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學讀書筆記與心得
民國間,有個李宗吾,四川富順自流井地方人,看穿世態,明察現實,先后發布《厚黑學》、《厚黑經》、《厚黑傳習錄》,著書立說,其言最為詼詭,其意最為深沉。千古大奸大詐之徒,為鬼為蜮者,在李宗吾筆下燭破其隱。
李宗吾先生說:“三國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長,全在心子黑。他殺呂伯奢、殺孔融、殺楊修、殺董承伏完,又殺皇后皇子,悍然不顧,并且明目張膽地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心子之黑,真是到達極點了。有了這樣的本事,當然稱為一世之雄了。
其次要算劉備,他的特長,全在于臉皮厚:他依曹操、依呂布、依劉表、依孫權、依袁紹,東竄西走,寄人籬下,恬不知恥,并且生平善哭,作《三國演義》的人,更把他寫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決的事情,對人痛哭一場,立即轉敗為功,所以俗語有云:”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這也是一個大有本事的英雄。他和曹操,可稱雙絕:當他們煮酒論英雄時,一個心子最黑,一個臉皮最厚,一堂對晤,你無奈我何,我無奈你何。環顧袁本初諸人,卑鄙不足道,所以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此外還有一個孫權,他和劉備同盟,并且是郎舅之親,忽然奪取荊州,把關羽給殺了,心子之黑,仿佛曹操。無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求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遜一些。他與曹操比肩稱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操駕下稱臣,臉皮之厚,仿佛劉備,無奈厚不到底,跟著與魏絕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劉備稍遜一些。他雖然黑不如曹,厚不如備,卻也是二者兼顧,也不能不算是一個英雄。他們三個人,把各人的本事施展開來,你不能征服我,我不能征服你,那時候的天下,就不能不分而為三了。”
本書共有七部,分別為第一部《厚黑學》,第二部《厚黑叢話》,第三部《厚黑別論》,第四部《厚黑學原理》(心理與力學),第五部《社會問題之商榷》,第六部《中國學術之趨勢》,以及最終一部第七部《宗吾自述》。但在這本書中,我們應當重點關注的不是“黑”而更是“厚”。我們所學習的“厚”,厚在學習。
第一種學習中的厚,厚在不恥下問。在高中的如此繁多的課程和科目里,孰能毫無疑惑?答案肯定是必然的。但我相信更多的人選擇的是覺恥不問,而不是不恥下問,而問題的繁重積累,似一座聳入云霄的青山,此時再拉下所謂的“臉皮,而進行的愚公移山則顯得毫無氣力。所以《厚黑學》中的“厚”就顯得極為重要。所以,要學會厚得不恥下問,才能更好的提高成績。
第二種學習中的厚,厚在不怕落后。在高中激烈的學習環境競爭中,難免一時屈居人后,或是成績沒他人優秀時,不厚之人便會感到臉紅心跳,嚴重者甚至沒有繼續拼搏的勇氣,直接破罐子破摔,自甘落后,如是這樣,則無法挽回。此時《厚黑學》中的“厚”便起到決定性作用,“厚”著臉皮,理解失敗,激流勇進,才能從激流中脫身而出,重定方向,創造輝煌。
由此可見,在學習中,應用《厚黑學》也是極為重要。我們要在今后的學習中,“厚”下去,決心成為學界中的“厚”人!
