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閱《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
咦?這是哪里?我怎么背著書包,站在兩棵小樹做門柱的一個校門前,門上掛著一塊不起眼的校牌:巴學園!哇!這不就是書中的巴學園校門嘛!一個可愛的小姑娘站在門口向我微笑,我驚喜著走上前說:“你好,你是小豆豆嗎?”
“是的,我是小豆豆,你是轉學來的新同學嗎?”小豆豆問。
“我是來參觀巴學園的!”我興奮地說著。
“快跟我來!這里太好玩了!”小豆豆拉著我的手往里走。
哇!電車教室!六輛廢棄電車做成的教室!我看見了在書中我最感興趣的電車教室,駕駛員的座位上放著黑板,坐在電車座椅上學習,就像要開啟一趟旅程,我心想:如果我以后也能在廢棄的地鐵、輪船、飛機里上課,那一定很酷!
接著,小說中那位和藹可親的小林校長走進教室,在黑板上寫下了今天全部課程的問題,笑著說:“你們可以從最喜歡的題目開始做,從最喜歡的那門課開始學,你對什么科目感興趣,就選什么。下午我們會集體出去散步,學習地理和自然。”哇!和書中的情節一模一樣,能讓學生自由選課,最大限度的發揮潛力,我太喜歡這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了!
叮鈴鈴……。叮鈴鈴……是下課鈴響了嗎?奇怪,怎么一直響個不停,我仿佛離巴學園越來越遠,迷迷糊糊地睜開眼,原來是床頭的鬧鐘吵醒了我,我沮喪地想:還沒來及和小豆豆說再見呢,今晚我要再把書讀一遍,再去感受巴學園的神奇!
寒假閱《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篇2】
讀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我感觸很深。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的作者是黑柳徹子,是一位著名的日本作家。《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個小女孩小豆豆的真實故事。這本書講了小豆豆因為淘氣被學校退學后,來到一個叫“巴學園”的學校。在小林宗作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向在別人眼中“怪怪”的小豆豆成為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從一些細節里發現了小林宗作校長特別有耐心,為人著想,很有智慧。例如,小林宗作校長初見小豆豆時,得知好是一個奇怪的孩子,小林宗作校長便請她把想說的話一吐為快,哪知小豆豆一口氣講了四個小時。在這四個小時里,校長沒有打哈欠,沒有顯現出不耐煩,一直在認真傾聽。從這里看出小林校長是一個有耐心的人;還有一次,小豆豆所在的班來了一個叫高橋君的矮小孩子,只有一年級時那么高。于是小林校長便精心為高橋君制作了一個運動會,讓高橋君每次都拿第一,讓他充滿自信,不再自卑。從這里看出,小林校長是一個很有智慧,時刻為他人著想的人。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像小林校長一樣品德高尚的人。例如老師、父母等。他們都有一顆為人著想的心,都有一顆寬容的心,都有一顆耐心,都非常的有智慧。在我碰到困難的時候,他們給我鼓勵,讓我有信心、有勇氣戰勝困難;在我迷茫的時候,他們用智慧引導我走出迷途;在我落伍的時候,他們耐心地等待我追上隊伍;在我犯錯的時候,他們用最正確、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讓我改正錯誤。正是有了師長們的關心愛護和無私的付出,我才能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不斷前進,茁壯成長。
讀了這本書,我的心靈被無數震憾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淮南為橘,淮北為枳,世界上沒有笨孩子,只有不會教的教育者。同時,我還要學習小林宗作校長的智慧、有耐心和時刻替人著想的精神。
寒假閱《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篇3】
校園本該是風平浪靜,可又是誰把校園弄得猶如“大鬧天宮”?讓我們打開封面,揭開這神秘的面目。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的黑柳切子,她就是小豆豆,一個第一次上一年級就因為淘氣被迫退學的女孩子。經過媽媽的艱苦奔波,終于找到了能理解孩子的心的學校——巴學園。在那里,小豆豆遇見了第一個耐心聽她講了四個小時的慈祥的校長。在包括學校里的設備新奇和課程的特殊,因此給小豆豆留下了一個好的印象。
在這本書里我們看到了屬于自己的童年,看到了一個個活潑的小精靈。書中那和藹的校長的特殊教育博得了大家的喜愛,他有著一雙愛發現的眼睛,他看懂了每個孩子的心思,他為每個孩子著想,總之他讓孩子們漸漸愛上了這里的一切。
小豆豆也受到了校長的影響,變得懂事。她的聰明,可愛使同學們和她成為了好朋友。對啊,每個人都有改變的空間。如果想讓別人接受你,那就先改變自己,使自己得到大家的認可。然而我們也要學著小豆豆對萬事有信心,書中,校長每次遇見小豆豆都說:“你真是個好孩子!”一句簡單的話,都會成為孩子的'目標,讓自己對自己有信心。
當你想改變自己,請翻開那具有魅力的封面,帶著探究的心去發現神奇的方法和巴學園的有趣的動靜。
