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寒假讀后感600字
我們身邊處處是哲學,卻只有少數人有會發現的慧眼,不斷去探索。
外星人是什么樣的,我想,讓大家畫出來的話,也許大家都會畫出類似人類一樣的生物,即使不是這樣,也會畫出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如果狗會畫畫的話,也許會把它畫成狗的摸樣呢。我想世界上沒有明分的對與錯,一切只是我們自己的感覺,一切都是我們自己按照整個地球的標準去做哩,如果在一個沒有明分對錯的世界里,我們的生活會是怎樣的?在宇宙的世界里,有一個想象力被局限的星球,我們早已熟悉這個世界,覺得任何事都是理所當然的,好比我們人類是哪兒來的,對于是某種生物進化來的回答,一點也不吃驚,而我不能確定一定是這樣的,就算是這樣,這種生物又從哪來?創造它的又是誰?創造宇宙的又是誰?創造宇宙的又是從何而來?這一切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我們喪失好奇心的同時,喪失了一種極為重要的能力,生命是如此的神秘。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帽子里變出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這只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于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他們年紀越長,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舒適,因此不愿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唯有哲學家才會踏上一段驚險的旅程,邁向語言與存在所能達到的頂峰。
走進哲學的世界,身邊的事物都會變得不同,人為什么會說話?魚為什么有尾巴?都是有趣的,而我們無法理解,無法表達。《蘇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寒假讀后感600字精選篇2
“我們也是星塵。”“我們是幾十億年前熊熊燃燒的那場大火所爆出來的一點火花。”——挪威 喬斯坦·賈徳《蘇菲的世界》世上先有雞后有蛋,還是先有蛋后有雞?這個問題一直為人類所津津樂道。這個其實就是“我是誰”“世界從哪里來”等諸多問題的一個形象表述,都是人類在追問自我從何而來,是否存在的問題。我是誰?我是否存在?我花了十八小時五十五分鐘時間閱讀完了《蘇菲的世界》電子書,這本書會不會隨著虛擬數據的撤銷而煙消云散?到時我該懷疑自己是否看過這本書,還是只是夢游了一番。
于是,非得去書店買一本紙質的《蘇菲的世界》回來,才心理踏實的覺得自己確實在過去的十天時間里被喬斯坦·賈徳狠狠地“愚弄”了一把。在追著《蘇菲的世界》超二分之一多的時間里,我跟著那個14歲的少女蘇菲陷入了一個又一個謎團,在神秘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與蘇菲一起開始思索,企圖解開這些謎團。“許多人對于這世界的種種也同樣有不可置信的感覺,就像我們看到魔術師突然從一頂空空如也的帽子里拉出一只兔子一般。”這小白兔就好比整個宇宙,“而我們人類則是寄居在兔子皮毛深處的微生物。不過,哲學家總是試圖沿著兔子的細毛往上爬,以便將魔術師看個清楚。”
于是,一個又一個的歐洲歷史上試圖解釋自己對人類、對社會、對世界,乃至對宇宙的看法,試圖看清楚“魔術師”的哲學家輪番登場,隨著神秘的艾伯特之口,他們的哲學主張在蘇菲的世界里漸次展開——從遠古神話、自然派哲學家,德謨克里特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經過了中世紀對---義及真理的探索的哲學家,到文藝復興時期的笛卡爾、斯賓諾莎、洛克、休謨、柏克萊,再到康德、黑格爾、祁克果、馬克思、達爾文、弗洛伊德等等,這簡直就是歐洲的一部哲學史,曾經,現在,乃至未來都將對人類的心靈世界造成巨大的沖擊。
