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紅樓夢讀后感600個字
“雅媚,快把你自己的小窩打掃清爽!”媽媽組織家里的全體成員集體大掃除,首當其沖的便是命令我。“得令!”縱使我有千般萬般的不愿,也只能懾于媽媽這個家長的威嚴,乖乖地服從。整理到書柜時,我隨意掃了一眼各種各樣的書籍,沒想到竟看到了“紅樓夢”,因為這一書名,我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好奇心驅使我翻開書頁……
自從那天隨意的一翻,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那多情卻似無情的賈寶玉,那多情善感的林黛玉,那善解人意的薛寶釵,還有那“機關算盡太聰明”的王熙鳳……大觀園里一切的一切,都像有魔力一般讓我深深地陷了進去,不可自拔。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這本書是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個人的愛情婚姻悲劇為核心,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榮辱興衰為軸線,向我展現了那個封建社會的時代內容。黛玉因為母親的去世而來到榮國府,在這里結識了她一生的劫數——賈寶玉。他們兩人一見如故,從此同吃同玩同住,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然而幸福總是短暫的,薛寶釵的到來將這份平靜的美好改變了,一段木石前盟終因有緣無份而沒有走到一起。
在這個大家族里,每個女子都難以逃脫命運的捉弄。元春嫁入皇宮,榮華富貴的背后卻有著不為人知的傷,是什么令她在花一般的年華就如煙花一樣消散了?鳳姐盡心盡力地將府上大大小小繁瑣的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但卻還要忍受丈夫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外面拈花惹草,最后落得個積勞成疾而死;寶釵為人圓滑,幾乎人見人愛,說話也極為小心,從不造次,可最終還是獨守空房,孤獨一生;黛玉是天仙下凡,美麗非凡,最后卻焚稿斷情……
金陵十二釵個個漂亮無比,文采非凡,她們創立詩社,吟詩、作對、賞花,讓人從心底里佩服她們的聰慧。可她們最后的歸宿卻是那么的令人惋惜,如元迎探惜四姐妹,一個死,兩個嫁,剩下一個踏入空門,與青燈古佛為伴。“唉,‘元迎探惜’,原應嘆息啊!”
未讀《紅樓夢》時,我曾天真地以為這故事就像夢一般甜美,讀完后,我才真切地體會到了其中的心酸。“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初一紅樓夢讀后感600個字(精選篇2)
陽光灑在書頁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暖洋洋的陽光令我睡意朦朧,忍不住彎著胳膊昏昏睡去。迷糊間,竟隱約感覺到書頁散發光芒。“紅樓夢”書脊上三個鎏金大字,泛著光芒。
我是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吵醒的。“父親,你瞅這奇裝異服,定不是我朝人士。”賈環故作嚴肅,想在賈政前請功。“可不,這定是西洋人咧!”這是薛姨娘在應和。我聽著這話,皺皺眉,遲疑的抬頭,不屬于現代的光景映入眼簾。莫不是我到了古代中去了?我真個是又驚又喜,忍不住哈哈大笑,太好了,我可是見識到了古代人了!這周圍圍著的古人可不像我一樣,“不得了了,不得了了!這是妖女!快逃呀!”這話讓我可真不高興。好端端的,怎就成了妖女?我趕緊從地上爬起來,待我定睛后,真是令我驚大吃一驚。有金光閃閃的“榮國府”三字,還有我認出的紅樓人物。我來到了紅樓夢里!在我千般解釋后,賈母等人才信,我是想來當丫環的孤女。待我換上了傳說中的的丫鬟裝束,我才準進府。“果真是名不虛傳!這可真是金碧輝煌!當真是不負王公將侯的奢侈生活!”我忍不住贊嘆。帶著我的丫鬟卻不悅道:“切莫瞎說。當心太太掌嘴!”我悻悻罷了,隨她繼續前行。
