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伊索寓言讀書筆記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文學中的一塊瑰寶,數(shù)千年以來以其獨特的智慧和藝術魅力令人愛不釋手。書中的每個故事都有深刻的含義。
在所有故事中,我認為最有說服力的要數(shù)《目光短淺的鶇鳥》了。
故事講的是一只美麗的鶇鳥每年秋天都要去吃那桃金娘樹上的果實。有一年,桃金娘樹上的果實還沒有成熟,東鳥便每天跑到桃金娘樹上唱歌:“美好的生活呀就要來臨了,我的心里是多么歡唱,望著那兒的花兒在開放,我對它是多么向往。”就這樣鶇鳥每天都去,每天都唱。一個獵人發(fā)現(xiàn)了,便守候在那。等果實結出,鶇鳥每天都來吃一整天。終于被獵人用粘棍粘住了。它又唱:“桃金娘的果實是如此甜美啊,把我害苦的卻是你,因為我太貪戀你那無比的香甜,因而送掉了我自己的性命……”這個故事的意思是說,不要過于貪戀某種事物,這樣會葬送掉性命的。要目光遠大,不能象鶇鳥一樣目光短淺,桃金娘的果實固然好吃,可吃到連危險接近也不知道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死離你不遠了。
其中有一篇《蚊子與獅子》,講的是一只蚊子和獅子比試,它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有毛的地方,獅子把臉都抓破了也奈何不了它,蚊子大獲全勝,得意地飛來飛去,不料卻撞到蜘蛛網(wǎng)上。蚊子戰(zhàn)勝了強大的獅子,卻被小小的蜘蛛消滅。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驕傲是沒有好下場的,有些人雖然能打敗強敵,卻也會被弱者擊敗。
還有一篇《獅子和牧羊人》,講的是一個牧羊人幫助受傷的獅子拔掉爪子上的刺,解除了獅子的痛苦。后來牧羊人被誣告入獄,要把他喂獅子,獅子認出牧羊人是幫助過它的人,不但沒有撲過去,反而和他很親近。國王聽說這事,下令赦免了牧羊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行善者必有善報。
我記得還有一則寓言:一只狐貍經(jīng)過葡萄架下,看見翡翠瑪瑙般的葡萄懸掛在上面,狐貍頓時流出了口水。它拼命的點著腳尖,想摘一些嘗嘗卻夠不著,他又搬來一塊石頭踩上去,結果還是夠不著,狐貍沒辦法了,無可奈何地走了,:自言自語地說:“葡萄一定是酸的”自我安慰到。這則預言大家都很熟悉它的名是:《狐貍與葡萄》。
我真喜歡《伊索寓言》著本書。
800字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篇2
其實在七八歲年紀的時候《伊索寓言》這本書是我枕邊的常客,睡前總會翻翻看看。現(xiàn)在再次讀它,倒不如說是老友重逢了。只是再見時感情變了味兒了。
小時候就只是把它當成睡不著時一個消遣的好玩意兒,要非得說感想的話那應該就是很有趣,但對于得到的道理卻是含糊不清的。現(xiàn)在再讀它感覺倒有些沉重了。問我為什么,可能是因為故事中的事想到了這個社會吧。比如故事中的狐貍呀,多半狡猾還有些冷血,就好像這個社會中黑暗的人吧,有時候用虛偽的笑容和華麗的謊言,將一個個的毫無防備的人推向深淵。
還有一些無知的小動物,就好像這個社會貪婪、想坐享其成的人們,最后的下場都是像它們一樣竹籃打水一場空。當然只是因為這些而顯得沉重嗎,不是的。其實是因為這本書大多發(fā)生的事都在大自然中,大自然適者生存的道理是無法改變的,放眼這個社會,亦是如此,大自然中的動物,有的狡猾、有的聰明、有的善良、我們沒有能力分辨,而在這個社會上的人也不會掛個牌子寫著我是好人,所以這本書倒是提醒我要注意分辨好人還是壞人,再區(qū)別對待。
大自然中不僅有狡猾兇狠的壞人,也要小心時刻存在的陷阱,就像“掉進井里的公山羊和狐貍”這則小故事中,狐貍由于想喝水不小心掉進了井里,為了騙口渴的山羊下來,從而謊稱水好喝至極欺騙了山羊,等山羊也被騙的掉進井里了,就實施自己的計劃使自己上來,卻不管山羊了。
山羊就是因為毫無防備的掉進了狐貍的陷阱里才被困的。這不能全怪狐貍的狡詐,其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山羊沒有警惕心從而也沒有意識到危險的來臨。這也給一向心軟的我敲響了一記警鐘了,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伊索寓言》這本書是真的需要間隔的讀,因為感受是不一樣的,心情也是真的不同,長大了,你的書中不該只有童話書了,不是所有童話都是美好的,在社會中更多的不是童話,可能更多的是殘酷與歷練。在這個社會上不受傷害才是我們應該要學習的。
800字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篇3
今年暑假去書店偶然看到一本《伊索寓言》,便翻開看了一個小故事,就不舍得放下那本書了,纏著媽媽給我買一本。你一定要問了:”《伊索寓言》有什么好的?需要你這么留戀?“你這么說可不對了,只要是書就有他出書的道理。《伊索寓言》是用一個小故事講述一個深刻的大道理。
其中第一卷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寡婦與母雞,在現(xiàn)代社會,有很多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結果連現(xiàn)有的都失掉了。
在看完《伊索寓言》第二卷時,我的心中很長時間都充滿著故事中的情景,以及故事訴說的大道理,但給我回憶最深的是:朋友與熊,引用一下故事,我教大家一個和身邊常玩的同學測一測他是不是你真正的朋友。只要在危險時刻他可以和你共患難,那么他就是你一生最珍貴的朋友。
第三卷中偷東西的小孩與他母親,給我留下了最深的回憶。現(xiàn)在的小孩子每天都受著父母的寵愛,我要警告現(xiàn)在的父母們:不要太過于寵愛自己的孩子,使自己的孩子養(yǎng)成壞習慣。如果小錯起初不懲治,必將釀成大錯。
在第四卷時狐貍與鶴使我認識到了新的道理。若要他人尊重自己,自己先要尊重他人,我們要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辦法來對待那些不尊重他人的人。
饑餓的狗在第五卷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在道理中翱翔。告訴我們不量力而行,辛辛苦苦追求希望渺茫的利益,結果,不但所希望的東西沒到,反而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第六卷中黃鼠狼與愛神使我記憶猶新,心腸壞的人,雖然外形改變了,但是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啊!