厚黑學讀書筆記與心得篇2
我讀厚黑學已經有三個月了,自得之,每日必研習之。我讀它的目的并非為了行使厚黑,而在于解我心中多年之困惑,研究人際關系之演化。
《心理學與力學》當屬厚黑學的核心單行本,它的主要貢獻在于提出了臆說:“心理按照力學規律而變化”。我認為其中五篇《心理按照力學規律而變化》、《人事興衰成敗的軌道》、《恐懼與憐憫》、《世界進化的三個階段》、《經濟、政治、外交應采用合力主義》是此單行本的核心篇章。《心理按照力學規律而變化》對臆說“心理按照力學規律而變化”進行了系統的概括說明,后四篇提出并詳細解釋了人與人相安無事的四大路線:不相交的線,合力線,圓,橢圓。除此之外,此五篇都提到了兩個重要名詞:向心力,離心力。我認為整本厚黑學的理論部分框架也由此兩個名詞演變而來。
下頭對其中一些單篇文章按照我的觀點進行詳細的闡述。
先師的《我對圣人之懷疑》只是對二力的簡單運用,周秦諸子借“古之圣賢”之威勢為其學說的推廣做向心力。這種方法到此刻仍在使用,教科書中借愛因斯坦、牛頓等人之威勢,勸勉他人是其一,當一個人出名后,其傳記也跟著出現,人物傳記是其二;廣告借用某明星進行商業推廣是其三,等等。諸如此類,可是是時代不一樣,事物不一樣,推廣時所使用的借力方式也不一樣了。
先師的《厚黑學》提出厚、黑。我認為厚與離心力相合,黑與向心力相合。先師經常勸勉“我們不要厚黑二字用反了:該厚的時候黑,該黑的時候厚”用離心力和向心力來解釋就完全通了即“該做離心力的時候就做離心力,該做向心力的時候就要做向心力;而不要該做離心力的時候做向心力,該做向心力的時候做離心力”。
先師的《辦事二妙法》可是是離心力與向心力更深層次的運用。鋸箭法與補鍋法最終目的都是在表面上做向心力,可是二者不一樣在于,鋸箭法的表面上是做向心力而暗地里是做離心力,補鍋法是暗地里先做離心力然后表面上做更強的向心力。
先師的《厚黑學的應用》提出“厚黑為里,仁義為表”與“鋸箭法、補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在那里提出一個名詞:群眾心理。我認為“群眾心理和個人心理有著十分大的差距”。這樣“厚黑為里,仁義為表”就能夠解釋為“以自我的離心力和向心力作為辦事準則,在對外宣傳時,依照群眾的離心力和向心力向向心力方向宣傳”。
我以為,世間最容易走的路線是人與人相安無事的四大路線:不相交的線,合力線,圓,橢圓;世間最難做的力是離心力與向心力。如何用巧力做離心力?如何用巧力做向心力?那里面學問大著呢。
厚黑學讀書筆記與心得篇3
榮幸得很,李宗吾不僅僅是我的富順老鄉,還是我就讀的中學20世紀30年代的老校長。《厚黑學》七八十年暢銷不衰,如果李宗吾活到此刻,必須獨霸百家講壇,新浪博客專欄永遠置頂,在北大清華演講的就不是李敖。
在這本新版的《厚黑學》的序言中,柏楊說李宗吾是“被忽略的大師”,南懷瑾說李宗吾是“蜀中楚狂人”,林語堂說李宗吾是“赤誠相見之獨尊”,許倬云說李宗吾是“狂狷嘲世一教主”。其實呢,大家都拔高了李宗吾“厚黑學”之立意,過獎了李宗吾揭瘡疤的勇氣。以我對老鄉的理解,寫出《厚黑學》,可是是富順地域文化習性的產物,這個習性,就是“賴皮”。這賴皮,表達出來,就是對生活的盲目樂觀,自我消遣。習性之深,年齡不分,流落異鄉也一樣;習性影響力之大,能夠遠洋。
講幾個我身邊的故事。
在北京的富順人,密切有聯系的有兩批,一批呢,是以我爸媽80年代初的學生為主,年齡都比較大了,在各機關各企業算個領導。不管大小節日,中秋、元旦、國慶,總要在一家固定的餐館擺宴席。每次都三桌,每桌十幾個人。一桌男人,一桌女性,一桌差不多是子女一代。吃得多了,默契得來一進那大包皮間,每個人就直奔自我常坐的那個位子。偶爾有一些不一樣的人,比如最近一次一家來了親戚,也帶來一齊吃,一個四歲大丁的小女孩,滿口富順話,拿起勺子當電話,尖著嗓子叫:“哎呀,耍不住,北京不好耍,過兩天就回及(去)了。”大家立刻笑翻過去。還有一個同樣大的小女孩,胖胖的臉,大大的眼睛撲哧撲哧的,劉海,學動畫片奧特曼,一個動作定格之后一動不動十幾秒,大家再翻一次,她不笑,特認真。
另一波富順人,是以我的中學同學為主。這些人里面亂七八糟的職業,做教師的、自由職業的,有自我的家具品牌的,外企做財務總監的,在三里屯四川特色菜、意大利餐館當老板的,每次聚在一齊,富順話滿天飛。其中開意大利餐館的那位女老鄉,嫁的是一個意大利人,長得象密斯特本。聽不懂富順話,就翻辣子雞丁吃。先吃里面的雞丁,再吃里面的蔥,再吃里面的蒜,再吃里面的什么什么,一點都不怕辣,一個人在那里翻啊,翻啊。他老婆偶爾照顧一下他:“朱總(那老外叫朱第什么什么),適宜點兒!”除了長相,就是一富順人。
我還記錄過一段富順人的對話,不僅僅能夠看到賴皮之理所應當,還有大家對賴皮的習以為常——
春節放假,坐車,眼看就進入了老家縣界,售票員開始驗票,售票員問農民老鄉:“你的票呢?”“沒買。”“那此刻買嘛?”“沒得錢。”“沒得錢你坐車?”“喔噢!要回家都嘛!”“你有錢!買嘛!”“真的沒得呀,我不得豁(騙)你!”“出去打了一年工,沒掙錢?”“錢都寄回去了的。”“你郎個把車錢都寄回去了呢?”“老婆要錢要得兇。”“那你不買票,你說此刻郎個辦?”“你吃不吃糖嘛,我有糖。”“我不吃糖。”“吃點嘛,春節了哦!”“啥子糖嘛?”“大白兔,上海的。”“給司機兩顆嘛!”“要得,都是老鄉!”
