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讀后感600字高中
《三體》這本書是我第一次閱讀的科幻書籍,網上一致好評如潮,《三體》在我的眼前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于是就入手買來試試水。《三體》共分三冊,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第二冊。一二三分別講述:
1.科學家對現實世界的失望無意中觸發了對宇宙的廣播。文中所描述的環境是我無法想象的地方,卻又是真的存在的,整體比較壓抑。
2.描述的是三體世界對人類的攻擊迫在眉睫,人類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自保,由于對生存或是理想的追求,科學生產力飛速發展,社會像是一個龐大的機器,每個人都是其中一部分的零件。
3.第三部分內容更是一部科幻故事,各種張狂的科學產物誕生,但是人類也難逃黑暗森林法則的打擊,最終滅亡消逝。
渺小,讀三本書的時候無時無刻不讓我感覺到自己多么的渺小,從上帝視角看人類的毀滅過后,我的內心竟然激不起一絲波動,也像極了太陽系對于宇宙一樣可有可無。人類是渺小的,但是也是龐大的,這是看你把自己處在什么地位上。讀完這本書雖然不能說看破了什么,但是它給我除了龐大的震撼之外,還有對自我的認知與思考。以前我從沒有思考這些問題的,是活在自己的世界太久了吧。我的一生該怎么過?追尋自己生命的目標《三體》給我一種死亡即是必然,又是平淡的感覺。我是希望自己能愉快的生活下去的,我真正想要什么只有我自己才知道。
影響啊,影響應該就是進一步擴大了我的世界觀,讓我心底奠定要多去外面走一走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的基礎。實我想說的還有很多,不過手機碼字實在是太難受,太累了。讀后感就到此為止吧,希望自己能越來越好!
三體讀后感600字高中(精選篇2)
讀完《三體》第三部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主角云天明在三體人的殘酷手法下頑強的生活下來,并給了人類三體技術的重要情報,云天明在異類中還沒忘記拯救人類,他是人類的英雄,同時也是人類的福音。
《三體》第三部章節中主要講了云天明的大腦被發射到了宇宙中并意料之中地被三體艦隊攔截,然后三體文明允許讓復原后的云天明和程心談話,談話時不能有任何記錄,也不能說任何有關于雙方文明的話,否則程心乘坐的太空船就會自爆。
盡管在如此苛刻條件的限制下,云天明依然將情報隱藏在了童話中并講給了程心聽。程心返回后,地球人在智子盲區對云天明的童話展開了解開,經過程心的執著耐心的解開,最終獲得了情報。
云天明在異類中還不忘記人類,想方設法的向人類傳遞情報,不忘記拯救人類,不忘記自己的使命。他的那種不忘初心的精神讓我驚訝!
通過小說我們回到現實,其實在我們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也有這樣的先例,其中做經典的就是司馬遷寫《史記》,司馬遷因為假投匈奴的李陵求情被托以宮刑,使其精神上受到侮辱和打擊,要使其奮發向上,寫成“究天上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我們的黨和國家正是做到了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才使我們的國家、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
雖然云天明、程心、邏輯、維德等只是科幻小說里作者虛構的人物,但是作者劉慈欣用《三體》引領了每一位科幻愛好者的無限遐想。
三體讀后感600字高中(精選篇3)
生命、文明的存在僅屬于偶然。為什么有偶然?高緯度世界與低緯度世界的相對時間差值以及大量物質的隨機組合足夠允許偶然的存在。這里所指的世界不是人類社會、地球,而是宇宙、宇宙之外以及包含宇宙的物質。至于物質,沒有明顯的界限,我相信存在比夸克更小的物質。物質代指一切真實存在的實體。
或許,你撕碎一張紙,成功毀滅了無數個存在的生命的宇宙。即使是原子、夸克,又有誰能保證里面沒有“宇宙”。
僅四個脫氧核甘酸的隨機組合便可帶上億萬種遺傳信息,而有機生命又是由無機物質的隨機組合而來,那么一個夸克粒子中沒有生命、沒有文明、沒有宇宙是不能否定的。
人類創建的各種物理定律全部依附于宇宙的存在而存在,但宇宙可以隨時改變,人類的智慧像龍卷風中的蜘蛛網,無論重建、修補多少次,依然渺小,無力掙扎毀滅。
試想:一個莫比烏斯環首尾反向連接著,紙面中間畫著線,一只螞蟻沿著這條線一直爬行,不停的轉圈,對吧?但從螞蟻的視角看的確一直向前走,這是二維視角與三維視角的區別。如果我們處在四維世界里,只能觀察到一維、二維、三維世界,不能觀察四維以上的世界。莫比烏斯環是扭曲的,同樣,我們的世界也是扭曲的。為了生存,人類對宇宙進行研究探索,但結果如同從螞蟻視角得出的結論一樣可悲。
如果有人懇求一個主保護另一個主,那么只有一種可能:那個主是真的,他是我們的宇宙。
存在算是一種幸運,珍惜幸運。
如果我想的這些理論是在課堂上進行的,我被叫起來了,那可真的是宇宙末日萬物滅亡,然而時間差允許我在被提問提前想這些,所以我還活著。珍惜幸運!