蛇與鷹讓我讓我在第七卷中懂得了更多道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好人一定有好報,惡人一定有惡報。
我喜歡第八卷中的種菜人與狗,他告訴我們一定不要無情無義、恩將仇報。
《伊索寓言》使我增長了許多知識,豐富了我的課外閱讀知識。
800字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篇4
我讀了<<伊索寓言>>中的<<烏鴉的故事>>印象很深,故事是這樣的:
上帝要挑選最美麗的鳥為禽類之王。于是,烏鴉把孔雀的毛披在身上,到了上帝那兒應選,結果真的被選中了。其他鳥大怒,把它插在身上的羽毛都扯了下來,顯出了烏鴉的本相,可烏鴉提議大家都把自己天生的羽毛拔下來,光著身子,看看相互間有什么區(qū)別。
烏鴉確實是因為自己的長相難看而拔去自己身上的羽毛的,而它重新披上的羽毛,不是偷的,不是搶的,而是從孔雀身上脫下的羽毛中細心挑選之后又一根根小心翼翼的粘在身上的,這是烏鴉在意識到自己的先天不足,這很合乎情理。因為,它的行為沒有傷害到其他任何鳥類,它只不過是用了一種方式使自己變得美麗動人罷了,然而,這種做法卻引起了其他鳥的嫉妒,它們用粗魯,無禮的方式傷害了烏鴉,扯去它的羽毛,讓它光著身子,可是,自己何嘗又不是一樣呢?
現(xiàn)實生活不也是這樣嗎?大家都各有長處,也都存在短處。有些人,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長處,善于面對自己的短處。他們善于發(fā)現(xiàn)自身的缺點并改正它們,讓自己做得更好一些。可是,另外一些人,自己不思進取也就罷了,還眼紅別人的進步,嫉妒別人的"美麗"。他們總會給那些有進取心的人制造一些負面影響,用以滿 足自己那一點點可憐的"自豪感",這是什么?這是一種畸形心理,是人們心中的毒瘤,就像有些鳥兒因為妒忌去傷害烏鴉一樣,他們也在用一種殘酷的方式去傷害別人,在背后議論別人,中傷他人是極不和算的事。
烏鴉的故事讓我明白:妒忌是埋在每個人心中的一顆種子,如果讓它瘋長,將會糜爛我們的心田。所以,不要毒劑別人,多看看別人長處,彼此觸動,才會有助于我們的進步。
800字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篇5
今天我讀完了《伊索寓言》這本書,這本書對我的啟發(fā)非常大。
比如狐貍和葡萄,里面講了一只狐貍,那只狐貍非常想吃那串葡萄卻吃不著,還故意說那串葡萄是酸的。這個故事講的道理是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很酸,是一種不好的心態(tài)。對于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應該坦白地承認是自己能力不夠,而不應該聲稱這件事情不值得自己做,否則只會自欺欺人。還有農(nóng)夫與鷹的故事,一次農(nóng)夫救了一只鷹,那只鷹沒有忘記他的恩德,一次農(nóng)夫做一個搖搖欲墜的墻前面,那個墻要塌了,鷹就用嘴巴咬住農(nóng)夫的圍巾扔了過去,農(nóng)夫就把圍巾見了過來,往后一看才知道原來那只鷹救了他一命。這個故事講了每個人都會受到他人的關心和幫助,你是否對幫助你的人心存感激呢?故事告訴我們?nèi)艘欢ㄒ鲌D報,做了好事的人也一定會得到回報。
我們不能學狐貍要學老鷹,別人幫了你,你也要幫助別人。其實這本書還讓我知道了其他許多的道理。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今天我讀了一則寓言,名字叫《老獅子與狐貍》。講的是一頭大獅子太老了,捕食不方便,就裝病,讓百獸得知后去探視他,好把它們都吃掉,結果去看他的動物一個個都失蹤了。后來,細心的狐貍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就來到離洞口遠一點兒的地方,獅子見狐貍不進洞,就騙它,讓它進洞去聊聊,狐貍告訴獅子,如果看到了從洞里出來的.腳印,也許會進洞去看它。就這樣,獅子的秘密被揭穿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兩點:一是欺騙別人能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二是認真觀察,多思考,再高明的騙術也會被揭穿。
由此,我聯(lián)想到了“狼來了”的故事,那個小孩覺得逗人很好玩兒,結果當狼真來了的時候卻沒人相信他,他的羊全被吃掉了,后悔也晚了。我還想到了學習,學習不是給別人學的,上課聽講不能不懂裝懂,課堂上聽不懂的地方下課一定要問,不懂不問是在欺騙自己,等到考試的時候就會露出破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