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后感600字
子夜讀后感600字篇1
帶著幾分對大師的尊重與敬仰,我翻開了《子夜》,挺厚重的書,隱約著透露出一種滄桑感。一排排宋體字,方方正正,卻展示了一段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經歷。
《子夜》是這樣為我們展開故事的情節的:絲廠老板吳蓀甫雄心勃勃,要在他已有的實業之上不斷發展,再擴大自己的資本,成立大型公司。可是他生不逢時,大罷工好不容易才在手下屠維岳的幫助下平息。穩定了工廠后的吳蓀甫不斷努力,終于合伙成立了一個銀行,低價收購了八個小廠,專營生活用品。可是由于戰事不斷,嚴重影響了銷售,資金也周轉困難,扼住了企業發展的喉嚨。在吳蓀甫和合伙人的堅持中,趙伯韜盯上了吳蓀甫的產業。他使用了不少手段,最后,在氣力不支下,他使用了殺手锏:他要以“國內公債維持會”的名義,電請政府下令禁止賣空,他還直接去運動交易所理事會和經紀人會,慫恿他們發文要增加賣方的保證金,增加一倍多。正好是賣空方的吳蓀甫只好請自己的姐夫杜竹齋投入強大的資金在賣空方中,或能一搏,誰知杜竹齋背叛了自己的妻弟吳蓀甫,將資金投向了趙伯韜。最終,吳蓀甫破產了。
在《子夜》中,作者茅盾為我們塑造了許多人物形象:最重要的當然是主人公吳蓀甫,他魁梧剛毅、有財有勢、有勇有謀,卻在實現自己的夢想——建造一個大型工業公司時,由于復雜因素的交迫下而慘敗;金融資本家趙伯韜也是一個重要人物,他不僅有政界作后臺,在軍界里也有很深的關系,人稱“公債場上的魔王”,正是他將吳蓀甫逼入絕境……
《子夜》雖是弘篇巨制的大手筆,但宏偉嚴密且脈絡清晰。從開頭和結尾就可以看出。開頭,大上海的軟風一陣一陣吹上人面,蘇州河幻成了金綠色,輕悄悄地向西流去。黃浦江邊充斥著“光、熱、力”,此時的吳蓀甫有財有勢,氣派威風;讀書筆記而結尾吳蓀甫的工廠、銀行、公館全都沒有了,自己的夢當然也破滅了,慘敗于趙伯韜的吳蓀甫帶著姨太太灰溜溜地到牯嶺消暑。一頭一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得不讓我們驚嘆于一位民族工業巨子在帝國主義和軍閥政治的雙重擠壓下,又在工農革命的夾擊中一敗涂地的悲慘。
讀完《子夜》,感慨之余,我靜靜地思索,《子夜》就像是一本歷史書、政治書,告訴了我們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中國城市社會的黑暗,告訴了我們只有追隨共產黨領導的正義之師,才是解放中國的惟一出路。
子夜讀后感600字篇2
最近閱讀了茅盾先生的小說《子夜》,得到了一些感受,感悟可能不深,在此作個分享。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1930年代的商界故事,小說內容充斥著資本家的利益考量、帝國主義的入侵與干涉、平民工人生活的艱辛等內容。茅盾先生用了巧妙且豐富的語言刻畫出了鮮明的人物性格并且為我們較為清晰得闡述了當時民族工業的發展困境。
由這篇小說我明顯可以感悟總結出一點道理:在一個完全沒有擺脫外國資本勢力控制的國度里,想要發展本國強健民族工業體系是不可能的。這就好比一頭被鐵鏈栓著的猛虎永遠也無法成為森林之王一樣。但是在當時那樣的時代背景下,民族工業還沒有獲得足夠優質的發展環境,尤其是當時外國資本勢力對我國的控制影響很強。外國勢力出于自身利益考慮,肯定會千方百計阻撓我國民族工業的實質提升。一頭猛虎想掙斷鐵鏈是需要痛苦掙扎過程的,小說恰是在描寫當時的一個民族資本家在探索摸索發展過程當中歷經的掙扎而最終失敗的故事。
因此,讀完這篇小說我們當代青少年們應該從小就收獲豐富經濟知識。要明白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曾經是經歷過怎么樣的困境,取得如今的成績是多么不易。我們這一代青年一定要繼承先輩的業績,要以清醒的頭腦注重發展健全民族工業,秉承艱苦樸素、自力更生的理念,在此基礎上拓新與發展,為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子夜讀后感600字篇3
《子夜》這部小說是茅盾為了駁斥當時社會上出現的三種觀點,他運用科學的理論對社會現象進行理解與分析,駁斥了托派認為中國已經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應由資產階級來擔任的觀點。
《子夜》是從吳老太爺進上海就開始寫了,是以主人公吳蓀甫,這樣一個剛毅、頑強、果斷,有魄力,有手腕的人才,但是卻遇上了帝國主義、軍閥政治和工農革命運動的多重浪潮的圍擊中。再加上,他的家里內部有許多的矛盾,他和他的妻子一直都是貌合神離,并且他也知道自己的妻子其實是有情人的,但是他卻沒有反對妻子與情人的往來,他的弟弟又是一個在大城市這種燈紅酒綠下,慢慢墮落的人物,他的妹妹被大上海這個生活嚇得拿起了《太上感應篇》。吳蓀甫這樣一個在家庭與社會沖擊下得人才,他的性格中因為這些家庭因素,便產生了軟弱、空虛惶惑、悲觀失望,因為他的家庭里沒有人支持的的工作,他也不信任除自己家庭以外的人,更準確的說,他連自己的家人也沒有真正的信任過,這些就造成了他在自己的事業上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最后導致他精神上的崩潰。最后他的工廠也失敗了。
