苔絲為不潔的女人。
縱觀全書,哈代是把克萊爾當成一個正面人物來處理的。誠然,克萊爾后來醒悟了,給泰絲帶來了幾日的幸福時光,說明他與亞歷克有著本質的區別。但是我認為,他的罪責并不輕于亞歷克。如果說亞歷克是從肉體上殘害了苔絲,那么克萊爾則是從精神上摧殘了苔絲,使他陷入絕境,最終走向滅亡。
作者給小說加了個副標題“一個純潔的女人”,還用莎士比亞的一句話作為本書的題詞:
可憐你這受了傷害的名字!
我的胸口是張床,供你養息。
這些話深深地打動了我。苔絲,從事你的肉體不是那樣純潔,但是你那善良、誠懇、剛強的靈魂卻是最干凈、最純粹的。你將永遠活在愛你的人心中!
苔絲的讀后感150字篇8
如果說卡門的美在于野性叛逆,簡愛的美在于倔強頑強,那么苔絲的美一定在于純凈自然,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純潔就像藍天一樣,雖然偶爾會被烏云遮住,可是當烏云散去,世界上最純凈透明的依然是藍天。
苔絲有著貴族的血統,卻依舊淳樸自然,從不自傲美,不是一種外表,而是內心高雅純潔的表現,宛如鄉野路邊的秋菊,雖然沒有杜鵑,牡丹的美艷,也沒有梅花的傲骨芳容,卻仍保留自己淡淡的清香。不爭,不傲,身在百花之中,心在藍天之外。
克萊爾正是因為苔絲獨具特色的純凈才愛上她并向她求婚。可是當苔絲向她所愛的人坦白她那受傷的過去時,克萊爾放棄了,對愛人的不肯定和對感情的不堅定讓她最終選擇了離開。苔絲心碎了,當她把她的傷口小心翼翼的展現在所愛的人的面前時,她希望的是理解,是原諒。可是愛人卻狠心的在弱小的苔絲的傷口上灑了一把鹽。
花落無聲,寧靜的秋天已過,酷寒的冬風吹來,誰也聽不到花的哭泣,因為她從不在痛苦中哭泣,她的淚留給未來,她期盼著幸福。
雖然后來克萊爾意識到自己的偏見和狹隘,他的心仿佛看見天上有一顆名叫“苔絲”的星星對他說:“親愛的,現在你原諒我了么?”
為什么不可以抗拒,抗拒那虛偽的道德!一次次的離別,面對感情時的彷徨,又一次的期盼,又一次的后悔。雖然苔絲和克萊爾最后度過了五天美好的時光,可是,為愛復仇的苔絲結局依然悲慘。
苔絲是勇敢的,她勇于追求自己的所愛,勇于向所愛的人坦白自己那并不光彩的過去,同時她有是無助的,在受到傷害時她無助,在愛人離他而去時她無助,在再次淪陷時她的內心依舊無助,不禁拷問蒼天.為何苔絲命運多舛?
那么,親愛的朋友們,請你們謹記,當你能接受一個人時,請你的心像海水一般寬廣的接受她的過去..多給別人一次機會,也就是在寬容自己。
苔絲的讀后感150字篇9
《德伯家的苔絲》是哈代著稱于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主人公苔絲是一位美麗的農家少女,因受東家少爺誘迫而失身懷孕。從此,這一恥辱的事實剝奪了她接受真正愛情的權利,致使新婚之夜遭丈夫遺棄。后來,萬般無奈之中,她重回了少爺的懷抱,不料,就在這時她那有名無實的丈夫拖著病驅千里歸來,苦苦尋覓。苔絲為了自己真正的愛,毅然殺死同居的少爺,在與丈夫短暫歡聚后,走上了絞刑臺。
父親德伯的愚昧無知,對于金錢的貪婪推使苔絲跌下了社會的的深淵;而亞雷的邪惡無恥則將苔絲少女的所有美好夢想化為灰燼,促使她遇上了改變她人生的第三件事——與安璣·克萊相愛。而正是這個安璣·克萊,這個有著天使之名的懦弱男人——最終造成了苔絲的悲劇。有人會說安璣·克萊才是真正該批判的人,但是無疑他生活在那個時代,他需要時間來釋放自己,不可忽視的是,安璣·克萊是愛苔絲的,至少那愛是真的,而不是像亞雷一 樣,只有肉欲,把苔絲當做自己的玩偶。所以我認為苔絲的悲劇應該是當時的時代所釀成的,或許在現代社會也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不過對于像苔絲一樣的人來說,生存的機會就多了。合上書,我想鞭撻當時的社會,指責亞雷的無恥行徑,藐視安璣的懦弱,同情苔絲的悲慘遭遇。
苔絲的讀后感150字篇10
文學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比花開得還美的情感、比星閃得還亮的智慧、是我們到一百歲還忘不掉的信念。讀名著,發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不同時期的大家都對名著有所解讀。然而我們寫的讀后感可能達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可以從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東西就好了,這也是名著傳遞給我們的思想。
這本書,是對丑惡的男人的一種無情的鞭撻。德北,苔絲的父親,是一個用酒精把自己置于幻想之中的無能之輩,夢想著上天會將幸福的甘霖降到他的頭上,他永遠不會去考慮也永遠不可能理解人生存的意義;德伯,一個不知廉恥、卑鄙下流的無賴,可以說,是他一手導演了苔絲的悲劇,他對苔絲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那骯臟的肉體的欲望,苔絲殺死了他,但實實在在的說,是他殺死了苔絲;安璣,一個道貌岸然、心胸狹窄的小人,自命清高,但從來不敢直面自己那虛偽的靈魂,在苔絲的悲劇中,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幫兇,在這部書里,他大概是一個最卑微的主人公了;可憐的克萊先生,他無助的道教,從來沒有挽救過任何一個靈魂,甚至包括他的三個兒子......
對于社會,我們每個人都是“不識廬山”,我也無意去探其真實面目,能夠無愧于做一個人,我也就心滿意足了:何其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