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與圓讀后感600字
書中從清朝的銅錢形狀--“內方外圓”引入做人的道理。方,即為做人的正氣,有著優秀的品質。骨子里透著的方正而且直挺。一個個直角又仿佛代表著一個目標--一個目標完了繼續下一個目標。圓,責給人的感覺處世老練、圓通,善用技巧。正如人走的路,不可能一直是筆直的。
一個人如果過分方方正正,則像易斷,而為人八面玲瓏圓滑透頂,戰他人便宜,久而久之無人愿與之打交道。由此可知,做人須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外圓內方為佳。
方,乃做人之本,是一個國家和平安定的精神脊梁。人的外在即內心的反映,內心無也則虛。所以內心方正,外在的處事也自然而然的有之。是的心靈杰出才可能有行為事跡的杰出;人的內心美好,才有氣質的美好。心之方正決定正如起決定作用的司令,司令具威望魄力,優秀品質才有能力去命令參謀將士。
“圓”亦是處世之道。懂得圓滑處事之人也往往總是少些遭到他人的“攻擊”,也可將些事委婉說出。正如:
有一次有一個記者向著名歌星鄺美云提出了一個叼磚問題“你讀書時成績很差,你是否很笨”。面對棘手問題,可鄺回答卻發人深省。“注意到沒有?讀書時成績一流的人畢業后干什么?可能當工程師、律師、醫生…而成績二流的干什么呢?他們中很多人卻當了那些工程師、律師、醫生的老板!”
成績一流的成了打工仔,而二流的卻當了老板,為何如此?原因之一即為成績一流的同學過分專心于專業知識,忽略了做人的“圓”,而二流的甚至三流的同學卻與人交往中掌握了圓這一處事之道。
這是由方與圓而聯想到了我們實際生活中的處事方式,給我們以啟示:生活中處事,方與圓不可或缺。
方與圓讀后感600字(精選篇2)
(一)每個學生都像一本書
每個人都像是一本書。你必須用一雙認真的眼睛去觀察,用心去閱讀,方知這是否是值得你一生收藏的好書。千萬不能因為書的外觀破舊,或封面不起眼而不愿去翻閱。不主動去品味文章雋永的結果,你將可以錯失一座寶礦。讀著《方與圓》中的這段文字不由得想起自己的每位學生,他們像一本本書,觀察中,閱讀中,了解了這一本本書的優點和瑕疵。一個整體的班級確實是一座寶礦,我覺得自己就像夾縫中窺視寶藏的礦主,欣喜而又帶有些許憂傷。每一堂課我能翻動書中的幾頁呢?讀書是很多人的業余愛好,也是不少人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能讀好書,好好讀書的.人,我感覺身邊越來越少。要將學生當做書來讀是每個老師勢在必行的。
(二)不要從比較中獲得快樂
不要從比較中獲得快樂。 在生活中我常常會不自主的做一些比較:孩子,房子,車子,服飾,健康,生活的方式,為人處事的手段等等。比來比去,一時憤怒,一時竊喜,最終明白了這好無聊。突然有一天將這句話想到了教學當中,我傷害了多少孩子呀,為了樹立榜樣,將好生與差生比,為了評為優秀班級,將自己班與他班比,這些比較中,總會無限的夸大其中的短處或長處 ,我醒悟了。
(三)
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能力,認識自己的快樂,走出習以為常的生活,走出平庸,改變自己,挑戰自己,這是人一生的任務。讓一個12,13歲的學生來懂得這段話有點困難,踐行它就更難,這看似空洞的文字,讓不惑之年的我來說,這時過來之人對生活的總結,對后來人的鼓勵與勸導。我在平庸中創造自己的幸福,改變自己的生活,還在繼續著挑戰。我也以這樣的生活告訴我的學生,你得學著去這樣做,你的命運是自己改變,一定要快樂。
方與圓讀后感600字(精選篇3)
《方與圓》的內容涉及了品質培養,氣質培養,人性,處世技巧,交際技巧,說話技巧等等很多。目的就是想幫助你人生更快樂,事業更成功。這本書有一句話我是很喜歡的就是美國著名教育家卡兒羅杰斯的一句話:“誰也不能教會誰任何東西”。知識是沒有誰能教會你的,要真正掌握知識,將知識變成自己的財富,只能靠自己。
教師的作用,書的作用只是外因,要改變總要靠自己的,即內因。開篇就介紹了怎樣成功的3個方面,
一、激發成功的欲望;人要成功就要有一種始終不渝的奮斗精神。這種精神的強弱真取決于你成功的欲望的大小,你必須將欲望之火激發到白熾狀態。現在我們不曾擁有,這并不可悲,可悲的是我們不敢向往擁有。人生最大的悲劇就在于夢想的消失。一個人一旦沒有了夢想,也就預示著他人生的浪漫劇將下了帷幕。人人都應該有一個夢,沒有夢想,生命就會枯竭。所以我們應該有一種發展的欲望去激發自己的實力“做人就要響當當,永遠不要做生活的乞丐。”
二、運用大腦,每一個成功者的座右銘;大腦是一個很復雜的,也是世界上最奇妙,最無可比擬的成功輔助機器。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它,但我們應該怎樣去運用它呢?是人云亦云的讓自己的大腦去適應那平凡的,大眾化的思想,讓自己的大腦變得平庸;還是自己在吸收知識時努力創新,打破平庸,獨具一格。這就看你怎么去選擇。我們任何人要取得任何意義上的成功都必須運用我們的頭腦去思考,只有用思考的利劍才能去獲取機會,獲取成功;
三、行動,才能導向成功;光會說會想而沒有實際行動是沒有用的,哪怕你那個想法多么有用,多么有利于人們,多么創新。
實踐才是最好的導師,你要獲得人生的知識,就要親身去實踐,行動才是對你是否真正具備自信勇氣的嚴峻考驗,思想上的震撼,情感上的激動都只是短暫的,真正重要的還是行動,行動……
方與圓讀后感600字(精選篇4)