這是一方水土養出的一方性格。富順這個地方,丘陵地帶,山不高,但走一公里也得爬一下。水不深,但最終也匯入了長江。說窮鄉僻壤,土地也還富饒,文化受到敬重。出的名人也怪里怪氣的,成不了大事,但也頗有自我的識趣。比李宗吾遠的如被慈禧砍了頭的劉光第,比李宗吾近的如自戀到無以復加的郭敬明。整個縣城的人都沾染上這樣一種提不起來放不下去的思維模式。
《厚黑學》呢,可是是李宗吾賴皮的自我消遣。
厚黑學讀書筆記與心得篇4
自古出書者,不計其數,能稱精華的,屈指可數。然李宗吾出書于民國,卻能在中國文化中有輝煌一筆,必有過人之處,后簡單翻閱,發現他之所以敢自稱厚黑教主,的確文采與思維超越常人,外加舊時讀書人內在的一種狂傲,民國時期中西文化碰撞,造就了如此一位文壇奇葩,以圣賢自居,評論天下。
厚黑學以三國英雄、楚漢名將為主論敘臉厚心嘿之心得,以三步工夫為總結,強調黑與厚的不一樣概念。
李宗吳對人性的理解,以惡為先,所以論人,先看到惡的一面,然后放棄人性善的一面,講自古英雄都是用仁義道德的外表,來體現“人之初,性本惡”的個人觀點。所謂成功之人必有成功之處,歷來英雄,先不論出身,其成功的前提,主要來源個人魄力,周圍人因個人人格,舍命相護,助成就大業,如只明白厚黑之術,何來民心所向?如果人們每一天只明白修習厚黑,增長世智辯聰,勾心斗角,拋棄生命本來,人格分裂之人,只會越來越多。亂世之中,單憑仁義道德,的確不易生存,然只懂厚黑,也許生存不成問題,但內心惡越來越重,沒有善念洗滌內心,不足以成其霸業。秦始皇用秦朝幾代努力的基礎,以個人才能統一六國,暴政之下,數年后,天下大亂。
厚黑學用三步概括厚黑三種境界之人,其一,厚如城墻,黑如煤炭;其二,厚而硬,黑而亮;其三,厚而無形,黑而無色。從書中所看,李宗吾僅僅看到第二種境界,對第三種境界,只靠普通善惡無法詮釋,所以避而不談。
六祖慧能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獲得禪宗衣缽,而此詩中字字指向“無”字,厚黑學第三種境界以“無形無色”為總結,也指向“無”字,所以個人認為,參悟佛法與理解厚黑學,先從“無”字入手。道德經中“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就指出,天地與圣人之心永遠相同,天地滋養萬物,不求回報,萬物踐踏、侮罵天地,天地也沒有報復眾生,圣人也是如此,用無我無私之心對待百姓。如果以道德經此觀點來看厚黑學,那么第三種境界中的“厚而無形,黑而無色”從基本立足點就出現差別,大智之人,不是厚而不厚,黑而不黑,而是已經超越常人對厚與不厚,黑與不黑的理解,到達與天地同在的深層價值觀念,只是作者還沒領悟其中境界。如果用這種無我無私之心反觀過來,書中所論王明陽的“致良知”與“厚黑學”,一善一惡,都屬一家之言,分開人性,強行對立。
厚黑學之所以能立足與世,經久不衰,根本就在“厚黑”兩字。一般人往往只在意眼前利益,如果用第一種境界“厚如城墻,黑如煤炭”的方法,能立馬見到效益,但不能長遠。比一般人聰明一點的人,要的是長遠利益,不在意當前,就用“厚而硬,黑而亮”之法,能夠到達最終目的,且久遠。如企業生存,不講誠信,短期可得益,然不能長久,最多可得溫飽,講誠信者,有時寧愿虧錢,打造品牌,謀求長遠利益。
總體來講,李宗吾對人性的理解與概括本事,打破兩千多年的中國傳統文化思維,矛頭直指“人之初,性本善”的文化模式,大膽揭露人性的黑暗面,以不一樣觀點解讀人性,其學說所造成的社會沖擊,足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評為精華。
厚黑學讀書筆記與心得篇5
但凡能夠著書立派者,無一不是圣人,次一等也是奇人。春秋時的諸子百家,如李耳、孔丘、墨翟等圣賢,皆被后人尊為圣人,尊之以子。李宗吾先生能創作《厚黑學》并構成一派,雖不及稱為圣人,但亦能夠尊為一代奇人了。