《子夜》這部現代長篇小說是當時社會上成功的一部小說。矛盾利用了許多人物來反襯主人公吳蓀甫,并且也利用了很多的矛盾,使這部小說更加的精彩,如:借雷鳴的出場引出吳蓀甫家庭的內部矛盾,借徐曼麗的出場陰齒吳蓀甫與趙伯韜的矛盾等。在空間是也十分廣大,如:城市與鄉村,商場與戰場等。這些情節的安排與描寫,都無不反映了茅盾在對人物心理性格描寫方面的能力。
《子夜》這部小說,是一部宏大且復雜,嚴謹且松弛有度、主次分明。茅盾運用多種藝術手法,揭示了封建地主階級最終是會退出歷史的舞臺了,并且也揭示了民族資產階級在這個時代的悲哀。茅盾運用杰出的寫實能力,科學的反駁了社會上當初錯誤的觀點。給在迷茫中的中國人民指明了一條新的道路。也給無產階級文化運動指明了正確的道路。
子夜讀后感600字篇4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了一本書,就像對生活打開了一扇窗。”可見,書是一個人一生不可缺少的東西,多讀書可以使自己的內在變得充實。
《子夜》這本書大家一定讀過,正是讀了這本書,使我體會到了許多東西,了解到了書的重要性!
它所展現給我們的是一部民族工業資本的社會命運的悲劇——一個剛強有為的民族工業巨子如何在帝國主義和軍閥政治的雙重擠壓下,又在工農革命的夾擊中,一路奔突,一敗涂地!
《子夜》為我們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其中有一位魁梧剛毅、紫臉多皰,他就是吳蓀甫。他憑借著自己的見識,雄厚的資本,過人的膽識,智謀的手腕,企圖實現他的夢想——一個強大的工業王國。然而他生不逢時。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他的悲劇命運。
在這些人物的塑造上,矛盾充分表現的他的創作意圖:“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中雖有些如法蘭西資產階級性格的人,但是因為一九三零年半殖民地的中國不同于十八世紀的法國。因此中國資產階級的前途是暗淡無光的。開頭,大上海溫軟的和風在蘇州河上輕輕吹拂,吹得人渾身酥軟之時,吳蓀甫來了,這時他氣派威風,不可一世。結尾,吳蓀甫大敗,什么也沒有了。他帶著姨太太到牯嶺消暑,灰溜溜的。一鬧一靜,不正表現出作者的匠心獨具嗎?
一個人的命運,是和國家的發展緊密相連著的。個人離不開國家,就像小魚離不開水一樣。國家興盛強大,人們才可以有更大更好的空間展現自己的才華,使生活更加幸福。否則光憑個人的微薄之力是毫無用處的。
“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從現在做起,認真讀好每一本書,相信你一定會從書上讀到許多的有趣的知識!
子夜讀后感600字篇5
《子夜》標志著茅盾的創作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成熟階段,是我國現代文學一部杰出的革命現實主義的長篇。它從一九三一年十月寫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在動筆以前,還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準備和構思的過程。民族工業資本家吳蓀甫和買辦金融資本家趙伯韜之間的的矛盾和斗爭,是貫串《子夜》全書的主線。環繞這條主線,《子夜》反映了一九三零年左右革命深入發展、星火燎原的中國社會的面貌。
《子夜》從多方面的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中來突出吳蓀甫的性格特征。作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的典型人物,吳蓀甫的性格是一個鮮明的矛盾的統一體。他一方面有“站在民族工業立場的義憤”,但另一方面,壓倒他的一切的卻是“個人利害的籌慮”。他是“辦實業”的,他以發展民族工業為己任,他向來反對擁有大資本的杜竹齋一類人專做地皮、金子、公債的買賣;但是他也不能不鉆在瘋狂的公債投機活動里。他希望實現他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理想,盼望國民黨反蔣派與地方軍閥的聯盟“北方擴大會議”的軍事行動趕快成功,然而當北方的軍事進展不利于他的公債活動的時候,他又“惟恐北方的軍事勢力發展得太快了”。他精明強悍,但又不能不表現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先天的軟弱性。他有時果決專斷,有時狐疑惶惑,有時滿懷信心,有時又垂頭喪氣;表面上好象是遇事成竹在胸,而實質上則是舉措乖張。這一切,都是如此矛盾而又很自然地統一在吳蓀甫的性格里。
《子夜》不僅從吳蓀甫同趙伯韜在益中信托公司和公債投機市場上的矛盾和斗爭來描寫他的性格和命運,它還寫出了吳蓀甫同農村封建經濟之間的密切聯系和他對農民武裝起義的勢不兩立的態度,而在對待工人運動的態度上,更顯露了他拚命壓榨工人、仇視革命的反動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