好不容易安定下來,我的計劃也可以實施了。黛玉、寶玉、寶釵這些歷史名人,我也能有幸目睹了。這幾日,我特別勤快,只為了有個機會去大觀園服侍,以見識見識園中眾人。果然,我被允許去了大觀園。“這位姥姥,你可知這瀟湘院在何處?”這老婦人也不言語,只是指了指。我立馬跑去。黛玉果真風采卓越,眉目生情。黛玉皺著眉,看著我:“你是何人?尋我做甚?”我既然激動得說不出話,但又在鎮定下來后,噼噼啦啦的把這紅樓夢的來龍去脈講訴給了黛玉,我面紅耳赤的`講完了這一切。卻發現黛玉奇怪地看著我,我才注意到原來鳳姐就坐在這屋子里,“來人哪,把她給我叉下去。”我嚇得奪門就跑。
“哎呀——”我忍不住尖叫,卻發現自己不過是南柯一夢。我趴在被陽光曬熱的桌子上,旁邊還有本紅樓夢,上面的字似乎還在閃光,卻什么也看不到了。
初一紅樓夢讀后感600個字(精選篇3)
提起《紅樓夢》,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它卻是我童年時代最為厭惡的一本書。你肯定會奇怪為什么呢?這可要從頭說起。小時候望女成鳳的媽媽為了豐富我的文學涵養,便給我買了這本書。當時年幼的我沉浸在芭比娃娃和蠟筆小新的世界里,對女兒國里的賈寶玉和整天以淚洗面的林黛玉嗤之以鼻:怎么他們那么無聊,整天無所事事呢?
回想起我第二次讀《紅樓夢》,應該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記得那年夏天,可能是由于天氣的炎熱,不免使我心中產生了浮躁。無聊的我正想找一些事做時,突然發現了被束之高閣的《紅樓夢》,心想反正現在閑著也是無聊,不如再看看這本書。這次看后,它又給了我不同的感受:我原本浮躁的心由于作者的生花妙筆而沉靜下來了,不由自主的隨著作者走進“大觀園”的世界。但由于知識的局限,對于書中的了解只是淺嘗輒止,并不了解書中的深刻含義。
步入初中后,這一經典名著又被我重新品味了一次。“一個是良緣奇葩,一個是美玉無瑕”,書中對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描寫得震撼人心。這里面有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劇,有封建婢妾制度的悲劇,有赤裸裸的封建暴力女性的悲劇……曹雪芹用她們的淚水釀成了芳醇甘洌的藝術之酒,這就叫做“千紅一窟(哭),萬艷同杯(悲)”。“少年哀樂過于人,歌泣無端字字真。既壯周旋雜癡黠,童心來復夢中身”。從這本書中我得知作者是用閱盡滄桑的炯炯雙眸來看這個世界的深處,作者批閱十載,經歷了幾十年的世路周旋,心中夾雜著童心未泯的“癡”和洞明世事的“黠”。
我補習的陳老師曾問過我,“你知道曹雪芹是怎樣死的嗎?”我搖搖頭,滿眼迷惑的望著老師,老師告訴我曹雪芹是生于名門,但由于后來家族落魄,他寫完這本書就餓死了,他寫《紅樓夢》一書用了十年的時間。聽完后我對他的人生際遇十分同情,同時被他的頑強意志所折服,他把人物描寫的如此生動形象,對社會現象看得如此深刻。此后,我便深深迷戀上這本書。
紅學大師丁汝昌曾說過,《紅樓夢》不讀三次以上都沒有發言權,它太深奧了。這本古典名著的登峰造極之作深刻的影響了我,并將影響我一生……
初一紅樓夢讀后感600個字(精選篇4)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偉大作品,也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部婦孺皆知的《紅樓夢》,可謂凝聚了曹雪芹一生的心血。
作者曹雪芹創作《紅樓夢》前后共花了十年時間,憑借堅韌不拔的毅力,經過增刪修改,完成了正文的大部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紅樓夢》前八十回的絕大部分出自于他的手筆,后四十回則為他人續作。
《紅樓夢》中,有一位人物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一一林黛玉,林黛玉別號瀟湘妃子,從她在大約六歲那年就被送進了賈府,其原因是有二:
一是林黛玉的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便過世了,而她父親也誓不再娶,怕黛玉無人教養。
