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讀后感600字
昨天,我們學了《詹天佑》這篇課文,深入了解課文內容后,我不禁百感交集。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清朝末年,從北京到張家口要修一條鐵路,由于這條鐵路是交通要道,帝國主義者都想奪得這鐵路的修筑權,他們要挾我們,只要中國用自己的工程師修鐵路,他們就不過問。而那段鐵路自然環境十分險惡,詹天佑就是面對著這樣巨大的困難,毅然接受了任務。詹天佑不畏艱險,最后提前兩年完成了由中國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
我讀了這篇課文,先感到怒氣沖冠,咱們在自個兒的國土修一條鐵路,關帝國主義什么事,他們有什么權力在我們的地盤上撒野,阻撓我們修筑鐵路的計劃?
我同時又為清政府的無能興嘆,若不是他們的腐敗無能,中國就不會淪落到這個地步,讓帝國主義在我們的土地上如此的放肆。
我更為詹天佑不怕困難,認真負責的愛國精神所震撼。你想,成天在黃沙滿天的野外不分晝夜地工作,并隨時可能墜入深谷,死無全尸,可他毫不畏懼。他的辛勤付出沒有白費,鐵路不到四年就竣工了。這條鐵路的修成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在國力衰弱的清朝末年,他的愛國精神更顯珍貴。
中國還有許多這樣愛國的人,如:錢學森、袁隆平等,他們的愛國情操令人分外敬佩。
我們雖然身處和平年代,但也不能忘了祖國賦予我們的使命,要好好學習,將來要報效祖國!
詹天佑讀后感600字精選篇2
一天下午,我認認真真的把《詹天佑》這篇文章讀完。這篇文章講了詹天佑爺爺主持的京張鐵路是怎樣修筑的,說明了詹天佑是個杰出才干的愛國工程師。這篇課文給我的印象是多深刻啊!
讀完《詹天佑》我感覺到:“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嘲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去信心。”讀著讀著,我不由地贊嘆,多愛國的詹天佑爺爺啊!他那強烈的愛國心是無法用文字完全表達出來的。在有困難時,他居然還想著國家,想著要為祖國爭光。他對工作及其負責,要不,他怎么會提早兩年京張鐵路就全線竣工呢?詹天佑不但有對工作一絲不茍的態度,而且還有創新精神。詹天佑的創新精神來源于實踐、勤奮。是啊,我們不正正需要這種精神嗎?
在課文中,我最喜歡的詞語是:“不怕困難、不怕嘲笑”這些,雖然才幾個字,可是里面蘊含著什么,你可能不知道?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要以詹天佑為榜樣!例如:有些人總以為自己很聰明,很了不起,整天顧著玩,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或工作上。那些勤奮的人即使沒有聰明的人那樣聰明,但只要有堅強的意志,不斷地努力,一定會趕上聰明的人。不是有一句話是“聰明在于勤奮”嗎?我們還要多實踐,多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到時候,我們就會像詹天佑一樣,有創新的精神!
詹天佑,我要以你為榜樣。我要像你一樣愛國,為祖國做出貢獻,要有勇于實踐,創新的精神,做事要一絲不茍。我為中國有詹天佑這樣的工程師而感到驕傲!
詹天佑讀后感600字精選篇3
看著您的頭像,雙眼放射出自信的亮光,卻又不失幾分深遂和堅持定的信念,直視前方,這雙眼睛應該時常出現在那些鐵路工人的眼前吧!當遇到困難時,有一雙眼出現了,那是堅定的眼神,這點困難算什么?繼續。
看著您圓圓的腦袋,不知這里面有多少智慧,我總覺得那像一個計算機,那么精準,要不怎么能夠建成京張鐵路呢?
