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2讀后感600字
我曾經在《愿望一號》工作,這艘萬噸級船的主要作用就是測控。測控是航天工作中主要的一環。我們需要對從地球發射到太空的飛船進行控制,無論是在地球上還是在飛船本身對飛船進行控制,首先要知道飛船的位置。航天器和空間站對接,也需要知道各自的位置,這就是測控要解決的工作。
“前進四,未處于保護下的人是什么下場:身體被超過自身重量一百二十倍的過載緊貼在艙壁上,先迸射出的是血液,超重下攤成極薄的一層,血漬的面積大得不可想象并呈放射狀;然后擠出的是內臟,也很快被壓成薄薄的一層,與被壓成一片的身體一起,構成一幅丑陋的達利風格的畫……
系統進入前進四,處于最高推進功率,飛船的加速將達到120G,所產生的超重是正常狀態下人體承受極限的十多倍,這時就要進入深海狀態,即在艙室中注滿一種叫“深海加速液”的液體,這種液體含氧量十分豐富,經過訓練的人員能夠在液體中直接進行呼吸,在呼吸過程中,液體充滿肺部,再依次充滿各個臟器。”
上面是大劉對人類航天艦艇的描述。
我進江南造船廠工作那時,每天路過潛艇船體拼接封閉廠房,對潛艇架構有非常直接的了解,后來上了潛艇,對潛艇內部結構有直觀的了解。雖然我從事電器電訊工作,我仍然想要了解潛艇為什么是這樣的結構。
一艘潛艇就像一顆長長的水滴。其內部有非常密集的環形龍骨支撐著這顆水滴,就像隧道、坑道內支撐的鋼梁一樣。
潛艇下潛,會受到水壓的壓力和航行的壓力。三體中描寫飛船達到120G是個什么概念,比如一個人50KG,120G就是120×9.8×50=58800 KG物體所受的重力。120G也基本相當1200米的水深壓力。一艘潛艇完全不可能下潛到這個深度。
隨潛艇去試航,隨著下潛,會聽到噶噶的鋼板聲音,那是艦體受到水壓被擠壓后發出的聲音,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聲音,會害怕。
一艘用高強度鋼板建成的潛艇會這樣,何況一個人,第一個被擠爆的臟器就是你的肺。如果人可以像魚一樣在水中呼吸,那么,人可以在幾百米
三體2讀后感600字篇2
第一遍看完《黑暗森林》,我真的沒怎么看懂,有的章節也是一目十行,很快就看完了,只是了解了一個大概,還覺得自己已閱,都明白了似的,其實不是一知半解,簡直就是走馬觀花,狗熊掰玉米,一塊玉米地,從頭到尾,掰了那么多,到頭來也就收獲了一手一個而已。
等到接著看第三部,看完之后突然發現,遺漏了什么,又返回看第二部,于是又看了一遍第二部,所以我是這樣看的,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看完一部寫了讀后感,看完二部想寫卻不知道怎么寫,于是接著看第三部,第三部看完就寫了讀后感,這是我讀書的一個習慣,我覺得這樣挺有意思,那么第二部看了也沒法寫讀后感,只能再看一遍了,而且讀完三體第三部真的還想再讀一遍,最想讀的就是第二部,當我又讀完第二部的時候,還想又讀一遍第一部,我突然想:劉慈欣真了不起啊!這三本書好像怎么開始讀都行,反正都是引人入勝,讓你不由自主地想都讀完,而且還想從前讀一遍,從后再返回來讀一遍,或者只從第二部開始讀也行,就是切中要害,再向兩邊頭尾展開,玄妙啊!這種構思和邏輯思維能力,就是科幻世界的絕妙之處吧!閱讀著《黑暗森林》我的感覺就是像大快朵頤一頓美食;痛快淋漓地洗了個澡;徹底敞開心扉;引發多角度認知模式;深入了解科幻世界的無所不能 ,想象力猶如浩瀚無垠的宇宙,沒有界限。
世界上最快速度不是光速,而是意念。有一種最高境界的表達就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我在黑暗森林里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也引領我感悟到我所能感悟到的所有。一本好書,無非就是能啟迪智慧,無疑《三體》做到了,尤其黑暗森林,用包羅萬象形容,毫不夸張。黑暗森林寓意深刻而又深遠,人類離不開黑暗森林就如離不開太陽一樣。每一個人都會置身于黑暗森林,穿過或者說透過黑暗森林才能看到曙光,如何讓陽光照進黑暗森林,只有單靠人類的智慧還不夠,所有人類本身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那么延伸到宇宙也同樣,所以未來我們與外星文明也是一種互補互助互惠互利共贏的相處模式。戰爭在任何時候都是殘酷的,尤其當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新式武器誕生,應用到戰場上,那種打擊和毀滅性更加強大和不可估量,或許人類最終被自己滅亡,而不是其它外星人。