三體讀后感600字高中(精選篇4)
三體世界與地球作戰中心唯一一次簡短的對話只有5個字:你們是蟲子!
三體似乎從來沒有正眼瞧過人類,他們看中的是人類生活的恒紀元,他們擁有遠遠超越人類的高科技,他們曾狂言:“毀滅你,與你何干?”
當然沒有任何關系,這種文明的沖撞就好比泰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人類至于瓢蟲,前者總是能輕而易舉的將后者摧毀。
可是把人類看作蟲子的三體人似乎忘記了,蟲子從未被戰勝過,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言,“人類竭盡全力消滅它們,用各種毒劑,用飛機噴灑,引進和培養它們的天敵,這場漫長的戰爭伴隨著整個人類文明,現在仍勝負未定,蟲子并沒有滅絕,它們照樣傲行于天地之間,它們的數量也并不比人類出現前少。”在三體人眼中,人類是蟲子,但人類也有不比蟲子差的團結,毅力,生生不息的求生本能以及最重要的——智慧。
在華北平原的麥田里,大史警官問道,是地球人與三體人的技術水平差距大呢?還是蝗蟲與咱們人的技術水平差距大?
毫無疑問答案當然是后者,人類同樣也有智慧,在三體入侵未曾到來前,未雨綢繆,背水一戰,人類并非毫無勝算。
三體畢竟是科幻,現實生活中國與國家與家個人與個人之間何嘗又不曾感受到被敵人形如螻蟻般蔑視的痛苦,然而“勝負并不是在王被將是決定的。當棋手放棄運用任何戰略時,勝負就已成定局了。”石黑一雄如是說,“生活如棋局,對手是未能預料的意外,然天無絕人之路,舉手投降之前,希望常在。”乾坤未定,改變局勢的機會尚在,未雨綢繆,背水一戰,同樣,困境之中的你并非毫無勝算。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如果你被人視為螻蟻一般看待,不要澆滅心中希望的火焰,更不要忘記《三體》中,三體人把人類看作蟲子,可蟲子永遠不會被消滅!
屢戰屢敗,不如屢敗屢戰。
三體讀后感600字高中(精選篇5)
最近,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使我著迷,每天中午吃完午飯,在午睡前看幾頁。《三體》分為三部分,前兩部分是一般的故事線索。故事是這樣的:科學界有一個大問題,許多科學家都自殺了,為了找到原因,聯合國成立了一個專門研究相關科學家的組織。物理學家丁毅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他拍的照片上的倒數計時,每次射擊的時間都減少了,警方的歷史發現了他,希望他能幫助調查科學界的事情。一系列事件后,丁毅的“三體”的游戲,這個游戲叫做三體星,不像地球正常的晝夜,但一個混亂時代,當行星是在混亂的時代,星球情況和地球球沒有區別。
但如果是在一個混亂的時代,地球就無法生存,總是要面對永恒的白晝、黑夜、高溫或低溫。在那個時候,三體將會脫水并儲存起來,等待下一個不變的時代。丁毅在比賽中有很高的聲望,因為他在比賽中做出了很多預測。幾乎所有的三體游戲者都是科學家或知識分子。在一場真正的游戲參與者的聚會上,丁毅和大史發現了ETO,以及三體世界的形式。接著,主人公從丁毅換到了葉文杰。
葉文潔,三體世界的發現者,ETO的精神領袖,這位弱女子在文化革命期間,她的父親是當場當場被打死,她的母親沒有念在和她的感情,離開了她。當她去了鄉下,她開始厭惡的地球,在紅色發射空間站的時候,她發現世界上有三體世界,她還殺死了她的丈夫和政委,所有的經歷都讓她感到寒冷。在她心里,地球的毀滅是一種解脫。然后,他們組成了ETO,她們所有的目的就是讓人類免于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