二是黛玉的父親決定不再娶,她自己的弟弟卻在三歲時過世了,這時若是林如海去世了,家產就是同宗的,除非沒有同宗家產才能落在黛玉身上。可林如海怎么舍得把所有財產全都給他們而自己的女兒卻撈不到一點好處呢?可當時的法律便是如此,林如海便只好將她送到了賈府中,讓賈母幫著照看,也是為了她的以后。
在賈府中,黛玉雖然事事有賈母幫襯著,卻還是與當時社會風景有些格格不入,她做事小心翼翼的,生怕做錯了事。
她清高,她自尊心強,她生性孤傲,她憎恨繁文縟節,她蔑視功名權貴,她多愁善感……似乎就已經奠定了她最后悲慘的結局。
林黛玉的悲慘結局,更加說明當時社會的無情與冷漠。整個賈府趨炎附勢,沒人會注意到一個小女子的情感或者說不在意所謂的情投意合,也許金錢和地位才是賈府的本來面貌……
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及大觀園中點滴瑣事為主線。呈現了錯綜復雜的家族興衰史,揭示了封建末期的人間百態。對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敗進行了深刻的解剖和批判。悲劇,繁華與幻滅,熱鬧與荒涼。揭示可悲現實——社會的無情與冷默。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小說的巔峰之作,在中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品讀紅樓,從中感受那些社會的無奈與悲憤。辛酸淚,或許哭的是這凄美的愛情故事,又或許是在為黑暗的社會哭泣。
初一紅樓夢讀后感600個字(精選篇5)
“一枕幽夢向誰訴,千古情人獨我癡。”一席詩句把我帶入這個紅塵煙雨的世界。在這兒,我靜聽紅樓中煙雨朦朧;在這兒,我細視紅塵中情意相投;在這兒,我感受紅樓中陰陽兩隔。
我佩服曹雪芹的文采,一本紅樓夢,一部曠世奇書,使多少癡情兒女因情而醉,令多少斷腸人兒因感而傷。一個大家族的榮辱興衰,一對癡情兒女的悲歡離合。在這兒“假來真去真勝假,無原有是有非無”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情情切切,皆使我步入紅樓。
讀罷紅樓,掩卷沉思,每一位人兒都在腦海中浮現,我特喜歡林黛玉這個角色。她雖寄人籬下,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才華橫溢,學識淵博。她獨特的性格也許是天生的,也許是后天有的。有人說,林黛玉整天哭哭啼啼,懷有悲天憫人之情,多愁善感,令人看之而不欣賞。但我說,美是多種多樣的,黛玉的美,裊裊婷婷,如纖柳,如嬌花。她身上閃爍著詩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滿了叛逆的精神,她蔑視功名權貴,她和寶玉志同道合,真心相愛,但這愛情被賈母等人殘忍的扼殺了。在寶玉成婚之夜,她焚稿斷癡情,終究魂歸離恨天。她那坦坦蕩蕩,無怨無悔的愛情令我敬佩,一弱女子為捍衛自己的尊嚴與愛情,寧愿魂歸天堂。
賈寶玉同林黛玉一樣都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他厭惡為官,厭惡讀“八股”,不屑功名,因而被父親等認為是“不肖”。但他仍熱衷文學與詩歌,常與姐妹們吟詩作對。銜玉而生的他與黛玉互為知己,真心相愛,但在賈母等人的安排下,被迫娶薛寶釵為妻。但因雙方思想不同,他“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卻難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這又何嘗不是呢?
薛寶釵肌骨圓潤,舉止嫻雅,熱衷于“仕途經濟”。她城府頗深,能籠絡人心,掛有一把金鎖的她,因“金玉良緣”之說與寶玉聯姻。但寶玉無法忘懷知音林黛玉,最終出家當了和尚,她只好抱恨終生,獨守空閨。對于她,我有的便是同情,在父母之言中,她無怨嫁給賈寶玉,卻落得最后,只有一室的蕭瑟……
一輪醉月在冷凝處懸吟,片片浮萍碎成了搖曳的翡翠。溶溶月,淡淡風,令人沉醉的寶黛之情,變幻莫測的世間風云,一席紅樓引得多少文人騷客的贊頌。我眼中的紅樓夢就是一份情,一汪淚,一片愁,一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