這本書的書名取自一枚外圓內方的古錢,揭示了做人處世須“外圓內方”的道理。書中說,“方”乃是做人之根本,“圓”乃是立世大道。在人的品質培養、氣質修養、人性、處事技巧、交際技巧等方面,如果能夠恰當的把握“方”與“圓”,就能使人生更快樂,事業更成功。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古就有這樣的定論。
“方”的確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梁,人的外在是內在的一種反映,內心沒有的東西,外表就無法顯露;內心有了,外在自然而然就表現出來。人的心靈杰出,行為才可能杰出;人的內心美好,氣質才會美好。人的氣質、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內在品質決定。正如軍隊,做參謀的,只需要有計謀,但起決定作用的司令官,卻要有威望、魄力、具備優秀的品質。對人生而言,技巧只是方法和手段,而決定人生成敗的卻是品質。
圓,就是處世老練、圓通、善用技巧。圓是成功之道,是通向成功的有力保證。良好的處世技巧能讓人在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一個人的成功主要依靠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善于為人處世,會有效說話,推銷自己。如幸福的家庭并不一定是妻子貌美如花,丈夫英俊瀟灑,幸福的家庭正在于雙方彼此尊重體諒,關系融洽和諧。美國著名人際關系專家戴爾·卡耐基曾這樣說:一個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依靠專業技術,而百分之八十五卻要依靠人際交往、有效說話等軟科學本領。
通過閱讀,它讓我更深刻地認識人性,認識社會,認識人生,教會我如何為人處世。古訓說的好:做人要“外圓內方”,即內要方正,外要圓通;既有鮮明的棱角,又有處世的技巧。只有把握好這其中的平衡點,才算真正把握了自己的人生,從而走向成功。要想獲得成功就得具有自信、勇氣和熱忱。你不覺得正是如此嗎?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和困難,實際上正來源于你自信心的不足,一旦獲得了信心,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自信能使你保持最佳狀態,有助于激發你的潛能。信心會為你帶來活力,煥發光彩,使你談吐灑脫,大度,產生一種不知不覺中感染人的魅力;而喪失信心,會使你顯得委瑣,不能發揮水平。正像書中所言,刻意改變自己去掌握某種技巧,是永遠無法取得成功的,而優秀的品質才是人生成功的決定因素。
一個人內在的修養、品性是最重要的,適當提高一些待人、處世、做事的技巧,不斷在工作、交往中學習、調整,而你也會因為這些改變受益匪淺的。我想提醒自己的是,每天對著鏡子的時候多一些微笑,那么你看到是就是一個自信的,快樂的,充滿活力的,在走向成功的自己。
方與圓讀后感600字(精選篇5)
剛開始時,當我看到這個書名我就感覺到了這本書的分量,當我通讀全書之后我漸漸了解,方似乎比較刻板,或許就是指的是做人的正氣和優秀的品質,而圓則更加有流動性,就是處世老練,圓通,善于使用技巧的方面。
我的某些的思想觀念也受到了這本書的影響。作者的許多想法是我們曾經在生活中遇到,但又錯過了的總結,因為閱歷和思想高度的問題,我們往往剛剛涉及到生活的本質,變放棄了進一步挖下去,而作者則替我們進行了生動形象的總結。
文中有這么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要想事情變得更好,先讓自己變得更好成功不是追求得來的,而是被改變后的自己主動吸引來的。”“如果你對現在的生活不滿,覺得自己不快樂、不幸福、不成功,想改變現時的狀況,其實你完全可以做得到,你是你自己的主人,只要你改變你的思想,用另一種眼光看問題,你就能改變這一切。”“我們很難改變別人,我們只能通過改變自己來影響別人;我們更不要抱怨別人,我們只有通過讓自己變得更杰出來征服別人。”的確,在生活當中,每每遇到事情時,我們都希望是別人改變來順應我們自己,卻從未想過這樣只會傷害到彼此。我們應該做的是學會改變自己,以使得自己和周圍的人都感到快樂。
“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你就會變成有價值的人,做有價值的事。自信會使你創造奇跡,古往今來,每一個偉大的人在其生活和事業中,無不是以堅強的自信為其先導。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發進取的勇氣,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樂,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潛力。信心會為你帶來活力,煥發光彩,使你的談吐灑脫、大度,產生一種不知不覺中感染人的魅力;而喪失信心,會使你顯得暗淡,不能充分發揮水平。”的確,如果我們沒有戰勝困難的自信,我們終究會被打敗;如果我們沒有成功的自信,我們很難有勇氣堅持前行。懷著一顆自信的心,我們才能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
書中的有些語句像指明燈一樣照耀著我們的生活,往往在很多時候都被忽略,其實如果當我們在迷茫的時候想起作者的教導,我們的思維應該會變得明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