看那一雙手和一雙腿,不知您走過多少路啊!手里拎著經緯儀,扛著標桿,穿山越嶺,而不是坐在屋子里,等著手下給你報告,給你地圖,讓您不到現場,安全的工作。
您沒有,您一直把自己看成工人詹天佑爺爺,我想遇到這樣的事一定不少出現,據我在課本上所學的知識,你是經常和工人去好好干活,天天向上的,從不擺大架子,還和工人同吃同住。
塞外常常黃沙漫天,讓人不能看到路,很有可能進去就出不來了,而且還有峽谷深澗,如果一不小心,一腳踏空,后果……不光如此,還有大陡坡,弄不好就要坐一回滑滑梯,從上面摔下來,而且又冷的不行,但您還是憑著自己堅強的信念堅持下來,像我們現在的“小公主”“小皇帝”是堅持不了的,估計沒兩天就要跑回家吃香的喝辣的了。
您什么也不怕,因為他讓自己堅定了信念,為了給那些帝國主義者們一個有力的回擊!為了不受外國人譏笑,為了讓中國工程師們充滿信心(眾人:標準的愛國工程師)!
當您接受任務時,有多少人冷嘲熱諷,“自不量力”“不過花幾個錢罷了”更有甚者,說您是“膽大妄為”,您一定知道困難重重,但您毅然接受任務,體現了您愛國知識分子的愛國心和民族責任心,讓那些想控制我國北部的帝國主義者望洋興嘆。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您親自帶學生和工人著,背著標桿,經緯儀,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刮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巖壁上爬下來。您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準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您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接著,您背起儀器,冒著風沙,又吃力地攀到巖壁上,認真地重新勘測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您下來時,嘴唇都凍青了。
可見您對這次修建的重視,和對這次修建的負責。
詹天佑爺爺,您不愧為中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不愧是“中國鐵路之父”,您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鐵路事業,您是我們中華兒女學習的榜樣!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于謙的《石灰吟》也正是您的精神寫照!
詹天佑讀后感600字精選篇4
今天,我津津有味地讀完了詹天佑這篇課文,字里行間透露著詹天佑滿腔愛國的情懷,引人入勝的字句鏗鏘有力,但詹天佑強烈的愛國情懷又怎能用言語表達呢?
1905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時,他不顧外國人的冷嘲熱諷毅然接受了任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詹天佑頂著壓力堅持不用任何一個外國工程師值得我們敬佩,但看看我們,不會做的作業只要有人幫忙,有答案抄就樂得不得了,明知不好但卻偏要。
詹天佑和工人們同吃同住鑿開居庸關隧道時,山頂的泉水留了下來泥土成了泥漿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挑著水桶去抬水。他白天去考察晚上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遇到困難時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修好,否則,不但讓那些外國工程師嘲笑,還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輕心。”詹天佑前輩這種精神怎能不使我們敬佩呢?
詹天佑前輩不允許“大概”“差不多”這類詞語出自工作人員之口,詹天佑對工程的負責,身先士卒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再想一想,如果我們都像詹天佑前輩那樣事事都為祖國,處處為朋友做事細致周密的話,那么還會出現少寫一個小數點,粗心做錯題目的事情出現嗎?
“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初建路網的夢想破滅令我抱恨終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這是詹天佑抱病時說的一句話,我們偉大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臨死前都對祖國有著不變的情懷,我要以他為榜樣,學習他那種堅持不懈勇于實踐,做事一絲不茍的精神。
我為中國有詹天佑這樣的工程師而感到驕傲!
詹天佑讀后感600字精選篇5
六年級上冊有一篇課文叫《詹天佑》這篇課文給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
《詹天佑》這篇課文講了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的接受了任務。
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時,他以自己的聰明智慧想出了十全十美的辦法,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開鑿居庸關隧道時,他采用了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因為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開鑿八達嶺隧道的時候使用了中部鑿井法(先從山頂往下打一口豎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外面兩端也同時施工)把工期縮短了一半。過青龍橋的時候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了“人”字形線路。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車頭,一個拉,一個推,在轉彎的時候。原先拉的推,原先推的拉。這樣就輕松多了!
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合適的線路,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而且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四年后……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京張鐵路在詹天佑的指揮下全線竣工了!
詹天佑,不怕打擊,不怕嘲笑。任然把鐵路修好了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