寒假閱《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篇4】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我很早就買了,瀏覽過一遍,這個月學校親子共讀要讀這本書,再次重讀,感慨萬千。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的作家黑柳徹子寫的一部自傳式的紀實兒童小說,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天真可愛而又不懂規矩,因為淘氣被原來的學校退了學,來到巴學園。在這座叫“巴學園”的奇怪學校里,孩子們在用廢棄的電車車廂做的教室里上課,按自己喜歡的順序學習各個科目。他們都沒有固定的座位,不同年級的也可以坐在一起。校長會要求大家自帶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午飯,也會自己策劃包含稀奇古怪項目的運動會,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特長。如果上午就把課程都學完了,下午大家就集體出去散步學習地理和自然;夜晚還在大禮堂里支起帳篷“露營”,聽校長講旅行故事……豆豆也就在這所崇尚自然教育、順應孩子們自由天性的小學里健康成長。
小豆豆遇到小林校長是幸運的。小林校長經常說“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并讓它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小豆豆到巴學園的第一天,小林校長聽小豆豆不停地講她的一些故事,一聽就是4個小時,那么長的時間里,小林校長一次也沒有打哈欠,一次也沒有露出不耐煩的樣子,讓小豆豆感覺到終于找到了一個喜歡自己的的人。真誠的傾聽,源于對孩子的尊重,孩子會感受到人格上的平等,我們大人才能懂得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陪著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是每一個做家長的心愿。孩子的健康、學習、快樂不快樂是每一個家長特別關注的事情。但在孩子成長的路途上,我們是不是有過很多的焦慮、急躁和不耐煩?對于這點我自己覺得很慚愧,和諾諾溝通有時顯得很急燥和不耐煩,被諾諾調侃是一個急脾氣媽媽,兩個人聊天時,我時常打斷她的話,有時還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她。小林校長對孩子的耐心值得我好好學習。
小豆豆還有一個了解孩子的媽媽,我覺得小豆豆的媽媽也同樣的了不起。小豆豆在第一個小學被勸退,直到二十歲之后才知道自己的這段經歷。作者在后記中寫道:如果,當我還是一年級的小學生時,媽媽就對我說:“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學!我們只好再找一個學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學,就沒有學校要你了!”那樣,當我第一天走進巴學園時,會是多么沮喪而惴惴不安啊!那生著根的校門、電車教室,在我眼中肯定不會那樣有趣了。小豆豆真是幸運的,能有這么一位智慧的媽媽。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家庭的教育其實是很重要的,它滲透到人的骨子里,影響著人的一生。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對孩子將來成為一個怎么樣的人有著重要的影響。
孩子在寫《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時,問“媽媽,我們這兒有沒有書上這樣的巴學園呀?為什么不寫出來呀?如果有,我也想去上上。” 突然間我無語,不知該如何回答,現在雖然素質教育的呼聲很高,老師和家長都一樣,雖然大家都有一個“巴學園”這樣美好的愿望,可是這顆希望的種子在現實生活中很難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我們能做的就是在現實和“巴學園”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盡可能地讓孩子自由快樂地成長。
寒假閱《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篇5】
《窗邊的小豆豆》我讀過好多遍,卻愛不釋手。它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寫的。她也是本書的主人公。
這本書寫了作者在上小學一段真實故事。作者因淘氣,一年級就被退學,來到了巴學園。在小林老師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在巴學園有很多新奇的事情。如: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它們是學園的午餐。小林校長是想讓孩子們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山的味道是陸地上的東西,海的味道是水里的東西。學校的運動會更是奇特,它用走路的階梯當接力賽的跑道。有鉆鯉魚比賽,鯉魚是用很長的布做成的,還有找媽媽比賽,這個活動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膽量……除了比賽的項目奇怪,而且發的獎品也十分獨特——全是蔬菜。最讓我羨慕的是他們上課是選自己喜歡的課來上,而且上午完成了老師布置的科目,那下午就可以出去九品佛散步,學校還組織露營、野炊、裝妖怪試同學膽量等很多活動。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我相信只要是孩子都會喜歡,我多想如果在中國每所學校都像巴學園一樣,那該多好呀!我們這些孩子就可以在快樂的玩耍中輕松的學習,也不會再有同學因為學習壓力大,產生不良的心理以及做出讓家人傷心的事。如果在巴學園,我也可以參加運動會,甚至有獎品——蔬菜拿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要是有個像小林宗作那樣的校長,我們就沒有優生和差生的區別,個個都是一樣的,個個都是最棒的,我們就會有信心努力去實現自己內心深處的理想和愿望。
讀了這本書,我非常喜歡小豆豆執著,善良的個性。我希望長大后辦一所像巴學園一樣的學校,我將要像小林校長一樣用一顆童心去愛,去鼓勵每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