雖然,對書中的許多哲學觀點還是一知半解,模模糊糊,但不可否認這真的是一本“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的奇書。在我一直為蘇菲所遇到的奇異的事情而疑惑不解的同時,我感覺蘇菲就是一個鄰家女孩,正經歷著一段奇遇,那時,我的心情隨著蘇菲的心情而起伏不定。我渴望早點看清那個在明信片上出現的六月十五日生日的,有個糊涂的父親——把生日禮物托給與她素不相識的蘇菲轉交——的十四歲女孩席德的真實身份。可是,隨著艾伯特和蘇菲意識到自己被席徳的父親——一個聯合國駐黎巴嫩的少校——控制并作為女兒生日娛樂的禮物時,我的心也隨之糾結起來,那是一個怎樣的“神”一樣的人物呢?居然無處不在,無所不能?能耐大到能夠預測到艾伯特和蘇菲的行蹤舉動,并隨意調動文學作品里的人物——小紅帽、賣火柴的小女孩、吝嗇鬼等等,來幫助蘇菲理解某種哲學思想。那些時刻,我分明感覺到蘇菲和艾伯特的世界是那么的觸手可及,而席徳與她的少校父親只不過是那面魔鏡里的一個影像而已。
當以為是影像的席徳與她的父親慢慢浮出紙面,真真切切的存在于地球上時,蘇菲“突然領悟到了生命只不過是一場夢境而已”,于是,她陷入了“存在的焦慮”之中。我是真實的存在嗎?“如果我們是虛構的人物,我們就沒有權利相信任何事情。”但他們心有不甘,于是艾伯特和蘇菲開始了試圖反抗少校的控制的歷程,最后在花園宴會上“消失”,“溜出到了故事外面去了”。
原來,蘇菲和艾伯特只不過是少校艾勃特筆下文學作品的主要人物而已。說起來真的極具反諷意味。我明知道自己在閱讀一部文學作品,作家喬斯坦·賈徳筆下的人物本就是作家虛構出來的人物,可我卻為蘇菲和艾伯特是否存在的命運而感嘆,為少校操縱他們思想而緊張。既然蘇菲和艾伯特都是艾勃特創作出來的故事人物,再退一步說,少校和席徳也是作家喬斯坦·賈徳創作出來的人物,一切看似真實的卻并不存在,我又何必感嘆他們誰是存在的誰是不存在的呢?薩特認為:“生命中的意義必須由我們自己來創造,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創造自己的生命。”那些文學家創造出來的人物縱然再鮮活,富有生命力,卻始終不是由人物自身創造出來的,歸根到底,都是虛無。然而,他們又分明存在 ,蘇菲和艾伯特逃出少校故事之后,開始了秘密趕往席徳的家,途中遇到了一個格林童話故事來的老婦人,老婦人帶領他們走到一小塊林間空地,那兒有幾棟姜餅、糖果、糖霜做的棕色小屋,院子里有一群人在跳舞,“其中許多蘇菲都認得,有白雪公主和幾個小矮人、懶杰克、福爾摩斯和小飛俠。小紅帽和灰姑娘也在那兒。許多不知名的熟悉的人物也圍在火堆旁,有地精、山野小精靈、半人半羊的農牧神、巫婆、天使和小鬼。蘇菲還看到一個活生生的巨人。”
原來,這又是另一維度空間的存在。從古到今,無數的文學家創造出來無數的生命,這些生命靈魂總該有個安頓之所吧?下午坐公交車時,看著車載視屏里的深海里五彩斑斕的魚,腦海里盤旋著的都是這些魚存在有何意義?難道就是為了在漆黑的海底游來游去?擴而大之,身邊的花草樹木、飛鳥蟲獸,乃至自然萬物,它們的存在又有何意義?壽命長如山川,短則如朝生夕死的蜉蝣,它們的存在是不是只是為了點綴這寂寥的宇宙?地球是不是就是一面魔鏡,造物主透過魔鏡能看到自己創造出來的作品在循著各自的軌跡活動?而現在人類花了幾千年的時間才發明了電影電視,讓人類可以看到動態的自我生命。
從這個層面來看,人類是否就是書中的少校,而造物主就是作家喬斯坦·賈徳?如果造物者是一個魔術師,我們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包括自以為高人一等的人類是不是就是魔術師演變出來的一個又一個幻影呢?如果是這樣,那我們人類與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又有何不同?終歸都是一個個虛無的影像罷了。兩者生存的空間也該是平行空間吧!炎熱的夏夜,人們總喜歡仰望浩瀚的天宇,深情凝望那一顆顆或明或暗的星辰,可是, “當我們注視著銀河中一顆距離我們有五萬光年的星星時,我們看到的是那顆星球在五萬年以前的情形。”此時,你是否有種失落?有種恍如夢境的感覺?是否想知道那些此刻映入眼簾的星星此刻是否還在?是存在還是虛無?如果此時,離我們最近的一顆距地球有四光年的恒星上有一個人正用一具強力的天文望遠鏡對著你看的話,他看到的將是四年前的你,而此刻的你將在四年后才被看見。此時,你是否覺得追問人的是否存在比追問我是誰更有意義?
