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心得有感400字
讀論語心得有感400字篇1
每一則語錄雖然都寥寥數語,但多次運用反問、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頻繁使用幾個賦有表現力的關鍵語氣詞,使表情達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現力,甚至說話人的神態都栩栩如生地呈此刻人眼前,是什么文章這么精煉,表達又這么生動、形象呢?不明白?我來告訴你,是《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溫,不亦君子乎?”
對于知識,“學”只是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識,必須把“學”和“習”結合起來,僅有用豐富多彩的知識點綴自我的大腦,才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朋友從遠方千里迢迢的趕來,我們應當感到無比歡樂與榮幸,我們能夠取長補短,增加友誼,這樣難道不開心嗎?我們做人要坦坦蕩蕩,光明正大,不要不被人了解就杞人由天,應當堅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對待事物。
我明白了怎樣學習,我明白了該怎樣做人,《論語》十則讓我懂了許多許多……
讀論語心得有感400字篇2
在寒假里,我讀了《論語》這本書。其中的句子令我回味無窮。
子貢說過:“老師以溫、良、恭、儉、讓知道了每個國家治理國家的方法。老師求得的方式,恐怕和其他人大不相同吧!”從這句話中,我知道,孔子的求得方式是多么的高明。
我發現,在《學而篇第一》中,孔子大都講的是“孝”和“禮”。比如:“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就是說對父母一定要“孝”。如果一個人干了壞事,但是他卻孝順父母,說明他還有悔改的機會;一個人沒有干壞事,但是他卻不孝敬父母,那么這個人就無可救藥了。
在《為政篇第二》中,孔子講了治理國家的方法,以及他是如何從政的。孔子是強力推薦不要以“勢”來治理百姓,而是要用“理”來治理百姓的,這樣百姓就會心服口服。而且,《弟子規》中也提到:“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難怪,后來有很多國家都請他做官呢!
《論語》讓我知道了怎么做人,而且《論語》中的很多詞都變成了現代常用的成語,比如“巧言令色”就是從論語中的“巧言令色,鮮以仁”出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去學習《論語》,并且去深入體會。
讀論語心得有感400字篇3
我最喜歡讀歷史書籍了。最近,我迷上了一本《論語》。主要講述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等方面,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每一句精煉的話語,都是那么的簡單明了。
《學而》是《論語》的第一篇。其中主要講述了君子應該務本的道理。其中有一句是這樣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通過這句話,讓我明白學習也要及時復習,才能達到好的效果,提高我們的學習成績。單純的學習告訴我們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人是生活在群體中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溝通是必不可少的,不但可以提高我們交流和互相學習的能力。當下最為缺少的也好象是孔子告訴我們的這一點一樣。交一個益友,可以開闊視野,互相幫助,何樂而不為呢?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多個朋友多條路既然交友有那么多好處,我們為什么不努力呢!子夏也曾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這一點更為重要。
總之,最重要的還是認識自己,從不知到知,從不會到會,就是立足社會所在。努力吧!朋友
讀論語心得有感400字篇4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長,比不上莊子的逍遙灑脫,卻是一劑樸素的靈丹妙藥,短短幾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輩子。
論語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則,莫過于“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第一則說孔子想住九夷那蠻荒之地去,大家覺得奇怪,就去問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卻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會閉塞落后呢?”此話又說到了兩個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環境的好壞,畢竟自身內心的清凈重要于外界環境的清凈。二是人改變環境,還是環境改變人,有一則小故事說把胡蘿卜放到開水里,胡蘿卜變軟了,把雞蛋放水里,蛋清蛋黃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開水里,水就成咖啡了,這足以說明三種對于外界環境的態度,是“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瞇著。”直到被環境慢慢改變還是與環境對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境,孔子正是說,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境,那里就不會閉塞落后了。
讀論語心得有感400字篇5
我們從進校,就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古詩文的誦讀,我們就在經典古詩文的熏陶下健康成長。我們讀的經典古詩文有《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增廣賢文》,還有我最喜歡的《論語》。
《論語》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談記錄。其中教給我們許多學習的方法。
“溫故而知新”告訴我復習的重要性,以前我沒有復習的習慣,在課堂上聽老師講了以后,回家就不再看書了,總以為自己學會了,到了要用的時候卻發現很多的知識都記不住了。現在我終于認識到復習的重要性了,而且在復習中還會有新的收獲呢!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更是一條不變的真理。以前的我遇到不懂的是不會向別人尋問的,一方面是不好意思;另一方面是覺得我不懂的別人也許也不懂,問了也是白問。現在我明白了“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就向別人尋問,解決自己的疑問,這樣我發現自己又進步了不少!
《論語》這本書太深奧了,現在我能讀懂的實在是太少了,但是這些知識已經讓我受益無窮,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將繼續對《論語》的誦讀,從中汲取更多寶貴的知識。
讀論語心得有感400字篇6
兩個孤獨的生命面臨著危險的境地,它們如果放棄的話,將立刻腐爛變為土壤,不再擁有那充滿活力迎接陽光的生命了。甲種子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它說:“我們已經被運送到了這無光的地方,不會有生存的希望了,認命吧,比現在在這兒掙扎好受一些的。”而乙種子卻說:“雖然我們生來是默默無聞的種子,但我們應該努力實現自己作為種子的價值,讓我們的生命多姿多彩,雖然現在身陷絕境,我相信,一定會有機會見到陽光的。”后來,甲種子消融在泥土里。
運貨的車來了,把乙種子運到了戶外,乙種子便成長了。長出了油綠的葉子,開出了滿樹的繁花,引來了成群的蜂蝶。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了自己,雖然我是一個內向的孩子,不是很優秀,老師曾說過;無論在多么寒冷的冬天,與嚴寒抗爭到底的永遠只有松柏,它們的堅強和堅持讓它們成為冬天里唯一的綠色,是金子,最終會發光。我相信只要我自己拼搏向上,也一定會實現自己的理想的。
蠟燭雖然生命短暫,但它的一生卻因追求而發光,為人類提供了光明,力爭使自己著的更亮,甚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停止,這與乙種子的精神多像!乙種子的精神讓我心動,更加值得我學習。我相信追求不斷,成功則會不斷,我將堅持到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