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誦讀讀后感600字
中華誦讀讀后感600字精選篇1
《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你們讀過嗎?這本書精選中華五千多年悠久歷史所積淀下來的經典中的精美華章,這里有最美的古典詩詞。
唐詩是必不可少的。在唐詩中,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知道了不少歷史,也找到了無數的樂趣,認識了許多揚名中外的詩人。
詩仙李白、詩圣杜甫的詩讓人流年忘返,百讀不厭。可我更迷戀唐代詩人王昌齡。
王昌齡,字少伯,京兆長安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他擅長七言絕句,后代稱為"詩家天子","七絕圣手"。他的七絕與李白的詩并稱為"雙璧"。作品多寫邊塞,送別,氣象雄渾,情意雋永,語言精煉生動,音律鏗鏘悠揚。他的閨怨,宮怨詩也有很多佳作。現存王昌齡的詩180多首。其中,五七言絕句幾乎占了一半。因此,在眾多的詩人當中,我尤為敬佩他!一首《芙蓉樓送辛漸》深切的感受到王昌齡的決心保持清廉正直的品格。“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明月還是秦時的明月,關塞還是漢時的關塞,去出征的將士們至今還沒有回來,只要李廣將軍現在還在,就一定不會讓胡人的兵馬度過陰山。王昌齡這種憂國憂民的做法是我難以做到的,如果是我早就不管了,就在家里吃喝玩樂。讀了王昌齡的詩懂得了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誦讀這些古詩,猶如穿越時空隧道,與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對話,了解歷史與文化的走向,感受人性的關懷與生命的尊嚴,傳承文明,接續未來,以便于我們走向更加豐盈優雅的人生。
中華誦讀讀后感600字精選篇2
今天下午我讀了《國學經典》這本書里的一篇文章叫《包拯辭官事雙親》。
講的是包拯是個孝子,包拯考中進士,被授予大理評事,出任建康縣知縣。但是因為父母老了,走不動了,包拯想時時待在父母身邊,便推辭不去。后來又得到監督和州賦稅的職務,父母還是不想和他去赴任,于是包拯辭官回去奉養雙親。過了幾年父母去世了,包拯在家鄉守孝了三年。三年后,還猶豫不忍離去,鄉里的人多次勸他,又過了好久他才去做官。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父母在不遠游,包拯為了侍奉在父母身邊連續兩年次拒絕做官,直到父母去世以后他還守孝了三年。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原來我們全家生活在深圳,由于爺爺奶奶年齡大了,想落葉歸根,所以回到了老家。媽媽擔心我們便向老板提出辭職,老板三翻五次的挽留,并加工資希望媽媽能留下來,媽媽想到我們依然決定辭掉不錯的工作回家。這不正是孝敬父母的表現嗎?
通過這兩個故事便我明白了我們從小就要幫父母減少負擔,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穿衣服、幫父母掃地、洗腳等這些小事做起,做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我以后一定要做一個幫父母做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中華誦讀讀后感600字精選篇3
中華民族文化有著五千多年燦爛歷史,而國學經典又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讀了《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后,讓我受益良多:
寬 容
“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與別人有些摩擦,在這時,我們如果與之相持不下,則二者之間的關系不僅會越來越差,甚至有時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反之,若我們各自退后一步,寬以待人,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韓信忍一時的胯下之辱,最后卻成就自己光彩照人的一生。“退一步海闊天空”只要我們寬容對待他人人,別人也同樣會寬容對待你。
毅 力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成大事者必有毅力,無毅力者則一事無成。有毅力做事才有始有終,才會有所成就。就如孔子讀《易》一書。當時的書都是用竹簡編成,翻閱不易,耗時頗多,但孔子不怕困難將這部書三遍,都有不同的收獲。這件事告訴我們:“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毅力,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惜 時
“讀書不覺已早春,一寸光陰一寸金。”作為中學生,學習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時間也就成了我們學習的強有力的保障。我們青春正茂、朝氣蓬勃,時間就是我們的生命,為了美好的未來,我們就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不要造成“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放會讀書遲”的遺憾。
節 儉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應從小事做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于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后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后,按份掛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后,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準剩余,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總之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艱苦奮斗是我們黨不斷取得事業勝利的法寶。經過歷史的積淀,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已經成為一種精神品格和民族象征。
讀了《國學經典誦讀》,我知道了作為一名中華兒女,應繼承中華民族寬以待人、有毅力、珍惜時間、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并將其發揚廣大。這既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成功的墊腳石。
中華誦讀讀后感600字精選篇4
以前我是一個很驕傲、很愛炫耀的孩子,從不懂什么叫謙虛,就拿一個故事來說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級刊物上,我高興地告訴了父母讓父母分享我的快樂。他們聽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誡我:“不能驕傲喲!”我哪里能聽進去,因為我早已被驕傲給“駕馭”了!