人生如星塵 ,能在地球上駐足多久?物質終將逝去,靈才能在永恒之鄉永生!在《蘇菲的世界》里,喬斯坦·賈徳用巧妙的方法講述了一系列深奧的哲學問題,真是讓人佩服!即使被“愚弄”也心滿意足!
蘇菲的世界寒假讀后感600字精選篇3
在某個書店中,我看到了一本書《再見,蘇菲斯》,這不是言情小說么?打六折!我的眼中發出了奇異的光,可是摸了摸口袋,已經所剩無幾了。之后,我在另一個書架發現了《蘇菲的世界》,莫非這和《再見,蘇菲斯》有聯系么?好像很神秘的樣子……好,就買這本書了。
我突然發現我在自己找麻煩,這么煩的一本書,我為什么會買?但是,隨著閱讀,我似乎發現這本書有一個特點——麻煩是肯定,但是不知為什么,我特別入迷,我甚至從中午十二點一直看到午夜十二點。雖然沒有汲取多少知識,這里的知識太豐富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光是人名就讓我頭昏眼花的,但是在這本書中所涉及的方面還是有限的,比如書中很少談及中國哲學(如果要談及中國哲學史估計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我很喜歡希臘神話,我認為希臘的神離我很近,因為他們擁有普通人所擁有的特性。而中國的神讀我來說太遙遠了有一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感覺。
《蘇菲》一書中介紹了西方的哲學史,我看到了人類是如何進步的,有一種十分奇妙的感覺。哲學就是關于智慧的學習,這對我來說可是一個新的名詞,我一直以為哲學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學科,就是講道理的,和科學歷史等等沒什么關系,自從看了《蘇菲》我才知道哲學是一種包含所有學科的中和性課程,但是必須用一輩子的時間用心學習。
喬斯坦賈德是一個十分稱職的教師,十分幽默的教師,想象力十分豐富的人。比如書中有幾幕中加入了不可能在現實中出現的童話人物,像小紅帽,愛麗絲之類的,很可愛的想象。還有他的授課方式——寫信,對話(至于那影碟,我們看不見,只有蘇菲知道這是什么感覺)與其他哲學書相比之下特別多姿多彩,我想他一定思考了很久很久了。
至于《蘇菲》一書究竟寫的是什么?可以有很多答案,可以是西方哲學史,也可以是科學的發展概述,也可以是神秘類小說……
“你是誰?”“世界從哪來?”看似簡單而又復雜的問題,不僅困擾了蘇菲,也困擾了讀者。之后作者化身為艾伯特(艾勃特)一一為蘇菲(讀者)解答。那哲學是什么?什么人能成為哲學家?在此,做這個了一個很明確的答案——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當然小孩子最符合這個要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作者在解釋哲學時用了一個很經典的比喻:關于小白兔,最好將它比喻成整個宇宙,而我們人類則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不過哲學家總是試圖沿著兔子的細毛往上爬,以便將魔術師看個清楚。
除此之外,作者很有才華,他用了一個很大膽的寫法,如果寫得不好很有可能會讓人渾濁不清。他在書中的謎團是一環扣一環的先是陌生人的來信,再是一個叫席德的女孩,再是神秘小屋,就這樣神神秘秘的,開始還好,疑團是可以解開的,但是越到后面,我便越是一頭霧水。什么會有字的香蕉,在路上撿到錢,撿到明星片諸如此類,只在電影中可以看到的情節,讓我更加懷疑這是不是一部懸疑劇。直至到《柏客來》這一節,才開始揭秘。原來蘇菲是一位書中書的人物,這是不是為了提高讀者興趣而故意這樣寫的呢?不是,他的構思是這樣的席德是真實存在的任務,而蘇菲是像小紅帽一樣的人物,因此她可以看見小紅帽,愛麗絲,亞當夏娃……蘇菲是虛構的,她自己很能明白這一點,但是她依然不停地最求真理,哲學影響了蘇菲的世界,而蘇菲也影響了席德,兩個女孩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也許作者想說明蘇菲不僅僅是一個小說人物,也是一個活人們心目中的人。他賦予蘇菲和艾伯特靈魂,使他們在“現實”中當一個像幽靈一樣的人物。但這點與他之前所寫的沒有鬼神存在的哲學相反。但實際上這一點不矛盾,因為這些都是艾勃特編出來的。以這么有特色的方法來寫小說不是很可愛么?
