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的讀后感600字
生活中,有無數的困難和挑戰(zhàn),如果無所適從,讀讀《西游記》這本書或許會給我們帶來啟示。
這本書講得是唐僧師徒四人去往西天取經,最后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都修成了正果的故事。作者吳承恩先生,他寫出了生活中往往會碰到的問題。它是本章回體小說,所以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很吸引人!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自然是孫悟空,他曾磊鬧天宮,被如來佛壓于五指山下,后被唐僧解救。這其中有一個“三要白骨精”的故事,非常的精彩與美妙!孫悟空三次識破妖怪并將其打死,這個過程是多么需要勇氣與智慧。孫悟空就相當于我們現(xiàn)實中那些不屈服堅持真理的人,哪怕被人誤解也要揭穿真相。而我覺得唐僧就不同于孫悟空,他比較心軟看不清事實的真相,被眼前所看到的假事實所迷惑,這正是告訴我們凡事都有兩面性,有時你所知道的真相并不是真的真相,需要慧眼去識破。因為現(xiàn)實中沒有那么多的仁慈,往往“狠”比“仁”要好!
我還比較喜歡豬八戒,他的外表是笨笨的,也喜歡玩小聰明。不過我倒覺得他較聰明活潑。就拿黑松林遇怪來說,他跑到被唐僧趕跑的孫悟空那兒求救,豬八戒剛要被孫悟空轟走時,突然就想了個激將法———說那黃袍怪是如何如何罵孫悟空的。雖然是假話,但他說得跟真話一樣。他就是抓住孫悟空驕傲狂躁聽不得不好聽的話的弱點,一擊就中。如果換成老實巴交的沙僧,那還不是說得面紅耳赤然后被趕走,哪還救得了唐僧呢?
這本書告訴我們要洞查事物的本質,透過事實去看真相。也告訴我們——困難就像是魔鬼,又像是螞蟻,如果沒有勇氣智慧和戰(zhàn)勝的決心,你怎么也克服不了困難。如果你擁有這些一定可以克服困難,就如打敗一只螞蟻一樣簡單!
西游記的讀后感600字(精選篇2)
每年暑假,央視都會播出《西游記》,里面各色人物風格迥異,各種場景神奇壯觀。在歡快又宏偉的音樂聲中,“猴王出世”的場景,就一直映在我的腦海里。
直到這周我們學習了語文課本上的《猴王出世》,我發(fā)現(xiàn)課本上的描敘則更為細致生動,給予了我更多的想象空間。
孫悟空的出生讓人覺得迷離神奇——“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內育仙胞”,孫悟空擁有了天時地利人和,它的出世就與其他的猴子不同,這賦予了它獨一無二的性格和非凡的能力。
孫悟空的勇敢讓人覺得可愛可敬——“見那股澗水奔流,真?zhèn)€似滾瓜涌濺”,當有猴道“那一個有本事的,鉆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它為王”,它便忽地跳出來,應聲高叫:“我進去,我進去!”“他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敢于嘗試和冒險,心動馬上行動,這樣一往無前的精神,讓它抓住了這個機會,當上了猴王。、
孫悟空的博愛讓人尤為動容——“真?zhèn)€是我們安身之處。里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進了這個“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石猴“喜不自勝”,卻不是想著如何獨占,而是“急抽身往外便走”,迫不及待要與其他猴分享這個“寬闊的安身之處”。領袖風范由此可見!
我特別佩服作者吳承恩的修辭式的描寫和他接近生活的無窮想象。首段頂針、排比式的修辭之美,讓我這個文字敏感者,恨不能一口氣背下來。而這源于生活又遠遠高于生活的想象力,讓我陶醉在故事場景中,不能自拔。哪怕遇到再大的磨難,孫悟空也會披荊斬棘、一戰(zhàn)到底的英雄形象,讓我神往。
我愛《西游記》,我愛孫悟空,它將陪伴我一路成長!
西游記的讀后感600字(精選篇3)
《西游記》中,文學巨匠吳承恩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好吃懶做的豬八戒,憨厚老實的沙僧,恪守教規(guī)的唐三藏,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其中我最喜歡無所不能的孫悟空。
孫悟空不畏強權,敢于反抗。玉皇大帝聽取太白金星的計策招安孫悟空,騙他當了“弼馬溫”,而“弼馬溫”不入天神之流,孫悟空一氣之下打出南天門。天庭二次招安,給孫悟空“齊天大圣”之職,然而這個職位有名無實,連參加蟠桃大會的資格都沒有,于是孫悟空“攪亂蟠桃大會”,“偷御酒”,“竊仙丹”把他的滿腔憤恨盡情發(fā)泄。與天廷的“神兵神將”正面交鋒,其場面之激烈可以想象。第7回的“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更是把他那反抗精神推向了一個光輝的頂點。
孫悟空堅定不移,除惡務盡。他不打死妖怪、不解救唐僧,決不罷休。在白虎嶺,孫悟空為了徹底消滅白骨精,他忍受唐僧二十來遍緊箍咒的劇痛,冒著被師傅趕出去的風險,三次與白骨精打斗,終于打死了白骨精。在平頂山,金角銀角擁有紫金葫蘆凈瓶芭蕉扇七星劍等法寶,威力無邊,孫悟空為了降服妖精,他們連續(xù)走了七八糟。
孫悟空忠心耿耿,重情重義。自打唐僧從五指山下救出孫悟空后,他便一心一意保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降妖除怪,為民除害,可總是被唐僧冤枉,然而每次冤枉之后,他不但不報復還主動認錯。唐僧三次把唐僧趕回花果山,按理說,在花果山孫悟空這位美猴王過得悠閑自在,可是一聽說唐僧遭難,他又迫不及待趕去相救,真乃忠膽義士。
看完《西游記》,我覺得孫悟空是我心中的真英雄,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做人,也一定要像孫悟空一樣!
