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心得體會600字
白鹿原,覺得應該是因為有祥瑞之物“白鹿”而得名,先后看過路瑤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對于陜西作家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覺得他們的作品更容易產生共鳴,許是都為陜西人的緣故。白鹿原剛開始一直沒看進去,語言相對路遙的作品來說有些粗俗露骨吧,一直很難接受,不過到后面應該是看進去了,也能接受了。
最讓我觸動的是白嘉軒,剛開始看到這個人物,六娶六喪,莫名想到大紅燈籠高高掛里面的老爺,封建社會中的大老爺。可是后面的一切讓我改變了這種看法。始終如一,堅持白家的立身綱紀,家教嚴,在那樣一個社會堅持自己的原則實屬不易,被黑娃打斷腰,孝文道德敗壞,損失家風,真的是命苦啊!接二連三的'打擊他還是堅持自己的仁義道德,在黑娃兩次入獄都積極去營救,壞人就是在這個時候變好的,他給予犯錯的人一定的寬容,以德報怨,這也許是一個正面人物的標配,但過去也許就有這種人,正直,堅持自己的原則。
另外就是鹿兆謙的改變,闖蕩半生,混帳半生,糊涂半生,最后想念書求知活得明白,做個好人,認祖歸宗,回歸信仰。沒想到他是這樣的黑娃。別人是先躉下學問再出去闖世事,黑娃是闖過了世事才來求學問;別人躉下學問為發財為升官,黑娃才是真個求學問為修身為做人的。這也許就是求學的最高境界吧,修身養性,可是現在很難做到了~
小時候看劇到長大看書一直有一個習慣就是想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其實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好人,也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壞人,每個人做出的行為都是當下環境自己的一個最原始f的沖動,道德觀,價值觀不同行為不同而已
白鹿原心得體會600字篇2
白靈的死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生下的兆鵬的孩子,相當于在冷先生臉上打了一巴掌,而這一巴掌有一半也會打到自己父親的臉上,即使回到原上,也要忍受這世俗的戳戳點點過完一生,所以死亡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呢。只是書中一直沒有描寫兆鵬失去白靈的境遇,白靈被處死,常在黨中各處走動的鹿兆鵬應該能很快知道的呀,可是也沒有順著這根線寫下去,大約是要讓我們猜吧。
最心疼的還是黑娃,自小的無畏無懼,為了小娥不惜與家里恩斷義絕,只想平穩度過柴米油鹽的溫情生活。誰知造化弄人,當了兵,當了匪,殺人放火,妻也沒了,好不容易一切回到能夠重新開始的位置,安生的日子沒過多久,就這樣草草離去。明明早在之前,不是已經有了提防白孝文的念頭了嗎?為什么那么輕易地就相信就共事了。
看到白孝文加入起義,心里就有種隱隱不安的預感,只是沒想到會是黑娃栽在他手上啊。白孝文的結局書里也沒有說,做了許多昧盡良心事情的鹿子霖瘋了死了,那么白孝文呢?白家出的這唯一的一個心術不正的逆子,為什么就能活的好好的?還有神機妙算的朱先生,那一句“自信平生無愧事,死后方敢對青天”真是絕了,就這樣概括完了朱先生的一生。說到這兒又想起黑娃了,這是黑娃寫的挽聯啊。太深刻了,太深刻了。
白鹿原心得體會600字篇3
從小說人物性格的刻畫看,也是失敗的。男人女人只有兩張面孔:男人,斗勇發狠、壞透頂;女人,情,寡廉鮮恥。只是鹿子霖壞得徹底;白稼軒倔得徹底。再具體到每一個人,又沒有各自鮮明的性格。尤其朱先生那個書呆子,完全是個莫名其妙的角色。在整個故事中,朱先生這個人的性格也不統一,一會兒神乎其神、先知先覺,一會兒呆呆傻傻、莫名其妙。當然其他的情節也非常經不住推敲。為什么非要把小娥描寫成呢?鹿黑娃為什么不早早回來看她呢?當然可以有很多解釋。但就我想到的每一個解釋,都不能令人信服。以至于看到最后,越來越覺得《白鹿原》不像小說,倒像一部無聊的野史。
前一段時間聽說《白鹿原》角逐柏林電影節。當時心中有所期盼,希望能夠獲獎。主要是看了太多的媒體炒作,以為這部小說,會有多好!如果當時已經看了這不小說,必定勸勸王全安導演不必前往柏林費心了。這樣一部小說改編出來的電影,怎么可能獲獎?除非編劇有非比尋常的演繹才能。
總而言之,這部小說絕對不是一部中華民族的秘史,而僅僅是作者陳忠實個人的心理秘史。而真正稱得上中華民族秘史的小說,就我個人的認知,大概只有《金瓶梅》和《紅樓夢》,其中尤以《金瓶梅》更好。《金瓶梅》雖沒有《悲慘世界》那樣情節性的震撼,但讀過整部小說,會有那樣直達心靈的感覺,使你真正理解我們中國人、中國人的精神、中國社會到底是個什么樣子?難怪毛澤東說:金瓶梅寫了明朝的真正的歷史。其實就是中國人的心理秘史。
白鹿原心得體會600字篇4
第一次看這種帶歷史性的紀實類小說,文章不長,但我卻花了很久的時間去看,可能是,一部好的書,往往都愿意讓你去,慢慢走,慢慢品讀,不愿錯過任何的細節,不管是全篇的記述方式還是敘述角度,時而順序時而插敘亦或倒敘,在讀的過程,腦子就像在放電影。
田小娥是黑娃的媳婦,是黑娃外出打工帶回來的別人的小老婆,他倆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毅然走在一起,最后的結局也是不幸的,田小娥的欲望跟黑娃的樸實注定沒有幸福的婚姻。不能說是田小娥的不守婦道,也不能說是她不滿足的欲望,客觀來說應該是生活所迫。
書中像她一個弱女子生活在那種動亂的年代無依無靠,為了生計跟幾個男人都有牽扯透露出她的無奈,但是她又有人性中最樸素的善良,在孝文落難之際予他同情與關切可以表現出來。
整本書以白嘉軒為主人公,以辛亥革命、日寇侵華、內戰為時間主線,描述了西北土地的生機勃勃,以白鹿村村民的顫栗人生將那個時代的勞苦人民寫活了。我覺得書中也有點不足,比如人物刻畫的的較多,作者沒能將這么多人物完全掌控住,有點框架太大的感覺。
整體來說,書中沒有太多華麗的詞綴,但是將中國西北樸實的文明寫華麗了。《白鹿原》還拍成了電影,我也看了,但我在電影中沒能找到書中那種細膩的人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