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山墻的安妮》初一讀后感
《綠山墻的安妮》講述了這個愛幻想的孤兒安妮被馬修和瑪莉亞收養,到綠山墻生活一直到長大成人的故事。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綠山墻的安妮》初一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綠山墻的安妮》初一讀后感(篇1)
加拿大作家露西·蒙哥馬利以一個富有幻想的女孩的成長為線索,于1908年出版了《綠山墻的安妮》一書。該書以優美的風景描寫、樸實生動的生活情節、幽默風趣的對話,以及積極向上的主題,成為了當時英國的暢銷書籍,隨即風靡全球,是加拿大文學中頗負盛名的經典之作。
書中主人公安妮從小便是一名孤兒,但她天性活潑樂觀,想象力極為豐富。十一歲時,她陰差陽錯被綠山墻的一對夫婦領養。由于酷愛想象以及自己的虛榮心,安妮惹了不少麻煩,但通過自己的努力她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并交到了許多朋友,得到了周圍人的認可。最后,她考上了大學,但又為了照顧馬瑞拉而放棄了學業,令人感動又惋惜。
讀完這本書,我已被安妮充滿樂觀精神的想象力深深吸引。在她的想象中,小溪會在冰雪覆蓋下歡笑,櫻花是她的“白雪皇后”,普通的池塘也能被她想象成“閃光之湖”……
同時,她自立自強、勤奮聰明,很快在學校中成績便名列前茅,對于她最不擅長的幾何,她也能克服困難,最終取得優異的成績。
她還懂得知恩圖報,當將她視如己出的馬修突然犯心臟病去世,馬瑞拉也準備賣掉綠山墻的房子時,安妮毅然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決定邊工作邊陪伴在馬瑞拉的身邊,以便照顧年老體弱的馬瑞拉。
也正是因為她的種種美好品質,讓她在成長的過程中雖會經常犯錯誤,但通過她直率、積極樂觀的性格和敢于直面困難的態度,不僅贏得了馬瑞拉、戴安娜、巴里太太等人的認可與喜愛,也給綠山墻增添了許多歡樂的色彩。
大文豪馬克·吐溫曾說道:“安妮是繼不朽的愛麗絲之后最令人感動和喜愛的兒童形象。”《綠山墻的安妮》一書中也通過對安妮形象的刻畫,體現了女性對個人生存的追求,同時告訴我們:我們應像書中的安妮一樣,不論外表是否美麗,都應自信、樂觀地去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與困難,以堅強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去追求人生的美好,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
《綠山墻的安妮》初一讀后感(篇2)
一個特殊的學期就要過去了,人們還不知道就要到來的新學期是個什么樣子,困惑和抱怨也是難免的。可我卻沒工夫去摻和這些,我有最好的“朋友”陪伴。告訴你吧,我正在讀那本名著《綠山墻的安妮》。
很偶然的情況下,我有幸拿到了這本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格馬利的成名作《綠山墻的安妮》。還只看了一眼書的封面,我就被吸引了。打開看過,我就再也放不下它了,真有愛不釋手的感覺呢。
書中的主人公安妮是個紅頭發,還長著一臉雀斑,年幼時父母雙亡的可憐孩子。黛安娜是安妮的好朋友,有一頭漂亮的黑頭發,一雙黑眼睛。她和安妮都非常珍惜她們之間的友誼,幾乎每天都形影不離。綠山墻農舍的主人馬修,十分寵愛安妮,他覺得安妮是個非常非常好的孩子,值得用心疼愛。還有很多很有趣的人物,這是這本書令人喜愛的一個原因。
安妮是個可憐的孤兒,她有一顆善良的心。書中敘述,在綠山墻農舍住著一對兄妹,哥哥叫馬修,妹妹叫瑪利亞,他們一直想領養一個小男孩,可孤兒院卻給他們送來了一個女孩,那個女孩就是安妮。
安妮天性活潑開朗,熱情樂觀,她的天真和幻想使她鬧了不少笑話,但她的善良和直率也使她贏得了友誼和真摯的愛。最終安妮在綠山墻農舍有了溫馨的家,并考上了大學,從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但生活還是沒有就此放過她:馬修因為心臟病去世了,而瑪利亞的眼睛又失明了。面對這雙重的打擊,安妮果斷放棄了讀大學的機會,而留在本地當了一名小學教師,一邊工作,一邊照顧瑪利亞,感謝他們兄妹的養育之恩。
安妮的抉擇,完全是出于內心的真情,這是她美好心靈的真實體現。雖然對她來說,這只是一個自然而然的舉動,但卻有許多人因此而感動。我總是想,每個人都會有像安妮一樣的美好品質嗎?這可說不定。“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是我們常常聽人說起的話,安妮不正是這樣的人嗎?我感到,從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這本書吸引人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雖然我讀過,卻并不能一下子全都說明白。安妮的生活多姿多彩,有趣的事一件接著一件。就是因為有了這本書,我的課余生活才增添了無窮的樂趣。如果時間允許,我真恨不得看它個一百遍,直到把書翻爛。
《綠山墻的安妮》初一讀后感(篇3)