做一回小說推銷員,《蘇菲》一書與愛情小說一點關系也沒,他有可以讓人大開眼界,可以是人發現世界的奇妙,也可以讓人對哲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也許會激勵人成為一個哲學家。
蘇菲的世界寒假讀后感600字精選篇4
今日終于讀完了蘇菲的世界。人有選擇的自由,可以能動地作用于社會。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唯物論者,但又相信社會與自然一體,會生長,是一元論者。有時能體會到物神合一的境界的。確實,人只是廣袤的世界里的一粒灰,認識事物有不實之處,如康德所說,戴著有色眼鏡,受到種種限制。
在有限的空間與時間里,運用理智去分析,每件事都有它的必然性。對生活不僅是美感的體驗,如祁克果所說,要進入到道德階段,堅持按正確的去做。但不想進入宗教階段。誠然,有時天人合一的感覺就像是宗教。
《蘇菲的世界》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評論家認為,對于那些從未讀過哲學課程的人而言,此書是最為合適的入門書,而對于那些以往讀過一些哲學而已忘得一干二凈的人士,也可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神秘的信。她從這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同時達·芬奇的繪畫和莎士比亞的戲劇也包括其中。
這本《蘇菲的世界》可謂是現代版的《愛麗絲夢游記》,它引領我在一個新奇而古老的世界里漫游……其實在大千世界里,我們每個人都是漫游者,而哲學正是我們探路的一支火炬。它不示意你走向某一特定的方向,而是讓你用心靈的眼睛去尋覓;它不限定你思考某一固有的現象,而是讓你用自己思想的腳步去探察……
生活中,不能說人人都是哲學家。但我覺得,至少人人都有點哲學頭腦——一種好奇的探求愿望,一種不棄的思考精神……
在生活中探索新聞,在學習中探索知識。就像蘇菲在神秘導師創造的神奇世界里探索世界謎團。或許這種對于好奇的探索精神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而正是這種天性促使人們一往無前,正是這種精神使人們不斷發現和創造。人類善于思考的能力真的很重要。如果不會思考,那么蘇菲能在神秘世界里解開一個個謎團而受益匪淺嗎?如果不會思考,那么我能在生活中因解出一個個難題而興奮不已嗎?如果不會思考,那么人們能在各方面得到進步因而加快發展嗎?