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在宇宙中普遍性存在。未來沒有婚姻,凡事不符合人性合理發展的東西,必將滅亡。而并不是沒有婚姻就是糟糕透了的,人類的進步已經不需要通過婚姻以法律的形式威懾執行下去。羅輯和莊顏的愛情生活,不就是一場羅曼蒂斯但也非常莊嚴的愛情故事,符合心想事成,符合自由戀愛,婚姻自主,而不是用法律維持婚姻,遷就勉強的過日子。羅輯的形象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一位道風仙骨的太白金星,莊顏就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莊顏轉述她爸爸說過的一句話,對大自然的美很敏感的人,本質上都是善良的,如果不善良,那么感受不到美。他們的小孩就是一個小天使,人類需要這樣的一個組合,需要救世主,需要信仰的。為什么咒語能摧毀一顆星星,這是值得人類思考的問題。我們的本質使命無非讓自己幸福的生活,而幸福僅僅依賴于愛情,依賴于有沒有愛情,愛情本身就是幸福,但這愛情取決于才情。就這樣簡單而又樸實的事情,往往卻是很難得到,因為我們大部分人都活反了。讓外在的東西迷惑了心智,需要一個外星智子來引領。
我需要再思考思考再消化消化,真的還有很多想表達的,卻欲言已忘言,那就保留在心里面吧!我想一定會滋養我的靈魂,凈化我的心靈,提升我的思想和認知高度,升華我的精神境界,然后讓我整體跨越了生存的障礙進入更高的維度空間。
三體2讀后感600字篇3
把書蓋上,總結一下。
其一,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這是一個喜劇嗎?好像是的。文尾羅輯利用同歸于盡的手段脅迫三體文明放棄了入侵,其實我覺得很可笑,當整個太陽系籠罩于三體人的目光中,他們沒有理由發現不了羅輯潛藏著的戰略意圖。我不敢妄自揣測三體文明的人工智能達到了何等高度,但想必在那幾個世紀里他們的目光都在注視著太陽系,他們的人工智能的主要工作,自然也是在分析地球人的戰略意圖,尤其是三體人對于太陽系是如此的志在必得,他們就更沒有理由忽略羅輯在他們眼皮底下搞的動作。即使退一萬步說,他們因為不通謀略的緣故而忽略了羅輯的作為,但是我卻不能相信他們的人工智能竟然會忽略這樣巨大的潛在危機。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我對于人工智能的未來將萬念俱灰,因為科學技術即使達到了三體文明這樣的高度,竟然也能被小小的地球蒙蔽。也許這本書最大的硬傷就在于地球居然戰勝了三體文明。
其二,目光短淺的我們如何能夠揣測浩渺的星空
費米悖論:從理論上講,人類能用100萬年的時間飛往銀河系的各個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類早進化100萬年,現在就應該來到地球了。換言之,“費米悖論”表明了這樣的邏輯悖理:
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學推論可以證明,外星人的進化要遠遠早于人類,他們應該已經來到地球并存在于某處了;
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為止,人類并未發現任何有關外星人存在的蛛絲馬跡。
書中用“黑暗森林”的假說解釋了“費米悖論”,這是本書最大的亮點。在讀本書之前,我也模模糊糊看到過“費米悖論”,并未細想,但也很奇怪,為什么沒有外星文明訪問地球,并留下正式的官方文檔。“黑暗森林”假說恰能解釋我的部分疑惑,并且主角也是利用這個結論來制勝三體文明。然而這樣的假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自圓其說,但我覺得卻未免小看了文明二字。“猜疑鏈”加強了“黑暗森林”的說服力,但是仍然說服不了我。“黑暗森林”+“猜疑鏈”的假說是建立在文明的自私性基因基礎之上的,一個文明為了保存自己和維持自身的發展,勢必要消滅任何一個現在的或者是潛在的敵人,這樣的文明我們見過一個,就是地球文明。