《厚黑學》一書中,李宗吾先生宣揚臉皮要厚如城墻,心要黑如煤炭,這樣才能成為“英雄豪杰”。李宗吾先生認為,厚黑學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墻,黑如煤炭”。城墻雖厚,可用火炮轟破;煤炭雖黑,但顏色可憎,眾人不愿接近它。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
同第一步功夫相比雖有天壤之別,叮畢竟有形有色,別人經過細心觀察便可看出蛛絲馬跡。第三步是“厚而無形,黑而無色”,進入“無聲無嗅,無形無色”之境界。臻于此境,就能夠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銳不可擋、所向披靡。厚黑術被封建政治家奉為圭臬,是其爭權奪利的錦囊妙計。離間政治家未必懂政治學,但不能不通厚黑學。在他的筆下,如劉邦、曹操、朱元璋之人,均是面厚心黑之徒,所以能夠成就霸王偉業。
厚黑學之所以能立足于世,經久不衰,根本就在“厚黑”兩字。而世人也往往只在意“厚黑”二字,將“面厚心黑”運用的爐火純青。這樣的人往往只在意眼前利益,只在意自身的利益。如企業為了生存,不講誠信,短期內或可得到莫大利益,然其終不能長久。他們都沒記得李宗吾先生還曾說過:“用厚黑以圖謀一己之私利,是極卑劣之行為;用厚黑以圖謀眾人公利,是至高無上之道德。”
讀《厚黑學》,我們不能一味的放大“面厚心黑”,一味的學損人利己,注重個人利益。對于“厚黑”,我們須辯證的對待。誠然,必須的“面厚心黑”確實是需要的。比如在面試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面厚”,勇于表現自我、推銷自我,不怕考官的責難,泰然處之。可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將“面厚心黑”發揮到極致。
我讀《厚黑學》,看到的并不僅有面厚心黑。正如劉邦、曹操、朱元璋之人,雖說難免面厚心黑之嫌疑,然我更加看重的卻是他們的堅韌、堅忍、堅持。若無堅韌之性格、堅忍之心性、堅持之毅力,劉邦豈能從一介泗水亭長一躍為天下共主,曹操又豈能從一宦官之后步步為營并最終雄霸北方,朱元璋又豈能從一放牛娃在亂世中脫穎而出成為帝王。
所以說,對于此三人來說,或許面厚心黑,可是堅韌之性格、堅忍之心性、堅持之毅力也是至關重要,而我覺得后者更為關鍵。對于我們大學生來說,堅韌、堅忍、堅持也是何其重要。我們大部分同學最不缺的就是三分鐘的熱度。
心緒來潮立刻行動,三天后熱情不見影蹤;剛有了雄心壯志的時候夢想就在眼前,三個月后夢想束之高擱,一年后夢想在天邊。偉大的成功就源自厚積博發和堅韌不拔;成功的路上難免會有刑棘困擾,最大的挑戰就是自我的墮性,若在年輕的時候就懂得堅韌不拔和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實為大幸可貴必邁向成功。
雖說李宗吾先生在書中描述的資料確實直白甚至露骨,但他述說的卻是事實。而《厚黑學》也并不是一本教人“為惡”的書,單純的說這只是一本告訴人們現實中為人處事的書籍。正如一把劍,拿它的人能夠為善,也會為惡,關鍵是看拿著劍的人心性如何,善惡一念之間罷了。
我們讀《厚黑學》,更重要的是讀他的進取一面,而不是惡的一面。所以,讀《厚黑學》,我們不能一味的放大“面厚心黑”,認為成大事者必須“厚黑”甚至不惜將其發揮都極致;這是錯誤的,我們更應當看到的是成大事者面厚心黑之外其幾十年如一日的堅韌、堅忍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