就在我興奮的同時,我的性格也有了極大的變化——變得更加驕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誰的作文寫得好時,我就在他們比面前炫耀,若不順心便“發揮”出我暴躁的脾氣;和同學們聊天時也會炫耀我的“光輝”史……我就和同學們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個朋友都沒有了,我心里卻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寫的好嗎?我還不想和你們在一起呢!從此我驕傲成了癮,暴躁成了性,一發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徹底改變了。那次測驗,我原本以為只要一動筆,就能寫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錯了,上午兩節課,我居然才寫出了一個題目幾句話,結果可想而知,我不僅受到了老師的批評,還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實,他們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呀!記住一句話‘滿招損,謙受益’千萬不能驕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義。
自從我校掀起了“誦讀了《國學經典誦讀》”的活動,我也積極地參加活動并被《國學經典誦讀》里的一樁樁,一件件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別是馮異的謙遜把我給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稱為“大樹將軍”,他自幼好學,率領的軍隊有規矩,為人謙遜。特別是每次將軍們圍坐爭功領賞時,只有他從不居功自傲,總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樹下思考戰斗的經驗和教訓,正是因為他與眾不同的作風,才有了“大樹將軍”的美名。而劉秀發現他的行為習慣與作風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許多道理,如:“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道理不但使我學會了戒驕戒躁,而且還讓我學會了要厚物載德,更要有一顆赤子之心。
這本書不僅使我從一個“游手好閑的小皇帝”,變成了一個勤勞的“忠仆”,還讓我明白了中國的一句古語“百善孝為先”的含義:只有“孝”才能推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做一個讓人尊敬的人。現在我已學會了為勞累了一天的爸媽端上一杯清香的茶,為奶奶端上一碗熱騰騰的米飯,并且學會了做飯,洗衣等家務活,為父母減輕了一半的負擔。
《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使我與驕傲絕交,與暴躁斷絕,最后又讓我走上了正直、謙虛、誠實與愛國的人生征途,大家都來從這本書里感悟真諦吧!
中華誦讀讀后感600字精選篇5
中華民族文化有著上千年燦爛的歷史,《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里就融匯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我們小學生閱讀,每首古詩都有注釋,文章還配有插圖,使繁冗的得文句變得淺顯易懂,而且生動有趣。
剛開始讀《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時比較累,但堅持下來發覺并沒有那么難理解。讀多了,讀書的速度就變快了,讀完一本書后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讓我更加喜歡經典了。
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第五單元“四時田園”這一部分,它用許多古詩來教育我們:做人要勤勤懇懇,不能懶惰。以前我無論做什么事都很懶惰,什么事都讓別人幫我做。值日時,我是組長,我就讓那八個組員打掃,我則坐在凳子上悠閑地唱著歌。最后,由于組員不合作,沒打掃干凈,老師批評了我一頓,我心里像打翻五味瓶:酸、甜、苦、辣、麻,一起涌上心頭。哎,都怪我!讀了這一部分,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從今以后,我漸漸變得勤勞了。就說去年吧,學校有縣里領導來檢查衛生,我們組由我負責打掃衛生,在我的牽頭下,我們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為此,還受到縣領導的表揚呢。當然,這得歸功于經典誦讀!
經典誦讀中,孔子關于學習態度的言論也讓我們值得去學習和借鑒。在《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則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很多人,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又可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雖然我成績很一般,但每次考完試驕傲情緒不斷滋長。對于身邊學習比我差的同學總是不理不睬,家長、老師說過很多次,但每次都是收效欠佳。當我讀了孔子的話時,又反省了自己,覺得很慚愧。連知識淵博的孔子都那么謙虛,何況一個小小的我呢?從此以后,我變得很謙虛,經常向我身邊一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百萬綠絲中的小苗吸收營養的成分。
《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人生哲理,讀之如沐浴春風,我會讓它永遠伴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