西游記的讀后感600字(精選篇4)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那明亮而無暇的窗戶,照在了書桌上的那本泛著金光的書。那本書仿佛是有魔力般,帶給我的那段美好回憶就在昨天;仿佛它值得我去看上十遍百遍,讓人回味無窮。再次捧起這本書,我似乎也跟著踏上了那段神奇的“西游”之旅,在其中暢快的汲取著精神寶藏。
穿越時空,我親身走進了吳承恩筆下的那段西游之旅,師徒四人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仿佛就在我們眼前。快看!他們求取真經成功時候歡樂鼓舞的樣子,他們團結一致打敗妖魔鬼怪的場景。在吳爺爺的書中,仿佛讓我感受到了人間的千苦百味,讀懂人世間的善惡愛怨。真的是應了那句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看!我又回顧了那熟悉的“三打白骨精”,只見師徒四人一路長途跋涉,風餐露宿的來到白骨山暫時的休息。一位面目清秀的姑娘邁著婀娜的身姿來到他們眼前,嘴上說著是為幾位長老送餐,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呀!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一看便知是個妖精,便二話不說將其一棒打死,善良的唐僧怎能容忍剛要念咒,孫悟空趕緊解釋這個姑娘其實是個妖精所變逃過一劫。
之后更奇怪的是相繼來了一位老太太和一位老爺爺來找女兒,悟空一看還是那妖精所變,又“啪啪”不容分說將其打死。這回唐僧忍無可忍,便將這“惡毒”的孫悟空趕走……悟空的嫉惡如仇、大義凜然的精神深深的折服了我,凡事不能停留在外表,更應該進行深入了解和探索。更不可妄自菲薄的下定論,看待問題要全面。
這是一段神奇之旅,讓我繼續(xù)在書海中遨游,享受著書籍帶給我的快樂!
西游記的讀后感600字(精選篇5)
細細品讀了《西游記》之“萬壽山大仙留故友,五莊觀行者竊人參”的故事后,我對“沖動是魔鬼”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
《西游記》第二十四回講的是唐僧師徒四人來到五莊觀,豬八戒慫恿孫悟空偷取人參果,與護果童子發(fā)生了沖突,悟空一怒之下拔了人家的人參果樹,闖下大禍幾次想逃走,都被鎮(zhèn)元大仙抓了回去。孫悟空四處尋訪,歷經曲折,最后求到觀音菩薩才讓人參果樹起死回生,悟空和鎮(zhèn)元大仙也握手言和。
雖然結局皆大歡喜,但縱觀這個一波三折的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八戒、童子、悟空都有責任。首先,好吃懶做的豬八戒自己想吃人參果,卻攛掇悟空去偷,給童子落下了口實。其次,童子發(fā)現(xiàn)人參果少了后行事粗魯,咄咄逼人,他們罵罵咧咧的行為成了整場災難的催化劑。其實這些都是外因,最主要的還是孫悟空太沖動,齊天大圣哪里受過這種氣?他受不了童子的冤枉和謾罵,“他鋼牙咬響,火眼睜圓”,被怒氣沖昏了頭腦,一出手就鑄成了大錯。雖然他后來彌補了過錯,但是不知道他為果樹四處尋醫(yī)訪藥卻處處碰壁時,有沒有后悔自己當初的率性而為?如果當時能夠冷靜下來,承認錯誤,澄清事實,可能事情就不會這么麻煩了。
和孫悟空一樣,我有時候遇事也很沖動。有一次考試我做錯了一道本不該錯的題,媽媽一口咬定我上課沒有仔細聽講,可我認真聽了呀!聽著媽媽武斷地指責,我氣急敗壞地用力扯了一下窗簾,沒想到竟然把窗簾盒扯掉了。我沒有孫悟空上天入地的本事,后來還是爸爸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窗簾修好,這件事我懊惱了好長時間,沖動真的是魔鬼。
遇事要沉著冷靜,三思而后行,沖動行事只會讓你追悔莫及,《西游記》里的這個小故事告訴我這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