然而也僅僅見過一個而已,焉知宇宙中沒有以利他基因為基礎的文明呢?好吧,讓我們再次退一萬步說話,假使宇宙中的文明都是自私基因的產物,但卻也無法排除另一種可能性。在地球的洪荒時代,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都處于物競天擇,弱肉強食的蒙昧狀態,然而現在,地球上已經形成了一個人類的龐大集團,這個集團里又分裂成數個小團體,經歷數百萬年的演變和磨合,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茫茫宇宙里,你又怎么知道沒有這樣的情況產生?也許“黑暗森林”假說的另一個隱含的意思是,宇宙正處于洪荒時代,每一個文明都是獵人,也是他人的獵物。
暫時碼到這里,這一塊磚頭,希望能引來大家的和氏璧玉,假如有錯誤,還請不吝指正。
無論如何,《三體2黑暗森林》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期待《三體3》的到來。
三體2讀后感600字篇4
讀完《三體》后,我又迫不及待地讀完了《三體II——黑暗森林》,這本書再一次震撼了我。
這本書有兩個主人公——羅輯和章北海。羅輯本是一個碌碌無為的普通人,卻被意外地選為面壁者,理由是他是唯一一個三體人指定的殺害對象。其他面壁者都是國防部長、科學家之類的。羅輯,連自己都不知道有什么特別之處,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羅輯從用一個“面壁者”的權利來享受的人,變成一個開始,認真思考的人,變成一個大家的英雄,最后變成一個人人敬佩的“執劍人”。
章北海則是一個城府特別深的人,他目標堅定目光長遠,為達成目的不惜一切手段,用看似最反人類的做法拯救全人類……總之,他是一個不能用人類形容的怪物,但在那種危機下,就是需要這種怪物,人類才會有機會反敗為勝。
至于本書的重點:“黑暗森林理論”更讓人深思,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他們必須小心,不能暴露自己的位置,如果有人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必定會引來殺身之禍,這不是因為其他文明的邪惡,而是因為宇宙社會的公理“猜疑鏈”和“技術爆炸”,這不禁讓人想到現實生活中是否也是這樣子的呢?
最后,是真的佩服作者,如此宏偉的構思,如此細致的描寫,在描繪的那么大一個宇宙中,竟沒有一絲錯誤,又期待《三體III》了。
以下的水里生存。但是1000米以下的深海,幾乎沒有魚類了。
三體2讀后感600字篇5
讀完了三體的第一部后,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是極其難以形容的,于是我不顧漸漸逼近的期末考試,反而開始三體的第二部《三體:黑暗森林》。
這部作品和第一部一樣,也讓我產生了極大的震撼,雖然原來經常聽說三體這本書,但是真正第一次讓我留意到它的就是第二部書的書錄,關于黑暗森林法則的描寫,當我第一次在網上看到它時就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它以極其生動的擬人描寫表現了宇宙中暗黑的爾虞我詐,恐怖的猜疑鏈彌漫著整個宇宙,技術爆炸又使他深深加劇,并給以每個文明深深的隱患。
黑暗森林貫穿整個第二部,這也是它書名的由來吧,但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不是像第一部的科學理論,而是它作為文學作品的可讀性,本書一開始講述葉文潔讓羅輯研究宇宙社會學,結尾又以羅輯利用宇宙社會學逼迫三體世界改編攻擊艦隊航向,從而拯救了全部地球文明。這種前后照應的寫作手法讓我印象深刻。本書又有生動的景物描寫,對于羅輯在歐洲所住莊園和聯合國會場的描寫十分深入人心,讓人仿佛身臨其境。
而在這本書其中也提到了人類進步的動力應該是自由,只有自由和平的年代,科技才會迅速發展,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通過對黑暗森林以及眾多面壁者的描寫也體現了人心的恐怖之處,十分好的刻畫了人類集體。
我認為它是一部極具文學素養的科幻書,它是一部教會了我很多東西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