我讀了加拿大女作家蒙哥馬利的《綠山墻的安妮》這本書,深深地被書中那個純真可愛的小女孩安妮所吸引,在她身上時時都會放射出人性美的光芒。安妮是個自幼失去父母的孤兒,多次被人領養,又多次被人拋棄,經歷了不少苦難,按常理推想,這些都會在她幼小的心靈留下創傷和陰影,但卻恰恰相反,她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樂觀地面對生活,她走到哪里,就把心中的陽光播灑到哪里。
安妮擁有活潑、爽朗的性格,雖然稍有一些任性,但她熱情、頑強、能干、淳樸,同時又有著非凡的想象力。這個女孩子的到來,像一股清新的風吹進綠山墻,給沉寂的綠山墻帶來了蓬勃的生機。在她的眼里,生活是那樣美好,自然是那樣的美妙。她把開滿白花的野李子樹想像成“一個身穿潔白婚紗,頭戴薄霧般美麗面紗的新娘子”,把五月花想像成“上個夏季死去的花的靈魂”。除此之外,她還給林蔭道取名“潔白的歡樂小路”,給池塘取名為“閃光之湖”,她還想象出“樹兒能在夢中說話”。在人們眼里那么尋常的花、鳥、魚、蟲,在安妮眼里都變幻出奇麗的光彩。
困難是最好的試金石,艱難的生存環境,不僅沒有摧垮安妮,反而使安妮內心充滿美好的幻想,也培養了她在任何困境中都不輕易放棄自己夢想的品質。通過頑強的努力和勤奮,安妮不斷地完善著自己。她不但倍受馬修和瑪麗拉的寵愛,也贏得了周圍人的喜愛與尊重。
在《綠山墻的安妮》這本書里,我們認識了安妮這個可愛的女孩,她的善解人意,她的樂觀豁達,她的勤奮執著,她的知恩圖報——無不讓人心生敬意,她的這些美德就會像涓涓細流一樣滋潤每一個讀者的心田,從而綻放出真善美之花,去裝點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綠山墻的安妮》初一讀后感(篇4)
最近,我讀了《綠山墻的安妮》這本書,作者露西·莫德?蒙哥馬利塑造了一個十分美的人物——安妮,雖然她覺得自己的外表并不美,但是她有著內在的美。
美,是一種樂觀的態度
安妮,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好奇。在她的眼里,一切事物都是有名字的,有生命的,她總是帶著笑容和希望去看世界,在她的笑中,我可以看見她那純潔善良的心靈。
在生活中,能像安妮這樣樂觀的人,還有多少呢?記得有一次,大課間接力賽,這是我最害怕的活動,因為我跑步速度比較慢,還會影響整個小組的成績。果不其然,在我努力奔跑的時候,旁邊的同學就在說:“她速度真慢、害我們的小組落后了、她跑步的姿勢真難看……”這時,我的心里別提有多難過。我已經盡力了,可是迎來的是嘲笑和責怪。我默默地走到一邊,暗自落淚。后來的好幾次,同學們都嫌棄我加入他們的隊伍。這對我來說是一次很大的挫折和打擊。
直到我聽見了安妮對馬瑞拉說的那句話:“我們只是遇到了一段彎,難道你不想知道繞過這個彎以后,前面的風景會是怎樣的嗎?我相信,等待我們的一定是不同尋常的壯麗與輝煌,是全新的風景。”就像媽媽說的那樣,只有面對腳受傷的現實,盡自己最大努力就可以了,就像好朋友安慰我那樣,不要管別人說的。我慢慢又恢復了自信,我可以先和自己比,一點點快起來也是進步啊!
美,是一種無私的愛
當安妮有機會繼續讀女王大學時,卻放棄了。因為,她要留下來照顧獨身一人又有可能失明的馬瑞拉。
看到這,我不禁心情沉重,想起了媽媽對我的無私的愛。過馬路的時候,媽媽總會走在危險的左道;生病的時候,媽媽不管多累都會照顧我;遇到挫折的時候,媽媽總會開導我、鼓勵我……而我卻從來沒有幫媽媽做過什么,以后,要幫媽媽干家務。
美,是一種敢于嘗試的勇氣
安妮雖然犯下很多錯,但她認為做錯也是一件好事。
我記得上課的時候,對于老師的提問,我就是沒有勇氣站起來回答。我怕回答錯了,老師會責怪我,同學會笑話我。當我想到安妮說的話,我鼓勵自己去嘗試,當我鼓起勇氣舉手站起來的時候,我告訴自己,錯了也沒有關系。沒有想到我的答案非常的完美。那種嘗試后的成就感是多么的美好!
真正的美,是一種樂觀的態度,是一種無私的愛,更是一種敢于嘗試的勇氣……我也希望自己做一個綠山墻最美的“安妮”。
《綠山墻的安妮》初一讀后感(篇5)
讀完《綠山墻的安妮》這本書后,我感到又激動又快樂。
安妮是一個滿臉雀斑,長得并不好看的紅發女孩。從小失去母親的她陰差陽錯地來到了綠山墻農舍,被馬修和馬瑞拉收養。起初馬瑞拉并不喜歡安妮,也不想讓她留下,但安妮善解人意、天真活潑的性格打動了馬瑞拉,所以她決定收留安妮,甚至深深愛上了這個女孩。雖然安妮沒有美好的童年,但她對生活充滿美麗的幻想,對大自然的熱愛,朝氣勃勃的生命力在安妮身上綻放光芒。
安妮的生活豐富多彩,她自強自立,對朋友非常忠誠,天生聰明智慧,因為自己的努力,學習上一直保持著驕人的成績,最重考上了女王學院,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夢想。他對大自然、親人、朋友、師長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綠山墻的安妮》這本書贏得了千萬讀者的喜愛。正如馬克吐溫所說的:“安妮是繼不朽的愛麗絲之后最令人感動的和喜愛的兒童形象。”
作者蒙可馬利運用大量的語言描寫,把生動的語言都賦予安妮。而且,小說多處運用了環境描寫,把人物所處環境描繪得如花似錦、如歌如畫。恬靜安謐的綠山墻農舍,綠山墻周圍 的“紫羅蘭故”、“閃光之湖”等變化萬千的大自然都令人無比向往。
用一顆樂觀的心看待世界,你便會發現,原來每天是這么豐富多彩,美麗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