蘇菲在書中反復問自己:我是誰?我為何在這里?我認為,人類在探索和思考過程中所得到的快樂和收獲是最有價值和意義的。我想,蘇菲以自己在神奇世界里的經歷和感悟證明了:我探,我思,故我在。
蘇菲的世界寒假讀后感600字精選篇5
現在流行的書籍大多不是哲學書籍,哲學小說更是少之又少。而這本書——《蘇菲的世界》——不僅是哲學書籍,更是一本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哲學小說。在這點,就可以說這是本偉大的書。我有幸讀了它,心靈有了許些的觸動,感覺像是觸摸到那些遙不可以及的人的靈魂。這本書寫得不僅僅是小說,一個故事,它包容了幾代人的思想,可謂承前啟后,是精神的圣殿,這是智慧的語言。
小說的主人公蘇菲剛開始是并不很懂得哲學,她跟平常學生一樣對哲學的認識很淺。然而,有一天,一封無名的來信打亂了平常的生活,一場思想的風暴就此到來。從此,她不斷地收到一些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運用她天生的悟性和后天的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于是,一個哲學的世界就這樣層層展開,把哲學的問題拋出來,接著引出各個流派的代表人來解釋這些問題。由古而今,串聯起這一座哲學的大廈,引領讀者層層接近哲學的世界。
從前,我總以為哲學是很枯燥的,是難懂的,無關生活的。我想這很可能是受了以前教科書的害,教科書里往往都只是枯燥的知識點,都只是淺談甚至是不談。沒有爭論,甚至都只是一家之言,看不清全部。字是有靈性的,它可以傳達跳動的思想,可以描述細微的感情,但教科書里的字是死的,毫無生氣,沒有哲學的辯證,沒有論證,只是鋪天蓋地的要點,硬生生的要我們接受,實在令人生厭。可現在,我懂得,哲學不僅跟我們緊密聯系,而且是富有趣味的,這正是在看了這本書之后所受的啟示。我想任何一件事,如果你沒有真正的想要去了解,你就不能得其精髓,就不能真正的感受到它最精彩的地方。這本書以其故事性清晰的條理,讓我們很容易進入哲學的世界,我覺得我已開始我哲學的旅程。
哲學的產生,是人類思想進步的產物。人之所以不同于動物正在于我們有思想,而且可以表達我們的思想。我們人類思想的進程跟社會的進程緊密相連,我們可以看見每一次社會的轉型必將有一場大的思想革命,這其間哲學就是這思想的載體。在西方,從奴隸社會到現在資本主義社會,這其間有過早期雅典文明與希臘文化時的智者先聲,有過文藝復興時期思想的大變革,后來的啟蒙運動更是催人奮進。在中國,也有百家爭鳴的思想盛況,從而有了多種多樣的社會體系。而現在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更是含有濃厚的哲學味。哲學,穿梭在歷史與現實之間,串通起人類的整個變化歷程,使后人驚嘆于歷史的厚重和思想的深度。
哲學,從神話開始,由自然而后漸漸地回歸到人自身。在西方,蘇格拉底是不可忽略的人物,他可算是西方哲學鼻祖。這并不是說他最早有哲學的意識,而是他讓哲學真正的成為一門學問,經由他學生和后人的發展才逐漸壯大起來。柏拉圖是他得意的門生,也是哲學史上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人,他不僅記錄了蘇格拉底的智慧,而且敢于創新,使其更有深度。雅典文化代表西方早期思想文化的結晶,在人類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與影響。后來,一批批不同流派的哲學家的出現是哲學真正意義上與人類的文明進程聯系在一起。笛卡爾、洛克、休姆、康德、黑格爾、馬克思等哲學家們將哲學發展成為影響社會的工具,不僅有了完善的理論體系,更使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有了辯證的認識。
我不知道我現在稱不稱得上懂得哲學,但我覺得我已經入門了。《蘇菲的世界》其實就是哲學的世界。本書作者喬斯坦?賈德是一個高中的哲學教師,他或許懂得我們學生于哲學的需要是教科書所不能給予的,所以寫了這一步大寫的書教我們來認識哲學以此來認識生活,認識我們人類的思想盛宴,認識我們活著的這個世界,認識曲折的道路是經由幾代人地開采而來,從而認識生命的本質,認識我們人自己。
愿我懂得,從此認真的感受生活的點滴。我想哲學不是一時的興起的趣味,而是應該用一生去追尋,質問人生,質問生活,然后找到所需要的正確的道路。